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

时间:2022-10-05 23:31:11 自考医学专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1】

  【关键词】 止血带

  止血带是手术室护士工作中常用的操作工具之一,它能减少手术野出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并发症[1]。

  研究普遍认为,应用止血带时应考虑患者四肢的长短和粗细,以及特殊的手术过程,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止血带,包括其宽度和压力,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大多针对止血带袖带宽度或肢体周径的大小而选择压力[2],也有报道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和高灵敏度压力传感器来确定止血带的压力[3]。

  止血带的压力的确定应遵循在起到止血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压力的原则。

  四肢阻断压力是止血带最小压力的基础,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患者的特定肢体位置,使用特定的止血带袖带,施加最小的压力阻止动脉血流人肢体末梢。

  本研究的目的是能否找到简易方便的方法,直接测得上肢止血带处的动脉压力,根据此动脉压力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压力确定适当的上肢止血带的压力,以减少止血带引起的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健康患者50名,男女各25名,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8岁,分别测得双上肢的臂上长度和臂围,按操作规程缚上止血带袖带。

  1.2 材料

  选用杭州迈迪克仪器有限公司生产50cm×7cm的止血带和保护巾,自动充气止血仪1台,无创血压监测仪1台,可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1.3 方法

  受试者取平卧位,先测左侧上肢压,然后将止血带袖带缚在两侧上肢上臂上1/3处,接监测仪分别测出动脉压力,将血氧监测仪的感光探头夹食指上,然后按该处动脉压力再相加10%、20%、30%等依次作为止血带加压的气压力。

  用驱血带驱血后快速充气,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1.4 判定标准

  缚上止血带加压后仍有血氧饱和度出现蔌波形存在,说明压力太小,应重新选择压力,根据测量血压的原则,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故放气休息2分钟,以免影响压力,再重新选择止血带进得压力充气,直到血氧饱和度波形出现直线,并能维持2分钟。

  2 结果

  本组50名患者100只上肢,在止血带加压前血氧饱和度均为99%,解除血流阻断后也能在3秒内使血氧饱和度恢复到99%,相加10%的充气压力其血氧饱和度测得在75%~95%,能见到比较规则的波形 ,相加20%的充气压力其血饱和度在4%~87%,有时没有出现血氧饱和度数字,能见到不规则的波形。

  相加30%的充气压力其血氧饱和度末测出,波形为一直线。

  3 讨论

  一般认为,若止血带与血压计袖带基本同宽时,止血带压力高于收缩压30mmHg即可。

  有研究认为[4],采用宽止血袖带(12cm),上肢止血带压力是桡动脉波形消失即刻+20mmHg或y=1.432SP-14mmHg可能是上肢止血带的最佳压力。

  而在其他文献中提到成人上肢止血带压力[5],使用单气囊袖带不论袖带宽度和类型,只要在四肢阻断压力基础上加上50mmHg即可。

  临床上普遍使用的上肢止血带袖带的规格为50cm×7cm,如果袖带太宽,对肘关节和上臂下段的手术部位有影响,达不到消毒的要求,而且宽的袖带其长度相应也增加。

  这样使用普通的止血带高需要有较高的压力,才能阻断动脉血流,本次实验也说明,上臂止血带处的动脉压力用50cm×7cm规格的止血袖带测得的压力要比平均血压高30mmHg。

  四肢压力的测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袖带的压力从0开始慢慢增加,直到末梢脉搏消失,另一种方法是袖带压力从高压力慢慢减少,直到末梢脉搏重新开始。

  这两种方法都可用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来测得。

  四肢阻断压力的直接测量,就是利用测血压原理,将血压测量仪的接头接在止血带的连接管上,测得加压止血带处的动脉压力,只要在这个压力的基础上,使用最低的压力阻断血流就是最有效的压力。

  在测四肢阻断压力时要注意袖带进气口不能绷得太紧,以免影响进气,动脉压测不出来。

  在充气时应尽量抬高上肢,驱血后再快速充气。

  快速充气可以同时阻断动、静脉血流,防止动脉阻断之前表浅的灌注,否则会影响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准确的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值,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血压和肢体的粗细程度,以及袖带宽窄。

  由于不同患者肢体直径及肌肉、脂肪等组织覆盖厚薄不一,且动脉压力也不尽相同,所以止血带充气完全压迫肢体动脉管壁的压力会有差异。

  压力过小动脉血流未完全阻断,而静脉回流被阻止,导致该肢体淤血、肿胀,术中出血加重。

  压力过大,术中止血效果好,但术后止血带缚扎部位易出现皮肤损害。

  利用带处的动脉压力,选择止血带的压力,就可排除袖带宽窄、患者的肥胖程度、基础血压等因素,可以更好地确定个体化的止血带压力。

  经临床使用,止血带处的动脉压力相加30%的压力止血效果与书本要求上肢止血带压力不超过300mmHg并不相矛盾[6],但压力要比300mmHg少得多,一般在165~210mmHg。

  【参考文献】

  [1]张爱华,攻静,陶红,等.止血带并发症的研究及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13-15

  [2]李清梅,贝抗胜,邹金英,等.下肢手术时气囊止血带充气压力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7):767-768

  [3]余丽清,石元英,彭华,等.应用血氧监测仪确定气压止血带的气压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22

  [4]张贵春.止血带及其副损伤[J].实用医药杂志,2003,20(1):67

  [5]杨晓初.上肢止血带的压力选择[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2):121

  下肢气压止血带分次放气预防术后止血带休克效果观察【2】

  电动气压止血带与驱血带是四肢手术时的常用设备,二者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手术中创口出血,减少术中输血导致的多种传染病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可保持术野清晰,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外科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应严格掌握该设备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防止错误使用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严重并发症。

  在临床工作中,下肢手术使用气压止血带。

  术毕放气可能发生休克,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对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70例应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术毕采用分次缓慢放气的方法预防术后止血带休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70例,男49例,女21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2.83岁。

  均为应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

  均病情稳定,术前无高血压病史,心肺功能均正常,排除急诊手术患者及未成年人。

  术中均采用硬膜外或硬脊联合麻醉。

  手术时间30min-90min,平均62.11min。

  按患者进入手术室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

  实验组35例,年龄(40.68±12.99)岁,对照组35例,年龄(44.98±13.59)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初始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正常范围。

  两组均采用充气式气压止血仪,下肢袖带宽度为13cm。

  麻醉生效后,在患者大腿根部衬垫平整的治疗巾两层,将气压止血带绑缚在治疗巾外面,松紧以能容一指为宜,外用绷带固定2周。

  驱血带驱血后,将气压止血带充气到所需压力值 开始手术。

  术毕松解气压止血带前,测量并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

  实验组分次松解气压止血带,第1次松解气压止血带使充气压力下降100mmHg后停止1min,第2次再使充气压力下降200mmHg后停1min,第3次完全放开。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一次性放气。

  观察两种方法松止血带后1min、3min、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是否出现呼吸急促、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休克临床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两样本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放气前,放气后1min、3minSBP、DBP比较,见表1、表2.

  2.2 生理反应 放松止血带前,患者面色、意识状态等无明显改变,但放松止血带后,患者皮肤均出现发红、发热现象。

  其中对照组有3例(8.6%)发生止血带休克,表现为出汗、心悸、恶心、烦躁不安、意识模糊,血压分别降至75/35mmHg、76/45mmHg及75/38mmHg,立即给予快速补液、应用血管收缩剂、面罩吸氧等紧急处理,10-30min后血压恢复正常,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实验组无一例发生止血带休克。

  3 讨论

  使用止血带可以减少出血,所以广泛应用于四肢末端(前臂、手腕部、下肢足及踝部),使手术野显露清晰,利于手术操作。

  但止血带应用过程中,尤其是下肢手术使用过程中,由于肢体处于缺氧状态,无氧代谢增加,产生大量乳酸;加上止血带的放气速度快,一般10s内放完,放松止血带后大量酸性物质刺激血管使血管扩张,患肢皮肤会出现发红、发热、血液迅速大量涌向患肢,其血流可较正常时增加4倍,导致回心血量迅速减少,心排血量下降;加上手术切口出血或渗血,即可引起血压下降;如在放松止血带之前,患者已有血容量不足,则血压下降更易于发生;若两个肢体同时手术又同时放松止血带,则更易发生[1]。

  止血带休克是指肢体缺氧一段时间后,重新恢复血流量灌注,所出现的血压进行性降低的全身反应,轻者多无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血压剧降、呼吸急促,出冷汗等休克症状[2]。

  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松放气压止血带后,血液短时间内快速进入肢体缺氧区,导致回心血量迅速减少,心排血量下降,短时间内代偿不足。

  ②手术切口出血或渗血,即可引起血压下降。

  ③气压止血带部位以下应用止血带后,肌纤维中线粒体损伤,导致细胞受损,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无氧代谢产物(如乳酸)增加,酸性代谢产物积累[3]。

  松解止血带后,酸性代谢产物、组胺等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循环,引起微循环广泛开放,血管床容积增大,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从而引起血压降低。

  ④肢体缺氧后引起血钾升高以及硬膜外麻醉后交感神经阻滞所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削弱了机体正常的防御反应,也是血压下降的重要原因[4]。

  以上几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松解止血带后患者血压降低到休克血压,进而出现心悸、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应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行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分次放气的方法,可减轻血压的变化,避免止血带休克的发生。

  可能是由于:①血液较为缓慢、平稳地分次流向下肢缺血区,机体有一定的代偿适应过程,避免回心血量锐减,心排血量降低;②下肢缺血区产生的过量酸性代谢物、组胺、高血钾等也可分次分批地缓慢进入循环,从而使机体的缓冲系统有足够的代谢缓冲时间,再放松剩余压力时,循环系统已经调节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因此整个过程血压显得较平稳,从而较为有效地预防了止血带休克的发生。

  当然止血带休克的原因复杂,术中尽量缩短用下肢气压止血带的时间;松解气压止血带前补足血容量;下肢气压止血带放气前15min尽量停止硬膜外注射麻醉的药物等方法的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加强本方法的效果,避免止血带休克的发生。

  为预防因松解下肢气压止血带而引起的血压降低,防止止血带休克的发生,以下几项措施应在下肢手术中加以贯彻施行:①在下肢气压止血带充气、放气前后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如发现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30%,要及时采取加快输液、必要时加压输液、推注麻黄碱、面罩吸氧等措施以提高血压。

  ②尽量缩短下肢气压止血带充气时间,需要时最好每隔1h放松松解1次,每次松解10min,若手术需要延迟止血带充气时间,最长不能超过90min;因止血带应用时间过长,缚扎过紧使神经外膜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外膜肿胀,从而造成血管四周神经髓鞘的损伤;若手术需要双下肢使用下肢气压止血带,要避免同时松解下肢气压止血带,应给予两侧交替放气,期间间隔15min以上。

  ③准确掌握气压止血带的压力,以免压力过高、时间过长,引起肢体缺血缺氧。

  气压止血带宽度应根据上肢下肢来选择,儿童应用较窄的止血带,上肢最佳止血压力为动脉收缩压+50―100mmHg,下肢+100―150mmHg。

  止血带过松或压力不足不能阻断动脉出血,静脉血又不能回流反而加重出血,所以压力应以能阻断动脉血的最小值为最好。

  ④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年老体弱患者,松放气压止血带前应补充血容量,根据血压调节输液速度,特别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3]。

  ⑤国产电动止血带多数放气速度快,一般10s内放完,不利于机体代谢调节,建议采用手控操作下肢气压止血带操作步骤如前所述采用分次缓慢放气。

  ⑥在下肢气压止血带放气前15min,应尽量停止硬膜外注射麻醉的药物,以避免对血压的影响[5]。

  也可在松下肢气压止血带时适当补充血容量并同时抬高下肢,以支持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过程。

  ⑦术毕松解下肢气压止血带后需继续观察患者血压10-15min,待平稳后方可将其送回病房,对急症手术及出血较多者尤为慎重,以防在转送中发生循环意外。

  参考文献

  [1] 蓝正文,郭巨灵.实用骨科手术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

  [2] 王娟,刘敏.气压止血带在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73.

  [3]孙家潭,张翠莲.气囊止血带对PETCO2、动脉血气和收缩压的影响[J].xx军区医药,2000,12(2);117.

  [4] 李华萍,杜慧,朱小华.两种松放气压止血带方法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5).

  [5]王焕华.下肢骨科手术250例松止血带后流动力学变化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8):1792-1793.

  影响气压止血带使用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3】

  摘 要 目的:探讨影响气压止血带使用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方法: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与对比。

  结果:找到了影响气压止血带使用效果的诸多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

  结论:影响气压止血带使用的相关因素多,应针对不同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气压止血带使用的准确性。

  关键词 手术 气压止血带 使用

  相关因素

  病人自身因素:2005年1月~2007年2月应用气压止血带治疗198例四肢骨科手术病人,均为成年人。

  其中上肢手术90例,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手术108例,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

  21例失败,11例气压止血带使用无效,10例病人麻醉阻滞不全或强烈疼痛难以忍受导致气压止血带不能继续使用。

  术前准备:①使用气压止血带前未向病人认真解释,说明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好处,以免病人产生恐惧、紧张情绪,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手术而不能使用止血带。

  ②压力记的准确性欠佳,可用300mmHg血压计相连,调节压力至225mmHg,观察两者数值是否相等,重复3次,若误差>22.5mmHg,则不能再用。

  ③止血带漏气仍继续使用,检查方法是将气囊止血带充气至225mmHg,15分钟后观察压力是否下降,若下降说明已漏气。

  气压止血带操作:①未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型号气囊止血带,均会影响止血效果。

  ②绑扎位置不标准,在上肢应选定在上臂中上1/3段,在下肢可选定在大腿的上1/3处,靠大腿根部近腹股沟,位置偏差可影响止血效果。

  ③绑扎部位采用止血带保护垫。

  ④止血带充气压力过高或过低。

  ⑤绑扎止血带时间影响,上肢一般不超过60分钟,下肢不超过90分钟,多次使用则每小时松1次,间隔休息5~10分钟,使用次数超过2次者,间隔松气时间10~15分钟,并按摩止血带部位及关节。

  ⑥松止血带时放气因素,应缓慢放气,忌急忌快;放气过快会引起病人血压下降等不适。

  防范措施

  加强业务培训: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气压止血带使用的业务培训,使每一位手术室人员都熟练掌握气压止血带的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

  运用沟通技巧:护士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意义、手术体位、麻醉方法,术中的注意事项。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特别强调使用气压止血带的必要性及好处,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正确选用符合规范的止血带。

  正确放置止血带位置:上肢止血带应置于上臂中上1/3,下肢止血带置于股骨中1/3处,尽量靠近大腿根部腹股沟处,以免损伤神经。

  采用棉纸为止血带的保护垫,棉纸软,不仅可保护压破处的皮肤,还能避免止血带于压迫血管处产生间隙,影响止血效果。

  正确捆绑止血带:捆绑止血带时要与肢体垂直,将止血带紧紧捆绑在肢体,外面用绷带缠绕固定,缠绕时注意手法一致,绷带应宽于止血带。

  严格控制气压止血带使用时间:止血带使用后立即计时,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

  巡回护士主动向术者通报止血带时间避免超时,在放气前提醒术者,使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使用期间的观察:术中要严格观察压力表的压力变化,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病人对疼痛刺激的反应,如发现以止血带部位胀痛,躁动不安为主的止血带反应症状时,可建议麻醉师适当药物缓解,或放松止血带10~20分钟,必要时按摩止血带绑扎部位,以缓解血管痉挛。

  随时提醒医生不要把身体的重量依靠在患者肢体上。

  参考文献

  1 李作君,等.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护理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70.

  2 胡安华.手术室不安全因素的防范.中华临床护理杂志,2002,13(9):1545.

【上肢气囊止血带最佳充气压力】相关文章:

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10-01

《充气雨衣》教案10-14

充气雨衣的教学教案10-08

《充气雨衣》教学教案10-08

《充气雨衣》课程教案10-07

充气雨衣优秀教案03-07

安全气囊打开的条件有哪些09-30

课文《充气雨衣》优秀教案10-11

《充气雨衣》语文教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