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才培养方案范文汇编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才培养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为加快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优秀青年医学人才,促使各学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我院医学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以德才兼备为标准,从全院各学科中择优选拔优秀青年医学人才,经过计划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实践经验、领先技术水平的优秀青年人才,为医院创建新一代青年医学学者队伍,形成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梯队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医院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方案的实施是在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医院科教科、人事科具体负责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三、选拔范围、条件及要求
(一)选拔范围:全院临床、医技、药学及护理学科卫生技术人员。
(二)申报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医德高尚、治学严谨,身体健康,具有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精神;
2.年龄:40周岁以下(申报当年);
3.学历学位:本科学士及以上;
4.外语:大学英语六级(或取得全国卫生系统外语水平考试合格、硕士学位全国英语考试合格、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五级等);
5.计算机:取得江苏省信息化素质培训合格;
6.职称: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7.论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
8.科研:承担区级以上科研课题(前三名),或有完整的科研设计书,处于预试阶段拟准备申报的科研课题;
9.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及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为科室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能;
10.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或获院级以上表彰。
具备上述条件,择优选拔。
(三)要求: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按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并且能保证提供优秀导师(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在临床及科研一线固定带教。
四、选拔程序
(一)申请
1. 由个人申请并填写“青年人才工程培养申请书”。
2.科室(部门)初审后推荐至科教科。原则上每期同一个学科(专业)推荐人数不得超过2人。
(二)评审
1.初审:科教科、人事科根据有关要求对申报对象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报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2.考核:对初审符合条件者进行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的测试;组织学者进行专业知识现场提问和答辩;并以投票方法确定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侯选人。
3.复审: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核结果,提出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建议名单。
4.公示:经复审后,在医院OA网上进行公示,征求职工意见。
5.审定:医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人才培养规划、学者评审意见和考核结果,结合公示情况,确定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人员。
五、培养内容、方法与途径
(一)导师指导:培养对象可自选导师2名(院内、院外各一名),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署培养教学协议书。医院协调确定培养对象的指导老师并督促、指导培养对象跟师学习。
(二)理论学习:培养对象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专业书目,制定读书计划,深入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体会,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三)临床实践:培养对象除了在本院坚持临床实践外,培养期内需完成至少6个月的上级医院定点培养(进修)。掌握新技术、新疗法、新进展。每年参加国内外相关专业学术交流1次以上。
(四)临床研究:瞄准本专科前沿,选择课题进行临床研究1项以上。
六、管理与考核
(一)医院负责本工程培养考核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对入选对象跟踪评估、定期考核。
(二)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导师)负责对学员的日常工作、学习和临床实践等情况的督促检查,为培养对象创造锻炼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保证顺利完成培养任务。
(三) 培养对象每年须撰写课题年度进展报告、工作总结,填写考核手册,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送院科教科;由人事科、科教科组织学者进行年度考核。培养周期结束后进行总体考核,周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考核评估的重点是培养对象实际业务水平、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医、教、研实绩是否按年度计划完成等。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对出色完成“青年人才工程”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成绩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个人原因中断培养计划或考核不合格者,医院将追回已付出培养经费。
七、培养经费
(一) 医院对每位列入计划的培养对象资助额度为1万元/年,合计3万元。设立独立帐户,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短期培训、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学习经费、导师带教津贴等。
(二)培养经费使用管理措施参照“科研经费管理措施”。
八、培养周期
培养周期为三年/期,每期培养对象10名左右,每三年选拔一次,培养结束后须在本院工作5年以上。
本方案自职代会通过后执行。
人才培养方案 篇2
摘要:
本文以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归纳了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思路,包括培养目标的调整,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体系的优化以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为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
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应用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竞争日趋剧烈,生物工程技术显现出重要的地位,生物类专业人才需求量有着长远发展势态。但目前国内的生物领域就业形势仍较为冷淡,最主要原因是毕业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经验过于缺乏,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条件要求过高,这些直接导致就业形势低迷。因此,培养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了高校培养人才的新目标,由此引发的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就迫在眉睫。沈阳科技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对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上,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定位,强化特色,努力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转变。
1调整培养目标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对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在进行了大量的专业调研后,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1],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工程素质,系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艺技术和生物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可在多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等岗位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强调了三点内容:思想意识的完善,专业基础的巩固以及实践技能的提升。
2转变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模式,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采取“3+1”培养模式,3年理论与校内实践学习,1年校外实践学习。
第1学年,通过公共课程、创新创业环节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2]。
第2学年,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基础实践课的掌握,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学年,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专业方向课的延伸,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学科基础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真正掌握专业知识及工程领域的动手实践能力。
第4学年,通过校外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参与到生产的每一环节,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为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3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加大了实验及实践所占学时比例,由原有的24%增加到32.5%,其中对实习学时的增加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增加是实践环节增加的重点。在实习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加大学生实习环节;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转变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分析能力。
其次,对于专业方向课的开设,是本次课程体系改革的另一特色,生物工程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涉及的课程范围比较广[3],因此,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特色,对本科生物工程专业进行了专业方向划分,分为食品生物方向、生物环保方向及生物制药三个方向。在这三个方向中分别设置了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制药学等专业方向课程。所分方向均为当前社会发展人才需要的主流方向,有效的缓解了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职范围大而不精的问题。
4改革考核方式
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加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以往的平时成绩30%,卷面成绩70%调整到平时成绩40%,卷面成绩60%。而平时成绩的构成也由单一的'考勤、作业调整为有课堂测试、课题报告、出勤、课堂积极性以及作业等多方面构成的多元化形式。对实验、实践环节的考核增加了实践操作的考核比例。考核方式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动手能力,缓解学生平时上课散漫,期末复习单纯背诵,一卷定乾坤的不良现象。
5结束语
本文归纳了沈阳科技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思路,其中,新的培养方案具有以下三个特色:一是思想意识培养的完善,二是专业基础的巩固和延伸,三是实践技能的夯实与提升。旨在培养应用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但如何确保好的培养方案的顺利完成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这其中还包括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等诸多问题,总之,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落到实处,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鑫,陈存武.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皖西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xx(12):40-42.
[2]朴美子,王莹.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xx,21(23):117-119.
[3]刘慧.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xx,4(25):20-21.
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工程造价作为新兴的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但就业市场也开始出现“找工作难”与“招人难”的“新常态”,究其原因,一是专业规模扩张速度过快,导致需求矛盾出现;二是人才层次与专业结构存在不适应市场的地方;三是教学本身出现问题,毕业生质量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1]。作为本科专业人才供给的微观主体,高等院校应积极致力于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厘清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以应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常态”。
一、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供给侧改革”思想肇始于传统的需求管理对经济增长日渐式微的背景,期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品供给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从“供给侧”来解决产能过剩的情况,并提高经济效益。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人才培养同质化而导致的“产能过剩”现象十分突出。因此,“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应运而生。从内涵上讲,“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践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与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社会系统的人才需求[2]。从高等院校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基本内涵可以理解为高校办学应面向人才市场需求,优化培养资源,合理确定办学目标与层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强化教学手段与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校工程造价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就业目标市场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我国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百所,年均毕业生数量近2万人,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比,已经出现总量过剩的现象。由于专业创设之初的功利主义,大多数高校缺乏对自身办学基础与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培养目标往往与自身的优势学科或专业看齐,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模糊,使得高校出现专业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时,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专业调整。
(二)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课程体系特色不足缺乏特色
工程造价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应该体现出研究型人才、综合应用型人才、实践技能人才的梯次特点,从而形成目标就业市场清晰,核心能力差异化的竞争结构。但目前除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化、差异化程度较高外,普通高校人才培养同质现象严重。如依托土木工程、建筑学科等工程技术学科建设工程造价的院校,通常体现出“重技术,轻管理”的建设思路,而依托经济、管理等学科办学的院校则走向与之相反的道路,但在同类院校之间,其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则基本趋同。
(三)人才培养手段单一,实践创新能力训练不足
人才培养的执行主体主要在于教师,目前因为“重科研,轻教学”的考评制度,以及高校师资队伍博士化等原因,高校教师缺乏开展教学研究,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的热情。另外,高校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环节形式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工程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组织实施面临安全管理责任大,过程监控难,教师工程绩效评定难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被弱化。而诸如上机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往往普遍采用学生分组完成、教师结果评定的方式进行,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同样被弱化,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训练不足。
三、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厘清人才培养目标
按照EC20xx的理念,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理念上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目标上强调与产业社会相结合[3]。同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修订的各环节应该突出“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构建学生参与机制,认真研究包括毕业生、在校生等群体的意见,滚动改进人才模式各环节。此外,高校应该确立建设区域性、应用型、多科性大学的办学目标,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重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高校要本着建设应用型专业的理念,开启工程造价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发展的探索之路。同时,还要充分研究自身的办学基础,密切联系产业实践,选择差异化战略,面向人才供给的细分目标市场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未来毕20xx年3月业生的竞争优势。
(二)引入第三方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的人才培养应遵循从学科体系转变为工程过程体系的设计理念[4],优化课程体系。高校应建立第三方机制,借鉴其行业经验,研究毕业生就业领域执业岗位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并将核心能力分解为若干能力要素,以此为依据确定涵盖全部能力要素的专业课程目录,依据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时间序列,并通过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此外,在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专门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模块。在该模块中,要将创新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历教育与执业教育作为理论基础,并将解析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当作重点,以此形成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在创新活动中培育创新人才”的实践教学模块,形成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体系,实现课程体系优化。
(三)联系行业发展动态,丰富人才培养手段,强化实践创新能力训练
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前瞻性地设计实践实训体系,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有效路径[5],是实现人才显性供给与隐性供给统一的方式[6]。就当前而言,BIM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PPP模式等不断推行对传统的.工程造价咨询实务带来了范式转变式的冲击,对专业人才的实践知识与技能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对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在培养手段层面,充分引入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采用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教学新手段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与“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强化训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去过剩产能、优化结构、增加效益”的历史性转型,工程造价本科人才的培养亦面临着类似问题。因此,顺应社会经济系统改革的大背景,积极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正是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本研究中,笔者以微观主体的视角界定了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在分析当前工程造价本科人才供求矛盾的基础上,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从而推动工程造价专业的改革及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六、学时与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 篇5
摘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临床教师扮演着教师和医生两个角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作为临床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运用古今中外医学界优秀人物,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对学生进行闪光点教育,从而实现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 临床教学 德育教育
一、树立良好形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医者,救死扶伤者也。医学临床教师扮演着教师与医生两个角色,作为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要先做到,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会给学生带来无声胜有声的影响,特别是医学临床教师,师德主要突现在爱岗敬业。首先,临床教师要热爱临床教育工作,如果不热爱教育工作、不关心、关爱学生,就不可能做好临床教育教学工作;其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事物及解决问题;其三,教师要用纯朴、平实、抑扬顿挫的语言,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驾驭课堂教育教学语言的能力,才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临床医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喜欢上临床医学课,甚至每天期待临床医学老师到班级授课,学习效果也会大幅度攀升;其四,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掌握、理解,还要对学科的历史、现状、前沿知识有所了解;要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知识,为传授专业知识打下牢固地基础;要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理论,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善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做到授之以渔。
二、运用医学界杰出代表,传播正能量,树立榜样
在临床教学中,运用古今中外临床医学界杰出代表的先进事迹,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传播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如在进行中医教学时,列举古代名医孙思邈、扁鹊等先进事迹,孙思邈撰写了《大医精诚》及扁鹊的“四诊法”,这些作品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利用身边一些临床医学界的先进人物事迹,例如湖北省十佳乡医——梁应发同志的先进事迹,梁应发同志从1976年至今担任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秀峪沟村乡村医生,用坚守换来百姓的健康,被当地老百姓誉为“人民的好医生”。乡村医生梁应发为了村民的健康,冒着生命危险,38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地坚持为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荣获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被评为十堰市十佳村医、湖北省十佳乡村医生等荣誉称号。同时,教师运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秀医学人物教育学生,效果更好更明显,如现在在十堰市玉华诊所从医的王玉华就是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76级中医班傍听生,学习中医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谭山卫生院工作。参加工作以后,时刻不忘自已是贫苦人,病人出生,深刻认识到患病的痛苦和有病无钱医治的困惑及恶果,牢记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忘我工作,以自已的实际行动报达党和国家及社会爱心人土的恩情。王玉华不但工作上勤勤恳恳,业務知识上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树立自信、自强、自力,且回报社会是他今后人生的一个更大的追求目标。几十年工作中,他不论在公立医院工作,还是在自已开办的诊所工作,都是时刻不忘贫困患者和残疾朋友的病痛以及无钱医治的困惑,尽量用最好的钱治好他们的疾病,能减免就减免,一九九五年,他的一个医疗扶贫点,给千百个困难患者带来了福音,更给他所在的医院带来社会效益和最高的荣誉。几十年来,他用他微薄工资,经常资助那些确实无钱医治的特困患者。特别是他从二00二年个人开办诊所以来,对来就诊的特困和残疾患者,药费是能少则少,能免则免,深受患者好评。他全心全意为患者治疗,尽心尽意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决不轻易放弃患者的生命,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生还希望,他就要付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迅速康复。他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尽量为患者节省医药费。有些患者实在无钱抓药,他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钱帮助他们。他的高尚医德高明医术,不胫而走,名扬遐迩,一些外县外省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求诊于他。多年来,他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战士的最大奖章是和平,医生的最大奖章是健康。群众送来挂满王玉华诊所的那一面面锦旗,就是他的最大奖章。通过这些身边看得见医学代表人物事迹教育学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运用闪光点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虽然中职生学习底子较薄,但是中职生有自身的优势、闪光点、优点,如临床课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优点,遵循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取得的小小成绩、点点滴滴的'成功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带来的喜悦和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扬起成功的风帆。如本人在给20xx级农村医学习班学生授课时,有位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玩手机,与前后左右的同学小声说话、聊天,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周围的学生也跟着讲话、聊天、玩手机和睡觉。在老师多次暗示提醒、警示下,学生违纪违规现象有所好转。课后,教师喊这些学生到办公室谈话,在批评学生违纪违规的同时,特别强调,在教师暗示提醒下学生能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是你们的闪光点、优点,值得表扬,值得学习,值得发扬,尽管你们的学习基础较差,如果你们能将这样的优点发扬下去,成功将会越来越近,并会给自己将来的人生奠定良好地基础。经过交流、沟通、谈话,这些学生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刻苦学习,做一个敢于担当、负责任的人。在教师的引导教育下,这些学生在以后上课或者业余生活中,未发生严重的违纪违规事件,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因此,在临床教学时,老师要善于把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品德等素质更高的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人才培养方案 篇6
摘要:转型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当前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专业产生的背景、应用型本质属性的分析思考,总结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思路,进而提出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
当前,转型发展是国家教育部所倡导的地方一般本科高校提高素质教育、服务地方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五邑大学20xx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之后,学校的重点工作就定位到如何建设合理、高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上。目前我校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就是,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自身的内在自然规律,制定科学且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与人才培养有关的主要因素分析
1.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育改革思路和办学特色,也可以看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五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多年来在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例如在很多的理论课中都设置了课内实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大赛等方法,但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仍然保持原有的本科高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和讲授内容,在企业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和培养过程方面和学生的技术积累方面考虑不多。总之,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较好契合当前所提出的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产生背景。信息专业主要是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编码处理、信息的传送与接收等理论、实践教学与研究。上世纪末,能够体现国家的发展趋势和综合实力的信息时代脚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迅速加快,在实际应用中对从事信息产业的人员提出既要懂信息理论,又要掌握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等更高要求,于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3.应用型本质属性分析。应用型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工程项目能力,对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就不做重点培养了,要求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应用型培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既要学好理论知识,还需具备对多项理论知识综合的实践能力。这也是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区别于高职高专的关键所在。
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我国工程教育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国际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工程认证为推动力,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起点和落脚点,确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总的培养目标为:掌握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分析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基本方法,面向区域支柱产业、面向工程,具有较强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营、市场与管理等工作的本科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结合培养目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1.树立信息大工程观的理念,全面落实信息大类培养目标。通过分析比较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交通控制等几大专业方向的共同特点,建立信息工程大类专业13门平台课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在行业企业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设计信息大类专业共同课程平台。从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的完整流向设计平台课,克服了过去学生专业知识面偏窄的缺陷。
2.全面实施“3+1”模式,丰富“3+1”内涵。“1”指学生就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可以在学校进行设计、实训,也可以在企业实习;可以部分时间在学校,部分时间在企业实习;采取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第7—8学期的实践环节包括:综合系统设计、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实践成果总结、专业实训及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这种设计思路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将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3.依据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按多类别模块开设课程。多类别模块主要包括专业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产业对接模块、开设与区域重点发展产业相对应的模块等,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行业企业需求,考虑了近年来科技发展的成果,突破了传统课程的束缚,将课程融入新的内容,特别是工业生产核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并大胆进行了课程重组。4.整体设计培养方案。在做好信息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有机结合以外,还从学生培养需求出发,将通识课、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对如何完成修读提出具体要求,较好解决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脱节的问题,还将我国工程教育中所提出的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培养方案的制订进行了有机结合。
5.按照课程群设计实践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打破以往理论课附带实验和一门课程设计一个实践项目的惯例,尽量使实践教学项目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在开设前明确该教学目标,并与工程项目有一定的联系,尽量做到从企业应用角度设计综合性实践的训练。6.实施多专业、多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育人。首次试点将多个专业学生合成一个实验班,联合几家企业共同对这个班级学生进行培养,通过轮岗等方式分别在各家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实习一段时间,利用各家企业所长使学生对企业模式和工程实践有更加充分的认识。
三、结语
本研究和改革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实践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我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刚刚起步,随着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会越来越适应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并能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刘纯利,王晴晴,张玉山.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xx,(3).
[2]童强,周大鹏.何光普.转型发展期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探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8).
[3]汪元宏.应用型高校的创新之路[N].光明日报,20xx-04-11(16).
[4]周远清.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J].中国大学教育,20xx,(11):5-7.
[5]潘懋元.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趋势[J].临汾大学学报,20xx,(1):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84.
[7]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7(3):25-28.
[8]徐理勤,赵东福,顾建民.从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看学生能力的培养[J].高教探索,20xx,(3):70-72.
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职业与岗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经分析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范围、就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框架如下: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修业年限:三年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物流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实践型人才。
要求毕业生要具有物流企业采购管理、物料控制、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组织、物流市场开发、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在具备传统物流基本能力的同时能适应金融物流新发展的需要并且具有较强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比较系统地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掌握流通实践技能,熟悉通行的物流规则和惯例,以及熟练掌握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尤其是培养在物流企业从事物流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专门人才。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与业务执行的能力;
2. 具有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3. 具有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的能力;
4. 具有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基础能力
5.具有产品质押监管的基础能力;
6.具有一定创新与再学习的基础能力;
5.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 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及信息处理的水平。
(二)能力结构
物流管理专业能力结构表
(三)素质结构: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特别是爱农情结的培养;
2)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良好的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
4)从事本专业领域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五、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分析
根据企业物流岗位要求,其业务流程简单可以总结为仓储与配送、报关、第三方物流。在传统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新兴的金融物流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加入金融监管,质押监管等教学内容。
产品流通方面,高职教育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概况为以下三个层次:
①基层产品物流操作人才。主要从事具体的物流作业,从事职业:包括叉车工、质押监管员、经纪人、理货员、订单员、采购员、质检员、报关员、拣货员等。
②中层物流管理人才。从事职业:包括仓储(配送)经理、金融物流经理、运输经理、调度、供应链协调员、物料经理、物流营销经理、质量经理、采购经理等。
③高层物流管理人才。从事职业:包括物流规划师、物流系统分析师、物流咨询师、物流策划师等。
为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设置基础平台、核心能力、专业拓展三类课程,通过核心能力课程学习,学生可以考取和“助理物流师证书”“国际货运代理员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 、“电子商务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对物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广泛的社会调研,追踪行业最新动态,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物流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参照就业岗位要求:以公司的运输、装卸搬运、质押监管、仓储配送、货代、流通加工、信息等作业流程为载体,融合职业岗位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 篇8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8所我国部分地方院校西安体育学院、延安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凯里学院、韩山师范学院、湖南文理学院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对培养目标、课时比例、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实践环节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查阅最近十年来各级教育相关文件及相关学术性论文,收集并且整合参考了八所高校(包括体育类专业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数据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对各院校的课时比列、学分、实践等环节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三)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该8所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对比,结合当代社会市场对体育专业的需求等情况进行推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分析。通过分析可看出,这些高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于体育教学、社会科研、社会体育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管理等技能指导型人才,同时强调群众体育活动,对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开发等原发性创业能力的培养也作了强调,但是却缺乏对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过多强调体育教育专业。
(二)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时情况分析。可以看出:8所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总学时平均为2691.9学时,总学分平均为173.1学分;对比可发现,在学时上除西安体育学院和凯里学院低于或高于《专业规范》的要求外,其他6所高校均在规范内上下起伏;在学分上凯里学院和湖南文理学院均高于规范中的要求,其余的则在规范值内。
(三)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经调查:发现,各地方性院校开办的主干课程相对类似,而专业性极强的主干课程缺相差很大,特别是学科课程,种类繁多,八所院校完全不同,这当中既有像体育社会学和社会体育学这种及其容易混淆的课程,也有像体育经济学与体育产业经济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管理学这种上下位的课程,又有传统课程又有体育休闲娱乐导论、健康保健等新兴课程。
(四)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分析。八所院校中只有四所院校将体育教学方向归入其专业方向当中。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方向要以市场做为主导,将体育、健身等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性和未来职业中的发展作为重要的依据,加快专业性建设,加强社会体育专业中现有的专业基础,更好的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而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社会化、大众化、专业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似。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出各个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比较发现其培养方案雷同现象相当普遍,近60%的相似。2.必修课与选修课课时分配比例差距悬殊。研究表明该8所高校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三大主干学科”和“五大主要课程”为主线,各学科相应课程设置及其比例、必修课与专修课或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比例等大多是从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拼接或移植过来的,课程课时分配不够合理。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融合到实践中去,为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建议
1.结合市场的需求类型培养专业类型的人才,打造优势社会体育专业品牌。各高校要做到“精”或“专”,在突破“专”长的基础上追求多能,并强调例如是培养“技能型”,还是“应用型”或“服务型”?与此同时加强各高校的交流,结合各校所处的地理优势,共同制定有利于发展、更具体的更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目标。2.优化课程体系,制定合理、高效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扩大专业口径,体现个性培养,提高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在课程内容上,加强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注重横向交叉与融合,促成知识、技能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办出1~2个有竞争力的特色方向。3.加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拓宽、稳定实习基地。提高其互动性、实践效果的有效性,各高校应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求争取地方政府参与到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中来,提高校政、校企体育行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一批相对稳定、市场宽的校外实习基地,打造地方社会体育品牌。
人才培养方案 篇9
《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为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重点建设内蒙古、陕西、新疆3个煤炭大省(区),显然,新疆地区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新疆煤炭资源储量约为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储量的40.6%以上。新疆地处祖国边陲,煤炭人才引进困难。近年来新疆地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方面出现实习时间短、实习基地管理困难、人才需求与人才供应矛盾等实际问题。笔者在承担采矿工程专业《井巷工程》、《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时发现课程内容间存在可“分解—交叉—重组”的情形,尝试构建新的、适合学生对专业知识由实用性向适用性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期对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工程教育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新疆工程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新疆首所应用型本科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是在原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学校的龙头专业,20xx年被教育部纳入“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面对机械化、自动化、可视化和绿色环保化的当今采矿行业,采矿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对于一个煤炭企业的采矿技术水平的提高及生态环保的开采要求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重视学生应用型工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新的趋势[1]。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以培养适应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新形势下,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采矿工程属特种行业、高危行业的事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故该专业在传统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应更注重对学生从事艰苦、高危行业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的培养[2],即行业奉献精神———一种能为国家、社会的采矿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应用型工程教育。
二、应用型本科培养方案的模块化结构
采矿工程专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实施校企联合培养———“3+1”学分制培养模式,总毕业学分为182学分。第一至第六学期采取“理论+实践(课程设计)”的在校培养方式;第七学期为生产实习时间,采取煤矿现场“参观+定岗+讲座+专题”的培养方式;第八学期为毕业设计(实践)时间。培养过程采用模块化渐进式的教育培养结构体系,该体系由思政与健康教育、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能力教育、素质拓展教育六个培养模块组成。首先,通过思政与健康教育模块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乐观、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通过公共基础教育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计算、推导工具;再次,经过专业基础教育的学习让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有一定的认知;最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能力教育的培养达到塑造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1。专业能力培养模块。专业能力培养模块包括专业方向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教育两个子模块,采用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专业课程组合形式、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做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为导向。
2。专业方向教育。专业方向教育子模块主要培养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考虑《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间的联系及复杂关系,采用“分解—交叉—重组”的方法对授课内容及授课时间进行优化组合,便于学生对类似知识点的把握与理解。按照课程分解后各构成部分间的衔接递进关系,在授课内容及时间上进行交叉重组。
3。专业应用能力教育。根据现形式下煤矿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要求越来越广,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采煤技术人员,而是适合于从事采煤、掘进、通风、运输、管理等诸多岗位的煤矿技术全能型人才;此外,现有专业课课程结构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层次上、系统化上、烦琐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实践彼此孤立的现象。所以专业能力的培养必须打破原有的专业核心课程结构模式,探索全新的、适合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由实用性向适用性转变的核心课程结构,将实践课尽可能地糅合到理论课堂当中去,利于培养“宽口径、创新性、复合型”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新疆工程学院为新疆地区唯一一所工科类本科院校,该校采矿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占新疆煤炭行业管理人才的80%以上,与新疆煤炭机械化、绿色化、智能化开采密不可分,为了给新疆煤炭资源由传统的粗放式开采向先进的精细化转化思路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采矿工程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结合新疆的区域特色及区域煤层赋存特征,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新疆工程学院采矿教研室从采矿工程专业培养定、课程结构、核心课程授课内容及时间上结合、实践课程的安排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以期为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做一些铺垫性工作。
【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人才培养方案【精选】08-22
人才培养方案12-26
人才培养方案模板06-02
经典的公司人才培养方案04-15
医院人才培养方案04-03
人才培养方案范文03-08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3-13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03-09
公司人才培养方案10-02
(精华)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