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截至2017年为止,教育部公布的我国高等学校数量有2914所,对比2016年增加了35所,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校园公共艺术作为校园环境重要载体之一,在提高校园文化素质、塑造人文艺术氛围、发挥和传播校园精神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美化校园环境,还要发挥艺术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单纯追求艺术价值的校园公共艺术是不可取的,结合地域特点适应环境的基本理念,通过创新设计,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增强师生参与公共艺术活动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认识和文化素养。从研究公共艺术、校园公共艺术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出发,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为例,对中南大学校园环境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合理化意见。
关键词: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问题;建议
1概述
1.1公共艺术的概念
正如费城现代艺术协会主席卡登(Carden)所指的那样:“公共艺术不是一种风格或运动,而是一种联结社会服务为基础,藉由公共空间中艺术作品的存在,使得公众福利被强化。”公共艺术并非一种设计风格或者流派,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意义上公共艺术体现了自主、开放、交流和共享的公共空间。大众艺术是公共艺术出现的雏形,因此,公共艺术具有公共性、互动性以及地域性强的特点。
1.2高校校园公共艺术概念
校园公共艺术,字面上来说,可以指与校园相关的所有公共艺术,包括独立制作和附属于校园空间的艺术品。从校园文化的层面来说,它包括校园的自然景观以及校园的师生活动。校园公共艺术的范围相当广泛,从教室课桌到校园公共环境中的休闲座椅,都属于校园公共艺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它存在于学校的地理范围内,蕴含着艺术审美的同时,赋予了道德教育的隐性教育功能;从当今高校对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只有通过课堂知识的教学,才能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校园公共空间中物化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改变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台湾学者胡宝林曾指出,美化或欣赏校园环境并不是校园公共艺术创作的核心目的,它是公共领域的艺术作品[1]。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能引发师生们的共鸣,是他们参与和生活的空间,彼此有着共同的记忆,可以激发他们对于学校的某种情愫。如果说从成员参与的角度来界定校园公共艺术,综合考虑师生共同的经验(甚至包括周边社区的人),表现为一种学校文化、学习体验或生命意识,也是师生们对校园文化和校园人文素养的具体表现。在某种程度上,校园公共艺术甚至可以称作学校品牌形象的识别。公共艺术的探讨范围着重于校园空间内的公共艺术,简称“校园公共艺术”[2]。由于受众群体不一样,公共艺术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有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文化气质、体现校园文化精神的作用,还要有艺术教育、审美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在校师生在无形中接受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1.3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现状
校园公共空间是校园的重要环境,公共艺术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大量新的校园公共空间缺乏公共艺术,使得校园文化缺乏具体的载体和传播方式[3]。以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发展为例,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在2017年入选全国双一流高校,拥有四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湖南唯一一所副部级大学,是湖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1.3.1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多以园艺、雕塑、水景以及广场的形式出现,在校园公共艺术的展现形式上相对丰富。1.3.2校园公共艺术的有效性中南大学新校区作为一个新建不久的校园,在公共艺术设计上:水景和自然绿地的面积广泛,教学区和生活区分离,虽然道路流线相对较远,但两者在功能上合理结合,给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南大学校本部,作为一个有一定历史感的校区。在建筑上以古建形式为主体呈现,配合古树等绿植,既古老又有历史的沧桑感,大树与绿化的结合充分展现了校区的历史。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同样有着一定的历史,使得整个校区略显陈旧感,部分雕塑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但是在绿化环境上却占有一定的优势。
2存在的问题
第一,雕塑装置方面。对比三个校区的校园公共艺术景观,雕塑上多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多数没有与学校或学院的特色相结合,因此,大部分雕塑造型呆板、缺乏新意。例如,位于中南大学新校区的建艺院、物理与电子学院、机电学院以及外国语学院等学院楼前的雕塑都是以石块刻字的方式呈现,缺乏各个学院的办学、专业等标志性特色。第二,水景水体方面。在水景方面中南大学校园设置较多,例如,校本部和铁道校区设计有池塘,新校区设计有湖景,但是缺乏水景的动态设计,与大众的互动性弱,缺乏亲水设施的设计。第三,建筑小品方面。中南大学三个校区的主建筑造型、色彩等不同,本部和铁道校区作为老校区,以古建红砖建筑为主,而新校区是现代建筑的造型,多以玻璃幕墙、白瓷砖等建筑材料为主。例如,新校区地广人稀,建筑外部的小品相对较少,起不到空间过渡的效果。第四,植物造景方面。在中南大学的校园里最常见的道路只有车行道、人行道,在道路两侧种植简单的树木,对于树木的外部造型设计感弱,缺乏对植物景观艺术的美感体现。第五,公共设施方面。校园公共设施在设计时有些机械化和主观性,没有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造型和功能都是老式的、简单的。比如中南大学的新校区,石凳的裸露、造型的单一、垃圾桶的缺乏等都过于简易,使用度低。第六,环境空间的认知与文化引导。缺乏对校园环境空间的认知和文化引导,缺乏校园特色,识别度低。第七,广场景观方面。中南大学校园广场景观多以楼前广场景观为主,基本以硬质地面铺装、草地等形式呈现,空地没有合理规划,缺乏相对人性化的设计。
3合理化意见
校园公共艺术在校园总体规划设计中占有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布局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我们不仅要理解校园公共艺术,还要分析和遵循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舒适性原则、生态原则和人文主义原则[4]。这些原则的综合运用,决定了大学校园公共艺术的形式特征和文化内涵,为大学校园环境的全面塑造提供了保障。
3.1整体性原则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在设计时应考虑校园公共艺术特色的确立,这是对校园自然环境、人文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尊重和探索,是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基础。不同学院之间应该确立自身的特色,在设计布局装饰上进行区分,让各个学院各具特色,还可用相同材料、形式等来整合统一。
3.2舒适性原则
不论是公共艺术还是高校校园公共艺术,其本质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只是使用的人群各异,因此,必须要考虑使用人群的舒适性。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舒适性不仅体现在视觉上的感受,还体现在教师、学生们体验轻松、自然安逸的生活、学习环境。
3.3生态性原则
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人类的天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环境,同时为师生提供了生活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更喜欢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因此,在校园公共艺术设计中应考虑环境生态和可持续的问题。
3.4人文性原则
高校作为提供教育教学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使命。高校校园公共艺术环境,更离不开校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脉络,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成长。
4结束语
在国家经济水平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大众的审美观也在不断改变。高校师生对校园公共艺术美的需求也是积极的、多元化的。合理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进而提高大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在21世纪的大学校园里,我们内心渴望拥有一个清新典雅的校园公园,一个安静自然的校园公园,清新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以及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让大学生舒舒服服地学习和交流,使它具有时代感、使命感以及师生们对大学校园的认同感。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在公共艺术设计上要得到大众特别是使用人群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对校园的师生有更好、更积极的内化作用。通过对中南大学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提出高校校园建设应与校园公共艺术密切相关,良好的校园公共艺术作品不仅是对校园环境的改变,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内心情感。因此,在对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进行设计时应将这种潜在的、内化的情感考虑在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更多、更优美的校园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帅.粤台两地高校校园环境艺术设计比较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2.
[2]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3]施慧.来自校园的公共艺术报告[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对接与高校发展探析论文08-19
艺术设计论文07-28
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才能的培育论文10-12
高校计算机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论文07-12
分析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管理论文10-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的论文06-24
公共关系的论文11-20
案例分析论文11-07
分析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论文10-13
艺术设计论文[集锦13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