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3-04-01 09:14:07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1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摘要:伊犁州的高等院校有不少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甚至占到了50%以上,多民族学生构成了相对多元的校园文化,也带来了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本文即结合伊犁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探讨分析如何构建科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关键词: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新疆伊犁州是其重要的自治州,伊犁州中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到其全州人口的一半以上,有大概250万人,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数逐渐上涨,就当前来看,伊犁州每年少数民族大学在校生的人数在2万人左右,这部分大学生也占到了伊犁州全部大学生的一半以上比例。

  与此同时,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开始受到教育部门、学校、教师的关注。

  1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伊犁州的高校中,有来自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俄罗斯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

  由于民族构成复杂,学生较多,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需要结合这些不同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引导教育。

  来自不同文化、民族群体的大学生聚集到大学中进行学习,难免会遇到一些适应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问题、自卑问题、抑郁问题等,有些问题不加以及时疏导的话还可以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2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都是自小在伊犁州长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在上大学之前周围环境主要是本民族群体,上大学后需要直接面对一个多元开放的、多民族的生活环境,容易出现如下几方面的心理问题。

  2.1文化障碍

  伊犁州有多种不同少数民族的大学生,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同一专业、同一班级甚至宿舍中会形成一种自然的多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大学生顺利融入集体生活中之后,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则一般不会产生心理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比如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习惯可能不同,在宿舍进行群体生活时可能会产生矛盾,进而产生长期的焦虑、抑郁、狂躁的心理状态。

  2.2角色冲突

  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在当地高中都是班级中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的环境后,身边的同学来自各地,优秀的学生较多,少数民族的学生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能产生自我怀疑、自卑的心理,需要在一定的心理健康辅导下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

  2.3人际关系障碍

  少数民族大学生到了大学环境中,以普通话和汉字交流为主,而且虽然少数民族学生整体占比较大,但是每个少数民族的学生比例和汉族学生的整体比例相比就较小,因此,少数民族的学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人际交往环境,每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都可能产生人际关系障碍,尤其一些人数占比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更易产生人际交往障碍。

  主要表现在与其他同学、老师的交流过程不顺畅,比如有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汉语水平较差,与其他民族的同学交流较少,又或者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大学生也会认为自己和他人的交流有障碍,便逐渐减少和其他民族学生的交流,以至于产生交往问题,形成心理上的封闭。

  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具有客观性,因此相关的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和心理健康教育。

  3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伊犁州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不同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学生、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敏感,伊犁州地区的高校应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商议制定出一套适合伊犁州本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

  并以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为辅助,共同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为其以后走上社会更好地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3.1构建校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校园内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从横向发展来看,学校应将心理健康调查、咨询、辅导、档案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串联在一起,确保以规范专业的态度对待每个需要心理帮助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

  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官方的网站中专门开设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少数民族大学生可以匿名在线进行心理咨询,避免了面对面咨询的尴尬,心理咨询师、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从纵向发展来看,可以形成从学校到学院再到班级的一体化建设,并应逐级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部门、配备相关的负责人员,在学校中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师,随时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学院中的教师、辅导员等也应与班级中的班委多沟通,让班委承担起一定的监督管理的责任。

  3.2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伊犁州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应该愈加规范化,在上课时间、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方面都应该固定下来,形成传统,同时安排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来上课,同时保证课时数,从而让伊犁州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一进大学时就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客观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遇到心理健康问题时不害怕、不逃避,养成及时疏解心理问题的良好习惯。

  另外,在伊犁州高等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缺乏符合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伊犁州高校可以形成合作,针对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来编写适合伊犁州多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3.3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

  在伊犁州高等院校中实际上有着多元的民族文化,因此,在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尊重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展开民族团结、多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民族文化教育,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重要一员的角色,

  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成包容的文化心理,这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和其他民族同学、教师接触时便能够更加自如,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3.4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社团的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吸纳学生,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公共交往的平台,并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减少人际交往的恐惧,增强对其他民族、其他同学的认识和了解,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

  心理社团还可以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定期举办一些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由学生来进行主持和发言,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惠及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

  综上所述,伊犁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引起当地教育部门、学校的重视,教育部门应监督鼓励学校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而学校应多调查研究本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落实好各项心理教育工作,保障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阿荣.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取向[J].民族教育研究,2010,(1):78-82.

  [2]李丹,尧国靖.论团体心理咨询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巧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139-141,145.

  [3]王美琐.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助体系建设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5,(3):154-156.

  第2篇:大学生自信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受到生活背景、学习成绩、个性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在互联网飞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接受的文化日趋复杂,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其心理问题出现几率,影响到其良好人格的建立。

  通过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克服自卑心理、自私自利心理、嫉妒心理等心理问题,从而建立大学生自信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自信人格;心理健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需要面对的诱惑逐渐增多,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几率越来越高,严重阻碍着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大对大学生人格建设的重视程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方式,引导大学生自信的面对生活。

  一、影响大学生人格构建的心理因素

  困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受到个性特征、社交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人格建立过程中,仍存在交往困难等多种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方面:

  1.自卑心理

  在大学生人格建立过程中,因自身家庭条件、生活环境、自身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条件较差的学生会出现自卑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不敢与他人交往、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甚至还会出现自闭的情况,其交往能力急剧下降,自卑心理的出现,

  不仅会直接阻碍大学生日常交际活动,还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难度,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私自利心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增加,部分大学生为了赢得更大就业空间,通常会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自私心理。

  在实际人格建立过程中,自私通常都会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导致严重的交际困难。

  自私自利心理违背人格建立过程中的互助、诚信等原则,大学生有可能拉帮结派,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有可能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给社会带来动荡因素。

  3.嫉妒心理嫉妒心理主要表现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在发现自身能力、外貌等不及他人时,会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表现出愤怒、憎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滋生打击报复心理。

  嫉妒心理如果没有及时加以引导,有可能导致细小的矛盾加剧,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建立的发展。

  二、建立自信人格的心理教育途径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大学生人格建立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帮助其排解心理困扰,具体措施分为以下几方面:

  1.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

  大学生人格建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色,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将心理素质教育合理纳入大学生专业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心理课程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教师须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分析人格建立个案等途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得学生正确认识到人格建立的重要性。

  2.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解决大学生心理困扰

  学校和心理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困扰倾诉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具备辅导、心理咨询等基本功能,同时,其应该面向全部的大学生,主动帮助学生解决人格建立过程中的困难,可定期举办活动,

  了解学生人格建立的发展趋势,及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防止出现校园交往不良事件,以提升学生综合心理素质。

  3.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大学生调适能力

  与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具特殊化,其要求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

  当前,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心理健康协会,因此,教师可以与心理健康协会进行合作,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大学生人格建立的困扰和心理健康指数,再结合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此外,基于信息化时代,为发展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虚拟网络,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对待网络交流,抵制网络不良诱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困扰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私、自卑、猜忌、嫉妒等,如果教师没有加以科学地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困扰问题,合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困扰,增强大学生信心,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车丽萍,庞连生,黄大伟,赵紫凤.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信人格的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0-24.

  [2]林宇,周慧.大学生自信与心理健康关系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7):116-117.

  [3]潘小.大学生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7-132.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西藏少数民族英语作文10-11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大全11-15

少数民族舞蹈服饰10-05

英语作文:西藏少数民族10-05

《少数民族的节日与习俗》教案10-07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10-01

分析少数民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09-30

《少数民族》大班教案(精选8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