- 相关推荐
电力系统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第1篇:研究生“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
1.课程特点
“高等电力系统分析”是上海电力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在研一上半学期开设。课程以大规模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矩阵向量为研究工具,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具有以下明显特点:理论性强,建模计算复杂;实践性强,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近20年来,电力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技术革新,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使电力系统的构成和控制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二是制度创新,随着电力市场化的推进,电力系统分析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关注这些新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也是本课程的任务之一。总之,理论性强、实践性强、新内容多是本课程的特点。
2.学生情况
经过了解,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本科直接攻读研究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缺少直观认识。另外,存在一部分跨专业学生,他们在本科期间没有修习过“高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本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是“空中楼阁”,课程学习存在困难。
综上,课堂教学时经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课程建设目标与思路
1.课程建设目标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建设,打破“一本教材、一个老师、一块黑板和一张卷子”的教学模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适应研究生学习节奏,掌握高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自我完善提高能力。
2.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一门精品课程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1]教什么和怎么教是其中的关键点。课程组结合课程特点,围绕“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与“经典与前沿相结合”,组织教学内容;具体教学环节中,贯彻“学知识”和“涨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提升教和学的质量。具体思路框架见图1。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教学大纲,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方方面面,其核心是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外延很广,涉及到电力系统分析的各个分支,如系统规划和优化、状态估计、静态安全分析、故障分析和电力市场等。课程组对所有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选择,建立了如图2所示的课程内容体系。从图2可见,本课程的内容被分割成系统和市场两大版块,前者划分为4个子模块,讲授传统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理论、模型和算法,适用于管制及放松管制下的电力系统;后者讲授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系统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的构建强调理论性和实用性并重。每个子模块的内容中,均包括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两部分。基本理论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模型和算法等;实际应用部分是基本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着重于如何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潮流算法及扩展”子模块为例,其内容结构如图2所示。在基本理论部分,介绍了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和三个经典算法,在应用部分,先讲了潮流扩展算法的应用场合和应用背景,然后根据实际背景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扩展出新的模型和新的算法。例如,含“FACTS元件的系统潮流模块”中,首先介绍各类FACTS元件的原理和特点,建立元件的稳态模型,然后将它们结合到常规潮流解法中,给出含FACTS元件的系统潮流模型和算法。
另外,教学内容的构建强调经典和热点并重。对经典教学内容,课程组选用多本相关教材,选择其中的精华部分予以介绍,并留有大量内容供学生自学。同时对一些前沿理论和应用,则辅以期刊资料更新知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应用
根据课程特点和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单一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以讲授、自学、课题小组和研讨相结合的组合教学法。针对不同教学模块,将教学内容适当划分,设计成讲授、自学、课题小组和研讨各种方式的组合。表1中,以子模块“潮流算法及扩展”为例,展示此模块中教学内容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一般而言,对于基本理论中涉及到原理、建模和经典算法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以课题小组为单位的算法的编程实现练习,强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课堂讲授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和课堂研讨为主。课堂讲授主要介绍此专题研究的背景、意义,适用场合,以及各部分内容的关键点。具体的模型和算法要求学生查阅指定文献,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写出文献综述,制作PPT,参加课堂研讨。
3.考核模式设计
考核的作用有两方面:一是检查和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二是通过考核的手段调动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期末笔试的考核方式,能够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但不利于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理论、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编程,文献阅读和课堂研讨等,笔试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在这些教学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把考核分为三部分:笔试、编程和文献阅读与交流,具体如表2所示。
笔试部分主要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模型和算法的掌握程度,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一般安排在学期末;编程部分主要用于督促和检查学生对基本模型算法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题目,一般在开题后2周内提交,成品包括算法原理、流程框图、程序清单、结果分析及主要结论。评价成绩=小组分(基本分)+个人分(加分),即根据成品质量给予整体评价,然后根据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给予加分。文献阅读与交流环节针对实际应用环节,对于每个专题,布置相应题目,成品一般在开题后2周内提交,成品包括文献综述及相应PPT。评价成绩=小组分(基本分)+个人分(加分),依据成品报告质量和课堂讨论环节的表现给出。
四、结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课程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的改革和尝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良性互动,学习效果有所改善。当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课程组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教材改革上,采用编写讲义的方式,将多本教材和期刊资料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第2篇:论加强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企业用电力进行建设工作,人们通过电力维持正常生活,所以,一旦出现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事故,那么必然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企业以及工程部门不能正常施工,使其在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而言,不但是电力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且还是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今电力的使用环境和电力系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电力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帮助。
一、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电力系统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指的是为了使电力系统经济、运行方面得到有利的保障,为电力用户提供审核通过的电源,从而使用各种控制功能,决策与自动检测装置的系统,由数据传输系统与信号系统就地或者远程控制,并且对电力系统的全系统以及局部系统或各个元件进行调节以及自动监视工作。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运行的可靠性、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同样,电力系统各环节的调度自动化与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和现代电力系统息息相关。
二、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用人管理方面
由于管理人员安全的观念过于陈旧,大大忽视了安全管理的规律性和科学性;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和操作工作不够认真,缺乏执行力,对于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不予理会。甚至有互相包庇的行为,收取贿赂,做事不讲原则。一旦事情泄露又互相推卸责任;而且管理人员对安全知识不够了解,对于目标管理,系统工程,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等相关安全管理知识了解甚少,导致管理人员在面对随即而来的电力问题不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加以解决,思维方式过于局限,使得安全管理的时效性不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感不强,过于纵容违章人员,使得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从而缺乏对新工艺,新法规,新设备和新技术的了解,更加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
(二)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方面
有的电力部门和工作单位在管理中不结合实际对工作人员盲目的提要求,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避而不谈。对于安全的管理工作考虑的过于简单,采取能简则简的工作态度,大大的打消了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有的电力部门和工作单位对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不够规范,处罚太轻不能达到教育和警示作用,处罚太重又会使管理人员产生抵触心理,与考核的目的和原则背道而驰。
(三)安全的工器具方面
在安全工器具的选型和采购方面,由于采购人员对工器具的使用方法和性能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导致所选的器具的样式和规格不满足要求。此外,由于人情关系的存在,一些三无产品不断流入电力部门生产单位,为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对安全工器具的试验意识极其淡薄,只靠肉眼观察检查安全器具的安全性能,造成超周期和检验不合格的安全工器具的危险使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一方面,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人员对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认识度不够,缺乏较为科学的考试、学习和考核方法。另一方面,制定相关规定的基层领导不负责任,没有亲自指挥把关,甚至对违章行为置之不理,对违章行为的处理极为简单,不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罚,甚至对违章人员一再放纵,对违章现象视而不见,不给予相应的处罚,使得电力安全制度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助长了违章的行为。
三、对电力系统安全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按照工作人员的个人性格和心理特性合理安排工作,同时加强技术上的容错能力建设。其次,通过多种奖励方式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工作人员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最后,要通过培训,聘请电力方面专家讲座和到大型的电力公司学习等方式来培养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对于包庇或偏袒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要做到有赏有罚,赏罚分明。
(二)对电力系统安全管理的考核机制加以完善
建立安全生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过程的考核工作。对管理人员既要以事故和工作完成量进行考核,又要用平常违章的安全生产技能和数量等安全行为和能力进行过程考核。以此激励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实现安全自主管理。还要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各部门从事故和利润两个方面进行考核,并且用安全性评估结果对他们进行过程考核。
(三)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已经很好的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并且成效良好,所以,就目前而言在电力系统中运用联网技术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可以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如发现事故风险,可迅速报警,使相关技术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样可以将电力系统的事故风险降到最低。另外,能将电力系统信息保存至网络系统,既方便了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情况,也方便了各项决策的下达。
(四)电力系统安全评价的体系结构
目前,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都有着一套相对应的安全评估体系,这个体系让相关管理者科学有效的分析当时电力系统中的风险点,为以后的管理工作起到了指导性作用。根据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所以通过客观定量指标,就能及时分析事故概率,进而可以对事故进行更科学的预警。
结语:
在电力系统中,只通过进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稳定的发展。所以,在电力企业中必须将安全生产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为了使电力安全的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必须要人们对电力安全管理系统有所了解,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严格监督对现场的管理工作,使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为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起到了较为有利的保障作用。此外,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所以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容忽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设备都得到了相应的改进,为全系统的管理水平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电力系统研究生的实践与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电力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探索论文10-09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探索论文10-09
护理研究生带教培训探索论文10-12
小学德育教育探索与实践论文10-09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0-09
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论文10-11
旧建筑改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论文10-12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
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10-09
设计专业研究生研讨式教学模式探索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