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论文

时间:2022-10-01 05:23:27 中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医论文3000字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草药疗法,也算是一门药学!接下来是中医论文3000字,欢迎前来欣赏!

中医论文3000字

  中医论文1: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医药研究以及治疗近况

  1 研究现状

  现代医学认为,AD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遗传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AD患儿常有先天过敏性体质,对某种或多种过敏原有明显反应。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1%的患儿可由鱼、蛋、奶等食物诱发,其血清中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阳性,且多伴有消化功能障碍,长期消化不良,或便秘腹泻,或有肠道寄生虫[2]。

  传统中医学并无AD病名,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态特征,与中医文献中的“奶癣”、“浸淫疮”、“四弯风”相类似,多因母亲在孕育期间过食肥甘滋腻之品,湿热内蕴,或因情志内伤,郁火遗热于胎儿,致患儿先天禀赋不足,

  素体偏热,复因后天喂养不当,饮食不节,致脾虚失运,水湿内停,挟郁热浸淫肌肤而发病。

  尤氏[3]基于中医传统理论,以清热除湿、健脾益肾为法,采用中药特应性皮炎煎剂施治,发现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和血清总IgE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且EOS计数显着低于氯雷他定对照组。

  朱氏等[4]进行了中药皮炎消净饮Ⅰ号冲剂治疗AD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发现该制剂可明显抑制二硝基氯苯所致豚鼠耳肿及其真皮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并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AD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水平,结果显示,该制剂除明显改善症状体征外,还可调节患者的CD4/CD8水平,使其达到正常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李氏[5]的研究显示,AD皮损的炎症反应与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有显着相关性,与局部炎症的急性发展期关系较密切,中药补肾养血煎剂(山药、白术、茯苓、生地黄、当归、首乌、薏苡仁等)可减轻实验性皮炎豚鼠耳肿程度、真皮浸润细胞数,抑制动物模型皮损中ICAM-1的表达增强,对急、慢性AD均有治疗作用。

  2 治疗近况

  对于AD的治疗,西医目前主要采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织胺药、白三烯拮抗剂、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及紫外线照射等,但因其疗效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几乎成正比,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且远期疗效尚未肯定。

  中医基于治病求本的理念,以调整脏腑机能平衡为目标,采取中医辨证、中药验方及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儿童AD,在改善症状、减少复发、稳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2.1 辨证论治

  因各医家对AD的病因病机及所涉及脏腑的认识各有侧重,故辨证分型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钟氏[6]按皮损表现分急性期和缓解期。

  ①急性期辨证为风湿蕴肤型,症见皮损潮红、剧痒、抓之糜烂渗出,治以清热祛湿,佐以健脾疏风,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②缓解期辨证为血热风燥型,症见皮肤干燥肥厚、瘙痒抓痕血痂为主,治以养血润肤、祛风润燥,药用生地黄、玄参、何首乌、当归、泽泻、白鲜皮等,总有效率为82.8%。

  张氏[7]也按皮损特点分渗出和干燥2型。

  ①渗出型表现为皮疹潮红,呈丘疹水泡,搔抓后有糜烂渗出,结黄色痂皮,奇痒,晚间为重,此为湿热风邪蕴于肌肤。

  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内服药用苦参、白鲜皮、生地黄、紫草、牡丹皮、蝉蜕、地肤子、防风、泽泻、竹叶;外用三黄汤水煎冷敷。

  ②干燥型表现为皮疹肥厚粗糙,有丘疹、结节及痂皮鳞屑为主,剧痒,此为血虚生风兼湿热阻络。

  治宜养血祛风、利湿止痒。

  内服药用黄芪、当归、生地黄、玄参、地肤子、僵蚕、赤白芍;外用青黛、冰片、蛇床子研末,麻油调敷。

  结果:治疗110例,有效率为100%。

  尤氏等[8]根据皮损形态及脏腑功能紊乱表现分湿热、血热血燥、脾虚、肾虚、肝郁5型辨证,治疗以清热利湿、健脾益肾为主要法则,以AD煎剂为基础方剂,根据不同证型作相应加减。

  湿热重者重用黄芩、苦参;血热血燥明显者重用板蓝根、红藤,去熟地黄用生地黄;脾虚者加茯苓、薏苡仁;肾虚者加山茱萸、枸杞子;兼肝郁者加郁金、香附。

  治疗44例,8周后统计,总有效率为70.43%。

  李氏等[9]按病程的不同时期辨证,注意处理好正邪关系,初期以驱邪为主,治以祛风清热除湿,中期以调和营卫疏理肝脾为主,后期则侧重滋养气血津液,同时辅以活血化瘀、疏风止痒,使正胜而不留邪。

  姚氏[10]按年龄分型,认为婴儿期属胎毒湿热,以清热利湿为治则,药用川草乌、牡丹皮、防己、生地黄、薏苡仁、六一散。

  儿童期属血热风燥,治以疏风清热为主,方用消风散加减。

  王氏[11]则以湿热、脾虚、血瘀3型辨治小儿AD,认为小儿气血未充,脏腑稚嫩,用药宜轻,药味宜少,多选甘、淡、凉之品;并认为小儿脾胃薄弱,而现代儿童大多过食,故健脾消导应贯彻始终。

  2.2 中药验方

  因小儿为纯阳之体,“心常有余”,“脾常不足”,且脏腑轻灵,随拨随应,故多数医家对儿童AD喜用单验方施治。

  魏氏等[12]以健脾化湿颗粒配合皮炎洗剂、黄芩膏外用治疗64例儿童AD,痊愈显效率为68.75%。

  陈达灿[13]从心脾论治,拟健脾利湿、清心安神的基本方治疗儿童AD,并根据皮损形态不同随症加减,如皮损干燥加沙参、玉竹、石斛养阴润燥;渗液多则加茯苓、白术、泽泻利水渗湿:瘙痒剧烈加白鲜皮、防风以祛风止痒等,均取得满意疗效。

  运用文献记载的经方治疗AD亦有不少报道。

  关氏等[14]以消风导赤汤治疗AD患儿50例,总有效率达96%;李氏等[15]以异功散合秦艽丸加减治疗儿童AD 94例,总有效率为92%。

  2.3 中西医结合

  为了在治病求本的同时能尽快缓解患者皮疹瘙痒、烦躁不安的痛苦,许多医家尝试各采所长,集中西医之优势,采取中西药并用的方法,多选用速效且不良反应小的传统抗组织胺药加中药验方。

  李氏等[16]以咪唑斯汀片口服加中药当归饮子为基本方加减,局部外用尤卓尔,治疗AD患儿44例,治愈显效率达72.5%,总有效为95.46%,且治疗前后EOS计数和血清总IgE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与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

  林氏[17]以口服仙特敏滴剂,外涂尤卓尔霜,并加服自拟健脾利湿汤治疗AD患儿136例,与纯用西药的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无显着差异,2个月内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AD不仅能及时缓解症状,且复发率低,能获得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欧氏等[18]在口服氯雷他定、外用艾洛松乳膏的基础上加服四弯风汤加减,治愈率58.8%;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33.3%,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

  李氏[19]则以扑尔敏口服配合中药水煎熏洗皮损,总有效率为81.57%;对照组尤卓尔外搽的总有效率为52.63%。

  其认为AD属反复发作性皮肤病,长期应用皮质激素类药不仅不良反应增加,且效价降低,中药外洗对于服中药困难的儿童患者尤为适宜,该组合长期应用患儿依从性好,安全性高。

  3 结语

  因AD是一类与遗传过敏性体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多于幼年期发病,发作时皮损瘙痒难耐,常使患儿寝食难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且因皮损持续存在,影响外观,也会使患儿产生自卑,影响其心身健康。

  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难度较大,西药治疗可暂时控制症状,但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成正比,不宜久用,故远期疗效差。

  而中医药以其疗效确切持久、不良反应少,从而在儿童AD的治疗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上述医家的实践均验证了中医药的疗效。

  但目前的资料大多仅限于个案观察和经验总结,尚未形成系统完整的诊疗方案,而且中药发挥疗效的机理也欠明了。

  笔者认为,今后可在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指标或通过动物实验来确定中药作用机理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中医论文2:中医学方法论对医学员思维的培养

  以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

  同样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研究对象,西医学强调的是物质概念的实体性,这种建立在近代生物学基础之上的,以实验、分析、归纳逻辑为主的思维方式与学生从小建立的思维模式接近,易于被接受和理解。

  而中医学的五脏并非解剖实体,在中医学的脏象学说中蕴含了“取象比类”、“整体观念”等思维方式,这些从未接触过的理论不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