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社会意识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社会意识【1】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和世界,有时代感和危机感,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淡了六种现代公民应普遍具有的社会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竞争发展协作意识、科学技术社会统一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科学探究意识。
关键词:物理教学;社会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最根本的在于人的素质和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而社会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改革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
我国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自主,竞争务实的新观念。
我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和本地的实际,让学生参与教法改革。
如学完《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一章组织学生观察自家和亲朋好友家的家电情况,发现大部分家庭原来的手录机、电视机换成了现在的音响、彩电、VCD、也增添了电话、冰箱、空调等。
让学生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只有改革才能发展”的现代社会意识。
二、竞争、发展、协作意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生存。
在物理教学开展实验操作比赛,改进课本实验,课堂知识竞答等活动中,逐渐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浮力和升力》一章中,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小实验来说明“气流速度快压强小”的原理,看谁设计得合理巧妙,大家纷纷踊跃参加,设计出五六种与课本不同的方法。
智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学生与人合作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
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制作也往往是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
比如国产新型战机歼-10就是由两万多人经过十年的研制才获得成功的。
又如波音747也是由世界上五百多家公司生产零部件最后在波音公司组装而成的。
所以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优秀品格。
三、科学、技术、社会(STS)统一意识
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
我们应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也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内容。
比如我们可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各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操作、现场调查、教据分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物理知识。
比如学习了机械能的能量转化,可涉及小电站是如何发电的;学习惯性,可联系学生自己坐车的感受;学习了电磁继电器,可让学生设计报警器等。
而且教学也要随时代有所改变,尽可能地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作为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如低温超导体、纳米材料等。
并可让学生了解一些可以接受的物理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环保意识
早在192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宣言指出:“为现代人和后代子孙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人类一个迫切目标。
”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城市中垃圾污染等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保护环境,提倡绿色GPP,实施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环保意识,发展人们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培养人们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
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如:让地下水评估;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尝试对温度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也可以组织报告会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及环保科学新成果,如2002年韩国世界杯的足球场下埋着15年的垃圾,为足球场提供能源,并联系当地实际讨论山区退耕还林的意义。
五、节能意识
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今世界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较低,利用率也较低。
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源需求量大。
我们应教育学生提高节能意识,注意节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如讲到了《电功和电功率》一章时,我曾与学生讨论研究冰箱内外温差与所耗电能的关系,提出如何节能,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节能产品。
六、科学探究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推动剂;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
科学探究便是创新的具体实施。
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重结果,而忽略建构知识的过程,造成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就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内容,还要知道形成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体会学习乐趣。
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就可采用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应结合事实,融会新课程理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为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不懈的努力。
物理教学中社会意识教育的渗透【2】
当今社会使人们进一步意识到地球日渐"缩小",以知识经济为主线构成的高科技人才较量战,在向我们逼近。
科技兴国,唯一的出路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得从娃娃抓起.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渗透社会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为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物理教学中社会意识教育的渗透。
一、 节能意识
能源是人类生活、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高速发展,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量愈来愈大。
目前的许多资料显示全球常规能源已面临危机,许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政府已将能源问题列为国家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之一。
因此,结合燃料的有效利用,热机的能流图等知识的教学,告诉学生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节约能源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问题,教育学生应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自觉提高节能意识
二、 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火箭、无线电提通信常识、电子元件等知识的教学,能使学生对现代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措施.因此,通过介绍科学家牛顿,焦耳、安培等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增强学生热爱科技献身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科技知识。
三、 环保意识
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四大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噪音污染,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使人们呼吸污染的空气,饮用污染的水,吃污染的瓜果蔬菜,遭受噪音折磨,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物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大气压""噪音的危害及控制"、"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全球气候。
同时教育学生,要合理利用能源,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保护自然掌握更多知识,使人类去开发太阳能、风能、海洋能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又无污染的新能源。
总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机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也是全人类应重视的问题,让环保意识成为行动,保护我们人类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让它充满生机,这才是我们创造高度文明的基本的前提。
四、 创造意识
创造就是做出前所未有的事,它是人类好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创造,就没有发展;具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是具有生命的民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必须围绕"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产,学会生存"这四大支柱重新设计,这种新的教育观念,要求每一位教育者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培养大量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发挥课堂主要渠道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育。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后,要求学生自制一个密度计,不附加任何条件限制,结果90%的同学都成功了,且分别用了四种不同的材料,学生都为这次自己的创造成果激动,虽然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物理实验教学是大家共认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习题教学中也不应放弃这种机会。
教师在讲授习题时要有创新举措,指导学生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多题一解,如义务教材《电阻的串联》例2: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完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后,让学生合上课本独立思考,自由解答,学生共用了3种解法(R2=U2/I2,U1/R1=U2/R2,R2=R-R1)学生在解题同时也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当然,社会意识教育是个立足长远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只有当教师时刻树立社会意识教育观,就会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适时的对学生渗透社会意识教育。
中考物理“社会意识类”题型【3】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下面就2011年中考试卷中出现的注重培养学生现代社会意识的试题归类分析.
1 科技意识
例1 (2011年湖南株洲)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有90%因发热而损失,而新型的LED灯(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几乎不发热,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失,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下面有关普通白炽灯和LED灯工作过程的比较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LED灯的发光原理是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C.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D.LED灯提高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有利于节约能源
解答 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大部分白炽灯会把消耗能量中的90%转化成无用的热能,只少于10%的能量会成为光.所以普通白炽灯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主要转化为热能.而新型的LED灯(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几乎不发热,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提高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有利于节约能源,所以只有C的说法不正确,故选C.
点评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反映当代科技成果的试题,既是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对学生科技意识的评价.新型的LED灯(发光二极管)发光时几乎不发热,从而减少了电能的损失,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科技创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
2 环保意识
例2 (2011年湖南衡阳)2011年3月27日20:30,“地球一小时”活动又在全球开展,熄灭灯光,关灯一小时,向全世界发出“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每个人承担责任,为确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挥自己的作用,全球许多个城市、许多人参与活动,政府、企业、社区积极加入.目前,“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行动.
中学生小严家也参与了该活动,全家关闭电灯,在烛光中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小时.在熄灯前,小严家打开的电灯有:客厅吊灯“25 W 220 V”10盏,书房台灯“40 W 220 V”1盏,过道灯“30 W 220 V”2盏,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小严家节约了______kW・h电能,“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意义于倡导全人类关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加剧现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已上升1.4度,预计到2100年,地球平均气温仍将进一步上升4.3度,海平面升高2米,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图瓦卢将成为地球上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1)请将文中空白补全.
(2)现在气候的无常变化,都是人为活动破坏环境的结果.为控制“温室效应”,保护环境,我们可以怎么做?(答出一点即可).
解答 (1)0.35;(2)少坐车,减少CO2的排放;增加植被面积,消耗CO2;节约用电;不乱砍滥伐森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限制航空业发展等.
点评 目前全球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在我国许多地方,热机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气的大量排放等都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众所周知,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炭燃烧来发电的,煤炭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形成酸雨和大气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全球气候灾难性的变化.这些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节能意识
例3 (2011年浙江宁波)2011年3月,媒体上一则《家里90天没住人电表自走了300千瓦时》的报道引起了我市市民的关注,原来在这段时间内这户人家的总开关没有断开,空调、消毒柜和抽油烟机等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解答 (1)138.9;(2)较长时间不使用用电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等.
点评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之后,让家用电器处于待机状态,对每个家庭来说是常有的事.题目从学生身边的事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不但考查了学生的电功、电功率计算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完成本试题,学生对节约能源有了更好的认识.
4 安全意识
例4 (2011年江苏连云港)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
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
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
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解答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限制速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刹车距离,故A错误;根据惯性可知突然启动时人是向后仰的,安全带不起任何作用,故B错误;防滑链可以增大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故C错误;人饮酒后,由于反应变慢,则反应时间变长,则刹车距离变大,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正确.
点评 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安全的因素.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交通法规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要注意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5 爱心意识
例5 (2011年湖州市中考题)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 km/h
解答 从图象可知,速度急剧减小时间是8:27,所以说紧急刹车发生在8:27,故A正确.在8:23~8:27时间段内,速度大小不变,所以说在这个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故B正确.从图象可知,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 km/h,最低速度为40 km/h,所以平均速度一定小于60 km/h,故C正确,D错误.故本题答案应选D.
点评 动物与我们人类一样,有思想,有感情,也有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更有自由权.“保护动物,具有爱心”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题考查我们分析图象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从以上这些有关学生社会意识的试题可以看出,对学生的评价不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十分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促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加强对学生的现代社会意识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的社会意识】相关文章:
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10-05
物理教学中物理文化的渗透10-08
现代物理学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论文10-08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渗透论文03-24
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的渗透论文10-12
绿色化学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10-08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10-09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文化10-08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