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病机与临床研究论文
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经典病机包括六经病机、温热病病机、湿热病病机和温疫病机。目前为止对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基本已达成共识,但临床研究大多缺乏病原学诊断支持。综合地域、气象、病原学、体质等多因素,确立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从地域、气象、病原学、体质等几个方面揭示中医外感证的本质是该病未来临床研究的方向所在。
时行感冒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为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疫邪之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多由四时不正之气、天行疫病之气流行所致,见于温病的“风温”“春温”“湿温”“伏暑”及伤寒中的“太阳病”“阳明病”。时行感冒四季皆可发病,冬春二季多发,因“春有余寒,热疫易行,冬有烈风,寒疫易行”。时行疫邪分为热疫、寒疫、燥疫、火疫、湿疫和暑疫,其中以热疫、寒疫侵袭人体为多见。六淫之邪犯人体必夹时疫邪毒,正如清·徐延柞在其《医医琐言》中所指六淫之邪无毒不犯人”,该病包括西医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在内。
六淫邪气是引起外感热病的主要原因,是致病的外因,是构成多种热病的主要因素,并强调季节性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时疫毒邪侵袭人体能否发为外感热病〈时行感冒〉,与疫毒的多寡、毒气的强弱及自身正气的盛衰有关。
1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经典病机
1.1六经病机
《伤寒论》论述了六经病的病机变化及特点:太阳主一身之表,发病初起,外邪侵犯肌表,正邪交争,致营卫失调,病机特点就是卫阳外发受阻,肌表营阴郁滞。少阳为病,气非郁即结,郁则化火,结则经脉郁滞,枢机不利;阳明为病,燥热与肠中糟粕相结而成里实证,如无燥屎,阳明邪热充斥表里内外而成阳明经证;太阴发热,感受外邪之后,未能抗邪于表,而为发热,但脾阳尚能布于四末,故手足自温;少阴寒化兼表,发热、脉沉,少阴热化证表现阴虚阳亢证候;厥阴病的发热特点是正邪相争,表现为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
1.2温热病病机
主要是指流感不同阶段病机变化的规律。《伤寒论》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反恶热者,为温病。”王叔和则在“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基础上提出“伏寒化温”论说。至金元时期,认为流感病机乃为“阳气怫郁”,郁而化火。至明清时期,温病理论日臻完善。叶天士指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的卫分证病机;病邪由表不解而入气分,导致肺、胃、肠、胆、脾等脏腑功能失调;病邪入里,侵人营血分则表现伤津耗血、动风之危候。
1.3湿热病病机
最早见于《难经·五十八难》,书中将湿温病归之于伤寒的一种,由外感六淫邪气所致。宋·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指出其人尝伤于湿,因而中暑,湿热相薄,则发湿温。”金元时期,刘河间认为“湿为土气,因热而娜,不得宣行,故停滞生湿,湿郁化火’而发湿温。”明清医家对湿温病的认识在理论上更趋于系统化。吴鞠通指出内伤湿邪常为外感湿邪的病理因素。
1.4温疫病机
吴又可认为感受“疫气”伏于膜原,发则或入里或出表,伤及营卫。同时感染疫气发病与否,除取决于感邪轻重外,还与人体正气的虚实及体质差异相关。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六经病机和温热病病机的范畴问题,实质即是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学派争论。近代著名中医时逸人尝试将伤寒与温病进行比较融合,他认为,区别伤寒与温病的标准应是“恶寒轻而发热重、口渴者,为温病;反之,恶寒重而发热轻、口不渴者,为伤寒。”著名中医专家薛伯寿队为,外邪以寒温之性而分,则《伤寒论》详于寒,而略于温;温病学说在伤寒的基础上发挥详论其温,有发扬创新,但又多离不开《伤寒论》的理法方药的源泉。
2时行感冒中医学研究
2.1辨证分型
李素云等对546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文献进行基础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初歩筛选出了风热犯肺证、风寒束表证、肺胃郁热证、虚人外感证、兼湿证、兼暑(火)证这5种临床证候。罗翌等对当代名老中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辨证治疗经验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同度较大的证型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气虚感冒、外感暑湿4个证型,分别常选用荆防败毒散、银翅散、参苏饮、新加香薷饮等方剂治疗。
2.2作用机制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中药的治疗作用不在于直接抗病毒,而在于调整机体的免疫状态,这是中医治疗流行性感冒获得疗效的重要基础。目前中医治法繁多,治则方药各异,各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具有较好的疗效,应对有效经验进行总结应用。但目前缺乏高水平的临床证据支持其疗效。
2.3地域气候差异
地域差异是影响流感证候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广州地区,外感发热患者的证候以外感风热夹湿证型最为多见,均兼夹湿邪,考虑与广州地区气候多潮湿有关,而北京地区流感样病例多为温热病,考虑应该与北京地区气候干燥而多风有关。目前已有证据表明甲流病毒有其特定性质,同一地区病毒的种类是发病初期疾病表现或中医证候的决定性因素,即所谓“一气一病”。
2.4研究方向
目前大部分针对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病原学诊断支持,针对证型及辨证治疗原则仍需要扩大研究规模及范围,需要进一步完成前瞻性随机调査研究以形成较为完善辨证规律及诊疗规范。其临床证治研究中应更注重“地域、气象、体质”等几方面,加强对“邪毒、疫邪”等病因的诊释。但目前尚无同时进行的不同地点的流感的病原学调查及病毒种类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强调因时、因地、因人不同而立法不同,强调体质和疾病有明显的相关性,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与发病的倾向性;体质因素影响病机,病情可随体质的不同而变化,即中医所谓“从化”。《医门棒喝^六气阴阳论》有云:“邪之阴阳,随人身之阴阳而变也”。因此,在时行感冒的临床研究中结合体质因素值得尝试。
中医“证”本质的研究是跨越两种截然不同医学理论体系的创造性研究,可能由此带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生质的飞跃。为了保证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应强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遵循中医的思维规律。朱文锋教授创立的证素辨证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较好思路和方法。证素辨证作为一种新的量化辨证方法,有益于辨证的规范,有利于中医“证”的研究的提升与科学总结。目前时行感冒的临床研究中越来越多地运用证素辨证。
3小结
下一步关于时行感冒的临床研究应采用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建立时行感冒中医证候数据库,同时利用现代基因诊断技术确定病毒种类,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病毒所致时行感冒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同时调査患者的体质,全面综合地域、气象、病原学、体质等多因素,确立时行感冒关键发病病机,从地域、气象、体质、病原学等几个方面揭示中医外感证的本质。
【时行感冒的中医学病机与临床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趋势论文10-09
神经病学教学临床医学的论文10-09
糖尿病足护理教育干预研究论文10-09
临床医学岗位实践技能课程改革研究论文10-08
临床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与分析的论文10-09
儿童重症医学临床模拟医学教育研究论文10-09
临床医学生选修课研究论文10-09
对中医学的认识的论文(精选7篇)05-11
临床博士研究生师承教育创新思路论文10-09
量子中医学与中医学和西医学的异同论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