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4-10-19 08:56:22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论文15篇(集合)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化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化学论文15篇(集合)

高中化学论文1

  摘要:为了不断提高高中化学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更好地认识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满足当前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化学教师;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8646(20xx)12-0095-02

  1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整体设计不足

  根据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状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对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不能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真正含义,教学整体设计不足,教学问题设计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科学有效的规划,层次不清。如必修二介绍有机化合物乙酸乙酯的制备时,大部分青年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基础认知,只强调操作顺序,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极不牢固。

  1.2青年教师的思维和知识有限

  目前,虽然很多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受限于其思维和知识的局限性,很难帮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如钠在常温下会生成氧化钠,点燃或加热条件下会生成过氧化钠,有的学生会认为碱金属元素会如钠一样都会生成相应氧化物和过氧化物,这明显是教师在授课时只突出了物质共性,而忽略个性造成的。又如学生在回答运动员手上擦的镁粉其成分时,就回答是镁粉或氧化镁,甚至有人回答是硫酸钙或熟石灰,其实镁粉是碳酸镁的粉末,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反映出了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和知识有限所导致的求同思维方式。这些现象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创新教育理念相违背,造成了学生在化学领域学习和实践的局限性。

  1.3实验操作和设计不规范

  由于青年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不能很好的掌握高中生学习特点,致使某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屡受挫折,手法生疏,很难体会到实验的关键点和要点,难以领略其中的含义。高中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一些学生实验操作不连贯、次序颠倒、装置安装不协调等问题,往往要开始实验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实验过程中各种状况频发,实验台上往往是一片狼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与青年教师日常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有直接的关系。

  1.4现代化媒体设施应用能力不强

  青年教师之前并没有从事过教育工作,缺乏教学问题设计经验,教学课堂规划能力不足,无法独立完成课件制作。虽然大多数青年教师都会多媒体操作,但仅仅是利用其将课本上的概念和习题照搬照抄,很难发挥先进教学软件在化学教学当中的作用,无法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反倒被某些色彩斑斓的动画抢夺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只是走马观花的进行幻灯片的切换,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教学工具的'逐渐丰富;有部分青年教师对课件和板书之间的关系仍协调不好。

  2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

  2.1满足现状,缺乏专业追求

  目前,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多是80后,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生活工作的舒适要求很高,很多人都满足于现状,认为已有知识贮备已经能够应付当前教学要求,受限于高中教学内容,慢慢的他们就将曾经学过的知识遗弃到记忆的角落里。当然学习源有限,高中阅览室、培训体系等也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自学条件。高中青年教师很少订阅专业理论图书,加之缺乏适当的专业交流和沟通机会,很难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认识。

  2.2缺乏深入的教学研究

  大多数高中化学青年教师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没有针对当前的高中化学教材展开深入的研究。青年化学教师认为高中化学知识过于浅显,认为对其内容早已烂熟于心,而且还在不断的重新讲解,完全不需要再费心思去研究其教学设计意图,没有领悟其真正的教育意义。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对教研活动反感,认为是形式主义,满足于集体备课,化学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一直沿用传统模式。

  2.3缺乏基础实验机会和规范多媒体的使用

  部分青年教师并未考虑到高中生的实际需求,反倒是从自己的角度认为基础实验太过简单,认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无须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做基础实验,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或多或少的基础操作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备课时准备不充分,安于多媒体课件使用,而没有考虑到如何才能够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挖掘学生思维的作用。

  3高中化学青年教师教学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重视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训练、考核制度,细化教师责任,贯彻落实各项教学教育措施,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订立岗位责任制。其次,培养青年教师专业研究兴趣,使其深入研读高中化学教材,认真比较新旧教材的差异,了解高中化学知识结构,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再次,重视实验操作和研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化学基础实验,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增加青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青年教师了解这一阶段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幸汝.论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J].学苑教育,20xx,(4):67-68.

  [2]张赞源.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J].广东化工,20xx,(11):33-35.

高中化学论文2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的要求也产生了,为了把这些要求贯彻到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新要求进行探讨研究。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新课程改革;特点;要求;参考方案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三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特点浅析[J].考试周刊,20xx(94).

  [2]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3]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xx.

  [4]李素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20xx.

  [5]史秀娥.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对策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

高中化学论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多.那么,高中化学课堂如何转型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就该话题谈点看法.

  一、以探究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探究式教学,教学应该以探究为主.例如,在讲“元素化合物”时,教师可以采用以实验探究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1.以探究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

  以实验探究为重心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模式有4个环节.可以看出,以探究为重心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还是很强的.通过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是驱动力,也是线索,实验探究是核心.

  2.探究性实验选择的.原则.

  以实验探究为重心,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探究性实验.

  (1)所选的实验必须具有污染小、可操作性强、实验现象明显、反应时间短等特点.

  (2)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考虑实验的开放度,可以是半开放,即给学生提供实验试剂或器材,也可以是全开放型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器材和试剂的选择.例如,在引导学生做“研究硫元素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验时,笔者没有给学生提供氧化剂和还原剂,而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试剂进行自主选择,这是原有知识内化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

  二、以问题解决为教学辅助手段

  学习的过程是探究的过程.探究的目标是什么?是解决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地探究知识,教师应该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例如,在讲“硝酸”时,笔者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初学知识点.由于是新授课,学生往往把这些知识点简单孤立起来,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关联性问题粘合剂,将新学知识与已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初步的知识网络.笔者设计如下几个问题:问题1:工业上由氨气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是什么?问题2:问题1中的反应中涉及的氧化还原反应有哪些?问题3:如何使NOx尽可能转化为硝酸?问题4:Fe(NO3)2能在溶液中稳定存在,但如果在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将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生活即教育!化学知识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生产、生活相联系,有效拓展学生的认知渠道,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讲“硫的化合物”时,笔者教学设计的整个框架。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

  生成的目的,不是让课堂热闹非凡,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服务于教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发展.传统灌输、僵化的一言堂,使学生不愿、不敢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生成性资源很少,即使有也被教师“打压”下去,无法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创意和问题,审视自己教学上的偏差,不要急于将学生思路生拉硬拽到自己的预设轨道上.例如,在一次课堂上,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电解氯化铜溶液时阴阳离子的运动方向?问题刚落,学生的发言非常踊跃,方法就在学生的生成过程中得到了沉淀.学生1:可以根据电极产物,阴极上析出金属铜,铜离子在向阴极移动,阳极析出氯气,氯离子向阳极移动.学生2:根据外电路中电流方向可以判断,电流从直流电源正极流出,阳离子移动和电流方向一致,向阴极移动.学生3:如果让电解过程在磁场中进行,根据左手定则,离子运动会切割磁力线,运动轨迹发生偏转来说明.学生提出的观点也许比较幼稚,不够完整,甚至错误,教师要宽容地接纳这些观点,充分表扬、鼓励其中合理的部分,哪怕片言只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触动,以后学生会更加敢于、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生成性资源会源源不断地不约而至.

高中化学论文4

  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应根据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设置的目的来选择课程内容,使这三类课的内容各有侧重。具体说来,其各类课程内容的构想如下:

  1.必修课内容(化学Ⅰ)

  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必修课内容(化学Ⅰ)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宜选择那些最基储最重要的化学知识,使学科体系和结构保持相对完整,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培养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侧重于定性介绍,并注意适当渗透现代化学观念,重点介绍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等;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则以元素周期律为框架,以金属和非金属两类分区,侧重于一些典型性、规律性、实用性、先进性知识的介绍,尤其要注意联系现代社会生活实际,如环境保护、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并注意适当反映化学发展的趋势和科技新成就;对于化学实验,则应适当提高化学实验在课程内容中所占的比率,提高实验质量,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对于化学计算,则以有关摩尔的计算为重点,并适当降低综合计算题的难度。

  总之,必修课突出核心内容,强调基础,但又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注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但又要在学生的可接受性上下功夫。

  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优良品质;并注意介绍化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等。

  2.选修课内容

  必选课(化学Ⅱ)内容的选择,更多地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化学视野,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Ⅱ(上)的内容与化学Ⅰ(下)的内容密切相关,但比化学Ⅰ(下)的内容适当拓宽加深。化学Ⅱ(下)的内容较以往有较大的`突破,意在选择一些适宜的专题型研究课题,以课题形式综合组织各单元内容,将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等融合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习知识,还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注重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对中学所学的知识起归纳、整理、提高的作用。课题举例如下:物质结构理论的衍变晶体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无机化学反应规律初探化学反应与能量联合制碱法及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一些有机物的合成思路和方法未知物的检验实验研究高中一、二、三年级都可开设任选课。总起来讲,任选课内容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学术性的,则可适当拓宽加深学生的知识,如实用化学、化学实验等;另一类可侧重于适当渗透职业教育因素,为学生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作准备,如化学分析、小化工生产等;第三类可与相关学科一起开设综合课,如环境保护、人防知识等。任选课为考查科目,也可采用学分制。

  3.活动课内容

  活动课内容可以结合本地区和各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灵活选择,其内容的范围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家庭小实验;参观厂矿、科研单位以及科技展览;对当地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及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和保管,以及卫生保健等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和论文报告会;开展化学竞赛。

高中化学论文5

  摘要:阶梯式教学是一种以班级授课制为前提的教学方式.在同一内容的教授阶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阶梯,不同阶梯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梯学生的变化,定期对阶梯成员进行调整重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教学;阶梯式教学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当前高中化学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研究探讨在班级授课的前提下,教师将书本上的知识转换成层次鲜明、具有阶梯性的教学内容,再按照接受能力的差异,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阶梯,对各阶梯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让不同阶梯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从而让每位学生都融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1].

  1学生分阶梯

  阶梯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阶梯的分配是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前提和关键,学生分阶梯有3个步骤.

  1)宣传阶梯式教学的实施目的.阶梯式教学的目的是转化差生、培养优生,最终达到班级的整体优化.

  2)遵循原则将学生分成3个阶梯[2].

  ①自愿性原则:按照学生的学习态度、智力和能力等进行分类,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由教师适当调整;

  ②客观性原则:测查应与学生的客观实际相一致,不要诱导学生,也不要有教师的感情色彩;

  ③综合性原则: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检测.

  3)阶梯重组:阶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定期进行阶梯重组,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必须综合多种检测方法(表1),得到比较一致的结果时,信息更为可靠.调查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分析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

  二是通过与学生、其他教师以及家长之间的谈话,对学生有更真实更全面的了解.

  2教学目标分阶梯

  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阶梯式教学虽然以班级授课为前提,教材相同,进度相同,但不同阶梯的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明确了与自己阶梯相对应的学习目标,这就使课堂效率大幅提高.在充分了解学生差异的情况下,教师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设定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内,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通常可以分为3个梯度,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多样性的教学目标同样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个维度[3].下面是高中化学必修一中“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分阶梯的情况[4].

  1)知识与技能

  第1阶梯: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志是化合价的升降,理解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2阶梯: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情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四大规律;

  第3阶梯:能够应用得失电子守恒的观点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第1阶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培养比较辨析的能力;

  第2阶梯: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表面现象到本质原因的发展过程;

  第3阶梯:通过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体会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通过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的计算和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感受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1阶梯:体会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构建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学习化学;

  第2阶梯:感受氧化和还原的关系,体会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第3阶梯:树立氧化还原反应的观念,感受化学概念源于生活,化学知识服务生活.

  3课外作业分阶梯

  为了避免题海战术,阶梯式教学中的课外作业分为3个层次:基础性作业、提高性作业和发展性作业.基础性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基本知识,3个阶梯的学生都要完成;提高性作业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素养,第2阶梯和第3阶梯的学生需要完成,第1阶梯的学生鼓励完成;发展性作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开发学生拓展能力,引导第3阶梯的学生完成.

  4阶梯式评价

  评价是阶梯式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客观准确的评价有利于各阶梯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阶梯之间的差异,决定了评价需要不同的标准,阶梯式评价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5].

  4.1阶梯式评价原则

  1)阶梯性原则:阶梯式教学的目的不是选拔优生,而是为了促使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不同阶梯的评价标准和侧重点应当不同;29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2卷

  2)全面性原则: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情况;

  3)鼓励性原则: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4)主体多元性原则:阶梯式评价的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提倡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互动式作出评价.

  4.2阶梯式评价的标准根据4个评价原则

  阶梯式评价要全面考虑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生日常的行为等方面的情况(表2).根据阶梯式评价的结果,在尊重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每学期期末进行阶梯重组,对进步的学生提升一个阶梯,对退步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关心,帮助其分析原因,树立学习信心.阶梯式评价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乐观积极的学习心态.为了测试阶梯式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统计了实施阶梯式教学前的高二第一学期的化学成绩,实施阶梯式教学一学期后,对学生化学成绩再一次统计(图1).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在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幅度方面,阶梯式教学要优于单一的班级授课模式,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方面,阶梯式教学也体现了更加明显的优势,阶梯式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取得一定的成就,教学效果优于现行教学.图1班级授课制与阶梯式教学成绩对比图通过实践证明,高中化学阶梯式教学在发挥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使得第1阶梯的人数逐渐减少,第2阶梯和第3阶梯不断壮大,真正实现了“构建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化学课程体系”的高效学习模式.

  参考文献:

  [1]吕月娥.日本阶梯式教学方法[J].天津教育,1982(3):44-45.

  [2]李富忠.阶梯式小单元教学法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172-174,186.

  [3]何龙泉.教学难点的阶梯式处理[J].中学数学研究,2004(11):13-16.

  [4]江家发.化学教学设计[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孙琪.“阶梯式”教学的尝试[J].天津教育,1986(7):29-30.

高中化学论文6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虽已实施新课标,但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仍存在实验被弱化,实验教学时间被减少,探究性实验无度、无序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精心准备演示实验,有序组织学生实验,有度进行探究实验,合理改进教材实验,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新课标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实际上高中实施新课标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低效、无效的实验教学状况普遍存在。对此应如何应对,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一、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中的实验被弱化

  高中化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未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做明确分类,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本应该学生做的实验用教师演示实验来代替,本应该教师做的演示实验用口头讲述或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代替,本应该深入探究的实验被简化。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操作技能低。

  2.实验教学时间被减少

  高中化学教学为了应对高考,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间,提前进入高三的一轮复习。许多教师为了追求进度,对于一些实验,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讲实验”“背实验”非常普遍,大大减少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这导致学生对多数实验缺乏动手操作的体验,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下降。

  3.实验效果不佳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缺少化学实验员,而化学课任教师对实验课常常准备不充分,或者照方抓药,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差。对于学生实验,常因组织不力,课堂秩序混乱,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4.探究性实验无度、无序

  在常规课堂中,教师大都不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恐怕耽误时间,而在优质课大赛或公开课中,从头到尾都在进行实验探究,连简单的物理性质如物质是否溶于水也去探究。除了探究无度外,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存在无序的问题。有的探究实验中各个问题间缺少逻辑性;有的探究实验开放程度太大,目的不明确,缺乏有序性;有的实验探究问题过难过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尽管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试还停留在纸笔测试上,忽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学生的大学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化学实验有着丰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激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

  2.精心准备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有效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演示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准备,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并围绕目的和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的程序,科学地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准确的实验时机,并对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在课前应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实验成功,现象明显。操作要面对学生,尽量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过程。

  3.有序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仪器和药品,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学生预习、了解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熟悉操作步骤。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要给学生适度的提示;将实验目的、现象记录、结果分析等设计成实验报告的形式,指导学生有秩序实验,确保实验的效果。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大家的情绪比较高涨,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给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人都有大致的分工,明确职责。学生观察实验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观察到准确全面的实验现象。

  4.有度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实验专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操作,进而让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粗盐的提纯》是初中实验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实验,选实验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实验技能,又培养了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通过亲自实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对高中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难度大、不好操作、反应慢的实验一般不益让学生进行探究。

  5.合理改进教材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实验,对教材中部分效果不好的实验,重新进行设计、改进或替代。例如,新教材安排了铁跟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存在湿棉花的水分易挥发的问题。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温度为1173K,而水的沸点为373K,远远低于该实验的反应温度。因此,当温度达到反应温度时,湿棉花中的水分早已挥发没了,导致水蒸气量不足,产生的氢气量极少,现象不明显。而且在加热过程中,湿棉花中的水会滴向试管中间加热部位,由于试管中间温度较高,导致试管炸裂,实验成功率较低。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用氢氧化钙和铁粉混合加热,利用氢氧化钙分解生成的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可使反应平缓,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气泡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实验现象明显,安全性高,效果好。总之,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应积极面对,勇于探索应对策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4.

高中化学论文7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后,有研究者进行了高中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复习等方面的学习策略上表现不佳,缺少高级学习策略的系统训练。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特别是高级学习策略的训练培养缺乏重视。关于化学教学中组织策略运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个案研究,尚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策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是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关于组织策略的众多研究表明组织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与运用,然而组织策略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尚不多,将组织策略较长时间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组织策略运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策略并探究其教学效果。

  2.组织策略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组织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如:温斯坦(Weinstein,)和休莫(Hume,)认为,所谓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精细加工的框架)。最简单的组织策略就是将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奥姆罗德(Ormrod,)认为,组织过程总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联系起来,有时也包括与己有知识建立联系。国内学者们给的见解如:杜晓新认为,组织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归类,并对各类及各类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

  刘慧灵认为,组织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结构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点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从而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保持与提取与运用。综合以上国内外诸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组织策略首先是对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彼此内在的联系,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联系起来以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是关于新学知识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

  3.对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组织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可以归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己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运用组织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涉及四个阶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关键点;第二,对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第三,发现内在联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问卷包括30个调查项目,其中调查学习新知识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复习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解决问题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

  4.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结果,项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较高为%,说明多数同学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提取题意要点;但有%的同学对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却并不清楚。项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约为50%,说明有半数学生在做化学题目时,能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题意;在题给信息和己学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解答题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为%,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将题目所给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己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项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为%,说明超过40%的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常常会利用流程图的策略来组织题给信息,帮助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项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为%,说明即使在面对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很少学生会利用绘制表格的策略来呈现题给信息间的关系以分析题意,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组织策略思维的培养:第一,教师方面,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宏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组织策略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步骤,尽量提供详尽具体的步骤,教给学生“条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接受组织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并进行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同时提供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5.反思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之处:调查基数比较小,调查范围不够广,缺少一点的普遍性;调查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尝试;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合作者,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有针对性。

高中化学论文8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各种环境污染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影响到了人们在地球上的健康生活。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呼声。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类文明素质的构成部分。对于环境教育来说,高中化学教学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平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观,熟知化学环境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环境素养。现文章主要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环境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善学生环境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高中化学是一门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能够满足当前我国环境教育的需求以及生态发展的需求。因此,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1.高中化学教学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是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当前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人们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缺乏环境保护教育而带来的后果。而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明确高中化学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学旨在让学生形成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第三,在高中化学中融入环境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环境保护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强烈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

  2.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教学策略

  2.1在化学教材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就是将环境保护知识融入化学课堂中,结合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教学,让环境教育与高中化学课堂结合起来。教师可以结合高中化学教材中不同的的知识点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例如,在进行硫与硫的化合物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酸雨危害、温室效应、硫酸的用途及其污染、酸雨的酸碱度测定、大气污染与防治等环节保护内容;在进行氮元素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N2O导致温室效应的过程,NO2、NO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的处理,磷元素与人体健康、无磷洗衣粉导致富营养化污染等内容;在进行烃类物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有机物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甲烷所引起的温室效应,多环芳烃的致癌作用,氟氯烃导致臭氧层破坏等[1]。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在进行不同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的结合社会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污染与化学环保知识,这样一来不单单可以让学生巩固复习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晰的掌握化学物质对人类影响的双面性,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2在化学实验中融入环境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门,化学实验拥有其他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形成各种成分复杂的废液或废渣。因此,化学实验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首先,教师要对化学实验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切忌在实验完成后随意丢弃实验废弃物。在开展化学实验前做好装置封闭性检查,在制备毒气的化学实验中需要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例如,在一氧化碳还原铜的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进行点燃处理,不单单避免了气体毒害,同时还形成了热源。又例如,在进行氯气制备的化学实验中,只需要使用碱液将尾气进行吸收处理就能够避免化学实验过程中毒气的泄露。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能够养成节约使用化学物品的习惯,指导学生对化学物品进行回收再利用[2]。很多学生在使用化学物品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都不考虑到物品的用量,往往存在着浪费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来进行环境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其定量的意识。例如,要制备1升的氯气,大概需要4g二氧化锰,则需要使用天平来准确获取用量,不能再出现浪费的情况。

  2.3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

  高中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平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化学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例如,在硅酸盐工业的知识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硅酸盐工业生产的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水体污染、气体污染、固体污染十分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来融入环境教育[3]。例如,在进行有机化学知识点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当前空调、冰箱所使用的拂绿烃类、护肤品、塑料制品都是生态环境污染的来源;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十分容易被人体呼吸道、消化道与皮肤所吸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甚至会导致组织蛋白坏死;水体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导致水体产生污染的原因包括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等。大气污染:在大气污染中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是主要的污染来源,硫酸厂、硝酸厂所排出的废气是重要的污染来源。学生们日常接触的环境保护与生活现象都包含着化学知识,高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发现的眼睛来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融入环境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根据化学教材、化学实验与化学课堂来高效的开展环境教育,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运用,将环境教育深入的融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吴婕.基于SPSS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xx,(03):23-25.

  [2]张悦.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20xx,(05):51.

  [3]蒋娟.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xx,(09):49.

高中化学论文9

  摘要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从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展现课堂活力两个方面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化学教学;兴趣;活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化学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例如,“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足球烯、碳纳米管、石墨、金刚石的图片,强烈地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多种感官的参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方式生动形象,声像并茂,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多样化的演示方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听、说、想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及时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便于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化难为易,学生更容易掌握。

  二、多媒体技术展现课堂活力

  化学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构建充满活力的化学课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展开化学教学。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于一体,画面绚丽多彩,演示生动形象,化静为动,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电子转移”这一微观过程,知识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了化难为简,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动态展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将抽象的理论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表现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经过思考和理解,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高中化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高中化学论文10

  1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性学习冲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化学课堂进一步开放到现实的情景生活中,通过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逐渐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态度,使其能逐渐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开设,高中化学教师能够建立出一套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在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的同时,推动我国民族的振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1.2有利于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所以其最重要的突破点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设出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发现与实践,逐步培养其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创新思维、科学精神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生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能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去。

  1.3有利于建设雄厚的师资队伍: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要求化学老师具备教育的能力,更是要求其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而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多数都是跨学科方面的综合知识,部分内容方面学生了解的资料要多于教师,这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其不断扩大自身的知识面,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参与进修,这就在整体上提高了化学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进一步丰富高中化学教学情景:通过“可供学生选择的情景素材”为学生创设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化学兴趣的重要条件。化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应用试验、演练、图片以及录像等多种方法与手段,逐步提升高中化学的教学趣味。现阶段新课改追求的是价值观与情感态度、方法与过程、技能与知识的多重目标的实现,化学教师应当依据不同教学模块的特征,科学选择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化学情景,从而搭建出宽广的学习平台。[2]与此同时,同学的尊重和教师的充分肯定是择增强学生探究热情及学习自信的重要前提,只有创设出民主、开放的课堂语境,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开发出学生的潜能。

  2.2重视化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学习:在化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过程中,化学教师的地位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先的主导者转变为引路人,从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原本的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现在的探索性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演进的过程中,应当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全面开发其思维能力,将实验的效果最大程度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述到浓硫酸和铜加热能发生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则不能反应,那么浓度为多少的硫酸才能在加热时与铜发生反应呢?实验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产生的SO2污染呢?围绕这一课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2.3全面拓展化学课题调研学习: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只有将社会与课堂之间的距离缩短,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意义。当前,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各课程的学习也越来越注重实际问题的考察与应用。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重课堂教育的社会性,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充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述到“燃料的综合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当紧密联系生活,收集一些能够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除此之外,化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生活,对燃料的归类及热能的使用进行了解与归纳。这样一来,不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还将其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大大拓宽。

  3结语

  研究性学习也就是一个探索与尝试的过程,并且也是实践的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行研究性学习,主要的是要坚持遵循“轻结论、重过程”的原则,将过程评价与鼓励学生作为核心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化学教学的质量。

高中化学论文11

  多年的新课改实践,让不少教师明白了新教材提出的各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以一个全新的观念去看待自己的课程,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也在不断的反思和检讨,针对新课标的指导,我们对实施新教材中的体会进行简单分析。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课改的产生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希望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我们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对自己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回顾,运用新课标标准检验自己,力争追求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朱东地探索和获取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高中化学教师而言,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一直期望的结果。本文笔者结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简单分析。

  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思路

  新课改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求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自身的教学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和强化训练上,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价值观、情感和态度方面的有机结合。教学观念是否创新关系到新课改实施的成败,所以,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革新。高中化学新课程中的内容难度明显降低,这不仅是要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培养健康的人格。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人文历史、社会热点、科学思想等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另外,在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化学教师不能仅仅是教教材,而是将化学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化学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过程。所以,在采用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独立构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新课标中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问题为中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一方面在师生双方互动的前提下,按照化学教学规律,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课堂上放开思路,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主动探索化学领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教学或者设置疑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或者独立探索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另外,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动画或者化学实验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得教学内容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到,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化学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让学生养成理论引导实践的习惯,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都能运用到实处。在校期间,高中化学也有一定的实验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强化自身的动手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将复杂繁琐的化学理论进行化学演示。学生可以在实验中锻炼自己的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外,要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与探究式实验教学相结合,学生在验证理论的实验过程中,也要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调动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只是单纯的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娴熟度,长久下来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疲惫,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加入探究式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主观意识出发,调动自身的内在潜力,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去,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落实,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4.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和验证。《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在教材内容上要实现生活化,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来充实化学课堂,不但可以拉近化学教学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为紧张的高中化学课堂增添活力。比如我们在讲解水与二氧化碳能否发生作用,可以提供一罐可乐;还可以将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挥作用,将碱面与蜡烛放在一起,弄清二氧化碳的密度问题与是否可燃的问题等等,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白化学存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12

  摘要::绿色化学思想的实质是对自然、科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所展开的思考,追求的是人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对于生态文明理念下工业化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思想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环保、自然的科学意识,为学习、生活、工作提供正确、健康的发展观、本文以人教版高中数学为例,介绍了高中绿色化学教学的特征,阐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学策略;高中化学化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更强的使用价值,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又高于生产、生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科学、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给生态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从教育者的观点来说,化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其的评价不应该集中于这门技术本身,而在于使用它的人、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入生态保护的观念、实施绿色化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一、绿色化学理念内涵

  绿色化学指的是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化学工艺与化学技术,在反应过程中强调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物的产生或者是对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其做大的特点就是对自然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因此也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它实现环境保护的途径不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在化学反应途径中以限度地处理污染、与此同时,探究更为环保的新能源材料也属于这一化学类型的研究范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内容与特征

  化学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过程不能单单聚焦于理论知识教育,应付考试不是这门学科最重要的意义,而应该是一种综合素质和思想教育、高中化学的理论、实验操作并不是十分的深奥,内容多为基础的化学原理、物质性质和反应规律,通过化学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明白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怎样科学开展化学生产、而高中绿色化学的教学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的,立足于化学基础理论体系,强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环保、科学思想教育,加深学生对科技和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在明确了主要内容之后,相应的教学特征也就不难理解了、高中绿色化学教育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思想要符合绿色化学教育思想的要求。

  2、实验教学采用的原材料要环保,不存在污染危害。

  3、实验过程中不会产生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污染性物质。

  4、实验的产物不仅仅要满足实验的需求,还要保证其是环保、无害的。

  三、绿色化学教育实施路径

  1、化学理论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1)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教材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强调绿色化学理念,首先就需要重视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深入剖析教材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要素,设计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绿色化学专题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习题教学渗透化学习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辅助,也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掌握、巩固知识和内容的重要手段、探究型实验是高考必考题,经常会涉及到物质生产、有毒有害物的回收处理等,这些都属于绿色化学、因此,教师需要在习题训练中融入绿色化学内容,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更深入地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3)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自身需要具备绿色意识,这样才能将其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准确体现,进而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比如,在讲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这一章的内容时,可以补充说明双氧水在造纸工业的应用,让学生意识到传统的氯气漂白技术存在较大的污染,而绿色的、无污染的双氧水最终会完全代替氯气、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向学生输出绿色理念的有效途径、

  2、化学实验教学的渗透路径

  (1)进行微型实验微型实验能在不改变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等的前提下,使用小容量的仪器,减少药品的用量,保证与原有实验相同的反应过程与反应结果、反应产物减少,那么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就小了,同时也能提高实验的安全性、

  (2)规范操作规范化学实验操作指的是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试剂量、有害产物的控制与处理来进行化学实验,否则会造成实验试剂的浪费,产生环境污染,甚至是引发安全事故,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健康危害、因此,严格规范化学实验操作不仅具有保证安全这一现实意义,还是绿色化学意识的重要体现、

  (3)选用无毒无害材料教师在进行实验展示或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时,需要考虑试剂材料的安全性与环保性,需要对比具有相近化学性质与反应特征的实验材料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尽量选用无毒无害、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实验材料、例如,在“磷的性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实验是选用白磷来展示其自燃现象,但是白磷有较大的毒性,燃烧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教室可以用Mg2Si代替白磷,因为Mg2Si水解后生成的SiH4在水面上也会发生自燃,实验现象与白磷自燃相类似,但是实验过程不会产生有害气体,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4)有效处理实验“三废”有些经过简单处理可实现再生循环使用或安全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有一些实验产物或残留物有毒有害,不能再次使用,也不能直接排放,因此在实验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物质进行转化、吸收、等处理,既处理了污染源又节约了能源、

  (5)高危实验虚拟化有一些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比较高,可能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既威胁到了学生、教师的人身安全,又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因此,这种实验就不能够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演示,教师可以在提前设置好实验数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操作,让学生了解实验设备、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实验步骤,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达成了绿色化学教学的目标,有效控制了“三废”污染的产生与排放、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化学是黄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就决定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强化环保性,大力推行绿色化学教学是极其有必要的、在学生发展的起步阶段,适当灌输环保意识可以促进学生自发形成正确的发展观,让学生自发地提升环保意识,实现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将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方法渗透至到化学教学当中去,让学生感受到绿色化学技术方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伟、在高中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J]、考试周刊,20xx(60):45-46。

  [2]张荣、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xx(3):31-32。

  [3]李莉,潘培培、简论绿色化学观念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xx,11(5):54-55。

高中化学论文13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应使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生活化, 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接受。通过论述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探究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深化对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生活化; 实践; 探究; 思考;

  一、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一)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高中化学是不少学生眼中较难的学科, 知识点繁杂难懂, 化学方程式变化多样, 难以捉摸, 要背诵要记忆的内容也较多, 题型更是多种多样, 千头万绪, 不知从何下手, 很多学生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 不免使他们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畏惧厌学心理, 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1]我们应该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改变现状,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此时, 生活化教学的产生为我们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生活化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 同时广泛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加以解释说明, 学生只要有相关的生活经验, 在教师的带领下发挥自己联想类比的能力, 便能很好地理解难懂的知识点, 这样一来, 不需要很长时间学生便能重拾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化学的信心。

  (二) 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

  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需要教师与学生通力合作, 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如果有一方没有准备充分或者状态不佳, 就无法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以往教学过程中, 教师过于注重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 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程度, 导致很多情况下教师自认为讲解得很清楚很明白, 也很通俗易懂, 但是学生却没有完全理解, 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跟上教师的节奏。这样的课堂是失败的, 是很难使学生有所收获的。生活化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是全新的教学模式, 同时也是有力的教学武器, 借助这一教学模式, 教师能够将知识具体化, 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和谐, 从而取得最好的课堂效果。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一)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从生活现象入手

  化学源自生活, 服务于生活, 很多化学现象可以从生活中得到答案, 同样, 很多生活经验也有化学依据。化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把相关的、相似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点联系起来, 放大它们之间的共通之处, 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3]教师应细心观察生活, 留心身边的一切, 留意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现象, 积极将生活现象带到课堂中,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他们产生共鸣, 从而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例如, 在学习混合物的基本分离方法———萃取时, 学生对这一分离方法比较陌生, 难以在短时间内充分体会和了解, 教师不妨在正式讲解之前先引入生活中做西红柿汤的小事例, 作为新课内容的铺垫。做好的西红柿汤表面有些许油星, 且显红色, 若制作时放更多的油便可看到汤上面漂着一层红油, 这是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溶于油的结果, 而将表面的油撇去, 下面的汤又没有一点红色, 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 还有什么地方也有类似的现象呢?教师可以提出很多相关的.问题,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带领他们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提出问题, 引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事例的铺垫下再进行萃取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生会更加容易理解, 并且有了具体事例作为载体, 记忆起来也更牢固。[4]相似地, 在学习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时, 教师可以先介绍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我们会发现二者相互转化时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相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石墨那么廉价而金刚石却那么昂贵呢?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让大家思考讨论, 进而进行正式的学习。相信这个有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例子会让学生记忆深刻, 在整个章节的学习中都会时不时想起, 对后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二) 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

  化学反应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高中化学课本中也涉及了很多, 而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拆分、重组的过程, 正常情况下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需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体会微观世界, 理解化学反应。因此, 化学学科给人的感觉难免是抽象难懂的, 这也是课堂授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做到使化学知识点具体易懂, 让学生更好接受, 成了教师们需要突破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能够使化学与生活常识联系, 通过类比的方式, 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点与简单的生活常识对比记忆, 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时, 教师应意识到这是一个微观的结构, 仅仅通过口头表达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和理解, 因此应将知识点与生活相结合。[5]教师不妨在讲解完相关原理之后, 针对其中“离原子核越远的电子具有越高的能量”这个小知识点进行生活化教学, 将我们每个人比作原子核外面的电子, 将原子核比作我们的家。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当一个人成长到足够强大时, 他便会离开家, 靠自己的能力打拼, 不再依靠父母;相反, 当一个人离家较远时, 他必然拥有很强的能力。这个生活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似, 电子的能量越高便会离原子核越远。通过这番讲解, 相信学生会对这个知识点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学习起来便不是难事。

  (三) 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

  许多化合物除了有系统命名法下的名称之外, 还拥有自己的俗名, 例如“氯化钠”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盐”, “碳酸氢钠”就是常见的“小苏打”, “碳酸钠”就是“苏打”等,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 也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物质, 它们的俗名记忆起来自然容易, 但很多物质的俗名记忆起来就有困难了。例如, “生石膏”的化学式是“CaSO4·2H2O”, 含两个结晶水, 而“熟石膏”的化学式是“2CaSO4·H2O”, 只含一个结晶水, 二者化学式相似, 俗名也相似, 很多学生无法准确分辨, 给化学学习带来困扰。教师可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二者的区别, 结合熟语“一回生二回熟”, 帮助记忆。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化合物的俗语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并不是凭空而来, 因此只要用心揣摩, 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再与生活相结合, 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6]

  (四) 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化学是有用的学科, 是实用的学科, 学好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 避免生活中的危险。例如, 洁厕灵和84消毒液都是家中常备的清洁物品, 但是二者不可以一起使用, 因为洁厕灵含有盐酸, 而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 这两种化合物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 产生有剧毒的氯气, 危及生命。如果学了化学, 便会知道这一点, 有时可以避免一场灾难。这便是化学原理在生活中运用的实际例子,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 从而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习的热情。

  (五) 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教学模式中, 以教师讲课为主, 学生做好聆听者的角色即可, 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 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7]生活化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容的呈现上, 还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上。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糟粕成分, 保留精华部分, 勇于转变思想, 突破思维的局限, 大胆创新, 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总之, 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 使知识运用于生活, 改善生活,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知识当作考试的工具, 当作检测能力的手段, 而应尽力使知识融入生活, 使二者融为一体, 互不分离。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老师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 从生活现象入手、将化学原理与生活常识联系、将化学知识点记忆与常用熟语结合、将化学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实用性以及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方式, 有效使教学方式生活化, 使课堂生活化, 使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对课程充满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福玲。浅谈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xx (36) :113。

  [2]程亚丽, 胡凤荣。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 (下旬) , 20xx (12) :196—197。

  [3]姚少祥。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 (下旬) , 20xx (04) :181。

  [4]黄亚伟。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与学, 20xx (01) :50。

  [5]翟玉龙。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 20xx (58) :134。

  [6]宋伟。高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少年, 20xx (23) :110。

  [7]宁伟红。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学园, 20xx (03) :82—83。

高中化学论文14

  摘要:化学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知识和理念;在实验及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相关能力;将绿色化学渗透到高中化学教学中。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学教育;思想教育

  随着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出现了很多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和物品,但是相应的存在很多弊端,地球的资源有限,化学生产中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产生的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同样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威胁。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同时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教育,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实现化学教育和环保意识的有机结合,既要体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性,又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我们就渗透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做出叙述。

  一、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传统的化工产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依旧可以在地球上存活下去,于是提出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化学,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高中化学教育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初始阶段,将这一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从根本上就形成这种思想,也符合新课改要求,这种在绿色化学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会更具有社会意识和科学精神,在获取新的'化学产品途径中,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不能丢弃,要从高中大量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不仅要领悟绿色化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二、实现绿色化学教育的方法

  由于是一种新型的理念,同学们在认知上存在困惑,再加上传统的教育模式,对这种教育的引入存在排斥,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难的存在,而放弃正确的教育方式,主要从思想教育、实例讲解、实际应用、扩大宣传范围、举办比赛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1.思想教育

  由于在过去同学们并未形成绿色化学的思想,对于什么是绿色化学,为什么要进行绿色化学教学以及绿色化学与我们传统的化学相比较有哪些不同,这些都是将要解释的问题。首先,应该让同学们意识到绿色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比如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尾气污染和全球温室效应等现象,让学生自发接受这种理念在生活中的不可或缺性,其次相比较传统的化工生产,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水体污染,经由食物链传递后在人体内富集,最终伤害的依旧是我们自身的利益,这也体现出传统的工业生产不可延续,否则威胁人类生命安全。

  2.实例讲解

  在授课时,可以列举出传统化工的污染实例,让同学们自己分析谈论,找出其缺点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怎样才能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同时也是绿色化学思维形成的过程,这种方式不但让同学们更加明确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而且也可以加深印象。例如,在实验室经常会遇到有毒气体的释放,为了试验人员的安全,这种操作经常要在通风橱内完成,消耗电力和物力资源,如果能够采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在收集装置处用一个气球来收集气体,这样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前提下,节约资源。

  3.实际应用

  知识永远在大脑中,不拿来运用,那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不只是在教学中渗透这样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做到将其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现在市面上很火的一种环保型装修材料,甲醛含量较低,这样的优势使其在装修领域占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也说明这种理念是可以创造财富的,虽然打击了传统工业的一些做法,但实质上是对其的深度改造。此外,教学中在做实验的时候,对于实验废液的处理及使用试剂的量等问题都与绿色化学有关,在学校实验中心开设绿色化学实验模拟基地,制定符合绿色化学的实验设计原则,在生活中,做到电池的回收利用等,在实际操练中形成绿色化学理念,这才是绿色化学教育成功的体现。

  4.扩大宣传范围

  绿色化学以高中化学教育作为载体,让学生们感受到绿色化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程度,但这仅仅是开始,应该让更多人群了解这一理念才是要达到的效果,学生可以作为传播者,这种使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荣誉感,比如在学校组织绿色化学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宣传组负责宣传绿色化学理念,技术组负责宣传材料的制作,策划小组负责定期举办活动,人事组负责招收新成员,这样的组织可以督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施绿色化学,普及这种理念。

  5.举办相关比赛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为了能够创造出更多绿色化学产品,需要激发想象力,学校举办一些比赛,可以集聚多人智慧,让这一理念的新产品造福人类。例如,绿色化学的研发领域,虽然高中的学生并不具备相关知识储备,仅仅作为一个项目的参与者,但是对于他们迟早要面临进入高校的问题,这样的独特经历,从早期开始培养这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来讲,拓宽了道路。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是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的,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纯粹的化学知识,还要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造成的改变,不论是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是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都是应该让学生了解的范围,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做一名高素质的人才,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学浩,刘杰.化学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回顾与反思[J].山东化工,20xx(15).

  [2]鲍东阳,黄泰华,姜大雨.中学化学教学课堂问答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6).

高中化学论文15

  摘 要:

  现代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质疑和自主提问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学生

  关键词: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现代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质疑和自主提问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真正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提问;课后作业

  在化学课堂中,很多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许多知识都没有用心去理解;而老师也只是填鸭式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造成了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本文就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发学生自主提问作出了研究和分析。

  一、重视课前预习,促使学生发问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自学将要学习的课程。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引发学生反思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促使学生发问的目的。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预习下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做好预习记录,主动提出问题。

  案例一:在学习“原电池”的时候,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为什么试验中会产生气泡呢?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是因为导线的作用才促使铜和稀硫酸的反应吗?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提问及时调节教学设计,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通过在预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问,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提问;另一方面,这种方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重视课堂中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化学教材的内容与生活也有紧密联系。在化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有意识地引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去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情境中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引发学生自主提问。

  案例二: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锈迹斑斑的门窗以及因金属腐蚀带来的一些灾难的图片。然后学生就体会金属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且金属的.腐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危害,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维就会被打开,从而提出疑问。金属为什么会发生腐蚀?所有的金属都会发生腐蚀吗?如何有效减少金属的腐蚀呢?然后教师就可以借助教材和化学实验向学生讲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利用情境创设问题,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效率。

  三、重视课后作业反思,促进学生深层次发问

  反思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否定提出质疑,这是一个引发痛苦和烦恼的过程。但是学生一般不会自主地进行反思,那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将反思落到实处。注重学生的课后作业反思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反思中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问。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案例三: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告诉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思路。比如,从题目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题目考查了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考点又是什么?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多反问学生,多对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解法。学生受老师提问的影响,在做题目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发问,在课堂上也会自主地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质疑和提问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对个人一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发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陈胜民.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xx(07).

【高中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论文06-13

高中化学论文06-07

高中化学的论文03-25

(荐)高中化学论文06-20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11-03

高中化学论文(精华)06-21

高中化学论文[精品]06-22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07-03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07-04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