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化语言学研究

时间:2022-10-05 18:55:30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化语言学研究

  文化语言学研究

文化语言学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汉字的结构阐释汉字的文学形式美,笔者引用大量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其涵盖的文学形式美。

  关键词:汉字结构;六书;文学美感;文学形式美。

  一、引言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由来已久。

  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汉字的结构本身具有一种和谐之美,方正大方,整齐美观,结构稳定,足以传承我们的文明:汉字的四声造就了独特的声乐结构与抑扬顿挫的音乐艺术效果:汉字的表意性特征容易引起具体形象。

  单音独体,特性使然,较少的言词可传达出丰富的意义,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本文作者对汉字的结构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从汉字的造字法、书写及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文学形式美。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六种结构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东汉的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的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中对刘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学家采用了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据此。

  我们略做解释:一,象形。

  《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的意思是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这就是象形字,如“日,月”等字,许多描述具体事物单音的字都属于这类字。

  二,指事。

  《说文解字・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一下就可以知道他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他的意义,比如“上,下”等字。

  这类字一般都有指示符号,表明字义所在。

  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武,信是也”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

  并把他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了一个新义的指向。

  会意字多位合体字,在汉字里很多,大多为动词,追寻其本意往往很有意思。

  如“武”字的甲骨文,从形从止,从戈操戈,英武之貌,跃然纸上。

  “武”字的篆文,会合“止”“戈”二字,赋予制止侵略之意。

  又如“明”字,日月交相辉映。

  甲骨“明”字的另一写法,意为月光照进窗棂,不仅会意,且富诗情。

  “信”字从人从言,意味人言必有信。

  四,形声。

  《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属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作为声旁,两者相合而成形声字。

  这类字多位后起,在结构上有六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比如“盂”字。

  下为形。

  上为声;“祀”字,左为意,右为声。

  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只占约20%,但在现代汉字中却占80%。

  这是因为形声结构造字简便,便于识读。

  五,转注。

  《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以互相注释,如考和老就是这样。

  可见转注有两个条件,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字义相同,非此构不成转注。

  六,假借。

  《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如令、长就是这样。

  甲骨文中。

  就借翩翩起舞的“凤”为风,借以手执斧的父为斧。

  篆文中“西”字本是鸟栖息于窝中之意,现却假借为“东西”之“西”。

  篆文中“朋”字本为凤鸟之古义,今人多用为“朋党”之“朋”。

  大体说来。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是文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在文字变简规律的制约下,文字越来越远离了写实,但其间架结构乃至偏旁部首。

  根柢里仍然潜伏着象形的因素。

  2、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汉字之美,形于表。

  却涵于其结构。

  汉字的结构本身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种和谐的充分表现是把汉字的符号特征与语义所指有效统一起来了。

  简单的,如木,林,和森字,以及众多以“木”为偏旁的字。

  象形让汉字与绘画天然的产生了关联,所以凡是画家必精于书法,相应的。

  凡是书法家也必精于绘画。

  意会是汉字的另一种重要构词方法,这种方法让我相信古人具有高深的综合和结构化能力。

  3、汉字的书写

  大家都知道,汉文字是由点、横、撇、捺等多种笔画,按照一定的搭配关系和结构规则构成的,大体是一个方块形。

  从汉字的书写可以欣赏其自然美和整体美,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适宜布局,首尾相映,即可欣赏其形体美、整体美。

  楷书是所有书体的基础功。

  为了创造各种书体的形式美,适应各种书体书写需要。

  书家把用笔分作圆笔、方笔、正锋、侧锋。

  圆笔用于写行草,方笔用于写楷、隶。

  正锋写出的楷书风格苍劲。

  侧锋写出的行、草风格秀丽。

  其实,在书家手里,正锋、侧锋、圆笔、方笔常常是有机结合使用的,特别是行、草书体的书写,方笔圆笔结合得更紧。

  正如南宋词人姜白石《续书谱》中说:“真经折而后道,草以转而后劲。”

  汉字笔画种类再多,归结起来不外点和线,以及点和线之间的连接和搭配。

  笔画有长短、粗细、伸缩、曲直、斜正、仰俯、刚柔等对比变化。

  通过各种笔画的变化和搭配处理,观赏风格气势,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无可比拟的。

  三、汉字的结构美与文学形式美

  1、汉字结构的独特性

  中国的汉字,与世界各国的文字大不相同:它不是拼音文字,不是用字母连缀而成,而是用笔划构筑而成;它是独具特色和情趣的方块字,这种字体,方正大方,整齐美观;它不论笔划多少。

  均能容纳到一个方格之中,不会失去端庄稳重的平衡感;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即使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也必须每个音节写成一个方块字,将汉字书写成文,便往往能够造成字形、字音、字义两两相对的,整齐优美的对称句子,

  汉字的独义性。

  在外观上造成了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正是汉语词义、汉字字形的这种独特型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汉字的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这样特殊的文字被赋予一定的创作意图时,就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感、内涵及韵味。

  例如,中国的楹联,仅从字形上来说,就使世界各国其它形式的文字难以与之同列。

  2、汉文字的文学形式美

  汉民族语言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作为构造文学形的物质资料,其自身的质性能够呈现特定的形式美感,即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自然流溢,又是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外在体征。

  早在古代,文学写作就遵循音声圆转的美学原则。

  刘勰的《文心雕龙》设有《声律》、《丽辞》、《事类》和《练字》等篇目,它们就是从声、色、形等美感方面来讲如何配置词语的,与其中体现了刘勰形式美论的系统观点。

  南朝齐代就有声律理论的创立,沈约等人把汉字四声的规律运用到诗文创作上,依此求得字音的平仄相对、高低互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刘勰论声律也谈到了字音平仄的选

  用以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等问题。

  在音韵谐和的美学追求中,刘勰注重的是它所能传达的作品的情韵并由此而形成的作品的风貌。

  “声转于吻。

  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他把文章声韵的安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成。

  强调要讲求它整体和谐的形式美感。

  文学语言声调的飞沉抑扬,是作者心音的驰响。

  就文学的音乐性特点来说,音乐之乐律与语言之声律具有同样的性质。

  都是人的内在生命节律的外现,所以运用在创作当中。

  不管是“外听”的乐调,还是“内听”的声调,都是托寄人的情感的承载形式。

  “声萌我心”、“声与心纷”,人们在运用语词概念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运用语言音调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不同的情感。

  王力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其实除上述两点之外。

  还应论到由文字筑型所构成的文面美,这在古代文论中显得特别珍贵,是应该值得今人加以总结和借鉴的。

  《文心雕龙》有《练字》篇,所谓“练字”,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去留、词义锤炼,而是面对诗、文的写作,探讨如何做到文章语面上的形式美的问题。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练字》解题:“练训简,训选,训择,用字而出于筒择精切,则句自清英矣”。

  文字是表意的工具,它寄情载义,声形俱要,其自身就是美的构造,择字得当,于篇章形体亦可致殊美之功。

  3、汉字结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前文提到,汉字的构造有“六书”之法。

  其中“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并不产生新字,而在其余的“四书”当中主要也以象形为本。

  班固《汉书,艺文志》就把这四者称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说明各种造字法都离不开对事物的仿象。

  “象形”字类同图画,直接反映事物的体状,许慎《说文解字・序》称其特点为“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依类象形”的字体本身就是美的展示,由此而带来的字体排列所构成的文面形式,也是文章形式美的一个要素。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把文字学作为文学的基础,从而对文学形成了自己的界定。

  他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质,与汉字的审美内涵相关联,语词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字面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图式自然会影响到形、声、情三义并举的文章作法,从中体现汉字的美感意蕴与文学的美学特征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情采》篇云:“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文章是由语言文字做为传载工具的声、情、形、义的统一体。

  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必然会融人文学的艺术特性当中。

  鲁迅曾就汉字的特点在文章中的运用说道:“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就指明了汉字形体对文学美感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文字是表意的工具,汉字作为世界上一个文字系统,其书写早已成为一门艺术,其结构稳定和谐,方方正正,正如创立汉字之华夏祖先,端端正正,给人以美感。

  学好汉语。

  可以用较少的言词传达深奥的哲理,表达丰富的情感。

  汉字结构之美,汉语的文学形式之美,非深入探讨不可得其中玄机。

【文化语言学研究】相关文章: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译策略分析论文10-12

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10-09

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论文10-09

地方文化研究与创新的论文10-09

研究性学习在法语语言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09

文化艺术发展研究论文10-08

国土文化建设研究论文10-10

旅游文化体系建设研究论文10-09

旅游文化孤岛现象研究论文10-09

我国足球文化研究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