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
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下面为大家带来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1】
【摘 要】在各大医院中,临床中有一些应用量比较少的药品,此类药品的供药管理体系往往不够完善,不能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加强供给临床中用量较少的药品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来说极为重要,这成了医院供药管理人员的重要责任。
如何做好临床少量用药的管理工作,成了困扰很多医院药品管理者的难题。
只有完善医院的供药体系,切实的做好供药管理工作,才能够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就如何加强临床用量较少的药物供给理由做了相关阐述,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临床用药;缺药理由;供药管理;缺药管理;医疗
一直以来药品都是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焦点,怎样做好药品尤其是临床用量较少的药品管理工作成了国家和药学专家一直以来都在探讨的理由。
药品主要用来预防以及诊治人们的疾病,可以有目的性的调节人们生理机能,包括中药饮品与中成药等,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所以做好药品的供给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医院供药管理者认为用量较少的药品不值得采购,然而这样却会导致很多患者因为用药不及时而失去生命,对患者家属所造成的伤害是难以弥补的。
医院的医药供给管理者一定要避开缺药现象,做好药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临床与患者的用药需求[1]。
1 临床应用量少的常见药物种类及应用
临床用药的恰当与否对治疗患者的效果好坏有很大影响,很多时候临床用量比较少的药物供给都比较紧张。
有些医院的药品采购部门为了避开麻烦,通常对用量较少的药品不进行采购。
然而,临床用量较少的药物往往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需要相关采购部门做好药物供给。
一般来说,临床用量比较少的常见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放射性药物等。
这类用量较少的药物与生命是密切相关的,具有高质量性、高度专业性与公共福利性的特点[2],所以对药品环节做好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定要加强药房的GPP实施,保证良好的临床用药供给。
2 临床应用量少药品的常见管理理由由于临床用量少的药品经常采购不到位,就会导致一些事故隐患的发生。
通常来说,临床应用量少药品的常见管理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购不及时
很多医院的消费者都是老百姓,他们对用药的质量和疗效没有太多认识。
因此,有些医药采购人员对于药品尤其是临床用量少的药品采购不及时。
此外,很多医院认为用量少的药品不值得花费力气去采购,这就很容易埋下隐患,导致有些患者因为用药不及时而出现生命危险[3]。
2.2 配药过程不够严格
有些临床用量少的药品是需要按一定配比使用的,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于起不到任何的治疗作用。
很多医院在药物的配比过程中监督力度不够,很容易导致配置的药品失效,不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
2.3 信息管理的程度不高
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医疗机构都已经采取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管理,然而很多基层的医院当中,药房更多依靠的是人工管理,但人工管理对用量少的药品使用期限与当前库存、疗效等注意事项并不能够熟记在心[4]。
还有一点是几乎所有基层医院的挂号、缴费等部门都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但药房信息化的程度却比较低。
这样就会导致医师所开具的药品书写不够规范,需要进一步核对,这就致使工作效率降低,甚至会使出错概率增加[5]。
3 加强供药管理的策略
3.1 健全内部的制约制度
内部的制约制度指的是一个单位的内部为保证业务有效进行、维护资产安全,防止、纠正错误、保证会计的信息完整所制定的系列政策与程序。
从供药管理角度来说,这就要求药物应当从购进,入库,请领,消耗至付款等系列活动环节都要求参与的人员经过适当制授权、并且能够相互制约[6]
3.2 加强药品的计划采购
药品采购人员应当了解常用的临床用药动态、药品质量及新药使用等情况,及时掌握相关资料,切实做好药品的供应工作。
医院药品采购部门在购进药品时,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药品,一定不能采购或使用[7]。
医院药品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一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情况及时调整药品的品种和购入量,切实保证充足的临床用药。
3.3 完善药品的管理流程
在药品入库之前,药库的保管人员应当按照发票或者随货的通行单对所有药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进行一一核对,以便达到符合入库规定,并填写相应的记录单。
凡是进入医院之中的药品,都是属于财务核算范围的,应当及时的入账,保证财务部门与药剂部门账目相符合。
财务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计划,以保证往来的款项真实准确。
各领用科室在向库房领药的时候,应当填写清楚一式三联的请领单,药品会计会根据每个科室领用清单的情况进行核对,一旦发现差错会及时更正。
药品管理者还应当在月末对药品进行盘点,做好药品的采购管理工作。
医院可以采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对药品进行采购、管理,这样可以有效避开药品的库存积压状况出现,还可以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药品的管理水平、确保药品的出入库数据准确性[8]。
此外,还能够制约药品出现过期现象的频率。
4 小结
药品管理尤其是临床用量少的常见药品管理工作是组成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对于患者的治疗而言非常重要。
临床应用量少的药品采购及管理工作,还应当在日后工作中进一步改善,探索出切实有效的策略,最终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何洪海.医院药品供应流程及优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6,8(22):130-131.
[2] 郭玉清,李文红,陈秀毅.医院药品采购和库存成本制约[J].中国医药指南,2009,7(3):25.
[3] 涂自良,张秀华,叶政德.谈如何管理医疗缺药理由及解决策略[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531-1533.
[4] 刘兰茹,孙志丹,金瑞.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理由及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63-64.
[5] 蔡晓波,丰嘉驹,姚永康,等.关于医院药库管理目标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5,16(10):744.
[6] 吴莲.药事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
[7] 张庆业,范丽霞,唐洪梅.临床应用量少的药品如何加强供药管理的体会[J].海峡药学,2010,22(1):194-195.
[8] 田仲新,赵丽杰.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与水平[J].实用医技杂志,2009,16(2):152.
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中的应用【2】
【摘要】《药事管理与法规》是一门应用性的药学学科,其理论性强,不易理解。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在于真实,以现实理由为牵引,大大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本文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的讲授过程中作用及其应用,主要从课前的案例准备与选择、课上的案例讲解与讨论和课后的案例总结与考核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药事管理与法规 教学策略
《药事管理与法规》是研究现代药学管理活动基本规律和一般策略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新学科,与药学科学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它涵盖了药事管理学与药事法规的内容,主要运用管理科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原理来研究药学事业中的人、机构、制度、法律、经济和信息,研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药学事业的影响,探索药学事业科学管理的客观规律,以推动药学事业的发展[1]。
这门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开设目的是使未来的药学工作者明确在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必须树立法治的观念和职业道德意识,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2]。
《药事管理与法规》在我国的药学教育中起步较晚,主要内容包含了与药品、药事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所以这门课程的内容更新较快,课时少,内容多,而且这门课程比较偏文,所以对于理科学生来说,在法律法规的理解上有一定困难。
在教学策略上,目前主要采用普通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对此门课程无兴趣,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引发学生兴趣,使内容便于理解,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指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通过对一个具体例子的环境描述,引导并启发学生对这种特定事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策略。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改善了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通常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具体案例为导向,拉近了学生与课本内容的距离,使学生可置身于现实理由中,通过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研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方案,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决策或判断。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满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需求;②理论知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药事管理与法规知识解决理由的能力;③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3]。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与其他药学课程相比,《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内容略显单调、枯燥,如何在课堂讲述中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是教师一直在不懈努力的方向。
实际教学效果证明,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引用案例不失为本门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法的一般程序是布置案例、指导学生初步分析案例、学生提出观点、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全面分析案例、得出结论并总结[4]。
那么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这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部分进行教学。
(一)课前的案例准备与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顺利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所以必须首先建立内容丰富的案例库,并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而案例的选择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案例的真实性。
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不能随意编造误导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案例的积累,例如可以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SFDA)网站,当地的药监部门、药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等单位,中央电视台的相关节目,《中国药事》和《医药经济报》等权威来源收集到的相关案例。
并在网站下载相关的视频短片,可以绘声绘色的讲解案例,更容易使学生进入情景,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随之提升。
第二,案例的代表性。
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并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这样的案例一般是影响巨大的事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避开出现争论。
同时案例的内容也要与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体现出案例教学的应有价值。
例如,“反应停”事件和PPA事件在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中就很具有典型性。
第三,案例的新颖性。
案例的选择应具备时效性,应能反应当下药品与药事发展存在的理由,与时俱进,让学生开阔视野。
在讲解假药、劣药时,就可以引入近几年发生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几起典型的案例。
例如,“亮菌甲素”事件、“欣弗”事件和“鱼腥草”事件等,在教学过程中都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相关案例进行筛选和甄别,细加雕琢与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能力,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进行讲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难度过大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相反,过于简单的案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延伸与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学生掌握事物本质的目的。
(二)课上的案例讲解与讨论
课上的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对学生理解案例、运用知识能力的检验。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案例的引入。
案例主要有名称、背景和实际情况等部分构成。
教师可以采用口头描述的方式,主要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图片,视频短片等,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更能激发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兴趣。
【加强量少的药品供药管理的体会】相关文章:
月经量少怎么办10-05
加强药品管理发挥内审作用10-07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心得体会05-26
药监部门加强宣传信息的工作方案10-12
怎样加强公司管理03-16
加强读物管理方案04-01
加强小区管理的公告06-14
如何加强教学管理心得体会04-07
关于药事管理学的心得体会05-29
药品供应链全程质量管理的体会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