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3-04-01 09:26:06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造成不小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大学生作为直面时代改革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更被有关部门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重视。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相互交流、相互协助,努力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1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

  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导致其步入大学后遇到很多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由于不能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展开深入的剖析,旨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大学生更好地发展。

  由于当前父母对自己的孩子给予了太大的期望,导致孩子的精神压力比较大,一些学生由于无法承受学习与求职等方面的压力,产生了心理问题,无法健康成长,甚至出现自杀的情况。

  因此,针对该种情况,各大院校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工作极为重要,相关院校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实践表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教育实施方面,依旧存在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即:首先,过于重视知识的外在传授,个体内在的体验被忽视。

  站在哲学的角度,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两者所关注的对象均是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过程等[1]。

  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既拥有个体性特征,同时还拥有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特征。

  为此,教育的成果在短时间内是很难表现出来的。

  如果在教学中,仅重视规律性与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便会形成重知识传授、轻生命存在与个体生命成长的局面,致使教育生态出现失衡的情况。

  其次,过于重视心理常规的疏导,忽视了对生命的深层关怀。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实施,主要为了能够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观,将人的心理困惑问题解决[2],从而满足生命的需求。

  可是高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期间,过于重视心理上的常规疏导,对于生命没有深层的关怀,如对于怎样培养幸福生活、人生意义的正确指引等教学内容比较少,更多的内容是怎样帮助大学生树立目标,提升其主动性与积极性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探究

  在上述分析中明确,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教学效果受到负面的影响,而要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即:首先,需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

  伴随我国社会不断深入的转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快节奏的生活等,导致人们的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3]。

  因此,高校必须将生命教育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并通过建立融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为一体的课程体系,通过教育工作的实施,将应对心理危机与人生困惑的方法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帮助大学生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

  以此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引导大学生正视自我价值。

  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工作机制进行积极创新。

  高校为了能够确保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必须将生命教育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始终,从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情、知、行以及意等各个方面着手,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并且不断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质量与实效,让大学生能够深刻的体会生命的价值[4],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的生命。

  将课程教学作为促进大学生对生命认识的主要渠道,将心理咨询作为解决大学生生命困扰的最为基本的途径,同时将心理文化活动作为激发学生生命潜能的重要载体等等,使得学生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带动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影音播放与专题讲座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领悟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总结:

  当前,很多大学生受到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导致其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给我国社会日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此,各大高校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两者融合实施,突破创新以往的教学方式,并且在明确自身价值的基础之上,积极面对人生,勇于面对困难与解决困难。

  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相关院校不断的探究,从而在保证能够有效实施相关教育工作的基础之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第2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工作压力和学习压力造成不小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大学生作为直面时代改革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应该更被有关部门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重视。

  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相互交流、相互协助,努力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一、前言

  根据国际健康委员会的有关条例,心理健康也被纳入健康的范围之内。

  就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而言,指的是以一种积极可持续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物,在这种状态之下,人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和意志进行积极的控制。

  纵观国内外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可知,国内的大学生心理教育始终严重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国内呈现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重视程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我国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调查研究可知,目前而言,大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情况有上升趋势,而且大学生群体成为除上班族群体外最容易患抑郁症的群体。

  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部分偏远地区缺少相关的师资配备以及器材等,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能简单的停留在书本教材和教师的关注上,缺少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且大部分学校缺少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中心。

  其二,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精英人才,必然具备极强的心理调节能力。

  事实上,对于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唱歌、逛街等方式发泄出来,但是对于严重的心理问题来说,大学生还是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加之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引导,很难进行疏导,最后造成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专业素质不强

  就我国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缺少专门进行心理辅导的教师,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般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

  由于这些老师缺少如心理学知识等专业方面的培训,而且很难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目前由于心理健康教育造成安全事故无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作用。

  (三)心理健康教育标准不健全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进行检验,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评估标准,以科学的人性化的检测体系对其进行评估,避免由于体制不健全造成的指标单一、数据虚假等的问题,无法真实的反映高校目前的教育效果,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进步。

  从心理学上来讲,指的是能与教师、同学等形成良好的交际关系,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态。

  由此而延伸出的衡量标准主要有:有适度的安全感和自尊心,能够对自我成就产生价值感;能够开展适度自我批评;能够对周围环境保持一定的主动性;能够接受现实的挫折或打击等,不会陷入无端的幻想当中等。

  当然,以上几条是理想状态下的心理状态,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跟进、反馈并进行改正的工作,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产生冲突,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会自然放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自然严重滞后教学工作的发展,而且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长期不能落实,仅依靠心理安全事故引起各高校负责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仍然不切实际。

  因此,国家的相关部门应该从建立或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开始,从根本上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与考试挂钩,教师应该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展开引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因此需要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素质。

  这里说的专业素质,一指有很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行为矫正知识和心理咨询的技巧;二是指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拥有责任心和负责意识,能够开展咨询服务工作。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持续关注。

  因此,高校应该定时定期对心理教师展开培训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单纯依靠学校的教材和老师的辅导,应该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定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避免出现病态心理和心理亚健康的问题。

  同时,大学生在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接触积极阳光的事物和人,努力从小事改变自己。

  高校相关负责人以及心理教师等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持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裴学进,郑攀君.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成长路径与启示[J].江苏高教,2014(2):143~144.

  [2]喻春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10):131~132.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4):48~52.

【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文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10-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案12-30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09-2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论文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范文10-01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10-0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分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