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五年级研究报告

时间:2024-08-17 12:31:14 报告 我要投稿

五年级研究报告精品(15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研究报告精品(15篇)

五年级研究报告1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五年级研究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上有两个同学姓王,爸爸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五百年前,你和王钧杰是一家。”妈妈听到我和爸爸的对话后,不紧不慢地说:“姓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很有研究价值!”我心里疑惑不解,心想:姓氏生来就有,有什么好研究的?于是带着这个疑问,我展开了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

  二、调查方法

  1.浏览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上网查阅、了解王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2.通过报刊了解王姓的'人口和现状;

  3.询问老师、父母、祖辈,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地区情况;

  4.通过其他渠道,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书籍《百家姓》王姓的起源

  传说殷商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

  网络历史王姓名人王昭君、王莽、王充、王羲之、王献之、王勃、王维、王安石、王昌龄、王之涣等。

  网络王姓人口数量据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爸爸的陈述王姓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保存着清王廷等主修光绪四年刊印的王氏族谱。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历史悠久,传说殷王子比干,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比干被杀后葬在当时国都朝歌附近,他的子孙世代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便改以“王”为氏。西汉末王莽建立新朝始,建国二年下诏说:明德侯刘龚、率礼侯刘嘉等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诸文与三十二人同宗共祖勿罢,赐曰王姓。这也是王姓人口增长的一大原因之一。

  2.在历史中王姓名人辈出。有江南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东汉大思想家王充,被誉为“书圣”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朝诗人王维、王昌龄、王之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元朝画家王冕。

  3.经公安局治安管理局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王姓为中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G。

五年级研究报告3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同学的姓氏各有不同,有多有少,我们想要了解自己姓氏的来源和故事,我因此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书籍

  2.了解关于此姓的故事

  3.了解此姓的分布情况

  4.问自己的长辈、查祖籍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

  朱姓的来源:

  朱姓成于西周,以国名为姓,传周武王封曹挟于邾国,建都于邾。他的遗族以国为姓,称邾姓。后邾国被灭,邾国贵族为了逃亡,为了不忘祖国,去了耳字旁,改姓朱。20xx年朱姓人口为1500多万。

  四、结论

  起源于朱襄氏,以先祖名字为氏。朱襄氏是伏羲氏的大臣,被封于朱,以赤心木为图腾,后来朱襄氏成为“炎帝”,三代炎帝朱襄氏均活动于今河南柘城一带,后代以朱为姓氏。

  有诸多姓氏如曹、子、姬、祁姓都因历史原因而改朱姓。

  朱姓在历也出了许多名人,如理学大家朱熹,散文家朱自清,革命大将朱德元帅,都在历青史留名。

五年级研究报告4

  一、调查的对象和问题:

  在补课班人多,我做了一个关于买东西的专题调查。被调查者共有五人,且五人皆为女生。年龄最大的是45岁,最小的是10岁,首先感谢同学们及老师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让我有了不少收获,注意本研究结论,可能只限于我班师生。

  我提出的三个问题是

  1、你平时喜欢在哪里买东西或者买食物?

  2、你为什么喜欢去那里买东西?

  3、你买东西时喜欢是用手机支付,还是用现金支付?

  二、每个问题的回答和思考

  关于第一个提出的问题,你平时喜欢在哪里买东西或买实物调查结果?40%的人喜欢去地摊,60%的人喜欢去超市,也就是说去超市购物的人比去地摊上买东西的人要多一些。

  关于第二个提出的问题,你为什么去那里购物?喜欢去超市买东西的人告诉我,他们喜欢超市的原因是一快捷离家近一些,能够很快的购物;第二样品多,超市里卖的东西各种各样,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喜欢去地摊买东西的人告诉我喜欢的.原因是:超级方便——像一些“上班族”和一些“低头族”,就喜欢在街道边的小摊买东西,因为出来玩很方便,随时随地购买;其次,路边小摊卖的东西都比超市和一些商铺更便宜一些,所以消费者爱买。还有一个十岁女孩所说的原因是一句俗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关于第三个问题,你买东西时是喜欢用手机支付,还是用现金支付?我发现被采访者选择手机支付的人远超于选择现金的人,现在的人随时随刻都带着手机,都不太用现金。现金不仅携带不方便,而且容易丢失,最重要的是用现金支付在找零上很不容易,也很容易出现差错。

  三、我的研究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买东西时,我们不仅要方便快捷的购物,也要买一些商品,质量好,而且便宜的,所以无论你在哪里买东西?我们注重的是质量和价位,只要物品的质量过关,在哪买都一样。

五年级研究报告5

  实验名称:友谊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增长友谊需要什么条件

  实验器材:金钱电源、真诚电源、时间电源、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

  实验一

  操作步骤:在电路中连入一节金钱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

  实验现象:小灯泡发出微弱的,断断续续的紫红色亮光,不久后灯丝被烧断,发出难闻的腐烂的臭味,友谊小灯泡熄灭。

  实验二

  操作步骤: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多加几节金钱电源,更换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

  实验现象,小灯泡的亮光依旧微弱,比实验一的亮光微强。几分钟后,友谊小灯泡依旧熄灭。

  实验三

  操作步骤:将电源换为真诚电源,更换完好的友谊小灯泡。闭合开关。

  实验现象:小灯泡发出温暖、耀眼的橘色亮光,友谊小灯泡没有熄灭。

  实验四

  操作步骤:将电源换为时间电源,其他条件不变。闭合开关。

  实验现象:友谊小灯泡一开始发出微弱的.白光,随着时间的推移,灯泡越来越亮,并散发出温暖的味道。

  实验五

  操作步骤:在实验四的基础上,加一节真诚电源。闭合开关。

  实验现场:友谊小泡发出耀眼的橘色亮光,并散发出温暖的味道,灯泡越来越亮,越来越温暖。

  实验结论:增长友谊需要真诚、时间。

  实验公式:友谊=真诚+时间

  实验经验,金钱不能维持友谊,不能作为友谊的动力源。友谊需要真诚和时间的滋养,真诚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时间是友谊之甜的雨露,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造成友谊的小船。

五年级研究报告6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谐音,马路上的“谐音广告牌”、脱口秀中的“谐音梗”、更有“谐音歇后语”都让为之一笑。我发现汉字谐音是神奇的有趣的,但是大家对谐音的.了解还是十分的匮乏。什么是谐音?谐音是怎么来的?谐音有哪些种类?谐音的用处是什么?谐音有哪些有趣的故事?为了更加了解汉字的谐音,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汉字谐音展开了一个研究。

  二、研究方法

  1、网络搜索关于谐音的特点和来历。

  2、询问身边的人谐音的故事和歇后语。

  3、阅读有关谐音的书籍或有关谐音的报刊。

  三、整理资料

  四、研究结论

  1、谐音有较强的趣味性、幽默性,引人发笑,常用在笑话、歇后语当中。

  2、谐音是一种修辞手法,常在一些漫画作品中出现。大量的广告通过谐音取得好效果,增强了人们的记忆。

  3、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字来代替本字,容易引起听着的误会。

五年级研究报告7

  一、问题的提出

  汉字演变的过程是什么?

  汉字有了几千年历史?

  汉字早是哪一种字体?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询

  2、看相关的图书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①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②汉字在很早以前都已经存在了,从开始到现在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③汉字是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而来的,汉字的早阶段是甲骨文,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字体就是楷书。

  楷书的字形方整笔画十分笔直,写出来十分好看,这种字体在进入南北朝后人民统一使用这种字体。

  四、研究结论

  1、汉字是由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到楷书,汉字已经有了三四千年的.历史了。

  2、在早的汉字使用时期,人民用的都是甲骨文,楷书是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全国上下才使用的。

五年级研究报告8

  一、问题的提出

  最近同学在写书法家的草书之类的,也有练毛笔字的。字的历史是什么?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谁的字最著名?

  二、研究方法

  1、查阅资料

  2、看书收集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字的历史: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是清朝末年的王懿荣发现的,他身患疟疾,一位著名的老中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叫“龙骨”的药,王懿荣发现这大大小小的.“龙骨”上刻着一些符号。像古代文字,后来他一直收集这东西,推敲、拼凑,发现这是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商时代发现的,后来在西周发现金文,又名钟鼎文,西周晚期周发现大篆。小篆是秦代实施书同文政时期颁行的统一字体,隶书产生于秦代,盛行于汉代。楷书产生汉末时期,又名真书、正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楷书、草书、行书一直沿用到今天。

  著名书法家:著名的书法家有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

  著名书法家的字: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王羲之的杰作《兰亭序》。

  四、研究结论

  1、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2、有书法家颜真卿、王羲之、柳公权等。

  3、颜真卿写《勤礼碑》,王羲之写了《兰亭序》。

五年级研究报告9

  一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有20亿人面临着缺水的困难,而我国的平均水量只占世界的平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而且,我们

  的国家的水库每年以10至20毫米的速度下降。

  二对用水量的'调查

  用水量最多的还是洗车店,而且用的都是自来水。一天每家洗车店大约有15至30辆车,而每洗一辆最

  少要5千克水。一年(按365天)来计算,每家洗车店就需要73000千克水,相当于一个小城镇一年的用水量

  了。而廉江(一个小城市)就有30多家洗车店,何况是那些交通发达的大城市呢?

  三资料的收集

  除了洗车店的用水量惊人,我们平时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也非常常见。

  1平时有些人洗完菜就倒掉水;

  2公园的喷泉不是循环的;

  3公园水龙头出不了水,有些人不拧回就离开了,等到有水是,水流了出来,没人关;

  4有些人洗一洗手就要七八分钟;

  5有些人用完水不关;

  四建议与措施

  1利用废水浇花,冲马桶等;

  2公园的喷泉应立即改成循环的;

  3公用水用完应关;

  4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

  5应该多点向人宣传节约用水的意义;

  6多点写广告贴在醒目的地方;

  7每一滴水都要珍惜,不能浪费。

  最后,我倡议大家一定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否则,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可能是人 类的眼泪。

五年级研究报告10

  一、问题的提出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中餐和西餐又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从网上看到,中西方饮食文化各自有悠久的历史,于是我和杨可昕组成小组对中餐和西餐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查看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了解中西餐的做法,它们有什么不同。

  2、从电脑网络、书籍报刊查找中西餐的历史

  3、翻阅菜谱,走访调查,并学做中西方有名的菜品。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中西餐的意义

  中餐,即指中国风味的餐食菜肴。西餐是对西方餐饮文化的.统称。

  书籍

  中西餐名菜

  中餐有宫保鸡丁,佛跳墙,东坡肉,西餐有黑椒牛柳,法式鹅肝,芝士焗龙虾。

  对周围人做采访

  人们比较喜欢哪个菜式

  中国人大都爱吃中餐,西方人对中餐也很感兴趣。

  电视

  中西餐各自的类别

  中餐有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八大菜系”,西餐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地中海等多种不同风格的菜肴。

  ……

  ……

  ……

  四、结论

  1、西餐的主要特点是主料突出,形色美观,口味鲜美,营养丰富,供应方便等。中餐的选料非常广泛,几乎是飞、潜、动、植,无所不食,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丝、丁、片、末等刀口,口味上,中餐菜肴大都有明显的咸味,并富于变化,色香味俱全。

  2、中西餐用餐时有不同的礼仪:

  中:入座:这个“英雄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食礼中最重要的一项。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家庭宴请,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客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都不能动手,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再饮。

  西:越高档的饭店越需要事先预约。预约时,不仅要说清人数和时间,也要表明是否要吸烟区或视野良好的座位。如果是生日或其他特别的日子,可以告知宴会的目的和预算。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酷酪⑥甜点和咖啡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3、中西餐也有不同的营养成分,西方当前发达国家上行的是过盛行膳食,以肉类物质为主要能量来源,其特点是含能量密集过多,富于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复合碳水化合物。中国居民传统膳食是以谷类事物为主要能量来源,它所提供的热量约占膳食总热量的75%,所提供的蛋白质约占蛋白质总量的66%而动物性食品所提供的热量约占8%,所提供的蛋白质约占11%。

五年级研究报告11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许多同学都陆陆续续戴上了眼镜,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全班有多少人近视?他们又为什么近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做了一次有关近视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询问同学,了解他们近视的主要原因。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症状。

  4、通过班级里的调查问卷,看一看有多少人近视。

  三、调查情况

  据调查,我们班有25%的'同学近视,近视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点:

  ⑴做作业时姿势不正确。

  ⑵每天长时间的上网、看电视。

  ⑶经常躺在床上看书。

  ⑷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

  ⑸经常在光线太强或太弱的阳光下看书。

  四、建议

  ⑴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子上写字。

  ⑵看电子产品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看电视距离不要太近,至少两米远。

  ⑶不要躺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

  ⑷每日坚持远眺,坚持做眼保健操或课间操。

  ⑸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

  眼睛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是心灵的窗口。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

五年级研究报告12

  一、问题提出。

  “汪”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汪的名人有哪些?我国姓汪的大约有多少人?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或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在网上查找资料。

  三、资料整理。

  来源:传说唐朝时期西突厥汪古部,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氏。汪古部,为唐朝时期西域沙陀突厥的一个部落,在唐朝灭西突厥后,该部大部分归附唐王朝,以部名文化上汉化改姓氏,称汪氏。女真人进入中原地区后,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将女真语姓改为汉字姓,这其中就有将古里申氏、汪古氏等改为汉”族汪姓的'。

  历史名人:汪文和,字国辅,一字君睦,东汉歙县人。建安中,以龙骧将军为会稽令,迁始新令,开渠引水,为民景仰。后避地新安,子孙遂为新安望族;汪藻,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早年期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其一生在诗词方面主要擅长写四六文,诗作发扬杜甫现实主义精神,有近似苏轼之风。主要作品有《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浮溪集》等。

  现状:据统计,中国大概有大约430万人姓汪,汪姓分布较为广泛,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38%,在中国一百个大姓中排第五十七位。尤以安徽为最多,约占全国汉族汪姓人口的44%。

  四、研究结论

  1、历史上,汪姓名人辈出。有,中国生物统计学创始人汪厥明,水利科学家汪胡桢,诗仙李白的好友汪伦……

  2、我国姓汪的人数在百家姓中排名58。

五年级研究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我没见到过和我一样姓付的人。在我以前的了解中,付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六位,但在台湾省,付氏名列第五十六位,人口总数约八百八十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5%左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族。那么,付姓是怎样来的?是不是我们中国现人口极少的姓氏呢?历史上有没有姓付的名人?怀着这些问题,我对“付“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家里姓付的老人。

  3、网上查询。

  4、其他方法。

  三、研究过程

  1、向爷爷询问,查阅族谱,知晓历史:

  2、用电脑查询20xx人口普查的结果和付家族中最出名的名人。

  四、资料整理

  四、研究结论

  1、付姓大多是从傅姓在各地的后裔演变而来,而并非由上古时期传承下来的。

  2、历史上,“付“、”傅“姓人才辈出:有先秦时期丞相付说、领将付介子、将军付彤、宰相付游艺。他们都是付家的骄傲。

  3、20xx年,付姓人口极少,在姓氏人口排名中排在300名以外。除了总人口榜上姓氏有名之外,其余关于姓氏的'榜上没有排名。

  4、中国较多地方都有付家族谱、宗祀和名人的坟墓,但大多数并不知名。

  五、总结

  1、付氏家族进行了漫长的迁徒,在这个过程中人员逐渐的减少,最终人数才变得这样的少。

  2、付氏家族在各地皆有分布,但每个分支人数都十分的少。

五年级研究报告1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性刘,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刘。“刘”姓是怎么来的?历姓刘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刘”姓是不是我国人口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刘”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刑。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刘”姓的来源:刘姓,在《百家姓》之中排第二百五十二位,中国大陆第四大姓,人口在六千五百万人以上,大约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五点三八。出自祁姓陶唐氏,帝尧之后,受封于刘,建立祁姓刘国,后裔,因以为源于祁姓,传说出自上古尧帝的后裔祁氏被封刘国于,属于以国名为氏的领袖,名放勋,他贤达善良,后成为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五帝之一。

  “刘”姓的.历史名人: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刘”性的现状:据统计,20xx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刘”姓的数量均超过六点二六万,并且“王”姓比“刘”姓略多。

  四、研究结论

  1、刘姓是

  2、在历史长河中,刘姓人才辈出,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刘备、刘耀、刘渊、刘少奇、刘伯承等等,我们为刘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3、20xx年我国户籍人口多的姓氏是“王”姓,“刘”姓排名第四。

五年级研究报告15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塑料袋,塑料袋有什么危害呢?于是,我对塑料袋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塑料袋的危害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信息渠道

  (2)涉及的方面

  (3)具体内容

  (1)上网

  (2)塑料袋的危害

  (3)塑料袋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听妈妈讲述

  (2)塑料袋的危害

  (3)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四、结论

  (1)、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废塑料制品,会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去年青海湖畔有20户牧民共有近千只羊因此至死,经济损失约30多万元。因为羊喜欢吃塑料袋中夹裹着的`油性残留物,却常常连塑料袋一起吃下去,塑料带在羊肚子里不能消化,长期吃的话,羊肚子就会被塞满,不能进食,最中会被活活饿死。

  (2)、废塑料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制品如果将其填埋,200年的时间不降解,会导致大片土地被长期占用,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压力,不仅我们这代要被垃圾包围,也会使子孙后代失去生存的空间。

  (3)、现在,菜市场里卖东西都用塑料带,使土地遭受了破坏,。塑料带不能烧,烧起来很污染环境。所以,我们要少用塑料带。

【五年级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五年级研究报告03-11

五年级研究报告11-04

五年级研究报告06-25

五年级研究报告优秀05-08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07-05

五年级姓氏研究报告07-03

五年级研究报告作文06-21

五年级研究报告的范文10-07

五年级下册研究报告07-31

五年级研究报告最新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