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教学方案设计

时间:2022-12-28 18:45:24 兆波 方案 我要投稿

关于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教学方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0篇)

  教学方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如何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四周、中央的主要建筑物。

  2、学习课文写法,练习按方位顺序说话。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游戏):有意识的用游戏的方式同学生一起复习有关方位词语,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我们三(1)的小朋友特别聪明,反应很快,对吗?那好,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板书:东南西北

  这些表示方位的词语叫做“方位词”(板书)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北京看老师写字,一起读一读。

  看到这个词,你想说什么?

  2、问:小朋友,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从哪里看到过北京?

  3、谁说说北京怎么样?(课题后划)

  二、学习第一段

  1、学习“首都”。跟老师念“du”,还有一个读音是“dou”。首都就是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我国的党中央和国务院就设在北京。比如:美国首都“华盛顿”,英国首都“伦敦”……

  2、齐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你能换个说法吗?

  3、换句式说话:我国的首都在。

  过渡:北京是一个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那里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她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今天,老师也想带小朋友上北京去玩一玩,大家喜欢吗?现在我们是什么身份?小游客们,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上北京呢?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放录音,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那好,我们现在就登上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客机,开始愉快的旅途吧!旅客们,请系好安全带,坐稳,飞机现在起飞。(多媒体演示)坐在宽敞明亮的机舱里,我们将听到“空中导游”为大家介绍“北京”。(放录音、看投影,师指点。)让我们一起听听、看看北京是怎样的一个城市?(指名回答)

  (二)自学课文

  听了导游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北京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大家想不想对北京有更多的了解?

  1、让我们把书翻到116页,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遇到生字看拼音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认真、最充分)

  2、检查朗读。

  (1)出示投影生词,正音。

  (2)指名分段读,评议。

  3、旅客们,飞机马上就要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快到了,我们喜欢先上哪儿去玩呀?

  四、细读课文,学习第二段,理清方位顺序

  (一)了解广场的位置。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板书:方位

  按方位顺序写的段落,我们该怎么学呢?

  3、读该段,一边读,一边用“△”标出方位词,用“——”标出景物。

  找到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哪个方位有什么景物。

  4、指导朗读

  因为天安门占地700多亩,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之一。书上说“闻名中外”,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广场在我们中国,我们应该感到自豪,用这种语气读一读。

  (二)了解广场上的主要建筑。

  1、在广场四周有哪些景物呢?

  2、随机介绍:

  天安门城楼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候才能出入的皇门。1949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从此,天安门成了首都北京的.象征。他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好。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开始建造的,到1958年4月完工,总高37。94米,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矗立”什么意思?

  是呀,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永不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教学“垂”“朽”的意思)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2、摆一摆:老师这里有一些建筑物的图片,你能根据刚才学的,来制作一张平面图吗?

  3、反馈: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在这个位置的?”

  4、在这四个方位中,重点介绍了哪一个?是怎样介绍的?找出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这几句话也是按方位顺序写的。(请同学上台,用红笔标出方位词、景物)(有机结合句子,出示金水桥、华表图片)天安门城楼前真美,你能把这几句话读好吗?(自由试读、指名读)

  (二)当导游介绍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按照方位顺序游览了天安门广场,知道了广场北面……(齐说)我们从北京回到大桥后,你们愿意当一回导游,把广场介绍给没去过北京人吗?不过,当导游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把四周的景物都记在脑子里,还能清楚、响亮的说出来,你们能做到吗?

  先四人小组练一练,轮流当导游,其他三人当游客,把广场四周景物按方位顺序介绍清楚,把介绍的最清楚的聘为正式导游,到上面来向大家介绍。(投影)练说:天安门广场的北面是,南面是,西面是,东面是,中央是。

  谁还想上来介绍?(指名介绍)

  你们回家后把今天游玩过的地方有顺序的介绍给爸妈,也让他们过把瘾,怎么样?

  小朋友,今天,我们既是优秀的学生,文明的游客,又是出色的导游,你们真棒,老师祝贺你们。

  五、小小百宝箱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只百宝箱,里面是介绍北京一些重要建筑物的详细资料,你可以上来拿一、二样宝物,拿到的同学可以坐在座位上自由地读读,再一次领略我们的首都北京的风采。

  教学方案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直尺、教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口算

  2.5x0.4 = 1.25x8 = 0.9x0.9 =

  15+1.5 = 8–1.2 = 4.5÷5 =

  2、4个、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

  3、人民大会堂前12根柱子间有几个间隔

  4、出示课题“植树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找出规律。

  1、初步认识栽树的三种情况: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2、认识了解“棵树”、“间隔数”、“间隔长”。并结合图形让学生讨论找出“棵树”、“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棵树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树少1.

  3、例:同学们在全长 2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你认为题目中哪些字词比较关键,你是怎样理解的?

  (2)小组内研究,可以通过画图,也可以通过列算式……解决问题.

  间隔数:20÷5= 4 (个)

  棵树:4+1=5 (棵)

  (3)小结方法:总路长÷间隔长=间隔数 间隔数+1 =棵数

  4、让学生自学书本106页例题,并解决问题。

  5、改例题: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两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在一条18米的走廊的`一边摆花盆(两端都放),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2、在一条全长20xx米的街道 两旁安装节能路灯( 两端都安装 ),每隔50米安装一盏,一共需要安装多少盏节能路灯?

  3、教室位于教学楼五楼的五(1)班的同学们,准备从教室下楼做广播操。已知这栋教学楼每层台阶都是22级,同学们一共下了多少级台阶?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要栽的情况,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方案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小学义务教育教材第12册第6—8页例4、例5、例6及练习二

  课题

  比例尺

  教学目的

  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有关比例尺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构建比例尺的意义并灵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卷尺、地球仪、细线。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引入

  二、构建比例尺的意义

  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布置课外综合实践活动

  五、小结

  (1) 测量教室窗户的长、宽,并板书。

  (2) 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这么大张的纸,按实际大小画出来。怎样在一张作业纸上准确地画出窗户的形状呢?

  提出注意点:长和宽应是多少才是准确的?

  (板画示意 准确吗?)

  (3)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路。

  (4)归纳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点:把长和宽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再画。

  (5)引导: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个“倍数”上来。看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提示:把两个量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6)揭示比的含义。

  ①是一个比;

  ②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

  ③前项一般为1。

  你能用倍数关系叙述一个比吗?

  (7)提供练习:

  ①用宽的数据求出比例尺(可在求之前让学生猜想结果),如果比例尺不同,说明了什么?

  ②出示例题4,让学生练习;

  ③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8)过渡及启发:根据=比例尺 可以求比例尺,如果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怎样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呢?

  (9)提出第2个实际问题:你看过《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吗?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识,测算出北京到纽约的实际距离吗?(在地球仪上)

  (10)提出第3个实际问题:睦邻小学距高陂镇政府所在地约2千米,画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的距离?

  (11)提出“美丽的校园”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

  ①测出各建筑物的相关数据、确定位置;

  ②考虑合适的比例尺;

  ③画出校园平面图。

  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你或你的小组最成功的是什么?

  别人或别的小组有什么巧妙的地方值得你学习?

  明确这是一个实际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画出图形。一般的学生可能是把长和宽都缩小相同的倍数后画出来的。

  把不同的解决方法说出来,比较其异同。

  明确各种方法的相同点。

  化单位后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化成前项是1的比。

  理解比的含义,明确其要点。

  用倍数关系的相关语句叙述,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比例尺和倍数关系的联系。

  利用生活经验猜想,求比例尺,判断所画图形是否准确。

  用相同的方法求比例尺,提高熟练程度。

  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或根据比例尺的含义,用方程方法列出比例式求解。明确三种问题的结构关系,让知识系统化。

  看世界地图,量出北京到纽约的图上距离,读出比例尺,用比例方法求解,在做中提高搜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方程求解。

  观察、测量、计算、在合作中画出学校平面图,展示并比较完成情况。

  谈体会,包括成功的、失败的经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互相取长补短,积累经验。

  教学方案设计 篇4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墨子不仅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文,应以诵读法为主,辅之以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研习课文。先设疑,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然后点拨总结、拓展延伸。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品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设计

  设计(一)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于。

  设计(二)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多媒体插放动漫flash)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春秋战国之交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是较短的语录体散文。《墨子》在对话中有议论,初具议论文的规模。战国中叶为第二个发展阶段,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战国后期为第三个发展阶段?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

  先秦诸子散文大多文情并茂,极具文采,善用譬喻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增强了说服力,而排比、夸张等修辞的大量运用更使文章辞采缤纷。总之,先秦诸子散文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生字:

  械(xiè) 轩(xuān) 舆(yǔ) 犀兕(xī sì) 鼋(yuán) 罨(tuó)

  鲋(fù) 梓(zī) 褊楠(piá ná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 长木(zhàng) 公输盘(bān) 见我于王(xià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教学方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了解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欣赏图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掌握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能够区分美术作品的绘画类别。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作品的种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喜爱之情,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区分美术作品的类别。

  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能力。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用具:ppt 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1、教师展示几张图片,考考同学们的眼力。提问同学们图片上的变化。

  2、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图片上有几个黑点?它是动的还是静的?

  3、观看完三张特殊的图片后,教师再次展示两张图片,提问同学们:通过图片,你了解到人类最初的记事方式是什么?

  通过欣赏图片,让同学寻找图像的变化,吸引同学们对图像的注意力,增加对本次课题的兴趣。再次展示两张图片通过问题提问引出本次课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图像,是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那么图像,它是由那些要素构成的呢?

  2、展示苹果图片,利用苹果无限缩小的列子向同学们讲述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教师利用线的形式绘画苹果,并且从苹果出发,分别找到面、色彩、明暗、体积等要素。

  3、讲解美术作品主要有三大类,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作品形式关键词,并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先不公布答案。

  4、通过欣赏《贵妇人像》《生日》《红黑黄蓝灰的构成》等图片,教师分别讲解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概念。讲解完毕最后公布之前的答案。

  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推进,利用苹果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结合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知识观察的敏锐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寻找关键词环节,充分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三、活动

  教师展示三张图片,图片包含有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大类。通过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为这三张美术作品找到正确的类别。活动环节采用连一连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美术作品三大类的印象,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知识小结

  1、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点、线、面、色彩、体积、明暗、构图等

  2、美术作品三大类及特点:具象美术(真实)、意象美术(夸张)、抽象美术(形式美)

  通过再现的方式,再次小结本次课程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印象。

  板书设计

  图像与眼睛

  1、构成要素:点、线、面 画苹果

  2、三大类: 具象美术 意象美术 抽象美术

  教学方案设计 篇6

  一、教材简析

  《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

  二、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大致理解诗句中暗含的“劝学”道理,初步感知《观书有感》,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cai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作者资料。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积累词语

  1、天女散花:请大家用“春”字组词,组的词的越多,地上开出的小花也越多。

  2、课件出示相关词语,开火车读一读。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春风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雷 春潮 报春 春节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和日丽 春花怒放

  3、过渡:多美的词语!多美的春天!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古诗《春日》,这是是南宋诗人朱熹的名作。

  二、学习古诗,享受春天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解题。(在春天里、春天的日子)

  3、作者简介:生自由交流作者资料。

  4、自由地、大声地读全诗。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将学生的感受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将所找词句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赏玩美好的风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

  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读、互读、评读、齐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小组(或同桌)合作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孔子曾经呆过的地方——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但要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9、背诵古诗。

  三、总结升华、体会喻意

  同学们,《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四、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熟读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资料袋:

  朱熹,字元晦(1130—1200),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生于尤溪县。14岁时父病逝,寄居崇安五夫。19岁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他一生刚正不阿,无意仕途。平生致力于著书立说、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我国继孔孟之后的一代宗师。如果说孔子是中国早期儒学的权威代表者的话,那么朱熹则是中国后期儒学的集大成者。他著的书被元、明、清三朝代定为开科取士的必读之收;他的哲学观点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末期长达600多年时间;迄今仍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发展起到承先启后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他的著作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晦庵先生朱公文集》和《朱子语类》等多种书。

  教学方案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设计理念

  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 裸 裸。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

  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让学生逐步掌握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从整体到部分理解课文。)

  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学生默读课文。

  (让学生精读课文,在感受全文、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读懂文章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合作设计读好一句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方法,并且是个性化朗读。)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

  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让学生通过读简介,了解朱自清一生写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就是珍惜时间的典范。我们也应该做珍惜时间的人,从而体会作者的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默读,让学生找到这篇文章和其他文章不同的地方,初步感受作者语言运用的特点。)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

  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

  (让学生的评价和名家的评价互相对照,一是给学生成功感;二是让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规范起来,不能漫无目的;三是从不同的侧面为学生提供思想的借鉴。)

  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

  ——“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出示作者本人对文章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写作的本质是浓厚的情感和细致的观察,而不光是词句的运用,使学生对写文章用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这里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共性的基础上,体现自己对文章语言的个性化理解。用朗读的手段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抑扬顿挫来自情感的浓厚,而不是简单的停顿重音。)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前面的学习已经读熟,这里让学生在充分感受语言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 的问题。

  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教学方案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受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学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难点: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刺猬吗?能介绍一下吗?(指学生介绍,老师总结)了解獾吗?老师介绍獾这种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种小动物之间发生的一个故事《称赞》

  二、识字并初读课文。

  1、借助第一、二幅图,并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知“刺猬、板凳、椅子、粗糙”词语的意思,并认识这里的六个生字,提示:“猬”在刺猬这个词中读轻声。

  2、借助第二、三幅图,通过口语交际表演,感知“瞧、留下”的意思,认识其中的两个生字。

  3、在朗读词句中认读生字。

  (1)、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刺是平舌音)

  (2)、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板、但是前鼻音,凳是后鼻音,糙是声母是C。)

  4、学生自已读课文,要求读准句子。

  5、学生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评,主要方向为读准字,读正确句子。

  6、“板、椅、但、傍”是既要求认读又要求书写的生字,可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字形特点,并结合已学过的“饭、奇、骑、量、旁、膀”等字识记字形。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

  采字上面是用爪字头,注意中间一点与竖不要相连,“背”字下面的月字底撇变成竖。

  2、写美观。

  “采”字最后两笔要对称、舒展,“背”字上宽下窄,上短下长。其余六个字的结构都是左窄右宽。注意“但”的“日”要写小些,“清、消”右边的部件,要比三点水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故事《称赞》,小朋友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朗读感悟

  1、小朋友们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并把句子读流利。

  2、听老师读故事,说说你有什么感受?并说说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

  3、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读时要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4、仔细观察第二、三幅图,想象小刺猬和小獾在说什么?读一读文中的句子。体会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培植自信。

  5、仔细观察第四幅图,说说从小刺猬和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你感觉到什么。

  6、朗读全文。想一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三、实践活动

  1、自已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方案设计 篇9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阅读教学必须抓住“学习语言”这一根本。只有抓住“语言”这一本体,才能让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得以充分落实。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学要构筑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在语言的学习中得以构筑的。

  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接受过程来看,它需要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接触语言符号→形成物象→提升意象→构筑思想。因此,本教学设计试图在逐层深入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白杨世界

  1、播放课件:

  课件的背景音乐为歌曲《小白杨》,画面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

  2、学生看完课件后交流感受:

  ⑴ 你们看到了什么?

  ⑵ 看完后有什么感受?

  3、作家袁鹰曾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写下了《白杨》这篇课文,我们想不想跟随作家袁鹰,走进白杨树坚强而又美丽的世界?

  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白杨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在于酝酿学生学习的心理场,激发学生走进白杨的欲望和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张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白杨形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提出以下要求:

  ⑴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⑵ 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⑶ 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查自学情况:

  ⑴ 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⑵ 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为下一步解读白杨物象铺垫。避免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隘阅读。)

  三、解读物象,勾画白杨轮廓

  1、勾画白杨生长环境——大戈壁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大戈壁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学生自读自划──全班汇报交流。

  句子一: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句子二: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重点词语:茫茫;没有──没有──也没有──;浑黄一体。

  2、勾画白杨的轮廓:

  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圈出重点词语。

  重点词:高大挺秀、直、粗壮。

  3、想象轮廓:

  师:读着这样的句子,品着这样的词语,我们的脑海里里一定浮现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杨图。请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画面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吗?

  (教学时主要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以上词句的揣摩与体会,想象出在茫茫大戈壁这一背荒凉景下白杨的'高大挺秀。)

  (设计意图:先把握“物象”,恰如郑板桥所说的画竹三过程之首:“眼中之竹”。)

  四、品读意象,探究白杨神韵

  1、深情朗读爸爸说的三句话,在细细品读中体会白杨的神韵:

  ⑴ 比较下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① 白杨树在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②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③ 白杨树很直。

  (体会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漫长的岁月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始终都是这样,用一个词来说,就叫自始至终或者始终如一。)

  ⑵ 联想具体环境展开述说:

  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当风沙狂吼着袭来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雨雪冰冷的落下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当干旱煎熬着大地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白杨树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从而体会出白杨树生命力强、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精神。)

  (设计意图:品读“意象”,正是由“眼中之竹”升华为“心中之竹”。)

  五、领悟思想,构筑精神家园

  1、白杨树在荒凉的戈壁中顽强地生长着,同学们,读了课文,你觉得还有谁也像白杨树一样,在那里默默奉献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精神?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师:看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无私的奉献。

  3、爸爸像白杨,在你们眼里,你们觉得还有谁像白杨?你们愿意做一棵白杨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得到情感的熏陶,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方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二、过程和方法: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布置学生观察猫。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 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 指名说。

  3、 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 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 齐读课题。

  5、 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二、自学课文

  1、要求:

  (1) 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 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 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 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 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教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方案一:学生能直接说出“猫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 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 (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方案二:学生只是零碎地说猫的性格的具体表现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三、教学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 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 ……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 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4、尽管小猫如此顽皮,淘气,但我会责打它们吗?(不会)我会讨厌它们而不要它们吗?(不会)为什么?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四、读着读着,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些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全文。

  五、(本环节看情况而定,如果时间来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时)老舍先生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把古怪的大猫和满月的小猫写得如此可爱。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教学方案设计 篇11

  教材简析

  本次能说会写属于情境交际,由四部分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慰,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的心态、语气;四是口语交际时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应侧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使学生具有文明的语言修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与人交流时能尊重和理解对方,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倾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能简单地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精神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3.指导学生善于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精神上支持他们。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结合教学班或学校里某同学遇到的不幸引入话题)xx同学很痛苦。作为同学,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们看她(他)难过的样子,觉得该做点什么呢?

  1.指名发言。

  2.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其实刚才你们就是在对xx同学进行安慰。有人说:“会安慰别人的人是天使!”因为他带走了忧愁,留下来的是快乐和温馨。刚才几个同学也做了一回天使,其他的同学想不想做这样的天使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会这种本领。(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利用教材,指导学生

  1.阅读教材,明确交际的内容与要求。

  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人在孤独、困难、痛苦、不幸的时候,常常需要别人的安慰。刚才几名同学已分别安慰了xx同学,你们认为谁的安慰最能打动xx同学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什么样的安慰才能打动你的心?(看书上内容,讨论归纳。)

  态度:要和蔼可亲,真诚,富有同情心。

  语言:说同情的话,委婉动情的话,鼓励的话。

  2.指导安慰别人。

  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安慰别人,现在就请你们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再安慰一下xx同学,好吗?看谁说得更能打动她(他)的心。xx同学你听了同学们的安慰,心里想些什么?

  3.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会安慰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一句恰当的鼓励,一句轻声的劝慰,都能让他们拨云见日。因此,你们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学会真诚地安慰别人吧!

  4.小组合作练习。

  看,这里还有两个同学需要你们安慰,你们最想去安慰谁呢?下面请同学们发挥四人小组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来安慰一下他们吧!

  例1.xx同学丢了一支心爱的钢笔。这支钢笔是他爷爷去逝之前买的,很有纪念意义,他越想越伤心,眼泪止不住地流。

  例2.xx同学生病,多次住院,耽误了学习,成绩下降很快,他很伤心。

  5.全班交流评价。

  想安慰xx同学的请起立,其他同学要仔细倾听。他们可以来安慰你,帮助你!(师适当点评)xx同学的烦恼消除了,可xx同学还在伤心中煎熬着,谁愿意安慰xx同学呀?(师适当点评)你们俩听了同学们的安慰之后,心情怎样?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三、自由练习,多向互动

  成长的道路上,不顺心的事很多,今天就让我们敞开心扉,安慰别人。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

  2.确定安慰别人的话题。

  3.分角色小组内表演。

  四、拓展延伸,提高练习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今天你们学会一个生活本领———安慰别人。现在,你除了能安慰同学,安慰朋友,还能安慰谁呢?

  1.课件出示画面。

  今天放学回家,看到妈妈的神情黯然,闷闷不乐的样子,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现在我扮演妈妈,谁愿意来安慰妈妈呢?试试看!

  2.师生同演。

  “妈妈”:我们厂里又分配来了一批懂业务的大学生,我体弱多病,第一个下岗了,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生安慰)

  “妈妈”:孩子,你懂事了,知道要减轻妈妈的负担了。妈妈听了你的话很高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五、总结

  有一首歌非常好听,也很有意义,老师把这首歌带来了,想与大家来分享,(出示图片,播放歌曲“爱是LOVE”)。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安慰是增进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是医治心病的良药,是汲取力量的源泉,是爱的奉献,愿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尽自己所能,向那些需要安慰的人送上自己关切的话语,奉献自己的爱吧!

  教学方案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顺畅朗读,了解人物,分析概括段意。

  2、了解包拯为官刚正、执法严明等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分析人物性格、品质。

  难点:文言词句的分析讲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大家对包公这个人物再熟悉不过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他的传记。

  二、全班齐读课文,列出生字

  三、串讲课文

  1、第一节

  解词:

  知,主持,掌管。诉,告状。第,尽管。

  寻,不久。何为,为什么。惊服,震惊,服气。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机智。文字简洁、生动,几十个字就交代了智服盗贼的过程。

  2、第二节

  解词:

  徙,调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遗,送。

  才,仅仅。岁,一年。

  指名朗读,同桌翻译。

  简析:这一节写包拯为官清廉,他煞住了利用端砚"以遗权贵"的不正之风,而且带头不受端砚,"岁满不持一砚归",表现了他廉洁的作风。

  3、第三节

  解词:

  使,出使。谓,告诉,对……说。诱,引诱,诱惑。

  刺,刺探。遂,于是,就。

  全班朗读,指名翻译。

  简析:写包拯出使契丹,面对契丹典客的带有挑衅的质问,包拯反唇相讥,严词反问,不辱使命。

  4、第四节

  全班朗读

  解词:

  召,召令权,权且,暂且。敛,收整,约束。

  惮,畏惧。径,直接。造,到,往。

  陈,陈述。曲直,是非。

  指名翻译。

  简析:通过写贪官污吏、皇宗国戚对包拯的惧怕,百姓对他的赞扬之声,从侧面表现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的可贵性格。

  5、第五节

  解词:

  恶,憎恶,讨厌。苛刻,待人狠而刻薄。敦厚,待人忠厚温和。

  未尝,不曾。推,推行,施行。务,追求。

  苟,随便。悦,取悦。从,听从。

  志,意志。若,和。

  指名朗读并翻译。

  简析:写出包拯的鲜明性格:克己奉公,品行端正,诚信待人,身居高位而不奢华。他对子孙为官者的告诫,掷地有声,表现出他的无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请同学复述故事内容。

  2、全班齐读课文,要求顺畅,正确句读。

  3、讲评思考题一。

  4、考察翻译准确与否,请数名学生逐段翻译课文。

  二、分析本课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

  1、提问:第一节写了包拯破获割牛舌案件,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讨论)

  回答:写出他的聪明机智,语言十分简洁,运用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

  点拨:包拯的`两句话很简单却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第三节也是通过人物语言突出人物巧言善辩,不辱使命的性格。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2、提问:第四节与其他段相比,有什么特点?(讨论)

  回答:这一段写人们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写他为官刚正不阿,这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3、小结:

  全文五节,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有详有略,文中有正面描写:1、2、3、4节;有侧面描写:第4节。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作者把概括描写第2、4、5段与具体描写第1、3节结合起来,相互配合,富于变化。

  三、本课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包拯的典型事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形象。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效果更佳。

  后记: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讲清楚,多朗读

  教学方案设计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记住5句名言。

  2、读懂短文内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力。

  二、教具准备:插图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名句,自悟,每个句子写的什么?是什么意思?

  2、指读名句,讨论交流每句写什么,谈理解。

  (1)人要立下高远的志向。

  (2)人要立志,才能成就事业。

  (3)要做到言行一致,才是人崇高的美德。

  (4)人死不可惜,但可贵的是在历史上留名,光照后人。

  (二)阅读短文

  1、出示阅读提示

  (1)读短文了,把短文的语句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天和地传说中是怎么样创造出来的?盘古死后,他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学生自读)

  2、检查自学情况。(反馈)

  (1)指读短文,说说短文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盘古开辟了天地,他独自支撑天和地,最后累死了。)

  (2)思考2题(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受到的教育:学习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

  3、总结,扩展。

  (1)说说从这个故事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很喜欢古诗,我们从中获取了很多知识,今天,我们开一个古诗朗诵会,在了解古诗内容的同时,从中领略古诗的韵律美。

  四、明确要求 自读“要求”,交流。

  1、朗读自己选定的诗歌,读出诗人应表达的感情。

  2、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3、组内朗读交流,互相评议。

  4、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在班上交流 。

  5、评一评:看谁朗读的最有感情 。

  教学方案设计 篇14

  教学要求:

  1、归类复习,巩固学过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使用。

  2、认读学过的生字词语,并用词语组成完整、同通顺的句子。

  3、阅读欣赏。

  4、说说语文课,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同时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

  1、巩固学国的汉字,正确书写,辨别形近字,能正确组词。

  2、会用词语组成完整、通顺的句子。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认识过的生字,辨别形近字,能正确书写。

  2、诵读古诗。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汉字

  1、教师:你们知道吗?这一组我们又交了不少长得像的汉字朋友,你们能正确区分吗?

  2、学生自由读。

  3、引导学生观察加点字间的异同。

  4、教师强调在认读和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5、学生再读词语,巩固认识。

  二、写字

  1、教师以组出示生字,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

  2、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异同。

  3、学生说一说书写这些字的注意点。

  4、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组句子

  1、出示文中的词语,大家一起读一读。

  2、教师说明练习的要求。

  3、学生按要求妄称练习。

  四、阅读欣赏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

  2、教师播放音乐,配乐读,学生听,感受美。

  3、教师示范读。

  4、学生再自由读一读这两首古诗。

  5、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两手古诗。

  6、学生闭目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7、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说说我们的语文课,说对语文的看法,提出建议和希望。教学过程:

  一、教师读题,明确要求

  1、教师读题目,学生认真听,说说这次语文生活安排我们干什么?

  2、指名反馈。

  3、学生认读词语:语文课 喜欢 有趣 印象 最深 建议 希望

  二、指名个别说,进行说的辅导

  1、指名说一说。 内容选择

  (1)对语文课的看法。

  (2)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3)印象最深的一次语文课。

  (4)最有趣的一次语文活动。

  (5)你还有什么建议和希望。

  2、说话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几个问题。

  (1)选一个主题,不要什么都说。

  (2)想清楚再说,意思表达清楚、明白。

  (3)声音响亮。

  (4)注意倾听他人说。

  三、学生说,集体评价

  1、小组说,互评。

  2、指名说,集体评。

  3、小组讨论同学提出的问题、建议、希望,想对策。

  4、反馈对策。

  教学方案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 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围绕绘画或黑板报的主题人真的构思设计,并用学到的技法和方法烘托主题,完成活动任务。

  3、能从某个角度或某部分形象来对主题进行表现。

  4、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和探究人物的比例和神情动态的画法。

  重点:运用形象表现主题。

  难点:烘托主题的技法。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社区生活、社区景色的图片和照片。预选一至两张准备介绍其来历及背景故事。

  图片和照片,欣赏影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领悟

  1.设疑导入。老师这几天闲暇时玩起了DV机,拍了许多我们身边的生活,这使我觉得原来美是无处不在的,它离我们是那么那么地近。看过之后,你们会觉得很是亲切,也许还会引起你许多的记忆呢!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2.感受社区之美。

  A.欣赏时,教师适时进行解说描绘,唤起学生对社区的审美感受,让学生找到社区之美。

  B.分类列出休闲、饮食、文化、体育、交通等各类社区环境,清晰学生的思维路线,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社区。

  二、分享交流

  1.分组展示。

  今天同学们都带来了自己收集的社区照片、图片。请你们把它们放到你们小组的展板上,让伙伴们一起分享好吗? (组内交流讨论)

  2.自我推荐。

  这些照片可真美,他们一定有让你感动的.地方,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来历和故事。谁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资料,介绍你的照片呢? (每组请1—2位同学为代表,推荐、介绍自己的照片和图片)

  3.巡回观看。

  看来同学们带来的资料还真丰富,你们想去其他组参观吗?

  (以组为单位巡回参观、讨论)

  4.信息反馈。

  说一说最让你感动、让你记忆深刻的社区情景是什么?

  展示投影仪,师生互动,分析比较。

  三、解决问题

  1.构图取景。

  利用课件开展“找焦点”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一张空泛的图片,谁能够移动课件中的取景框,帮我找到最适合的视觉焦点。 (一幅图可能有几个视觉焦点。)

  2.绘画语言的表现指导。

  (1)同学们,我这里有两张作品,你们说一说,哪一张作品更好,为什么? (两张作品:一张画只是简单的平涂;另一张进行深入刻画,有明显的对比。)

  (2)那么我们一起来改一改怎么样?

  教师动手演示,将简单平涂的画修改加工,并进行适当的讲解,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a.色彩。 (冷暖)

  h.明暗。 (深浅)

  c.空间。 (前后)

  d.线条。(轻重)

  课件

  四、自主表现,展现自我

  作业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社区风景画。

  步骤:

  (1)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构图。

  (2)将构图平均分为6份,小组成员每人一份。

  (3)同学们独立完成自己的塑造、表现。

  (4)重新拼合。

  五、自主反思

  利用学生作品在学校或社区橱窗主办一次“社区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宣传展览。

  自评,自己对自己塑造部分的满意程度及感想。

  互评,在互相尊重、相互包容的前提下为别人提出建议。

  师评,根据学生分工合作的情况及作品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

  课后拓展,学习延伸。

  1.想一想,你理想中的社区是什么样子?

  2.欣赏新人类社区设计图。

  课件

  六、课堂小结

  社区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学习、生活的大空间,是一个小社会,更是一个亲密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一个优秀的社区公民吧。

  教学方案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一、增强对自然、对生活的关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了解一些图案的取材途径,较好地运用简化和夸张和手法设计花卉图案。

  三、变单一的美术课为综合课。

  主要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鲜花(菊花、百合、康乃馨、玫瑰)

  学生:绘画工具、花(鲜花或干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件播放音乐《茉莉花》,在“花圃”两字的周围是不断涌现的花朵)

  师:花,是植物最美丽的生命形态,不是吗?人们把美好的青春称为花样年华,把 我们喻为祖国的花朵。还记得这几首古诗吗?

  教师点出课件中的配图古诗:

  梅花 王安石 小池 杨万里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墙角数枝梅, 泉眼无声溪细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凌寒独自开。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扣柴扉久不开。

  遥知不是雪, 小荷才露尖尖角, 春色满园关不住,

  唯有暗香来。 早有蜻蜒立上头。 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朗读诗句,并体会诗意,说说诗中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让学生在图文并貌的诗句体会各种花的姿态、意韵)

  生:(朗读诗句,体会诗意,指名回答)诗中描写的是花,第一首写的是梅花,第二首写的是荷花,第三首写的是红杏。

  (设计意图---美术课与语文课结合,丰富课堂内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也自然地导入了“花”的主题)

  二、说花

  师:三位诗人写了不同的花,各种花有它们各自的特点,我看同学们搜集了不少的花,来说说你喜欢的.花,它有哪些特征、含义。

  生:我喜欢梅花,因为冬天百花调谢,只有它不畏严寒,在寒冬给人们带来清香。

  生:我喜欢荷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

  ……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来看看老师带来的花(教师拿出准备的鲜花:菊花、百合、康乃馨、玫瑰)这些是最常见的花,同学们讨论一下,给下面几类人应送什么花?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A、母亲 B、已故的人 C、爱人 D、新婚夫妇 及四类花的图案)

  生:(同学之间相互讨论)玫瑰花--C、百合花--D、康乃馨--A、菊花--B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说花,了解了各种花的品质,心灵得到净化。知道怎样送花,使课堂内容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件中用了四类花的图案,渗透了图案的构成形式,为下一步设计作好准备。)

  三、画花

  师:诗人写诗赞美花,音乐家写歌歌颂花,画家用什么形式表达心中对花的热爱?

  生:用画来表达。

  师:对,(点击课件中的四幅图案)这些是用电脑画成的图案花,这些花都是画家把平时看到的,经过艺术的加工画成的。同学们搜集的资料也可以作为素材。想不想亲手画一幅漂亮的图案花?画好后把大家的作业贴在一块儿组成一个花圃?

  生:想!

  师:首先想好自己画什么花。

  生:我画玫瑰、我画菊花、我画百合……

  师:(教师拿出康乃馨,取下一个花瓣)仔细观察花瓣,寻找基本规律,概括地画出它的形状。

  生:(画出花瓣的基本形式。)

  师:画得很不错,有些部位可以适当地加以夸张。(教师稍加修改)再看看整个花形。

  生:外形是圆的,花瓣层层叠叠。

  师:(教师板演)一片花瓣可作为图案花的一个单位纹样,根据花形确定用什么样的外框、用几个单位纹样。然后把准备好的单位纹样拷贝上去。

  师:再给它加上漂亮的色彩,图案花就画成了。

  (点击打开课件,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图案)

  师:老师想在同学们当中选出几位小画家,还有奖品呢,(师拿出一个小盒子)就在这个小盒子里。来看看小画家的要求是什么?请看--(课件中点出文字:1、瓣形一致, 2、构图饱满,3、色彩鲜明,4、制作精细 说明:可以不同的花为描绘对象。)

  师:同学们可能蠢蠢欲动了,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来画一画吧。

  (播放轻音乐,学生开始各自进行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欣赏图案花给学生提供了多种素材;将作业要求说成是评选小画家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向高要求、高标准努力。)

  四、唱花

  师:时间到。四人一小组,每小组推荐一幅作品参加评选,把每小组的优秀作品贴到黑板上。

  生:激烈讨论,评选作品,把选出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作品,根据评选要求,说说哪两位同学能当选今天的小画家。

  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作出总结,确定两位小画家)请小画家上台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奖品是什么。(师打开盒子,拿出一张纸条,)激动的时刻到了,请允许我向大家宣布,荣获小画家称号的奖品是(把纸转过去让同学们读)

  生:“请小画家每人唱一首有关花的歌曲。”(学生鼓掌欢迎)

  (小画家轮流唱歌)

  师:在小画家优美的歌声中,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共同设计的色彩缤纷的花圃给了老师一个惊喜,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的强大。

  (在《茉莉花》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设计意图--先由小组进行推荐,再由学生和教师共同选出小画家,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评价。给小画家颁奖的环节设置了一个悬念,最后出乎大家的意料。唱“花”歌,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本课。同时还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方案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㈠、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栓着腰。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㈡、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㈢、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㈣、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教案_村居教学设计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防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村居教案_村居教学设计

  ㈤、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㈥、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八、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学方案设计 篇18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感情和意旨。

  3、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意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阅读,老师引导,师生共同探讨。

  2、讨论法、问答法、课件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文章通过写春酒所展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2、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通过写春酒所展示的风俗美和人情美。

  2、品味文中动人的细节描写,体会文中的感情和意旨。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意蕴。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激发兴趣

  二、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1、鼓励学生谈家乡过春节的风俗

  师:提起过年,相信在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有不少过新年的乐事、趣事,请大家谈谈我们这里是怎么过春节的?

  生:……

  师: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

  2、了解作者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全文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勾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检查阅读成果

  (1)检查对重点词语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枸杞 门槛煨炖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2)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从而了解全文内容,感受作品意蕴。

  ①作者回忆了儿时在家乡过新年时的哪些快乐的事?

  ②作者所说的“春酒”到底是一种什么酒?写这种酒好喝的目的是什么?

  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④我们从文中除了感受到“春酒”的甜美外,还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些美

  的东西。这到底是什么美?这些“美”是怎样展现出来的?

  ⑤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句话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除了表达无法找到“真正的家醅”外,它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四、品析语言,关注细节

  1、引导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品析,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点拨引导。 例如:

  ① “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比喻新奇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盼望喝春酒,喜欢热闹,吃了之后心满意足的情态。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姑娘的形象跃然纸上。)

  ②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生动的刻画了“我”的活泼、贪吃、调皮的童真。)

  ③ “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这处细节描写写出了“我”的天真可爱,充满童趣。)

  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否从具体的词语来说说呢?

  ④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添一舔,才过瘾。” (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很撒娇,很嘴馋的'情态。充满情趣)

  问:文中有哪些词语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2、教师总结: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淳朴厚道的乡亲,进而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表现你过年的欢乐。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教学方案设计 篇1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段,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2.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

  教学重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展开想象,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美好意境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初入草原,作者就非常强烈地感受到那里景色的迷人,把你喜欢的景物描写背给大家听,也可用自己的话来介绍。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情美

  看来,草原风光的确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让老舍先生感动的,不仅仅是草原风光,那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也给老舍先生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1、请快速浏览课文的2---5段,思考:每一段分别描写了什么场面?试着用最简短的话总结出来。(相机板书:远迎、相见、款待、话别)

  2、从这些场面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蒙古人的热情好客、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3、请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面,划出表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仔细品读,说说你从中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热情好客?

  4交流:

  A、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你交流的是远迎这个场面,具体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蒙古人的热情好客?

  男女老少:说明人多,还从哪个词语看出人多?(群马)穿着各色衣裳:作者怎样描写“各色衣裳”?(像一条彩虹)我们什么时候能穿上各色的衣裳?(过节)蒙古人民把客人到来当成节日一般,的确是非常热情。像一阵风吹来:速度快,表示非常急切地想见到客人。

  作者从欢迎的人多、盛装、心情的急切,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2)此时,你就和老舍先生一起,见到了这感人的`一幕,想像着当时的情景,读出你的感受。(抽生读,齐读)

  过渡:关于远迎这个场面,你还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

  B、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此时草原的情景,你认为是哪个词?(热闹)

  2)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热闹景象?(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3)人欢马叫,真是一幅欢迎远客的热闹情景,谁能把这种把热闹读出来?(抽一生读,齐读)

  4)如果说此时的草原是热闹的,那原先的草原是---(静寂的)

  在这一段中,哪句话描写了草原的静寂?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此时草原的热闹与先前的静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过渡:你还想交流哪个场面?

  C、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1)握手,表示什么?(友好、亲热)

  在这里,蒙古人民和客人是怎样握手?(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边握边说边笑)

  2)他们都可能说些什么呢?小组合作演一演蒙古包外见面握手的场面。

  对呀,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语言不同,心却是相通的,大家都有一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民族团结互助。

  D、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们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举杯……

  1)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是用好酒好肉、载歌载舞招待最尊贵的客人。作为客人的老舍和他同行的人,也都热情的回敬。

  2)这样热闹的场面,让你想到了你见过的哪些场面?(过节,一家团圆)

  是啊,此时,蒙汉两族人民多像一个合睦的大家庭啊!

  三、拓展延伸

  1、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此时此刻,他们还沉浸在这快乐的气氛中,谁也舍不得离去。分别在即,在夕阳的余晖里,主人和客人依依不舍,有说不完的话。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同桌互相说一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

  假如你是客人,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会说些什么?

  2、如果我就是蒙族同胞,我来到美丽的阳城观光旅游,你们会怎样招待我?

  感受到你们的热情,我非常感动,临别之际,站在高速路口,我由衷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高速路口话斜阳。

  3、其实,不仅蒙古族与汉族两族人民感情深厚,全国五十六个民族也一样团结互助,感情深厚。让我们一起齐唱《爱我中华》。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跟随着老舍先生,我们一起领略了草原的迷人景色,感受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感受深的段落和语句积累下来。

  教学方案设计 篇20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了奶奶给“我”讲的一件事和“我”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所经历的一件事,说明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含义。

  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读中悟情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讲故事《妈妈,洗脚》。

  2、谈谈自己的想法。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说一说“将心比心”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阅读提示”中发现问题。

  2、梳理归纳问题。

  3、自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课文讲了哪两件事。

  4、老师总结板书:帮助 宽容

  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

  自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

  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

  指名说。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

  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加深理解。

  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

  4、小课:

  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幼儿教学活动方案设计02-27

太阳教学方案设计(精选6篇)08-03

《平移》教学方案设计(通用7篇)07-03

《火灾逃生》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0篇)08-12

认识时间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0篇)08-30

《绝句》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0篇)12-19

《父母的心》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1篇)09-05

改造我们的学习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4篇)09-28

《雨点儿》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1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