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时间:2022-10-06 00:00:32 本科毕业医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调查【1】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关键词】 预防 医学专业 实验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刘涛1,3, 苏德奇1, 王文星2, 郭玉婷3, 陈煜3, 陈艳1(新疆医科大学1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2卫生事业管理2005级本科实习生, 3教务处医学教育研究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依附于理论教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力地体现了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促进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及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1]。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 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是培养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2]。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预防医学实验不够重视、动手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实验仪器等诸多因素给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

  本文拟通过对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围绕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今后科学合理地修订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整群抽取新疆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各年级大学生及公共卫生学院教师作为调查对象。

  发放学生问卷367 份,回收问卷367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360份,有效率98.09%;发放教师问卷数23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学校实际自行设计,分为学生卷和教师卷两类,经预调查、专 家讨论后修定而成。

  1.3数据分析采用Excel软件汇总整理数据,运用百分比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学生367人,男生140人,女生227人,分别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38.15%和61.85%;汉族132 人,少数民族235人,分别占调查学生总人数35.97%和64.03%;大一到大四学生人数分别为82、90、112、83人,分别占调查学生总人数的22.34%、24.52%、30.52%和22.62%。

  教师23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4人,分别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43.48%、39.13%和17.39%;汉族19人,少数民族4人,分别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82.61%和17.39%;博士2人,硕士17人,本科及以下学历4人,分别占调查教师总人数的8.7%、73.91%和17.39%。

  2.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61.11%的同学认为实验课很重要,88.89%的同学认为每周最佳开设实  验课次数为2~3次,66.39%的同学认为目前实验课安排合理,49.44%的同学喜欢验证型的验(表1)。

  对学生实验课学习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只有18.06%的同学每次实验课前进行预习,59.44%的同学对实验目的比较明确,72.78%的同学对实验课的内容基本理解,72.22%的同学认为实验课亲自动手很重要,64.17%的同学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册(表2)。

  表1实验课开设情况评价表2学生实验课学习情况评价

  2.3实验课带教教师调查结果从师资队伍素质来看,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可见,47.8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实验技能 培训,21.74%的教师参加过校级和国家级培训,52.17%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参加技能培训,39.13%的老师认为观摩性学习及有指导性的讨论与研讨是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43.48%的老师认为学科专家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培训者,69.57%的老师希望能赴外参加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多方面配合,需要全员参与,各部门和全体师生员工要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影响学风,以环境培育学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建立长效的机制,确保学风建设的有效落实.从教师对实验课开设情况看,91.30%的老师认为开设实验课很重要,56.52%的老师认为应全程带实验课,52.17%的老师认为验证、综合、设计型实验最佳比例应是3∶2∶1,43.48%的老师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值应当为1∶0.8,60.87%的老师认为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相关性一般(表3)。

  从教师授课感觉来看,78.26%的老师认为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及对实验目的不明确,78.26%的老师认为学生对实验课的内容基本理解,有5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实验课中只是偶尔动手操作,73.91%的老师发现学生实验报告册是仿照同学的而不是独立完成,82.61%的老师认为学生学习效果一般(表4)。

  表3教师对实验课开设情况评价表4教师对学生实验课学习情况评价对学校实验教学资源调查的结果也显示,90%的教师认为学校实验教学资源较缺乏,对实验教学政策支持不足,实验教学经费紧张是实施实验教学的主要困难。

  73.92%教师认为学生实验课时人均仪器数量不足,78.27%教师认为实验课中生均实验动物等耗材拥有率不足。

  3讨论

  综合分析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和授课教师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多数学生认为实验课很重要,但是对实验课重视程度却不够,做实验积极性不高,课前不预习,实验目的不明确,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较差;(2)觉得实验课时间太长,原因是教师把较多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但是鲜见学生动手做实验,抄作业等现象普遍,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训练较少;

  (3)只重视实验结果,而不注意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分析,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搞清实验目的与实验原理,根本不知从什么角度去分析;(4)多数学生喜欢做验证型实验,可见其创新能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开发,缺乏自主设计完成实验的能力。

  建议: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实验课预习的重要性,实验课授课教师在讲授及示教结束后,不要离开实验室,应陪同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操作,要求并监督学生必须当堂独立、如实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分析,每一个实验小组都要进行讨论,真正理解所做的每一个实验,从而提高预防医学实验学习的效果。

  教师及教学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年青教师、实验人员培训不足,特别是规范操作技能培训较少,有一  部分教师从未接受过技能培训;(2)实验教学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实验无法让学生自行操作,学生动手机会较少;(3)实验教学内容有待于完善,加大与理论课的相关程度;(4)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待改进。

  建议:选派实验教师进修学习是提高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议完善并落实实验授课教师培训制度。

  学校应通过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及整合实验室资源等有效途径,解决人均仪器数量不足和生均实验动物等耗材拥有率不足等问题。

  另外,除了部分经典实验以外,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结合当前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一些与时俱进的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综上所述,为提高预防实验教学质量,应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实验教学 内涵建设,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和实验室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

  积极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并实施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学方法,根据社会的发展及相关重大卫生事件,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使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迎教,邓树嵩,梁建成,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9,8(2):204-205.

  [2]张淑华,吴惠慧,褚金花,等.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综合性实验教学有关问题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44-146.

  [3]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8,21(7):54-60.

  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2】

  【摘要】了解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等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公共卫生 预防医学 实践教学

  一、预防医学专业概况

  近年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其突发性、意外性、群体性以及对社会危害严重性的特点,要求现代公共卫生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果断的现场处置能力。

  传统的预防医学教育已远不能满足当前高素质应急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要。

  因此,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实践能力,使之成为“实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如何培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人才队伍已成为国内外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课题。

  因此,通过对在校预防医学生、已工作预防医学毕业生进行关于实践教学模式评价的调查,旨在了解目前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现状,探索适合社会要求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问卷调查概况分析

  此次调查通过对300位预防医学生(包括在校生和已工作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目前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采用EpiData 3.1双录入的方式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其中,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平均仅为24.4%,不同性别、年龄、专业的被调查者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一致。

  对于不满意的原因,首要的是形式单调,其次是内容单一,被调查者中均有过半数认为形式单调。

  不同性别对于实践教学效果不满意原因的选择结果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77.9%的男性认为形式单调,13.0%的男性认为内容单一,女性方面56.3%认为是形式单调,29.6%的认为内容单一。

  存在统计学差异可能男女在接受教育时影响其受教育效果的因素不同。

  因此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应综合考虑,甚至可以根据男女不同性格特点有点侧重的安排实践教学。

  三、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形式分析及改进策略

  当前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暑期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而对于40.8%被调查者所认为的最适合本科的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以及角色扮演等则少有涉及。

  还有被调查者提出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

  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均有其利弊,为了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应当采取多种实践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综合化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暑期社会实践、实验教学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方式,也得到被调查者的较高赞同。

  与课题联合,开展内容充实的专业调研,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深入了解本专业,提前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现场实践能力。

  这一社会实践模式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可在今后继续发扬。

  实验教学方面,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让学生也有机会接触较高级的实验仪器。

  积极探索提高学生们实验兴趣的教学方法,经过探索,结合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由导师进行指导,让学生们在探索中提高实验能力。

  生产实习是预防医学实践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模拟演练,有利于学生直接了解现场工作实际,面向社会、熟悉基层,因此,作为学生生产实习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的建设一直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仅有27.6%的被调查者认为实习时间安排合理,对于不合理的表现,反映最大的就是时间过少。

  对于合适的实习时间长度,调查结果为5.13±2.70月。

  也有被调查者提出,可以边学习理论课边进行实习。

  也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建议。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内外高校所比较看好的教学方式,也是40.8%被调查者所认为的最适合本科的实践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以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教学过程。

  它能促使学生把学到的专业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预防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的脱节,成为就业单位对毕业生不满意的主要因素。

  为解决这些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预防医学人才,可以引进探讨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于部分被调查者提出的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这也是当前教育国际一体化大背景下,需要亟待加强的。

  应当举学校与学院之力,增加交流的高校数目,使交流能够常规化、经常化,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领略不同学校的文化和教学模式,为以后的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当前的课程设置仅有26.3%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够满足工作的需要,73.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

  要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能仅从改进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方面进行,更要注重从整体的课程设置入手,优化课程体系,全方位提高能力包括实践能力。

  由于公共卫生毕业生要从事疾病防治、卫生监督及行政管理等工作,不仅需要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管理学知识。

  目前课程设置一般是基础医学教育、临床医学教育和预防医学教育“三段式”教学结构,重教学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应急能力偏低。

  单一的、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对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高等预防医学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模式。

  因此,要进行公共卫生课程设置改革,合理调整临床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合理增加社会学、法学、人文科学和公共关系等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共卫生人才。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会【3】

  [摘 要]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结合过去的教学经验,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的改革与创新。

  针对2006级预防医学本科生要求学生自选课题,找实验方法或者调查资料。

  实验室完全对学生开放,从而保证仪器设备的充分利用和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学;改革

  随着环境因素的改变,各种流行性疾病的不断传播,预防医学也更加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预防医学重点研究环境因素对集体健康、人群疾病谱、死亡谱中的作用,及各种有利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找出病因,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这就要求预防医学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并且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来说,我们改革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应用性人才。

  在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创新,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未来发展潜质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

  【2】将来在疾病预防、地方病和职业病的诊断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多做贡献。

  所以对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原理、方法等,基本是老师板书好,并列出实验步骤,学生依步骤一步一步进行。

  从配试剂,仪器调试学生全然不知,有些学生觉得实验太过简单,枯燥无味根本就不动手,站在旁边看着别人做,或者是书写实验报告,等结果出来后直接抄上去。

  甚至有时候老师还可以从实验报告中发现: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都是千篇一律的。

  1.2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从实验步骤到实验现象在实验还没开始的时候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这样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每一个步骤和实验现象老师都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怕他们出错,关键是他们自己能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2.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2.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不否认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革。

  首先从试剂的配制开始,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仪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和实验预做,让学生熟悉实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操作技能。

  上课时给学生讲清楚实验步骤及要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当中即使出现问题,要有独立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当然老师要进行指导和分析。

  实验后要进行总结,找出实验过程中的不足。

  2.2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开放给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实践环境,让他们不受束缚的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这样可以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性,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和不断探索创新的条件。

  【3】实验室开放可以大大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周末充分的发挥自主选择权。

  3.创新性课题研究

  针对2006级本科预防班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专题实习,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的课题。

  我们在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又不影响学生的自主选择。

  从课题选题,实验方法,论文写作到最后结题,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进行指导。

  在选题方面指导老师会确定题目的可行性。

  在实验开始前要确定实验方法,实验方法要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比如:仪器、设备及试剂是否能满足本实验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要有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带教,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论文的书写要求学生查阅各种参考文献直到最后结题。

  创新性课题的研究可以不受外界的约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思维局限,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包括《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儿少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8门课程。

  在实验内容上有些课程之间存在交叉和重复的地方,比如说《环境卫生学》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都涉及到空气样品的采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涉及到微量元素的测定等,虽然内容不同,但原理基本相似。

  像这样的一些内容我们可以以综合性实验来开出,通过讨论课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能反映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应考核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实验技能及利用所掌握的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我们主要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故我们制定了实验考核标准,按照标准严格对学生进行考核。

  由老师选取实验考试项目,然后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老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

  实验考试成绩占理论成绩的30%。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探索,努力做到更好,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克敌,孙秀发,聂少发,等.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医学教育第一期,2004,2:47-48.

  [2]王宏,邱景富,何俊琳,等.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2,10,2:227-230.

  [3]高晓华,王朝旭,樊丽华,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6,29,3:124-126.

  [4]康玲,杨晓燕.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3,10,3:306-308.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相关文章:

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体会10-26

岫岩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论文10-09

现状调查报告04-17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改进论文10-09

预防医学专业简历范文10-08

学习现状调查报告11-15

教育现状调查报告10-05

市场现状调查报告04-02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