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视阈下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有效教学的理论,提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构想:设定有效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有效课程结构与内容,选取有效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以及运用有效课程评价方式。各高校需因地制宜地探究符合本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具有校本特色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关键词:有效教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必将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教育部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然而,当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研究生虽迫切要求在学术方面能自由地与国际上的高层次人才进行交流,却始终无法提高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这主要表现在用英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和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用英语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等方面。从本质上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教学质量,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有效教学的理论,从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课程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有效教学理论及启示
目前学术界对“有效教学”的定义可从两个维度来界定:一是从教学所耗与教学所得的维度;二是从学生学习出发点的维度。本文将以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研究角度,探讨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显而易见,以学生学习出发点的维度来判断课程是否有效,是以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学得好不好为衡量标准。倘若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最终没有获得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即便教师教得再费时费力,也都被视为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二是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教师要帮助并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四是运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三、有效教学视阈下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1.设定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满足四点要求: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与相关知识水平;具备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兼顾语言知识、技能与内容;具备系统性与逻辑性。研究生阶段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适应社会需求,兼顾自身学习与发展的需求。由于我国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高校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差异很大,制定统一的课程教学目标显然不现实,也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此外,同一个学校的研究生在英语水平上可能存在差异。从语言能力发展的规律来看,为了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往往需要设定多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来适应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重点高校可设定较高层次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目标,将“培养研究生流畅自如地使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非重点高校或研究生入学英语水平较薄弱的高校,可适当降低要求或设定多层次的课程目标,将“培养研究生的英语基础综合运用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将“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作为较高层次的目标。实际上,在同一所高校,不同专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以涉猎本专业的国际化研究成果;有些专业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强的听说写能力以适应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活动等。由此可见,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多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为确保研究生英语教学实现最有效产出而量身定制的,应体现课程教学是为了适应需求。
2.制定有效的课程结构与内容
具有差异性、多层次性和灵活性的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多样化。在制定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与内容时要兼顾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专业背景及本校的课程教学目标。《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指出:“各院校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为已通过基础英语学位课程考试的学生,开设实用性更强的提高性质的阅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等英语选修课。”诸多学者就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周梅(2010)提出了ESP(专门用途英语)是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发展的方向,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研究生阶段的ESP更侧重于开设学术英语类课程;朱葵、吴军赞(2012)提出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开设以“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型课程,同时兼有以培养研究生中国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素养的中西文化类课程。基于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分为三类:一是基础语言技能课型,如听说、读写、翻译课程等;二是学术类课型,如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专业文献阅读课程等;三是文化知识类课型,如中西文化赏析课程等。作为一门语言课程,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肩负着培养研究生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素养的重任,同时要实现“培养研究生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术研究与国际交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制定有效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结构与内容时,需综合考虑多方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3.选取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
在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和互联网覆盖校园的时代,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需要与时俱进。学校要采取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与手段确保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多样化首先体现在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课型和课程内容灵活选用多重教学方法,如语法翻译法、交际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其次是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辅助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如多媒体设备、互联网等。近年来,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微课(mini-lecture)及慕课(MOOC)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成为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备选教学模式。可见,有效课程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动态发展的。此外,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是有效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更迫切地需要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因此,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更具个性化,教师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允许和协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式的英语学习。
4.运用有效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是有效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实现有效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课程考试是衡量研究生英语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过于滞后,无法客观地反映研究生的英语学习发展状态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来确保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转变课程评价的观念,确立帮助促进研究生英语学习终身发展的目标;其次,课程评价应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兼顾不同课程评价方式的利与弊。形成性评价的优势是具有形成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估。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学生学习档案、自评/互评、访谈、教师观察、读书笔记等。同时注重课程评价的反馈,不断完善课程评价。有效课程评价应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作用,对课程教学实践也有反馈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倡导的课程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是否满足了研究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是否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的英语学习进步与发展,是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最终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是否满足了社会对研究生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应结合办学目标、本校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需求构建相适应的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同时各高校需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因地制宜地探究适合本校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Shepard,L.TheRoleofAssessmentinALearningCulture[J].EducationalResearcher,2001
[2]国家教育委员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贾连庆.有效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08
[4]李汉强.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8.
【有效教学视阈下的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文化视阈下美国文学课教学的研究文学论文10-12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论文10-10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有效性思考论文10-09
公共管理视阈下的档案管理范式探究论文10-09
有效教学下农村数学教学策略论文10-10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论文10-11
网络教学背景下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11
应用伦理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10-09
新时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相关论文10-09
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透析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