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

时间:2022-10-08 04:34:54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现代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临床检验师满足患者疾病额诊疗需求,给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这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至关重要。以下是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欢迎阅读。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1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内径狭窄情况及是否闭塞,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单纯IMT增厚、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背动脉能在早期发现足背动脉病变,反映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论文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足背动脉

  糖尿病(DM)是影响人们健康的常见病,而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常侵犯中小动脉,且下肢动脉中又以足背动脉发病多见[1]。足背动脉病变如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出现患侧肢端缺血、缺氧导致出现糖尿病足,严重者甚至致残或导致患者死亡[2],但目前临床上往往难以早期诊断足背动脉病变[3]。本研究中,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很好地显示足背动脉的病变情况,探讨其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本院超声科就诊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男94例,女106例,

  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5±2)岁,病程5~27年。选取同期20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男90例,女110例,年龄38~80岁,平均年龄(64±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方法两组均进行足背动脉超声检查,使用迈瑞DC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0MHz。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根据血管深度调节增益,聚焦,使图像清晰,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声束与血流夹角<60°,先用二维超声观察管壁情况,管腔内径,血管壁IMT,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位置、形态及回声特点、管腔有无狭窄或闭塞,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腔血流充盈情况,最后用频谱多普勒观察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

  1.3判断标准非病变动脉管壁光滑,IMT<1.2imt="">1.2mm,形成强回声或等回声斑块,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变化,管腔闭塞时管腔内无血流信号(狭窄程度50%~99%,闭塞为管腔内无流血)。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下肢足背动脉病变患者超声表现均为动脉内中膜不均匀增厚、毛糙,管壁可见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附着,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管腔呈不规则性狭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血流束细窄,狭窄处收缩期流速增快,闭塞段未见血流信号显示。脉冲多普勒(PW)显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增加,狭窄远端血流速度减慢,闭塞段管腔内无血流信号,频谱不能引出。闭塞远端血流单一暗淡,血流速度减慢,呈单相低速小慢波频谱。本次糖尿病组单纯IMT增厚、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可造成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下肢膝以下远段小血管更易受累,直接影响足部血液供给,导致缺血坏疽的发生。糖尿病周围血管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纤维增生,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肢端缺血、缺氧,导致趾缺血性坏疽或坏死[4]。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基化终产物沉积而引起的一系列链式反应,其发生较早、进展较快、病情较严重[5]。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不断更新发展,新的软件技术开发应用,超声显示分辨率越来越高,血流信号敏感度越来越好,对细小血管的病变显示更为准确[6]。

  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与频谱分析可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通过对血管血流参数测量、血流频谱形态分析,可以发现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下肢动脉供血提供可靠的相关信息及诊断依据[7]。近年来,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的准确性受到关注。本研究中,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清楚地显示足背动脉的病变情况,主要表现为足背动脉内膜增厚、毛糙,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形成,管腔可呈节段性或弥漫性狭窄或闭塞。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血管内血流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中检测了糖尿病组患者和对照组足背动脉的收缩期及舒张期血流速度,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足背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可增快或减低,也可在正常范围内,不呈现一定规律,原因主要为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严重时,管腔呈弥漫性狭窄,或近乎闭塞,这样造成管腔内血流显著减少,导致收缩期血流速度降低;如果足背动脉病变引起管腔呈节段性狭窄,则狭窄处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本研究中,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组足背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普遍减低,原因主要是糖尿病组患者足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较早、进展较快、程度较重,导致动脉弹性降低、顺应性降低。本研究可见,相对于对照组,糖尿病组患者足背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率增高,主要原因为足背动脉属于下肢远端的小动脉,管腔细小,血流速度较慢,更容易导致斑块的形成,斑块可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进而引起足部缺血,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趾坏疽的重要原因之一。与相关报道研究结果[8]相同,糖尿病下肢远端动脉如足背动脉由于管径小、血流速度慢,狭窄闭塞发生率比N动脉、股动脉高。

  血管造影虽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金标准”[9],但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价格昂贵,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Elgzyri等[10]报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足背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优于动脉造影。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性、简单易行的`检查手段,能准确观察糖尿病患者动脉管壁的病变情况、管腔的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早期诊断足背动脉的病变情况,对糖尿病足的早期防范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敏,李春梅,贾冬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检查对预防下肢坏疽发生的意义.中国临床康复,2004,8(27):5852.

  [2]DenjalicA,BeculicH,JusicA,etal.Evaluationofthesurgicaltreatmentofdiabeticfoot.MedGlas,2014,11(2):307-312.

  [3]刘晓蓉,蔡传元,黄冬梅,等.前列地尔联合沙格雷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3):232-234.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2

  【摘要】“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结论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论文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医学,转变分析

  1、检验技术水平的转变

  1.1 仪器方面的转变

  目前大型医院的仪器从单机自动化到成组仪器组台(例如将血液分析仪、自动血涂片染色机、网织红细胞计数仪及血凝仪构成一个血液学分析仪模块式组台)以至整个实验室通过传送带连接各种仪器,构成全实验室自动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简称TLA)。

  1.2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过去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种方法,具体步骤也有微细差别,所得结果和参考值也不一致,给临床医师、病人以及检验人员带来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方法标准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病人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现“一单通”提供保证。

  2、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发展促使转变

  2.1 随着大量有关人类组织细胞结构、功能、代谢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信息被发现,医学研究的目标均是通过一组数据全面反映人体特定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等。过去检验医学多是对特定单一项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难以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貌,如今众多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战,科研力量的强大使得检验项目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2.2 工作理念的转变,检验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

  医学检验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是多学科的组合体。现代的医学检验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其业务范围不断扩大,能够进行上千种试验,每天发出成千上万的报告。如何管理好这一庞大部门,保证其正常地科学地运行,特别是保证其发出报告的可靠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几台显微镜、离心机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规工作,有一台目测比色计就可完成大多数生化测定项目,依靠医师的知识和经验就能管理或控制检验科的检查质量。

  3、检验医学发展中的问题

  从“医学检验”转变成“检验医学”,不仅是文字顺序的颠倒,但确蕴藏着深刻的内涵。检验学科发展的理念与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检验科工作的重点已不再是方法学的研究,而是在及时、准确提供报告的同时,协同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是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或是循证医学的发展,都要求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

  检验通过与临床有效沟通,可促进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检验结果的正确解释及应用;同时又可从临床获得许多反馈信息,借此进一步综合评判实验方法学及其临床价值,以便不断完善操作规程并推进新项目的开展和普及。

  4、结论

  4.1 实际上,检验学科的发展更多体现在检验医学理念的变化上。在确保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在发展大型精确的自动化分析手段的同时,“床边检验”技术也有自身发展所特有的应用价值[2],各类床旁试验(pointof care test,POCT)使检验人员可在患者身边进行各项试验并即刻得出结果,大大方便了病人和临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医院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医生或病人把标本送到实验室,再将检验结果报回临床,被称为“医学检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实验室工作不再是机械的标本检查,要综合病人变化、临床诊断,结合数据做判断,还要对临床医生得出的试验诊断提供咨询,称为“检验医学”。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不仅是一个词汇顺序的变更,对学科发展理念、服务模式、工作范围、知识结构都有深远影响。过去检验科“以标本为中心,以实验数据为目的”,而现在检验医学“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目的”。

  4.2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属于不同的学科概念,前者包括科学、技术和临床三方面知识,而后者主要是应用技术知识。面对新的形势,社会需求的不仅仅是技师型检验人才,更需要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3]。尽管国家教委规定医学检验系本科定位于“检验医师”,但高校的专业设置取决于市场需求。我国检验科大多没有医师岗位,所以本科毕业生是在从事技师工作,从而导致高校培养模式仍是培养技师型检验人才,尚不能就临床问题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检验人员将报告单送临床医师参考,但并不负责解释其临床意义。而临床医师又不甚了解检验项目的原理及过程或对检验结果存有疑虑,久而久之造成检验与临床之间隔阂愈演愈烈的现状,正如杨运昌教授所言:“现行独立建制的检验科不具有什么特色,是没有跟上现代医学潮流的落后体制。只有创建现代化的检验医学专业,医学检验才能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谭红军.我国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1-5.

  [2]仝人斌,陶启敏.自动化免疫分析的进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19:329-331.

  [3]康红.对现代医学检验人材培养与定位的几点思考———兼论检验医学基地教学人才构架建设[J].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3:14-15.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3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从而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试剂管理、检验后报告以及检验中的设备仪器等诸多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结果进一步加强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疗效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为了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加强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极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重要环节

  1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

  1.1加强对检验前基本信息的管控

  为了有效提升检验数据的准确性,首先就要对受检标本以及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管控,从而保证受检标本资料的准确性。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于要求空腹抽血进行检测的项目,必须要严格相关制度,坚持空腹抽血。另外在做血糖、血脂以及肌酐清除率等相关检验时,同样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建议控制,在受检标本采集时,一定要事前进行询问,确保受检标本符合相关检测需求[1]。

  第二,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如果患者体位出现变化那么检测结果也会出现改变,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体位进行采集。

  第三,输液前后进行标本采集,其检测结果同样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需要根据检查项目选择标本采集时间。

  第四,采集标本时,患者应该处于静止运动的状态,而不是刚刚运动完成之后进行标本采集,这样标本的检测结果会出现明显的区别。

  第五,标本送测时间要及时,因为标本在采集之后,如果检测不及时,就会影响到标本的属性,导致检测结果存在着差异,所以加强标本送测时间的管理同样非常重要。

  1.2注重对实验设备的质量控制

  当前用于临床医疗检测的设备种类众多,如果这些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那么就会影响试验设备的检测精确度,因此加强对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非常重要,对此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第一,用于临床实验检测设备要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将这些设备信息统一录入到系统中,从而方便相应的查询,特别是有关文档的查询,这有助于使用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这些实验设备。

  第二,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保养,并且进行功能检测,同时结合使用人员和设备人员相结合进行综合性维护,并制定维护监管制度,确保设备能够正确使用和保障其功能[2]。

  第三,对于检测试剂的质量管控。试剂和实验设备需要紧密配合,才能够发挥设备仪器的.检测功能。因此控制试剂的质量同样关键。对此要保障试剂能够和实验设备相配合,要使用原装试剂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对试剂的保质期和库存量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从而保障试剂能够正确使用,提升检测仪器的精确度。

  1.3加强对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对检验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检测的精确度和及时性。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要逐步完善实验室工作一整套制度。包括实验室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时制定实验操作考核制度和检验标本送检核对制度和差错事故登记制度以及不同科室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并且报保证内部管理能够实现可追溯性,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工作过程能够得到全面监管,同时制定激励措施,做到奖罚分明,才能够有效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要严格认真地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紧密结合实验不同的过程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重点环节要进行全面监管,并且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整改,并且形成整改制度,从而全面提升医疗的试验检测精确度[3]。

  第三,对于检测技术人员要加强理论和操作技巧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同时加强理论创新,测试方法创新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构建检测技术人员的交流平台,甚至和兄弟医院的相关检测人员进行技术研讨,总结检测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检测技术的水平。

  1.4加强对试验报告的管理

  由于临床检验报告的种类相对较多,而且复杂,并且检测时间也相差很大,如果这些检测报告不能够有效管理,对于患者的影响将会非常巨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试验报告的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能够让这些报告形成电子版并存储在服务器中,这样检测报告数据就能够被不同科室的医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用,这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试验报告的安全性,同时还能够让试验报告具有更好的参考性,提升数据报告的利用率[4]。当然采用计算机进行试验报告进行管理,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对此需要通过完善病毒防火墙,并且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加强对数据库的备份工作,这样就算服务器瘫痪,只需要恢复数据库,就能够挽救损坏的数据,从而保障试验报告的持续使用。

  2结语

  总之,加强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对于提升检验数据的精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检测报告的利用也开始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试验检测的重要性,对此医院要完善相关制度,加强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检验和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有法.有关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9):89-90.

  [2]钟杰,张国坤,陈增会.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06):24-26.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4

  摘要: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校与企业、行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卓越技能人才;培养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四、建设内容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3.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4.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践基地进一步充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训中心,利用病理数码互动实验室开展形态学教学,改造《临床检验基础》、《输血检验技术》等6个“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室,能够满足卓越人才校内培养的需求,尤其是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检验科水平的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更是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2)校外实践基地,继续与合肥“艾迪康”紧密合作,并再争取与“泰斯特”、“达安”、“康立”和“金域”等进行进一步的合作,遴选一家进校园,共建实验室。稳定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05医院等省内实习医院25家及南京市第二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85医院、无锡第八人民医院等省外实习基地20家。5.提升教学团队水平,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校企共同修订实施《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管理水平,建成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双师型”结构省级示范性专业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许文荣,邵启祥,钱晖,等.医学检验品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检验医学教育,2009,(3):1-2.

  [2]袁学杰.高职医学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7):2607-2608.

  [3]张立群,孙艳艳,朱晓玲.医学检验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办法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9):2629.


【医学检验方面的论文】相关文章:

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论文10-08

医学检验论文10-01

医学检验向检验医学的转变论文10-09

关于医学检验的论文精选10-08

中职医学检验论文10-08

妇科医学检验论文10-08

胃癌医学检验论文10-08

大专医学检验论文10-08

医学检验的相关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