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论文

时间:2023-04-01 09:13:25 医学分类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论文模板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与社会接触较少,生活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降低,一旦遇到挫折,极易陷入消极低靡状态。思想不够成熟,加上周围环境影响,极易产生困惑和矛盾。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论文模板

  第1篇:舞动治疗与传统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对比

  摘要:本文分析了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优势,着重探析了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的作用,并探索了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的实施策略,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犯罪、道德问题等事件的频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来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则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

  再加上,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高校除各专业教学外,还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为此,高校必须从本校学生实际心理健康状况出发,通过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学体系,引入以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以及传统团体辅导为代表的先进心理辅导方式,并借助其各自优势作用的发挥来改善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相关概念简述

  1.1舞动治疗团体辅导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通过采用舞蹈动作来调节心理情绪,促进个人认知以及个体身体与社会整合的治疗方法。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不同于舞蹈表演也不同于健身舞蹈。

  舞蹈治疗团体辅导倾向于创造性艺术表达,要求团体成员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缓和感情冲突、净化情绪,进而通过舞蹈与身体的协调来感受精神美感。

  同时,团体成员沉迷于舞蹈动作,享受舞蹈美的过程会使团体成员的精神得到极大的满足,达到治疗效果。

  舞动治疗主要分为支持性舞动治疗、内省舞动治疗、心理分析舞动治疗。

  1.2传统团体辅导

  与舞动团体辅导鲜明的舞蹈特色不同,传统团体辅导类型多样化,主要以团体之间的咨询、商议或是小组化的辅导等形式来开展。

  传统团体辅导一般是在一定情境的创设下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心理问题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着很好的功效。

  在实施方面,传统团体辅导一般都是在问题的导向下,通过信任氛围的创设,来组织团体成员一起来对问题的解决之道进行倾听和探讨,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对成员的内在潜能进行充分的挖掘。

  从技术方面来讲,“解析”、“澄清”、“角色扮演”、“反映”这四种在传统团体辅导中的应用率最高。

  2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各自的优势分析

  2.1舞动治疗团体辅导的优势作用

  2.1.1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身的作用首先,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以舞蹈动作为切入点来进行治疗,符合人类的自然本性。

  团体成员在舞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由的身体舞动,来达到回归自然的状态,进而在舞动的过程中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其次,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可以帮助团体成员放松身体,进而获取身体的刺激和启发,达到治疗效果;最后,增强身体动力。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能够使辅导人员通过对学生舞蹈动作的分析,来探究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发现团体成员的心理问题,进而根据成员的心理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同时,舞动能够增强身体动力,加强人的身体感受,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1.2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人际接纳层面的作用首先,促进学生个体与辅导团体之间目标的一致性。

  每一舞动治疗团体依据其心理辅导重点不同,都有其独特的行为准则及辅导计划,且每一名学生参与团体接受心理辅导的目标具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都是为了改善自身某一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完善自我而来;其次,在交际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心理换位思考的习惯。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使团体成员可以在舞动的过程中,互相就各自的舞动情况以及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而分析结果的产生就必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对方舞动情况的不断观察和欣赏来做为分析的基础,以提出具有一定见解的结论。

  而这一过程需要团体成员进行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情绪、心理角度来对其表现出的舞蹈姿态进行解析;最后,虽然舞动治疗团体辅导采用舞动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是并没有要求成员的舞蹈基础,成员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和竞争关系,这对其和谐辅导氛围的营造是极为有利的。

  2.1.3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生活感受的作用首先,提升自我价值感。

  通过舞动治疗团体辅导活动的开展,伴随着大学生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明显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也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这对其在生活当中自身价值观的树立是极为有帮助的;其次,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坚持人本主体精神,以学生为本开展心理辅导,使心理辅导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其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最后,促进身心平衡。

  舞动治疗团体辅导能够在乐舞结合的过程中增强舞动治疗团体辅导的艺术性,引导团体成员体会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探索舞蹈动作中的对立与统一,促进身心平衡发展。

  2.2传统团体辅导的作用

  2.2.1传统团体辅导有助于团体交流的开展传统团体辅导的主要形式决定了其对于加强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具有一定的效用,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团体成员可以以其他成员为镜子来进行自我评价,

  了解他人的境遇也明确自己的处境,弱化团体成员的自卑感,为团体成员提供一个参照物,使团体成员之间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共同进步。

  并且传统团体辅导模拟训练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

  另外,团体成员之间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共同点较多,这对于拉近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使十分有益的。

  2.2.2传统团体辅导有助于心理教育向社会的延伸传统团体辅导凭借其自身特性,在促进心理教育由课堂向社会的延伸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传统团体辅导通过模拟社会现实,可以极大的增强辅导环境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以此来为团体成员创设一个仿真的环境,在达到锻炼学生对心理辅导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增强团体辅导的实效性目的的同时,促进心理辅导效果的巩固;其次,在开放、自由的状态下,传统团体辅导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由课堂向真实社会的延伸。

  从而改变单一化的知识传授式的心理教育形式,使心理健康教育向着娱乐化、社交化、游戏化的形式发展,以此来对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予以丰富和完善。

  2.2.3传统团体辅导有助于加强成员的自我认知传统团体辅导能够帮助团体成员找到归属感,增强成员之间的平等性,使成员被团体所接纳,进而使团体成员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同时,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也是对其他团体成员接纳的表现,团体成员在互相接纳,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加强自我认知。

  减少对自己的怀疑和否认,在获取他人尊重的基础上,发现自身的优点,减少自身的自卑和焦虑,能够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另外,传统的团体辅导能够使学生正确对待现状中的自我与理想自我,实现主体自我与客观自我的统一,充分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克服,进而加强自我认知。

  3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实践对比

  3.1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的共同特点

  与个别辅导相比,首先,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都重视团体动力,两者都是以团队为主要的活动单元,要求把学习者放在团队的背景下进行帮助,在团队氛围中学习者容易产生共情,进而减少了心理防卫状态,打开了自己,同时得到了来自成员的支持,、帮助,使成员感到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其次,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和传统团体辅导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世界,提升了治疗效果同时有利于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两种方式都将团体设计成一个小小的社会,通过团体成员间的沟通、交流、接纳,觉察到一个全新的我,此外,通过观察其他成员的反馈,探索自己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到更行之有效的的社会技巧。

  再次,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和传统团体辅导注重分享与深化,在辅导结束后,我们通常会进行交流和分享过程,这是对我们自我和他人系统的认知,发现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行为和看法,全面的看待辅导效果。

  3.2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的实践对比

  传统团体辅导这种方式虽说得到大力追捧,但它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沟通,这就需要一些无意识层面的技术来加以互补。

  动作具有象征功能,因此可以表达潜意识过程的迹象。

  舞动治疗辅导就是运用舞蹈或动作过程以促进个体情绪、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是一种建立在成员无意识上的疗法,能提升成员的认知移情、行为移情、自我表达能力;何瑾等人发现,

  舞蹈治疗作为医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交叉的产物,弥补了传统谈话治疗的不足,因此,舞动治疗团体辅导可以弥补传统团体辅导技术上的一些不足。

  通过上述对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双方在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所展现出的优势作用分析,我们头脑中关于二者各自的特点逐渐明朗化,我们结合其特点总结出两者的实践对比。

  3.2.1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不采用过多具体的言语指导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与传统团体辅导都必须有一个需要具备管理能力、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引导者,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在舞动治疗团体辅导中引导者不再像传统团体辅导那样有过多的指令。

  舞动治疗的神秘之处在于它引导人们使用身体开启感官觉知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语言表达,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更象是一个“创意推手”的角色,引导者只是根据学习的主题提供一个可自由发挥的指导,让学习者用自发性身体活动或以舞蹈动作来进行身心探索,激发创意,帮助他们自己打开感官觉知,形成全新的我。

  3.2.2舞动治疗团体辅导需要更多地调动身体机能,舞动过程中的动作、节奏、旋律等需要更多感觉器官和肢体的配合。

  伴随着音乐我们需要启动我们的听觉器官,感知我们周围的一切需要启动我们的视觉器官,自由舞动需要运用我们的大脑和肢体等。

  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倾听”学习者的的感受,每一个学生肌肉、骨骼的生理状态和心理水平都是不同的,有些学习者的身体是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状态,因此,引导者应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要调整我们的辅导方案,不能强行按照我们预想的方案走。

  3.2.3舞动治疗团体辅导需要引导者拥有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舞动治疗团体辅导是运用一种多学科的治疗方式,一个优秀的舞动治疗团体辅导老师不仅要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还要对舞蹈艺术和医学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实践经验中提升自己的敏锐程度,并且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培训,丰富自身心理辅导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峰,吕瑶.论团体干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修正中的作用与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2]陈洁,刘铁桥,郑敏婕,陈冲,焦彬,李凌江.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对抑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06).

  [3]曹文雯,吴继霞.舞蹈心理治疗法——更适合东方人的心理疗法[J].社会心理科学,2010(Z1).

  [4]郭玉铸,王帅.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辅导员运用团体辅导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5]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0(03).

  [6]Schmais,1985;Stanton-Jones,1992.[7]张雯.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2007.

  [8]何瑾,樊富珉,刘海骅.舞动团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J].中国临床心理学,2015,23(03):560-563.

  [9]林霖.走近“艺术治疗”[J].上海艺术家,2015(01):78-79.

  第2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创建高校精神校园分析

  [摘要]文章采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法,用SPSS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BC学院大学生在特困补助金评审案例中所产生的情绪宣泄问题,研究结论为:大学生对涉及经济利益分配方面的问题较为敏感,

  大部分学生能够以理性平和的态度看待奖、助学金分配方面的问题,但也有个别不正常的现象,这表明大学生的心身状态仍处于待成熟期,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性总体表现为欠缺人际交往方法或技巧。

  因此,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应侧重纠正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着力加强年轻人正性品质的引导和人性方面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营造高尚的校园文化,创建高校精神校园。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素质;情绪宣泄;心理韧性;案例分析

  一、引言

  基于前期文献检索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学校适应方式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热议的话题。

  已有的研究集中探讨了大学生的自尊心、自我效能、求助、忍耐、情绪情感等与心理健康之间联系问题。

  近些年的研究更加客观、具体,如探讨大学新生的环境适应问题,临毕业前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压力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校园犯罪个案研究,较突出的如云南马加爵案、贵州龙仕绪案、复旦大学投毒案等。

  上述研究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在形式方面大多是采用问卷调查式的分析,采用具体实例分析的偏少,将案例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更为少见;同时,实证性、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多止于对预期结论的验证,在验证结论之外同时再对实际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建议的偏少。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遴选出BC学院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奖助学金分配案例来展开研究,针对案例凸现的情绪宣泄和心理韧性问题做深入细致的讨论,选取主观幸福感量表(郑雪编制)和心理韧性量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同时辅以访谈形式加以研究讨论。

  (一)奖助学金分配问题

  1.案例背景:

  BC学院某系特困补助金评审,学生Y,学生QY和Q家境相当,同时申请学校的困难学生补助,经过全系公开投票选出包括Y在内的数名学生获得助学金,而Q没能入选。

  Q对此结果表示不满,认为Y只是凭着有人缘,单看评选条件并不比自己好,比如自己成绩好于Y,而且Y有手机而自己没有。

  在经过老师作思想疏导工作后,Q表示不再闹情绪。

  然而,在Y用助学金为外省打工的弟弟添置了一个交话费赠送的手机后,Q借无人在寝室的机会偷走Y的两千元钱扔到垃圾桶里,后被清洁工捡到上交使得事件曝光。

  2.案例分析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Q不仅对Y获得助学金愤愤不平,更重要的是对同学们的选择愤愤不平,这种不平是有正当理由的,这种合理性未得到认可的不平之气使他的行为出现异常。

  Q做出了与他的认知准则相悖的偷窃行为,但他的正义感让他丢弃偷来的钱而不是据为己有。

  然而Q的认知方式是有问题的,其正义观念在此已经发生了变形。

  可见,大学生的情绪广泛地影响着其认知、判断和社会行为,情绪控制不当甚至会扭曲他们的正性品质,进而影响到他们的理性判断,应当注意观察并分析特定事件与个体特点之间的交互作用,注意发掘群体支持和人际协助,监控实行的过程,及时转变大学生的错误认知方式,适时调节引发的负面情绪,最终扭转其不良决策。

  (二)大学生学校适应性

  调研研究对象为BC学院共700名大学生。

  采用团体测试法,在安静的教室中进行测试,主试介绍问卷的内容、测试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并在测试过程中进行项目或指导语的解释工作,全程时间约为25min。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入考查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适应相关性问题。

  关键因子包括: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学校喜欢、学校回避。

  通过统计结果中的违纪因子、神经症因子、同学关系因子以得出心理健康总分。

  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学校适应的生活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和总分呈负相关,但在心理健康的亲子关系因子上与学校适应的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以及人际适应维度上无相关性。

  BC学院的学生总体来说同伴关系较好,没有表现出排斥或是被歧视的现象,学习和生活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压力。

  从神经症因子获得低分值的结果可以认为,大学生自卑、焦虑、孤独、低安全感以及抑郁等消极情绪并不显见,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和较融洽的同伴关系均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校适应。

  值得注意的是,在亲子关系因子上的统计结果显示其与学校适应总分不存在相关性,这与传统认知不太相符。

  通过后续的访谈调查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的家长正值中年期各种事务或工作繁忙,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短或谈心的机会较少有关,亲子关系类型单一;同时,大学生普遍有自立的观念意识,自己管自己、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待人处事的态度很明显,这样的心态会促使学生不把在校的麻烦和问题向家长倾诉。

  结合上述案例进一步讨论,Q在主观意志上表现出积极心理品质,但他对自己的消极情感缺乏认知,对情绪控制不当,即使决策失误也堂而皇之、不觉得后悔。

  通过对这起事件及当事人的深入了解发现,Q在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方面均显得欠缺。

  其主要心理症结表现在对大学生活总体评价不高方面,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不佳,对同伴要求苛刻,对现实期望过高等。

  Q不能够站在Y的立场考虑其重视亲情的心理,表现出其思想简单的特点,由于不懂得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人情况,导致Q在攻击别人时不顾忌后果,也不能抑制自己的冲动。

  其自我归因已经偏离正轨,其心理韧性的回复也已经扭曲变形。

  心理韧性也叫心理弹性,是一种个体改变自身以适应多变环境的行为货币和从压力情境中恢复的能力。

  它意味着个体面对逆境、创伤、生活重大压力和挫折时的良好调试和适应能力。

  在大学期间,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此产生“SATS”之类的情绪,即压力(Stress)、愤怒(Anger)、麻烦(Troublesome)、忧伤(Sorrow)等,有研究表明:情绪宣泄需要科学的指导,正确的发泄才能够缓解压力,错误的发泄可能引起更多社会问题。

  各类学生群体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暗合了张晓红(2014)所作的相关研究结果,即心理韧性对应对方式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

  不同类别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自我效能感差异并不明显,在面临困难和苦恼时能够进行较好的调试,总体复原能力较好。

  反观案例,Q在心底里是不知错、不认错的大学生,可见大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知识的完善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认为对Q应给予更多的交流和关怀,因为Q嫉妒Y“人缘好,说明Q是很渴望和需要同伴友爱的。

  老师的帮扶工作宜侧重引导Q如何对他人表示理解和宽容,尽力解除其敌意倾向和防范心理,避免对世界、对别人的看法发生扭曲。

  三、结论

  本研究所选取的BC学院的案例具有相对独特性,但其反映的大学生奖助学金分配问题则具有普遍性,并且由此产生的青年学生对公平正义等问题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处于大学时期的年轻学子的人际关系还不够成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还不理想,比较缺乏人际交往技巧。

  加强高校校园精神的培育,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塑造学校精神是营造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育工作者宜谨慎处理“待成年人”在大学阶段遭遇到的利益分配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公开公平性地评选操作,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私下的访谈、沟通,同时采用有益的群体活动来引导青年学生的扶弱济贫的情操,加强对平和善良的心地的培养。

  同时,本研究仅对一个学习阶段的某一类关系进行了案例分析和调查,还显得不够全面,未来的研究还可加强对大学生求学期间各阶段贯穿性的解读,针对性、实用性和完整性等可望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2]冯旭平,陈林.分析专升本大学生思想现状探索思想教育工作原则[J].中国冶金教育,2007(4):64-66.

  [3]华声在线.校园投毒事件回顾[EB/OL].

  [4]胡月琴,甘怡群.表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8):902-912.

  [5]李萍,孙宏伟,庄娜.大学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5):518-519.

  [6]钟毅平,陈海洪.心理距离对道德行为判断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13(1):43-46.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论文1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10-01

微观世界哲学问题的新探索论文10-09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论文10-08

小学品德教育问题及管理探索论文10-10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索研究论文10-08

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论文10-08

企业经济管理相关问题探索分析论文10-09

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