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毕业论文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时间:2022-10-07 20:04:57 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1】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

  摘要:中药药剂学是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药学专业知识与药品市场之间的桥梁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 应用性。

  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

  其中实验课教学是中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目前各高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着问题做一分析以及如何改革作一探讨。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教育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

  此课程是医学与药学理论与实践药学专业知识与药品市场之间的桥梁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 应用性,不但具有传统和现代剂型理论的统一性,而且具有与生产和临床紧密联系的实践性,以及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中药药剂生产作为产业链的下游,其发展水平对全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实验课教学是中药药剂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其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进行中药药剂学实践教学时,应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内容 ,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中药药剂学实验主要分为三大类型: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类。

  据目前各大中医类院校了解,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大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较少或着没有设计,单项验证性实验有的院校由于实验条件等因素往往还局限于一些老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这些实验只能是学生刻板的去执行实验步骤,不能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设计能力。

  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已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方式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趋于单一化,有的院校实验手段落后,相关实验互相分离,甚至只能进行示教性实验,缺少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至于多学科知识的创新性实验便更没有涉及。

  实验教学的方式上缺乏师生间的互动,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制约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很多中药制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煎膏剂、注射剂等)的前处理工艺(提取、分离、精制、浓缩等),其操作都是一样的,重复性太多,浪费课堂的教学时间;再是,院校实验课程上用的仪器多是简易手工为主的,与大生产药厂脱节更多,使学生在离开学校到工作岗位上,还要在花很长时间去学习。

  (三)教学管理、模式

  受传统教学影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管理上刻板、机械,往往是在规定时间里,专门实验室进行,过程中学生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拓展的时间、空间;在教学模式上僵化、沉闷,多数为: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老师按实验讲义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实验讲义上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操作→按照实验讲义内容抄写下来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二、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我们对传统中药药剂学实验进行改革,探索通过设计新实验改进原有实验方法改进考试方法等措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应层次化、合理化,应构建以三大实验类型的实验教学体系。

  其中基础性试验应具体在课堂教学中做详细介绍,并加以多媒体形式先给学生以直观讲解,在实验教学中应参差在综合实验中具体体现,它是侧重于单一技术或单一仪器的基本训练;综合性实验应在实验教学中重点突出,体现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创新性实验是以生产、实践科研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它能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类实验应在大章节最后安排。

  (二)教学方式方法

  实验教学方式手段上应多样化,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近年来实验教学课时数有所增加,实验教学内容也趋于丰富,但由于中药制药中的许多单元操作过程、制药机械工作原理等比较抽象,我们将采用一下方式给以改革:首先,在教学实验开始时利用多种形式引入实验课教学,多以与实践生产,问题讨论为主,来强化学生对实验课内容的认识。

  其次,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片及动画演示等可将其生产工艺流程、制剂设备形象地展示出来,并对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三)教学管理模式

  首先,合理分组,科学安排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将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大组,分组进行,提高实验效率。

  对每一小组分别对其仪器设备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做一介绍以及操作示范,指导学生在备用设备上练习,并安排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试验,在实验过程自行分析解决,加深对本实验仪器的了解。

  其次,改进其实验考核方法。

  应加强实验考核力度。

  由原来的与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实践考察,单独操作,限时完成;随机抽取学生对其实验操作进行提问。

  再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在基础性试验中应适当添加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的剂型,从而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散剂中非常熟悉的“痱子粉”;软膏剂中的“清凉油”;颗粒剂中的“感冒退热颗粒”等等。

  在开设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时,要求学生自己查文献,定方案,做准备,出现问题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考虑解决,实验结束后要求每人严格按科技论文的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通过这些举措,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高鹏.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5).

  中药药剂学稳定性实验教学改革【2】

  【摘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关系到药物在生产和贮存时的质量变化,关系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实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改变以往稳定性教学实验的实验方案,采用双黄连口服液作为实验对象进行恒温加速稳定性实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制剂稳定性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以及预测有效期的方法。

  此实验改革方案可行,适用于学生实验。

  【关键词】教学改革 稳定性实验 双黄连口服液

  中药制剂由于组方配伍以及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使其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可能产生变化,影响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变。

  故中药药剂学实验中开展制剂稳定性实验有着重要的作用[1],让学生掌握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为选择剂型及拟定制剂处方、制备工艺、包装与贮存条件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考察,确定中药制剂的有效期。

  通过经典恒温加速试验让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掌握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方法及测定有效期的方法。

  1.实验方案的改进

  作为中医药院校,因为研究的中药制剂大多数都是复方制剂,成分比较复杂,即使是单方制剂,对单味药的成分研究也不是很彻底。

  以往我们进行药物稳定性教学实验一般都选择维生素C注射剂作为实验对象[2],但是在维生素C实验的进行中发现了一些问题:①维生素C属于西药,与我们研究的中药制剂有区别;②维生素C含量测定2010版药典规定的方法是滴定法,但是滴定法操作比较复杂,耗时较长;

  ③学生对滴定终点的判断存在很大的误差,要求“用碘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并持续30秒不退”,有些学生会滴加碘液过量,导致记录消耗碘液的毫升数差别很大;有些学生还会出现一直滴加碘液,但是溶液都不会变蓝的现象,导致消耗碘液的毫升数远远超过预计值。

  ④学生读数不准确,存在误差。

  为了体现中药制剂的特点,以及让学生掌握经典恒温加速试验,选择中药制剂“双黄连口服液”作为实验对象[3]。

  双黄连口服液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流感治疗性药物,其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黄芩的主要成分是黄岑苷,黄芩苷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久置易氧化降解[4]。

  2.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

  在中药药剂实验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这种能力包括查阅资料、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过程的操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

  现在进行含量测定一般都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学生在上课时只是熟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但缺乏操作,故要求学生首先查阅资料确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

  ①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②利用数据库查阅资料的方法;③了解双黄连口服液的成分有金银花、黄芩、连翘三种药,金银花中主要含有绿原酸,黄芩中主要含有黄芩苷,连翘中主要含有连翘苷[5];④通过文献基本确定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含量的色谱条件(流动相、柱温、波长等)以及样品处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根据新的实验方案,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小组3~4个同学,各小组负责一个温度条件下的实验。

  先由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双黄连口服液的性质设计方案,最终确定4个温度60℃、70℃、80℃、90℃,每个温度设定5个时间点。

  各小组分工合作,及时进行沟通,根据设定的间隔时间放样取样,最后综合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测定分析。

  这就要求各小组及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尽职尽责、认真负责,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这种锻炼,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色谱条件选用2010版中国药典中 “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

  但是考虑到样品量比较多,所有改变了原来的流动相比例,使黄芩苷的出峰时间提前到6min,并且前后峰无干扰。

  不但缩短了实验的时间,而且通过改变流动相比例,让学生结合黄芩苷的性质理解有机相和水相比例的变化如何改变出峰时间,也锻炼学生操作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本实验过程的最后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在理论课的讲解中发现学生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实际应用不熟练。

  但是实验数据的处理在中药制剂的整个过程中都非常重要,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关系到制剂过程中相关参数的选择,所以针对本次加速实验要求学生用Excel做回归分析,将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计算各温度的降解速度常数,推断有效期。

  整个计算过程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在对公式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计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5.结束语

  5.1 本次中药药剂稳定性实验安排在理论课结束之后进行,安排理论课3学时,实验课6学时,让学生在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之后查阅文献、进行预实验、提出问题、和老师一起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实验变得生动。

  5.2 本次实验是对中药药剂稳定性实验的改革尝试,在之后的实验中还将尝试转变教育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实验,老师在一旁指点,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模式,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从行动上规范实验,也让学生思考如何从老师的角度清楚地讲解整个实验。

  通过老师-学生的相互配合不但能顺利地完成实验,而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军,毛春芹,蔡宝昌.中药药剂学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药学教育.2009.25(3):50-51.

  [2]朱匀芳,刘棠华.应用恒温加速试验法预测药物稳定性的探讨.广东药学.1998(2):1-4.

  [3]高玉兰,窦红霞.双黄连口服液稳定性考察.黑龙江医药.2009.22(1):33-34.

  [4]于波涛,张志荣,刘文胜等.黄芩苷稳定性研究.中草药.2002.33(3):218-220.

  [5]李双,王东强,李志军.连翘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与药理作用.黑龙江中医药.2011(2).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相关文章: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论文10-09

药剂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初探09-30

中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论文10-12

基于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8

当代药剂学的发展10-07

药剂学简历模板10-26

中药实习报告03-25

中药调研报告04-09

中药调研报告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