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C:理解)
2、描述群落的结构体征。(B:识记)
3、种间关系。(C:理解)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学习,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3、通过学习生物群落的综合作用等有关内容,学会观察事物,把握评价事物的尺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种间竞争的学习,认同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既要你追我赶,也要互相帮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2、通过学习群落的特征及种间关系,使学生学会从生态学角度认识生物界的现象和规律,建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种间关系。
2.教学难点:从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五、教学用具:
略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某个池塘中生活的部分生物”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1.这个池塘中至少有多少个种群?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类大量减少,池塘中的种群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学生:看图,完成讨论题。
1.可以从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肉食性鱼、植食性鱼等方面举例。
2.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
(二)归纳提炼“群落”的概念
教师:结合问题探讨中池塘生物种群组成的例子,强调各个种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群落的概念。根据学生的归纳情况,突出“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等判断要点。
学生:通过实例提炼出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提问: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教师:结合课本P71研究群落图表
设问: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和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研究群落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P71研究群落的图表内容,回忆上一课时的探究活动。
讨论:群落研究的内容和种群研究的内容的区别,以及研究群落的意义。
使学生领悟: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群落是更高层次的系统,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认识。
(四)探讨“群落的物种组成”
教师:
1)结合课本P72图4-8、图4-9、相关信息,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新疆北部的常绿针叶林、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的相关图片和物种资料。引导学生对比两个森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的差别,包括常见的物种、占优势的物种等。
2)引导学生归纳丰富度的概念。
学生:
1)观看展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对比、回答: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福建武夷山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
2)归纳群落物种丰富度的概念,并理解物种丰富度的差异主要与气候有关。
教师:通过对课前学生活动作谈论,总结。
提问:
1)统计出的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能否代表该取样地点物种的丰富度?有哪些原因使取样地点的物种丰富度不同?
2)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哪些方面表现得较好?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学生:仔细采集样本中的小动物,做好统计记录,并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生:讨论、回答:
1.探究活动的统计结果可以区别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的差异,但不能完全代表该取样地点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生存环境、气候条件、物种之间的`关系、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丰富度。
2.小组间进行交流,对实验本身提出改进的意见,对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自我批评。
(五)、探讨“种间关系”
教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P72-73的资料分析,再进行讨论: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2.分析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的波动情况,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猞猁的存在对整个群落的稳定可能起什么作用?
4.资料1和资料2中,两个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数据的能力。为下一环节学习种间的四种关系做好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图4-10种间关系。
设问: 1.在资料分析中,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猞猁与雪兔的种间关系分别是什么?
2.请举出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例子。
学生:读图,理解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的概念。
学生:思考、回答:
1.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之间是竞争关系,猞猁与雪兔之间是捕食关系。
2.列举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其他例子。
教师:及时对学生列举的例子进行评析。使学生明白种间的关系非常普遍;竞争不仅是对食物的相互争夺,还包括对资源和空间的相互争夺。
(六)探讨“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师:结合课本P74-75图4-11、12、13,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片,并对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进行对比。
设问: 1.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2.这些结构有什么意义?
3.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动物的垂直分层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图片,讨论、归纳:
1.垂直结构具有分层的特点,水平结构具有镶嵌的特点。
2.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如阳光。
3.在垂直方向上,动物的分布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教师:使学生认同不同群落在结构上的差异与气候、人为因素等有关;不仅陆地群落具有空间结构,水生群落一样具有。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群落的结构
群落:同意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体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更高层次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三、种间关系
1、捕食
2、竞争
3、寄生
4、互利共生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六、作业设计
课本P77练习,根据所剩时间的多少,适当补充本节练习题(内容见下面的练习题)。
八、教学反思
第3节《群落的结构》包括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此课时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为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下为生态系统的有关内容。鉴于课时内容地位,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群落的结构及基本特征,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本课时的内容也与现实紧密联系,即学生应能够将知识应用于现实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设计立体农业,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之中。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
2.通过观察讨论,运用归纳与概括,得出群落的空间结构。
3.能够利用群落的结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
4.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概念。
难点:影响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导入,提问:种群的空间结构包括哪些?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2.追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哪些?
(二)新课教学
1.垂直结构
(1)播放森林植物和动物的一段视频,观看视频后出示图4-11、4-12,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小组讨论,并提问:视频中植物有哪些?如何分布的?
(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别由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形成群落。)
植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什么原因导致的?
(出现分层现象;由于光照导致。)
教师补充讲解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把这种分层的现象称为垂直结构。
(2)结合材料,提问: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什么条件呢?
(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
展示植物不同分层,鸟类种类不同的.图片,提问:植物的垂直结构会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
(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教师展示某草地群落水平结构的图片,讲解水平结构的概念。
展示某草原的分布图,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影响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师生共同总结。
(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都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巩固提高。
出示热带雨林的一幅图片,学生描述动植物的分布以及导致这种分层的原因。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作业:回家搜集一下我国的立体农业资料。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解释四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举例说明四种种间关系。
2.通过结合实例,分析群落的结构特点,提高观察、分析、总结能力。
3.认识群落的空间结构,了解生物形态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种间关系类型、特点、实例、数量关系。
【难点】各种种间关系的数量坐标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与多媒体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群落的概念、研究的问题以及群落的物种组成,大家认为群落中的物种是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呢?对,并不是,事实上生物种群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群落形成了一个整体,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这是草原上猎豹捕食羚羊的场景,这是种群间的捕食关系,而种群与种群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捕食关系,种间关系还包括什么?又各自有什么特征呢?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种间关系。
(二)新课展开
1.竞争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1中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草履虫数量减少,双小核草履虫反而数量增加?(竞争关系;双小核草履虫竞争能力强于大草履虫。)
(2)什么是竞争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活动:同桌讨论竞争关系的类型,并试着画出数量坐标图。提问:
(1)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2)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相同,如图b。)
(3)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竞争关系的例子吗?
(牛和羊;农作物和杂草。)
2.捕食关系
活动:阅读材料分析中反应种间关系的实例,提问:
(1)资料2中雪兔和猞猁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数量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捕食关系;雪兔数量上升,猞猁数量也会随之上升,而猞猁数量的.上升会导致雪兔数量下降,雪兔数量的下降又会引起猞猁数量下降。)
(2)什么是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3)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竞争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
(4)如何判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图中所呈现的竞争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被捕食者:数量多、先增加、先减少者;捕食者:数量少、后增加、后减少者;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其他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例子吗?(羊和草;狼和兔。)
3.寄生关系和互利共生关系
活动:阅读教材73页种间关系的图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常有父母说孩子是“寄生虫”,你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寄生吗?什么才是寄生关系?
(不是;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2)我们经常会听到电视剧里说“同生共死”,生物有没有这种关系存在呢?
(有,互利共生关系。)
(3)什么是互利共生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4)如何用数量坐标图表示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中时间与个体数的关系?它们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寄生:如果分开,寄生生物将无法单独生活,而寄主会生活的更好;互利共生: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表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5)你还能举出生物之间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的例子吗?(寄生: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互利共生:大豆和根瘤菌。)
(三)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
查阅引用生物防治方法治理害虫的相关资料,并思考是利用哪种种间关系来进行治理的。
四、板书设计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
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课时安排
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
〖板书〗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p71。
〖板书〗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三、种间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p72倒数第一段到p73,完成资料分析的“讨论”。
〖提示〗1.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
2.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板书〗种间的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病毒;绦虫和猪。
③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④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如:羊吃草,狼吃鹿。
二、种群的空间结构
〖学生活动〗阅读p74~p75。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想象空间〗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选择的要意是什么。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经垂直分层后,其中的植物种群在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上有什么变化。由此想像出通过自然选择,不同形态结构的'森林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垂直分层现象
〖探究〗学生阅读思考,师提示。
〖提示〗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小结〗见黑体字(板书)。
〖作业〗课内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一、基础题
1.b。
2.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二、拓展题
1.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
2.蜾蠃捕食螟蛉幼虫。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5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基本涵义、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尽管学生对群落现象并不陌生,但由于生活经历简单性和生活环境差异性,学生对群落还仅停留在零散的、非系统的感性认识上,要理解群落的核心知识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解释群落的概念,识别群落类型,列举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概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核心概念去分析未知群落问题。
能力目标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群落现象开展调查,尝试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分工协作的愉悦情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认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认识群落的价值,关注人类活动对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涵义及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四、说教法
4.1制作多媒体课件
在学生调查研究中,群落内的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可以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展示;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现象,如热带雨林群落,温带草原群落,海洋群落,湖泊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4.2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进行引导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为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五、说学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关于“种间关系”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分析教材中提供的资料,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六、说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引发学习动机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季校园荷塘的照片引入新课:荷塘中有许多生物,你都认识哪些?你能列举几种吗?它们是同一种吗?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的单位是什么?如果将荷塘中全部生物作为一个集合研究,这个集合应称群落。
6.2建构群落的概念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群落现象的4个小组汇报4个群落调查时间、面积范围、主要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和估计的数量。
教师设疑在你调查的时间和调查的区域内,这些生活着的生物属于一个物种还是不同的物种?所有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称为什么?不同的种群集合在一起还能称为种群吗?
学生讨论结果在调查的区域内生活着许多种生物,同一物种个体构成了一个种群,不同物种的生物个体构成了多个种群,这样的集合要比种群要大得多,不能称为种群。
建构群落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思维拓展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表示不同种群的差异,请你画出种群和群落之间关系的概念图。
6.3建构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6.3.1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4个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疑不同的群落中物种的组成类型是否相同?数量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结果不同类型的群落内的植物、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是有差异的,取自不同地域土壤内小动物数量也有很大的差异,每个群落都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的。
建构群落特征1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思维拓展你怎样从外观上区别两个生物群落呢?分析导致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
6.3.2群落内有一定的种间关系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大致数量,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生物种类,列举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设疑不同的种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你所知道的不同的生物之间相互关系怎样?种间关系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捕食、竞争和寄生是否会导致另一方完全消失?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会对其他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吗?
课件展示荷塘、灌丛、坡地、草地内典型的几种种间关系,如大鱼和小鱼之间的捕食关系,两种不同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鱼类体内的寄生虫和鱼的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学生讨论结果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如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
建构群落特征2群落内有复杂的种间关系。
思维拓展你能判断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哪种类型的种间关系数量变化吗?6.3.3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4种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占据的位置情况,生物在群落内部的分层分布情况。
教师设疑你所调查的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种群个体分布是否杂乱无章的?荷塘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如何分布的?这对动物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灌丛群落中的植物从上向下是如何分布的?动物的在垂直结构上是否有分层现象?
课件展示池塘内四大家鱼分层生活情况,灌丛鸟类的垂直分布情况,森林中植物水平分布情况等。
学生讨论结果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垂直结构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有的生物群落不同地段上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就是水平结构。
建构群落特征3群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思维拓展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思考群落内的分层结构的意义。6.4运用群落核心知识概念解决未知群落问题
学生已掌握了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是生物群落,所有群落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不同群落主要表现在其具体特征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新的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生态环境下不同生物群落问题,让学生运用已建构的群落概念,通过分析、演绎和具体化等辩证思维的过程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
课件展示热带雨林、温带草原、海洋、湖泊等生物群落。
学生运用概念说明不同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差异,列举不同群落的种间关系,分析不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研究造成不同群落重要特征差异的原因。评价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结构的影响。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 6
一、说教材
《群落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的第三节。这节分为两课时,第2课时是探究活动——《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我所讲的是第1课时,这节课内容包括群落的概念、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等内容。教材贯彻了种群和群落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这一思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在更高层次、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既是种群问题研究的深化,也是学习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群落的结构》在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为“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该条内容标准属于了解水平。依据课标,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说出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及什么是丰富度
(3)举例说出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识别数量坐标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
(4)描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说出群落中动植物垂直分层分布的原因和意义,水平分布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群落结构特征的学习,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1.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使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对抽象的概念、生物学术语能更快、更准确的理解。例如: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群落中不同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中动物的分层现象等,有时不容易观察到,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可以让学生看到这些生物现象;也可以通过课件展示本地没有的多种生物群落,如热带雨林群落,冻原群落等,为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未知的群落问题提供素材。
2.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交流中获取信息、解开疑惑,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讲练结合法
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学生讨论难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老师进行深入、详细地讲解。学完一个知识点后立即进行对应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五、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不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群落概念的学习中,让学生结合图片小组讨论,理解概念的内涵,然后再由学生尝试归纳概念,教师再进行纠正。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学习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
【《群落的结构》教学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诗配画》教学方案设计05-05
关于教学方案设计(精选20篇)12-28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方案设计10-23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02-20
《火灾逃生》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0篇)03-28
初二英语教学方案设计04-07
认识时间教学方案设计(精选10篇)04-12
《绝句》教学方案设计(通用10篇)12-19
幼儿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精选10篇)02-01
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范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