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行为论文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行为论文【1】
摘 要:行政行为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是对行政活动的理论概括,是公共管理理论的精髓和支柱,其法治化程度与水平是衡量一国行政法治化程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阐释涵义、特征及建构行政行为理论体系会受到时空条件的制约,但要适应社会发展与公共行政变革的需要适时地加以改造和完善,以展现其恒久而巨大的生命力,进而完善行政法学体系,促进行政法治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管理;行政行为
一、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法律行为。
行政行为有着自身独特而又重要的地位。
不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所作的行为,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非运用行政权所作的行为,或者非针对行政相对人所作的事实行为,一般都不属于行政行为的范围。
行政行为的效力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职权行为对包括自身在内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或义务的作用力、影响力。
探讨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一直以来都在不停地进步与完善。
二、行政行为在公共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仍面临巨大挑战
首先,在行政机关执行命令时,行政相对人不仅不服从,有时甚至暴力抗法,还有些则置若罔闻,这就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执法的效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然而,行政机关之间的执法冲突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更加破坏了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最后,法院作为人民利益的代表着、正义的化身,应该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判工作,然而有些法院为了缩短办案期限,提高办案效率,往往不能公平的对待当事人,从而使公民成为牺牲者。
(二)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不能得到顺利的执行,这就不能使国家更好的进行行政管理
行政机关要想顺利的实现行政行为的内容,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在多数时候都是要依赖于法院的。
拿违章建筑来说,如果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复议、诉讼期间,不停止施工,这样下来,等到法院还没作出强制
执行的决定,违章建筑却早已竣工成型。
而强制执行将更加困难重重。
由此可见,行政行为的内容的得不到实现,往往因为在生活中行政行为的执行力遭受各种阻碍,从而失去了行政行为的实际意义。
行政行为的执行力得不到保障,就不能有效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利益,更不能有效维护国家权力的威严。
(三)行政机关不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的规定
作出一个行政决定后并不按规定执行,有时还随便任意的更改,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降低了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就不能建立一个诚信的政府。
如果行政机关本着诚信的基本精神严格实施法律法规所作的规定,依据规定行使自己的权力,自然就会促进国家的进一步行政管理。
三、实现公共行政行为的对策
要保障行政行为的实现,首先,重中之重就是进行体制改革,为行政行为效力创造一个稳定的氛围。
(一)重构现行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行为效力
行政行为的效力就是行政行为的灵魂,如果行政行为丧失了效力,那么它本身也就丧失了意义,要想实现行政行为的效力,必须建立起经常性的法律机制以便对其加以控制,从而保障新体制的正常运行。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共管理提供法律环境
绝对的权利必然导致绝对的腐朽,扩张、膨胀式行政权的天性,所以要把行政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权力的限制,必须加强相关立法的完善。
就我们国家目前的立法现状而言,主要应该在制定法律时设专门章节对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作出具体详细的具有前瞻性的规定,参考与行政行为效力的相关联的理论,一条一条的修改相关的法律规定中不适当的地方。
如果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严重的落后于一个社会的生产关系,就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阻碍作用,相反,如果一个社会的法律制度科学又完备,与这个社会的生活水平相适应,那么这个法律就肯定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行政管理也会更加顺利。
(三)加强监督,促进公共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要想最终变成现实,其着力点和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及依法行政,只有首先坚持依法行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不断地培育和发展广大社会公众的法律的思维、法律的意识和法律的行为,努力建设法治国家。
在前段时间我国行政法迎来了二十四年以来的首次大修,这次大修修改了很多内容,有很多亮点,使我们的行政法更加的完善了,但是俗话说得好,徒法不足以自行,我国目前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的破除和解决,不能仅仅依赖于一部科学完备的法律条文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为法律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效用,保持生存的土壤,法律才能将其制定的初衷,制定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才能给人民以公平公正,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大业。
(四)转变行政机关观念,增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意识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首先对于行政机关来说,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转变陈旧的观念,努力实现公开行政、高效行政、服务行政。
其次,对于具有现代主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公民,不断提高自己公民意识,不唯命是从,也不目无王法,做遵纪守法并且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公民。
最后,对于法院,作为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必须严格依照法律所规定,作出正确的判断,维护法律的权威于公正。
真正构建一个制度的体系,实现还权于民,实现公共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目的。
行政行为的分类【2】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法律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权力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主体)依法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直接或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不同类别的行政行为,对于行政机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明晰其分类,对于提高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对执法行为性质的认识、规范执法形式、完善执法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其做以下分类:
一、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以行政权作用于法律规范的方向不同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行政立法行为与行政执法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政行为,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将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具体组织和个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处罚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以是否针对特定的对象、是否具有普遍约束力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具有普遍约束效力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制定发布关于做好“三农”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管理对象做出的、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或措施的行政行为,如某省档案局对携带档案出境的审批行为。
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是不可诉的,而具体行政行为则是可诉的。
三、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以做出是否必须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才能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规章的公布行为;非要式行政行为是指不需具备特定形式或遵守特定程序,只要行政主体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适当的方式即可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汶川地震灾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抢险中发布即时口头命令的行为。
四、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以是否可主动做出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
依职权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据法律授予的职权,无须申请即可做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安全督察行为;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方的申请才能做出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许可行为。
五、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以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项时受到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将行政行为分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裁量行政行为。
羁束行政行为是指相关法律规范规定得非常具体,行政主体受到法律规范的拘束程度很高,自由行使权力的空间很小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享有的权和的行为;裁量行政行为是指相关法律规范仅仅做出了比较原则的规定,赋予行政主体一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行为,如栏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违法案件根据不同情形进行相应处罚的行为。
二者之间并无截然分明的界限,都要受到相关法律规范的拘束,只是拘束程度不同而已。
六、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
以行政法律关系相对方参与意思表示的作用为标准司将行政行为分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
单方行政行为是指不需要相对方同意仅依行政主体单方意思即可成立的行政行为,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发生档案违法现象的单位做出责令限期改正的决定的行为;双力(多方)行政行为是指需要相对方同意、行政主体与相对方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如某县档案局与农民签订代存土地承包合同的协议的行为。
除了以上的分类外,还可以依据其他标准将行政行为分为附条件行政行为与不附条件行政行为,实体性行政行为与程序性行政行为等多种类别。
同一行政行为,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归不同的类型,如国家档案局制定部门规章的行为,既是行政立法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又是依职权行政行为,还是单方行政行为。
【公共管理中的行政行为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主义在公共管理中的理论演变论文10-08
公共管理中伦理关系的研究论文10-09
在饭店管理中公共关系的作用分析论文10-09
公共管理中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分析论文10-08
论变革时代中的公共管理研究论文10-08
电子政务在公共关系管理中的应用论文10-08
公共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析论文10-08
公共关系在现代饭店管理中的意义剖析的论文10-09
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研究的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