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

时间:2022-10-07 18:03:02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1】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

  摘 要:公共政策学是一们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

  对公共政策案例教学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的原则,总结了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并针对目前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能力培养

  本文结合笔者案例教学实践,对公共政策的案例教学进行分析,以此抛砖引玉。

  1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的理论分析

  1.1 公共政策案例的界定

  案例是一种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的方式,“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创作“剧情说明书”用来做详细的检查、分析和解释,可以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进行思考和行动。

  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公共政策案例是基于鲜活的公共政策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案例,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1.2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功能分析

  (1)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将灌输式学习转变为启发式学习,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能够将理论知识通过具体形象的案例使学生吸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公共政策理念,比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效果好得多。

  (2)适应公共政策学科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又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困难。

  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政策术语、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消化所学知识,能够以简易而又抽象的形式储存于大脑的记忆之中,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公共政策技能和应用能力。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它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

  通过创设政策情景对公共政策进行模拟分析,能够增长学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多方面的公共政策操作性技能,同时也能增进学生的政策信息收集与加工技能、政策管理技能等。

  通过严格的“经验性练习”,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共管理者和职业分析师奠定基础。

  (4)有利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更主动,它以个案分析为载体,通过富有针对性的理论阐述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最终为学生从感性为主的思维模式提升为以理性为主的思维素养创造了条件。

  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参与的互动式教学形式。

  它突破了传统的被动式教学途径,能使学习者针对模拟情景主动参与进来,形成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模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于公共政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其与实际部门工作者分享经验,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2 公共政策案例创建原则

  案例的质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应重视案例选编环节,精心设计。

  选编案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 真实性、典型性和时效性原则

  随着政府干预经济范围的扩大,公共政策活动繁杂,公共政策事件层出不穷,现代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公共政策事件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但是传媒中的事件,有些是虚假的、不全面的,在选做案例时必须去伪存真,在案例编写时必须忠实于事件本身,不能夸大和扭曲事实。

  同时,在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尽量反映当代最新的公共政策理论、知识和方法。

  2.2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案例是为学生正确吸收理论知识服务的,因此案例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应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避免无关材料的罗列。

  2.3 本土化原则

  尽管公共政策原理具有共性,但是各国在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及历史渊源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各国公共政策具有个性。

  在公共政策教学中可以参考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案例,但是案例选择的内容应具有中国特色,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现实,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最好选用一些发生在身边或者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中国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有机联系起来,融入案例情景,产生共鸣,促其思考,掌握知识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3 公共政策案例教学方法分析

  3.1 案例讲析教学法

  案例教学应该“讲”、“析”结合,而且以“析”为主.本方法是教师对政策理论和案例的阐释,对案例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不必给学生过多提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适时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深入的思考,注重课堂内容的开放性。

  当学生无从下手时注意适当的提示;当学生思维陷入误区时加以引导。

  针对学生的分析思路和分析结论进行评价和较正。

  教师在讲解和评述案例时,不应当只停留在分析结果的给付,而更应当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注意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证明和证伪。

  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直观认识,加深对公共政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方法应用时注意两个关键环节。

  一是案例导入期。

  在课程教学的伊始,紧扣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置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是案例例证分析环节。

  这是教师在讲授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为了对公共政策知识点的释义、解疑、理解,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以求获得正确认识的方法。

  它可以使公共政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高职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的应用【2】

  摘要:《公共政策》是高职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主干课程,案例的讲解作为主线贯穿于《公共政策》课程教学始终,有着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也是实践教学中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加强案例教学效果。

  关键词:公共政策;案例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定位,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化等有很大不同。

  案例教学方法在公共政策课堂的运用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公共政策理念、规律、模式与方法通过案例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公共政策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一、公共政策引入案例教学的意义

  在公共政策课程中引入案例,就是通过对公共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向人们提供一些分析技术、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达到理解公共政策事实、掌握公共政策科学知识的目的。

  如何把内涵丰富的公共政策理念、规律、模式与方法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丰富的公共政策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公共政策学科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公共政策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对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化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公共政策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公共政策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公共政策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又用于指导公共政策实践。

  政策案例虽然不能说等同于政策实践,但政策案例作为古今中外政策智慧的一个缩影,既包含着丰富的政策理论知识,又提供着解决一系列政策问题的实践经验。

  因而,通过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运用所学的公共政策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众所周知,公共政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参与实践锻炼,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总是难以尽如人意。

  而且在教学中,又常常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因此,一些学生反映,公共政策听起来新鲜,想起来玄乎,做起来对不上号。

  因此,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提高公共政策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判断、决策,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三)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方案。

  这样经过反复多次沉淀后,学生就会逐渐适应独立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且在一个彼此沟通、协作的团体中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也远远大于一个人单独学习所具有的效果。

  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并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团队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大大增进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沟通能力。

  二、提高案例教学效果的对策

  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政策课程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教师要精心准备高质量的案例。

  我们知道,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选择高质量的案例,充分考虑到案例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选取的案例要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吻合,要针对这些知识的重点、难点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选取案例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现实,要尽可能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尽量反映世界最新的公共政策思想、技术和方法。

  最后,选取案例时要注意案例本土化,应尽量反映我国公共政策的实践,反映公共政策在我国的发展实际。

  (二)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扮演引导、启发者的角色。

  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需要教师有周密的组织。

  案例最好能在上课前发给学生,先让他们自己阅读、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得出相对一致的意见。

  相对于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说教身份,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从理论灌输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人角色,进人案例所描述的特定情境中,比照理论知识框架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特别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讨论阶段,教师更需要为整个案例研讨指导方向、控制节奏。

  教师在此时的任务主要是维持课堂秩序、协调研讨气氛、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研讨和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对政策问题解决的思考。

  讨论完毕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对学生做出的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和综合,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加以评点。

  (三)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是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

  根据案例的类型和具体内容,宜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个案举例,个案举例的案例一般篇幅短小精悍、紧密结合授课内容,教师先采用讲授方法,将案例内容提供给学生,案例后提倡附思考题,让学生课堂讨论,然后思考答题。

  教师在这一阶段,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严格控制讨论,更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影响学生讨论的正常进行。

  二是运用小组讨论法,在案例课堂上可将案例分配给事先分好的5-6个小组,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分析的情况进行问题的回答。

  这种方法不但能使所有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刘雪明.政策科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2]宁骚.公共政策学案例精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江超庸.行政管理学案例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相关文章:

公共政策失灵原因10-07

滇池治理的公共政策10-07

概率统计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讨经济学论文10-12

案例教学论文09-30

案例教学教案01-21

试论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10-12

视频案例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8

政治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编与使用10-05

商业银行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