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

旅游规划方案

时间:2024-09-14 07:20:26 方案 我要投稿

旅游规划方案范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规划方案范文

旅游规划方案范文1

  而且,恰恰是规划不能达到的地方,策划解决了实际操作所提出的问题。

  一、旧规划体系与“以产品为核心概念的规划体系”

  旅游规划,已经成为政府管理旅游产业和区域旅游开发的主要工具。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县级城市及大部分旅游区,都已经编制了旅游规划,这是中国旅游产业可喜的进步。

  现有的规划体系,主要是确定要素布局及配套的整体关系,但不可能按照项目运作的要求进行深度挖掘、创意与整合;恰恰是规划不能达到的地方,策划是解决实际操作问题最好的钥匙;这些实际操作问题主要是:产品(或项目)、形象与营销、促销活动、可行性(投资评价)、招商引资、融资、开发管理。

  《旅游规划通则》指出:“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简单概括,现有的旅游规划是围绕产业发展目标进行的要素布局与配套安排。

  我们认为,旅游产业是在交通等公共条件与设施基础上,由旅游企事业主体提供服务性产品而构成的。适用的产业规划,不应该仅仅从横断的要素进行研究,最重要的是,必须研究产品,研究企事业主体如何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市场、交通等等要素进行整合与创造,形成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

  规划还有另一种编制方式,即以产品为核心概念的方式。首先通过对资源于市场的整合,形成关于产品及产品体系的结构,以主力产品为中心,构筑产业配套结构,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适用合可以操作的区域生产力布局,形成区域规划定位与目标。

  从我们的观点来看,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市场、交通,都是产品策划的资源基础和环境要素。只有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为产品,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区域的产品谱系,根据产品,提出投资规模要求,进行产品配套,预测区域市场目标,建立以公共设施配套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没有产品,就意味着要素布局与配套缺少主体的保障和实现的机制。

  通过规划,资源并不能变成产品;即使编制了修建性规划,修建出来,也只能算是一种半成品;还没有成为完整的产品。

  这就是目前很多旅游机构编制规划后,不得不将规划束之高阁的原因。

  规划起于资源;规划的编制从资源开始,中国旅游规划的发展,也是从地理学的旅游资源研究形成起来的;以区域自然及人文资源为基础,成为了编制旅游规划的基础思路。

  从开发旅游资源的历史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原始资源利用期、资源开发起步期、资源全面开发期、资源深度挖掘期、后资源开发期。我国旅游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95年以后进入资源开发的起步期,目前已处于起步晚期和全面开发初期。从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来分析,用以上的五阶段划分方法仍然完全适用,即仍可分为从原始利用,直到后开发的五个阶段。

  然而,我国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东部,特别是南方,由于资源的有限,高度发展的市场催动了旅游产品的另一个发展方式:由市场需求决定的非资源型人造旅游产品(锦绣中华、欢乐谷、航母等)的快速发展。

  于是,有了旅游学上市场派的声音,有了地理派与市场派的争论。

  我们的观点认为,就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而言,旅游发展的目标与战略,是由旅游资源与市场共同决定的,而资源与市场的结合点,是产品,特别是产品的定位与成型,产品的调整与改造。

  比如:没有博鳌论坛,我们不可能正确规划出琼海的旅游战略;没有中视基地,无锡旅游又如何去规划;没有将瓷艺转化为瓷艺旅游的产品,景德镇又怎样成为旅游目的地?规划最重要的,除了公共设施的条件及发展战略外,是运作主体必需清晰把握的产品整合与实现机制。

  对于“以产品为核心概念的规划体系”而言,策划,理所当然是规划的一部分;但按照目前的规划体系,策划不被包含,策划是策划,规划是规划。

  当目前的规划尚未建立起以产品为核心的编制体系时,策划,就成为规划最好的补充!

  二、“玩法”与产品策划的创造性

  在同样的资源与市场要素的条件下,产品,可以有多种多样可能的形态。我们可以以资源为对象,进行产品设计,比如独特的自然资源,它本身就是观赏对象;我们也可以以资源为背景,进行产品设计,比如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我们还可以完全“无中生有”,比如主题公园。

  产品的定位,包括五大定位:市场定位、主题定位、形象定位、游憩方式定位、商业模式定位。完整的旅游产品,应该有明确的游憩方式、和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

  与定位相对应的,是创意过程。

  定位不仅仅需要整合各种要素,从中挖掘出对应市场的最大吸引力因素;定位更需要创造,为产品注入新的内涵,包括主题、形象、游憩方式、商业模式等不同的方面。

  就对观赏性资源的产品化改造而言,创造性设计就非常重要;其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充分体现。人体工程设计、情境设计和体验设计是观赏方式设计的主要技术。

  人体工程设计:以人与自然相适应为基础,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安排最适于人体的观赏及游乐方式;以最适合于人体步行、站立、座息、游走及观赏的方式,设计每一个景点的游步道、座椅、观赏点等;

  情境设计:对整个景区、每一个景点,设计出观赏角度,利用人文要素,形成审美意境,产生情景交融,情境互动的效果;

  体验设计:以人为本,把纯自然的过程,转化为人的参与过程,是人在参与中,体验乐趣,产生新的经历与经验,获得全新的感受。

  我们有时把观赏方式游称作为游赏方式;游憩方式不同于游赏方式,尤其包含了休憩的'含义,以休闲为核心的娱乐、康体、疗养、休息成为休憩。

  游玩方式游不同于游憩方式,玩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玩乐,不一定休闲,可能很累,可能使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而游,则包含了外出,行走等出游理念,又包含了登山等康体概念。

  总体上说,最大的概念是游玩方式,其次是游憩方式,再次是游赏方式或观赏方式。

  对产品策划而言,最重要的是确定游玩方式,又成为“玩法”。创意的最大难点,也是最核心点,就是玩法。

  有了玩法,就可以清楚的分析产品的吸引力有多大,吸引什么样的游客,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商业运作的策划。

  三、产品体系与规划

  1)产品策划

  产品策划包括产品定位、游玩方式设计、功能分区、空间布局、景观策划、交通与游步道策划、设施要求与配套策划、环境保护策划、商业模式设计、形象设计、营销策划、投资分期、融资安排、收入预测。

  一个区域旅游规划,应该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市场、交通、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形成一批产品,并形成产品体系结构。

  2)单元产品、产品集及产品体系

  产品体系,是指区域内全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产品共同构成的整体。单元产品指地域、游玩方式、管理条件等具备相对完整性的,可以独立经营的最小单元。产品集指由一个或几个吸引力中心单元产品及其配套产品共同构成的,在地域上紧密结合,在经营上形成最佳规模的产品群。有几个产品群,构成一个区域的产品体系。

  在产品体系中,有1-3个产品群具有最大的吸引力,是区域的核心产品集,其他产品集有的处于补充地位,有的是配套性,有的市场对象较小或局限较大、有的为未来潜力性产品。这些产品集之间,构成一种结构关系,形成产品体系。

  3)发展目标与战略

  有每个产品的目标及产品体系的构架,很容易整合出区域发展目标。基于产品体系,制定的战略将以产品开发和公共设施开发为基础,结合营销战略,形成综合发展战略。

  4)生产力布局及要素配置

  依托产品体系构架,可以形成跟适用的生产力布局,其中各要素的配置都依托于公共设施或产品,有明确的承担主体,有清晰的投资及引资操作方式。

  5)区域形象与营销战略

  区域的形象,往往是以核心产品的形象或大多数产品共有的形象为基础,结合产品的情景、体验及互动方式,进行提炼;凸显区域旅游的独特性和游玩吸引力。

  营销战略则是对各产品集营销战略的区域整合,从整个区域出发,依托核心产品的吸引力,以核心产品的营销为主,建立带动模式,同时考虑不同产品的区域及时场细分战略。

  6)区域投资与招商

  区域投资,依托于产品的投资估算和公共设施的估算,可以非常容易的得出。公共设施需要政府进行投资,产品可以按项目(可以是产品集,也可以是单元产品)进行招商。

  7)行业管理及人力资源

  依托产品体系,可以很好的计算出人力资源的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及培训计划。制定相应的行业管理战略。

旅游规划方案范文2

  一、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结合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市场导向出发规划形成新一代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2.情景体验原则

  在情境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开发体验性和感知性强的旅游产品,达到“以情入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境界。情景体验主要围绕“天府之国”乡村意象、天府农耕文明演变、乡村湿地生态环境设计等进行。

  3.人性化设计理念

  在旅游项目设计、空间利用、休闲方式、经营理念的进行人性化设计,为游客创造舒适、自然的乡村旅游地,还要考虑当地农户的生产生活,为当地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致富机会。

  4.自然生态原则

  借自然之力,借水流、风速等自然力量,设计休闲娱乐项目;融自然之势,将地势、水势等自然形态融入娱乐休闲项目之中;得自然之神,借助溪流、树木、泉眼等自然现象的神韵而形成休闲项目。

  二、川西地区乡村旅游项目体系规划

  1.川西林盘休闲

  “林盘”是川西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最独特之处,川西农村中的林盘原生态聚落,可开发不同主题的休闲体验项目,能够带给游客文化、生活等多层次的细腻感受。

  2.生态农业体验

  主要包括中草药园、租赁农田、采摘农园、果林飘香、租赁菜地、家禽家畜认养、果林飘香、风车种稻、反季节瓜果类、田畦迷宫等。

  3.农耕文化体验

  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村居习俗、川西林盘以及与之和谐的各种副业等,都是川西农耕文明的典型风貌。农耕文化体验主要为针对农业种植和农村节庆活动设置的游客参与农业劳作、收割,以及农事节庆庆祝活动等相关产品。

  4.乡村田野观光

  主要包括漂流家园、木盆漂流赛、湿地野营基地等,项目充分利用当地的水渠溪流和泉眼,打造亲水娱乐、水产养殖基地、果基鱼塘、荷塘月色、茶花种植地、藤本植物棚、鸟语林、浆果植物区、水生植物区、奇异瓜果棚、大片生态粮田、特色蔬菜、花卉苗木、乡村农舍、溪流河岸等特色产品。

  5.乡村体育运动

  “乡村体育”也称“轻松体育”或“快活体育”,是大众体育的一种形式。“轻体育”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注重精神调节与心理调适,既健体又健心,使健身朝着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本类项目主要包括山野露营、晃晃屋、自行车、乡村足球、乡村排球、乡村定向运动以及一些老年活动。

  6.乡村保健养生体验

  主要包括生态农业休养地、森林避暑胜地、青少年休闲农场、度假夏令营和留学教育基地、中老年休闲大学、绿色校园、保健避暑度假村、家庭农园、少儿农庄、银发族农园、残疾人农园、自然修养村等。

  7.乡村购物

  主要包括乡土手工艺品、新鲜农产品购销中心、旅游商品展销中心、小商品购物点、田园广场、跳蚤市场等。

  三、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规划

  (一)湿地景观设计

  1.湿地的水流系统和植被设计。水流系统由支渠、斗渠、农渠、毛渠、水塘、稻田、滩涂等构成,夏天为浅水湿地,冬天为泥沼,随着气候、水量的变化,其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交替与变化,景观也就明显不同。

  2.人工湿地、芦苇地、池塘、稻田和水生植物等,通过多种植物搭配,形成以树、花、草为主体的多彩植物塘和植物床,组成独具特色的人工湿地塘,并在这个湿地塘中形成串珠式的小水塘,可开展钓鱼、抓鱼和湿地游憩活动,并设置戏水池和生态堤岸,为游人提供戏水、亲水活动场所。

  3.溪流。通过溪流形成水网,并在水流过程中设置水流雕塑,利用水的'落差产生冲力,使水在一个个小石涡中回旋、激荡,形成具有活力的水流景观。池塘沿岸的典型景观布满有根植物和挺水植物。

  4.按合理比例放养一些水禽和其它水生动物,通过生态调节,逐渐形成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使得其中充满动物和鸟禽的生活气息,可作为人工湿地保护研究基地,并吸引游客观鸟等。

  5.发挥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对景区内现有的水渠系统进行治理,除了设计生态景观效果外,还考虑对农庄等场所生活污水的处理。

  (二)农耕文化景观设计

  1.林盘

  依托自然山水田园环境,构建以林盘为依衬,以水为脉络,以田园为基底,以干路为骨架,以集中居住点统领,既具有浓郁川西传统乡村风貌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各组团彼此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的川西林盘风貌,打造具有川西山水田园诗画般的乡村生态文化景观。

  2.水渠

  川西地区水域丰富,应充分利用和改造好村落内纵横交错的沟渠系统,将渠系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的中心,保护水边自然景观和水域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和创造水流的多样性,体现水与人、水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关系。

  3.老民居建筑

  川西地区部分乡村还留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它们素面朝天、朴实无华。作为与当地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元素,乡土民居更凝结了人们的记忆。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充分重视这一要素,选取现状保存较好的老民居进行改造,并赋予其新的功能。

  4.其它景观

  在川西地区乡村旅游景观设计中,还应注意对水磨房等农家要素的乡土素材进行景观化处理,游客可以观赏了解其特色;对水堤、小桥等进行处理使其自然又不失景观价值。

旅游规划方案范文3

  江西省面积的97%属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底蕴深厚,逐步形成了在歌谣、节令、习俗、耕技等方面独具地方特色的古村镇。距今为止江西省有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浮梁县瑶里镇、青原区文陂乡陂村、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江湾镇汪口村、思口镇延村、龙南县关西镇关西村等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流域内独具特色的乡村景观具有较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已成为鄱阳湖流域经济开发和旅游研究的热点[1]。笔者试图对鄱阳湖流域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乡村旅游景观的生产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完美统一,让农业发展方式与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相协调,维护鄱阳湖“一湖清水”[2]。

  一、研究区乡村景观旅游规划的意义

  (一)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

  鄱阳湖流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农耕文化与良风美俗交相辉映;茶文化、稻作文化、鱼俗文化、候鸟文化、陶瓷文化、药文化、酒文化、禅宗文化、傩舞文化、庐陵文化、客家文化异彩纷呈[2]。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开发中国最美乡村游、梅窖三僚“风水文化第一村”、 “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等乡村旅游,对保护文化遗产,丰富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2]。

  (二)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

  由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滑,因此,城市居民对乡村优美环境的向往油然而生。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的亮点及乡村旅游的卖点都是优美的环境,因此,对乡村景观进行旅游规划,通过旅游业的科学管理促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保护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品位。如都昌古塘村、安义古村群、进贤文港、西湖李家、汪山土库、婺源理坑、永修吴城、浮梁瑶里、新余昌坊、龙虎山上清、金溪竹桥、广昌驿前、龙南关西、贵溪樟坪、井冈山菖蒲、乐安流坑、铜鼓大等乡村环境无一不让行人和游客交口称赞[3]。

  (三)振兴乡村经济,促进社会和谐

  乡村旅游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功能大、辐射能力强、倍增效能高等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能拉动居民消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能增加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调整和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让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4],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二、研究区乡村设计的困境

  (一)开发与保护相矛盾

  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经营者因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资源与环境、破坏文化遗产,导致旅游开发与保护相矛盾。如,婺源鸳鸯湖由于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发带来的快艇的影响和游客的进入,干扰了来湖栖息越冬的鸳鸯,冬季来婺源栖息的鸳鸯由开发旅游前每年大约4 000对锐减至每年2 000多对[5]。为了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景区商业气息过重、旅游商品泛滥,严重破坏乡村特质性景观,淡化了乡土文化特色。如婺源不少乡村不少居民为了经营旅社、饭店和小买卖,拆旧房建新房,导致古建筑的破坏和文化遗产的丢失。

  (二)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乡村景观是乡村与其所处的自然、文化、社会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系统与格局[4],不同的乡村文化不同、特征不同。研究区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往往因为眼前利益,头脑发热,照抄照搬他人挣钱的`项目,缺乏景观资源特质性的认知与保护,导致景观同质化。

  (三)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分散

  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类型单一,主要有,一是古村落景观,如安义古村群与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是研究区乡村旅游主要景观;二是农家乐和采摘园景观,如采梨、采橘、采莲、摘草莓等与品农家菜、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研究区乡村旅游景观不仅类型单一,而且景点分散;不仅研究区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镇分布在全省各地,而且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东线、北线、西线各景区景点也很松散,通达度不高。

  三、研究区乡村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一)生产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是中国水稻生产主区,在鄱阳湖沿岸鄱阳、余干、万年等乡村构建稻、鱼、鸭共栖农田景观;在郊区或城市周边的乡村构建轮作农田景观、间混套作农田景观;在丘陵地区建立“丘上林草建好塘,河谷滩地果渔粮”立体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如婺源篁岭丘底河谷滩地形成稻-鱼和藕-鱼特色水域区,丘上小于5°的缓坡地带种植特种水果、瓜类及蔬菜,丘上5~25°的陡坡种植桃、梨、桔、橙,大于25°的丘顶形成水保林木区,布局上突出春季赏花、夏季品果、秋冬民俗体验的景观特色[2];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去构建“粮(饲)―猪(牛)―沼―稻(果、棉、茶、油、菜)”农田景观[6]。

  (二)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鄱阳湖流域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历史文化名村为龙头的古村名镇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陶瓷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客家文化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依托道教文化的的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以婺源为龙头的中国最美乡村建筑景观规划设计。

  (三)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

  综合性乡村景观旅游规划包括自然景观、生产景观、文化景观、体验景观的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保护景观的动态性特征、景观的复合性特征及乡村景观资源的整合,并依据乡村旅游的特点、鄱阳湖流域自然景观、资源环境及目标市场与系统内部空间结构相互作用的关系,按坡度、等高线从低到高进行水域和湿地渔俗文化体验与候鸟观光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平原农耕文化体验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丘陵、盆地特色种养休闲农业旅游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和山地景观旅游垂直开发规划设计(包括山底温泉度假享乐景观构建、山腰认知观赏与休闲疗养景观构建、山顶草甸体验休闲景观构建)[2]。

【旅游规划方案】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规划的实施方案05-08

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10-07

旅游的方案01-30

年会旅游拓展方案-旅游拓展方案09-30

亲子旅游策划方案-旅游策划方案09-30

规划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论文04-01

旅游专业职业规划书10-26

旅游与规划类专业简历模板10-02

公司旅游拓展方案-员工旅游方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