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毕业论文

浅论强化中职学员哲学培育的意义

时间:2022-12-21 10:49:47 羡仪 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强化中职学员哲学培育的意义

  当今社会,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现状令人担忧,他们年龄小,中考失利,对自己和周围的人缺乏自信和信任,究其根源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对现实生活及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强化中职学员哲学培育的意义,共大吉参考。

  在中职当中,虽然把职业教育技能训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绝不能忽视其的培育。从中职的广度和深度来说,中职哲学素养的培育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没有实现德育工作的培育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哲学素养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哲学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和对学生的吸引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灌输哲学知识为主而不是启发学生的哲学思维。在哲学或课堂上,教师们将哲学看成是纯粹哲学史的产物,而不是为了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学生们被灌输了大量的哲学概念、命题、原理后,但却不知道他们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这种状况是当前很多中职哲学课的真实写照。

  (2)教师本身的哲学素养不够,很难驾驭哲学知识的教学。

  中职的很多老师,由于专业限制,本来哲学功底就较浅薄,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照本宣科,把源于生活的哲学知识讲成抽象深奥、难以理解的东西。

  (3)评价体系滞后。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中职学生哲学素养的提高。

  在教师评价上,对课堂教学较重视,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在学生评价上,除了增加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工种的等级鉴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沿用了普教的做法。而这种评价方式仍然是学业评价的指导,无法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考核,无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中职学生受实用主义,以及某些不健康思潮的负面影响。

  有不少中职学生觉得培养哲学素养无多大用处,认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和社会实践中也不会用到哲学,再加上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技能鉴定的办学理念,经常出现挤压本该属于德育工作中哲学的培育,从某种意义上滋生了哲学教学可有可无的错误观念,最终使中职学生的哲学素养在整个德育工作中处于完全不受重视的地位。

  在中职学校,在学生学好职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的哲学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逐步建立发展和提高中职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长效机制,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哲学素养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中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1.转变中职学生哲学素养培育观念中职德育工作要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力,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中对不能直接反应市场需求的非生产性精神生产定义来看,非生产性精神生产则指那些不能直接实现资本的再生产的精神生产,它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显然,从事哲学素养培育工作属于马克思哲学理论中非生产性精神生产领域。我们政府、中职学校应该自上而下地从观念上重视对哲学素养的培育,加大投入,抵制泛功利主义,真正把哲学素养的培育纳入德育工作的教育观念中去。

  2.提高中职教师整体素质在中职学校中,学生的哲学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本身哲学素养的高低,这就要求中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新鲜血液的输入,加强对哲学教师的培养和高素质哲学教师的引进,不断为哲学类教师提供学习、进修交流机会,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发展其专业素质。最终能使中职哲学教师能依据中职学生年龄特征、思维方式甚至专业特点,在动态地、全面地把握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善于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来感受思考和理解人、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应该注意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把符合礼仪要求、社会规范的行为举止,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每一个学生,利用榜样示范培养学生德育修养,使看起来深奥、枯燥、难懂的哲学素养真正的回归于生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没有高素质的哲学教师队伍是很难达到的。

  3.改革中职德育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方式上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等单一的讲授模式。

  可以采用对话式、专题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方式进行哲学知识传授,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注意趣味性、通俗性,强调重点,增强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我们有不少中职教师传授哲学知识只强调一味的灌输,把蕴含哲理的知识当成了一成不变的教条主义,没有挖掘其蕴涵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外化的力量。因此,必须要变革过去的德育工作者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哲学教学方式,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努力将抽象的哲学理论和中职学生当下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以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兴趣,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成长的目的。

  4.激发中职学生兴趣毋庸置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养兴趣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哲学赋予人们真理,哲学启发人们向善,哲学给予人们美感。

  任何一门具体人文或自然学科中都蕴含哲学思想,哲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因此,哲学素养的培育意义深远而重大,让中职生学生明白为什么提高要哲学素养,由此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感同身受,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情操。中职学校德育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智育、、美育互相联系,密切渗透协调,对学校工作的顺利展开以及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都有重要导向和保证作用,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的首要位置,而德育工作其核心又是逐步培育学生的哲学素养。

  在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我们必须把哲学素养的培育纳入德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职校要加强《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经济政治与社会》、《健康》等德育课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适应中职学生身心成长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培养他们哲学全面的思考问题,突出哲学素养培育的实践性,让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思考常见的社会生活问题,突出哲学素养培育的实践性,为将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社会各项实践活动打下比较坚定的理论基础,对初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学习哲学基础知识,使中职生合理定位,完善自己

  (一)正确认识自己

  哲学家斯宾诺沙说“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同样,世界上有几十亿人,没有两个绝对相同的面孔,也不可能存在具有两个绝对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因此,你,我、他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构造独特的世界,要想认识世界,了解别人,首先要认识自己。当一个人开始思考自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时,他其实就开始了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人?”“我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改变自己吗?”等等迷茫,不仅中职生有,任何人都会有。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每个人的每一分钟不一定都值得记忆,但有限的记忆又该怎样记住自己一生中该记住的东西,同时,又能让我们知道未来的路该怎样走,这种方法就是学习哲学。那些深奥的、不可思议的,令人头疼的哲学问题并不是哲学的真面目,也不是哲学的全部,而这些就把我们挡在了哲学的门外,当我们通过门缝看见里面的秘密时,我们会发现前面所说的只不过是哲学的假象,因为哲学不是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而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人生的一部词典。同时,哲学并不属于哲学家,每个人都可以思考那些玄而又玄的问题,就像唱歌不是歌唱家的专利一样,只有水平的高低,却无本质的区别。因此,中职生即使没有考上高中、也不是一流的学生、思考水平有限,也不妨碍他们学习哲学,相反,通过学习哲学,他们学会去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认识自己的所处的客观实际是什么样,认识到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受客观实际制约的,从而正确认识自己的所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自己的阴影,对社会上暗示他们的灰暗前途有正确的认识,克服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树立自信心,给自己合理定位,找到自己正确的发展道路,对人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认识事物,就会在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我们称之为价值观。价值观人皆有之,但是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会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人们的价值观不同,追求的具体目标,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评价必然不同,行为和效果也不同,也就是说,价值观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而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在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下,对人们的实践起推动作用,而在错误的价值观的导向下,对人们的实践起阻碍作用。现代社会,人们行为活动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多元化,成年人尚且有选择困难,何况中职生怎能经得起社会大染缸的浸染?因此通过对哲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是社会的人,学会正确处理义与利、苦与乐、生与死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旗帜鲜明的告诉学生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不给社会做出奉献,社会又拿什么回报我们,又怎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告诉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都是错误的价值观,作为青年学生,要反对和抵制、清除和批判,防止因为错误的价值观走向犯罪的道路。

  二、学习哲学对中职生解决现实问题有指导作用

  (一)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又高于生活

  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中有哲学,但哲学又不是具体的生活。一方面,哲学是对世界根本性或总体性的思考。就空间说,现实世界有很多问题,问题又有多种样式,哲学是基于具体问题之上的诸多问题间之逻辑关系的把握,而不是就事论事式的罗列问题,描述现象,而是要回答为何、如何、该怎样的问题。进而言之,从层次上说,哲学要关注并回答根本、终极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讲要关爱他人,这是生活常识,也是人们的生活准则,可是如果我们思考一下,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在社会中提倡要关爱别人,不关爱别人为什么就不好,根据是什么?如果找出一个根据,比如说,这个规则的根据是社会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那么问题又出现了,为什么整体利益就必须高于个人利益,这个根据的合理性又是什么?当你找到最后的根据时,那就是哲学。哲学就是生活规则的最高之根。它是解释人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而不那样生活的最终根据。人们生活中,支配我们行为的每一个规则背后都有它的哲学根据,所以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问题是从小中见大,很多哲理也都是从此感悟出来的,因此哲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哲学作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看法,它是世界观;运用它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际地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它就是方法论。因此,哲学需要生活,生活也需要哲学,处在人生关键期的中职生更需要学习哲学基础知识来指导他们的人生,解决他们人生中具体的问题。比如通过学习适度原则,使学生明白平时积累的重要性,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要善于抓住时机取得成功,在生活中要注意分寸,不做过分的事;通过学习矛盾,明白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坚定信念,相信失败造就人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白生活重点,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提高中职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中职生就其年龄而言,独立意识发展很快,并且急于从家长的庇护下逃脱出来,可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往往跟不上。常常表现为思考问题的直观性,思想易受所接触的局部事物的影响,分析问题肤浅片面,常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支配他们的往往是一件事物的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这样就容易以新奇为美好。他们对评价自己和别人品质的能力还不高,不够稳定,不够客观也不完全,有时会分辨不清是非。通过学习哲学基础知识,让他们掌握认识发展的总规律,培养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

【浅论强化中职学员哲学培育的意义】相关文章:

浅论博弈学与中国哲学10-08

浅论个性与秩序关系的哲学理念思考10-06

浅论以文宣工作促进学员修学进步10-08

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育的意义论文10-08

浅论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意义10-08

关于中国哲学的意义之维的论文10-08

浅谈现代归纳逻辑哲学意义论文10-05

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哲学论述论文10-08

浅谈否定及其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