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革新论文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能只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小部分,但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善于把握这个机会,根据这一变化做出相应地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一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再认识
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
事实上这种授课模式不太为高职学生所接受,也不利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现代课堂要求教师要适时转换角色,建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生动活泼的教学体系。
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
因此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不应再把学生单纯地看做是“教育对象”,而应看做是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以及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
学生在作品阅读中,如能有效提出疑问又能在教师的协助下得以解决,就会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
结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有些知识的延伸也需留给学生们自己去实践,以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品评鉴赏能力。
笔者在古诗词教学中,经常把诗词中所蕴育的美用现代音韵格律进行再创作,以加深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如欣赏陆游的爱情词《钗头凤》,在解读完词中陆游和唐琬的爱情悲剧之后,趁着学生还没有从悲情中回过神来,插入用现代文语境和韵律创作改编的《钗头凤》:“你用那红润柔酥的手,为我斟来了黄封的美酒。
全城内弥漫着春光,宫墙外摇曳着杨柳。
无情的东风,吹散了美满姻缘的欢乐。
几年的离愁相思,都一齐涌上心头。
错呀!错呀!真是铸成了大错。
今年的春光还似当年,可相思已使你变得瘦损不堪了。
和着胭脂的泪水,湿透了丝绸的手帕。
桃花纷纷凋落,亭台楼阁冷冷清清,你我纵有山盟海誓,也难以写信再诉说彼此的深情了。
别想了!别想了!别想了罢。
”如此用一种艺术形式对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解读,往往会带给学生心灵巨大的震颤,对作品的悲剧意蕴有更深刻的领悟。
鉴于此,我让学生对作品选上的另两首《沈园》诗也做相似的艺术再创作,当堂朗读。
学生在原词美感意境的激发下,苦心琢磨,竟也能写出声情并茂的语句来。
让学生对古典诗词进行艺术再创作,是笔者古诗词课堂教学的一大尝试,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深层次阅读及审美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和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辅助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是信息时代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最有效的途径。
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尤其对于高职学生,通过背景资料声音、图片、视频的使用,艺术性地再现古典情境,可以大大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感悟。
因而这就要求古代文学教师要掌握一些课件的制作技术和制作艺术。
制作的课件要集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当一幅幅图文并茂、动感十足的课件演示触动学生的视听神经时,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
如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用课件形式演示古典琵琶曲,再现“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情境,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视听感受,这是任何一位优秀的讲坛大师都难以企及的教学效果。
再如讲李煜的《虞美人》,篇尾配以邓丽君的《几多愁》曲调,学生在慨叹词人悲剧人生的同时,亦会为词中泣血的故国深情而一洒同情泪的。
多媒体课件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将文学知识与艺术欣赏互相映衬的功能和氛围,再加上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精巧点拨,极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古代文学教师还可以把网络平台功能恰当地融入到教学中去,如鼓励学生创建班级QQ群,通过网络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
还可把学生作业中的佳品贴到“经典诗词鉴赏贴吧”栏目上,让学生评论欣赏,教师则适时介入点评答疑。
学生定会对这样新的学习形式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查阅资料后上网交流,交流中还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达到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古代文学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中文专业的学生大多最初对古代文学认同感不高,心理上有一种文学代沟式的“畏难”情绪,再加上某些古代文学教师教法不当,没有谙熟古典诗词教学艺术,往往用抽象的思维、枯燥的说教解释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曲赋,导致学生对学习古代文学兴趣不高甚至厌烦,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赫尔巴特在《教育讲义纲要》中指出“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
高职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便古为今用,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
因而,古代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问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情趣上多动脑筋,通过组织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体能力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讲清代诗人查慎行,要联系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金庸小说仍是当今大学生最喜爱的作品之一。
金庸本名查良镛,是查慎行的后人,他《射雕英雄传》中的每一回目,都引用的是查慎行的诗作,以示对先人的崇敬之情。
如此学生会加深对查慎行的感知,学习起来自然是格外认真。
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第二课堂,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诸如组织一些有益的竞赛活动,教师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古典诗歌诵读会、古诗词背诵大赛、编排古代文学作品剧并让学生登台表演等系列趣味活动,将所学知识与当代社会现实相结合。
既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的欲望。
为加强高职学生的古文基本功,笔者管辖的古代文学教研室每学期初为各年级学生精选五十首经典诗词曲赋作为必背篇目,背诵测试成绩计入期末课程总成绩。
三年时间学生共计能背诵近三百首诗词经典,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
为激发学生背诵经典名篇的热情,教研室每学年都要搞一次全系学生参加的“古典诗词曲赋背诵大赛”,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
各班学生对这一活动都极为重视,纷纷参与,不仅获得了锻炼,还从中体味到了经典文化的乐趣。
记得一位同学在展示才艺时,竟能将屈原的《离骚》从后往前背,其“倒背如流”的功夫着实让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大呼过瘾,学生钦佩之余纷纷效仿,掀起一个以背鸿篇巨制为荣的学习高潮。
这些活动的有序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热情。
四、课程改革与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强调职业技术教育的前提下,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多年来积极探索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培养;强化实践性环节,建立以古代文学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新体系。
教研室近年对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做了大幅调整,制定了切实可行、适合我系学生实际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
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实用性,删除那些理论性过强、过深且脱离现实的内容,把古代文学和现代生活、现实社会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更多的采用指导式、讨论式、赏析式的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
为此,每学期的期末考核,我们都有量化标准。
结业考试采用百分制,安排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内容。
理论知识占课程总成绩的40%,平时作业及课堂实践成绩占20%,古代文学经典名篇背诵占40%。
考核严把质量关,杜绝作弊。
就拿古典名篇背诵为例,期中考核时,学生依次来办公室,在老师面前逐条背诵,篇目不过半者,成绩记为零分。
期末背诵采用闭卷形式,将本学期所列经典名篇以填空形式测试,成绩不过关,期末总成绩就很难及格,按系里规定,本门课程未结业需跟下一年级学生重修。
在这一目标要求下,学生起早贪黑地背诵古典名篇。
这些看似“不近人情”的强制性举措,却为学生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古文功底。
平时的作业考核,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每学期教师都要求学生上交两篇有关古代文学欣赏知识的论文,严禁上网抄袭。
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辅导,提出意见建议,鼓励学生深入探究。
学期中和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开论文宣读会,评选优秀论文,成绩计入期末课程考核总成绩。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和积极性。
近几年,我们还引入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每学期期中和期末,教研室都要搞一次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评议,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客观上提高了教师教学效果。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今天,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改革也已逐步实施。
高职学生的古代文学素养在入学时相较于普通院校学生,虽然有其薄弱的一面,但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不是不可克服的困难。
高职院校的古代文学教学只要把握好以学生熟读、背诵作品为前提,以作品鉴赏为核心,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做到古为今用;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积极性,打好古文基本功;古代文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保证教学质量。
那么,很多本科院校学生能做的事情高职院校学生也同样做得出色。
一句话,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只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去实践,古代文学育人功能就会大有可为。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①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当前的教学环境相适应了,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弥补的。
如今高校教学中所面对的学生多为九零后,对于他们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他们觉得枯燥、没有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查询,将教师所要讲授的某些基础性的知识,在课前进行充分的了解,而网络可提供的信息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教师在课堂有限时间内传授的知识量要大得多,因为对于文学来说学术研究的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而网络则是获取这些信息的最便捷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储备,很容易滞后于学生,而精心准备的课程也不再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需要的是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讨论和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也都在积极地调整之中,但还有部分教师不愿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认为可以通过对教师情感力量的调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并非是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做到的,那么就需要借助网络环境来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课堂的需要。
另外,与学生交流方面,也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完善现有的交流形式,面对面的交流毕竟会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如果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就不会被束缚在课堂上,
即使在课后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网站、文件在网络上分享,以便及时更新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还可以获取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情况。
二、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是有很大优势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教学模式打破了固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仅局限于课堂之上,而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获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意见,进行辅导答疑。
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指导学生的课后学习,针对学生不同的接受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学生通过这种沟通方式,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种交流方式也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的不足之处。
其次,网络教学模式为教学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捷途径。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学资源的共享方式是非常有限的,教师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专业信息也只能局限在某一范围之内,而那些优秀的资源和新信息,只能被一部分学生利用,无法做到普及,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但目前的网络技术可以通过链接、网络文件和信息库等方式将这些专业信息分享给学生,这样教学资源就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也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
最后,网络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通过这种形式获取的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藉此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总结学习地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和办法
在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也同样存在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当中。
在探索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今天,高校教师更要将这种挑战转化为机遇,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建构出一种提升教师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将教学活动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将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那么,相应的教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课件、作业等都要进行重新的安排和梳理,使教学活动能够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相适应。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导方,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设定进行自我学习,通过计算机网络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掌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基本常识,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讲授法来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在与网络技术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通过提问设计、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点评来完成教学活动,注意力要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方面,而不是停留在对教材和材料的分析和单纯的讲述上。
由于网络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所以学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和学术观点也就更加丰富,这要求教师必须及时地更新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确保在课堂活动中,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进行正确的解答和评判。
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运用网络创新教学模式时,教师所要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取学生独立自主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水浒传》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其产生的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分析作品主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学生根据个人所查询的资料,详细阐述个人对主题的看法,
然后选取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进行客观评判,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掌握正确查询资料和独立学习的方法。
课后再布置与其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逐渐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所谓的互动式教学并不是单一的课堂互动,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古代文学是一个非常庞杂的知识体系,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利用课余时间,通过QQ群和论坛等网络交流方式与学生沟通,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分享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文件和网络链接,以此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不足,对于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来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多学科交叉式的教学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并不是一门完全独立的学科,它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某些课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古代汉语、语言学、文学理论、写作等课程,通过对相关课程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具体的做法是邀请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加入QQ交流群和论坛,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从所讲授课程的角度,提供更专业的意见,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学科的交叉达到更深入理解古代文学知识的目的。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可能只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小部分,但对于高等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作为高校教师更要善于把握这个机会,根据这一变化做出相应地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更快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古代文学教学革新论文】相关文章:
古代文学教学革新论文精选10-01
古代文学教学革新论文范文10-01
浅谈古代文学的教学革新10-01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渠道革新研究论文10-10
和谐教育与古代文学教学论文10-08
中学古代文学教学思考的论文10-08
关于对比教学古代文学的论文10-08
古代文学论文11-14
课程教学中优秀古代文学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