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建筑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建筑与园林的和谐统一【1】
【摘 要】分析了建筑与园林在环境艺术创造中的设计特点、相互关系以及相辅相成为表达主题的设计宗旨, 从而有利于在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两个学科里建立有机联系, 更好的指导实际的设计创作。
【关键词】建筑;园林;和谐统一
1 建筑与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1.1 起源
追溯历史, 建筑是先于园林出现的。
最早的建筑出现在古埃及。
公元前3000 年之初, 皇帝的陵墓和神庙就用石材建造了, 如古埃及时期极其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金字塔, 砌筑的严丝合缝,并且没有风化的地方[ 1] 。
园林的出现, 是人们发现其生活已经远离自然, 而且这种远离带来身体及心理上的不适与不悦, 带着回归自然的情结, 却又不能回归到自然之中的人们, 开始了人工化的自然的创造[ 2] 。
这种人工化的自然不仅体现着人们对于自然的渴望, 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人们对于身心的舒适、对美好的追求。
园林成为理想世界的缩影, 也是对现实不满的抵触与反抗。
1.2 发展
从刀耕火种的时代, 人类生存在自然中, 完成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自然的神秘也使得人畏惧自然, 把自己藏于山洞中, 躲避不良气候和不同类生物的侵袭。
慢慢的, 人类开始建筑自己的/洞穴 , 开始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生产, 尽管依旧依赖自然, 但相对独立性已经多了许多。
园林在那个时代是朴素的, 可能是生产的鱼塘、可能是种植的果园, 或者是门前的野花野草, 但人并未脱离自然, 并未将建筑与园林分割开来。
人的创造力不断发展着, 开始不顾忌自然有点狂妄了, 可当自身在钢筋混凝土的怀抱中时, 渐渐醒悟与自然的不可分割。
于是, 回归自然怀抱成了21 世纪的主题, 生态一词成了口头禅,居于自然成了一种高级向往。
此时此刻, 人工与自然的结合反映到生存空间, 使得建筑与园林的结合更被推崇, 也的确更有意义。
2 建筑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2.1 功能
园林在建筑中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通常在山水、植物中的建筑比在烈日下的建筑的温度更低, 树荫下的休憩设施总是格外受到偏爱。
城市公园周围的建筑总是价格更高, 有私家花园的别墅更受青睐, 不仅仅是因为增添景致, 还因为园林的生态作用对于城市空气、建筑物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都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 对于噪声污染、光污染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
在园林中的建筑, 也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
人们长途跋涉后的小憩、面对美景的驻足品赏, 是一种生理需要, 更是园林设计以人为本的功能体现, 所以满足人的游览需要是园林美景的功能基础, 满足人游览需要的建筑便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2.2 景观
从整体空间布局上, 建筑和谐统一于整个园林体系, 其造景作用经常是园林景致的关键因素。
在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中国园林中, 往往呈现给人以随意的自然状态, 有时看似随意的散布于空间中, 但细细品味发现恰好的位置使得相联系空间的各个角度形成完美图画。
苏州园林是建筑这种作用的很好写照, 如网师园、拙政园里的亭廊轩榭, 都是组织空间并丰富景致的园林造景元素。
有时建筑以点的形式构成有序的轴线体系, 加强园林的集中性及整体感, 伴随之强有力的韵律美。
这种手法从颐和园后山的建筑群可以体现, 建筑的南北轴线层层错落, 使得整个山水骨架形成统一有序、高低错落的景观。
对于西方园林, 建筑的轴线作用更加明显, 往往以建筑为轴线的中心或节点, 配以不同性质、不同体量的建筑, 使得园林景致的主次更加分明, 给人抑扬顿挫之感[ 3] 。
从细部丰富景致上看, 建筑在小尺度的局部设计精妙,往往使园林整体品味、美感上升, 使人在人性化、和谐统一、景致丰富的小尺度空间里徜徉。
西方园林往往以奢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丰富园林空间, 精美的壁画、雕塑、山花, 流光溢彩, 在与人接触的尺度里, 体现园林的丰富。
中国苏州园林色泽朴素, 以灰瓦、粉墙, 配以绿树, 色彩的选择与当地的气候和风俗有关, 尽管以冷色调为主, 但建筑构件的精细程度不可忽略, 什锦窗的精美、漏窗对于景致的半遮半露、苏式彩画的素中优雅, 一种低调的美感, 在园林的统一形式下, 小尺度内的景观更有细部的精彩[ 4] 。
2.3 地域
园林与建筑的结合, 加强建筑的地域感, 使得建筑与场所的文脉和谐统一。
正如我们经常看到的, 园林的建设是带有明确地域性的, 因为诸如山水、草木这些要素的选择是需要与当地的自然及人文条件达成和谐统一的, 配合在建筑周围渲染着建筑的地域感。
爱琴海周围岛屿的民居建筑, 依山而建, 与自然景色相呼应, 山地的层次感是天然的园林骨架, 相配的植物也是适宜当地气候的柠檬树、叶子花、橄榄树等, 使得这种组合下的白墙蓝顶的民居建筑富有爱琴海气息, 一看到这种形式的建筑, 自然而然的使人脑海里浮现爱琴海的蔚蓝。
怀抱曲折、蜿蜒的小桥流水, 芭蕉与翠竹的建筑, 带有典型的江南情怀; 苍天古柏的万古长青, 海棠、牡丹的富贵, 大规模的挖湖堆山, 给建筑以北方皇家气派; 几棵椰子树和茅草屋样子的小品, 就能带给人海南的地域感。
2.4 主题
中国园林与中国山水画有着密切关系, 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的创造, 在求形似的基础上, 更注重神似, 其中蕴含的意境美是山水画最终要表达的。
园林的创造由山水、建筑、植物等基本要素构成, 呈现在观赏者面前的是实际的/ 象, 客观存在的物质形象, 经由象 的感触, 触发出/情 , 这种物质形象达到/触景生情, 与观赏者的思绪达到一种契合。
自然而然的, 情景交融后, 感知感情化, 物质精神化, 美景要表达的感情传达给观赏者, 达到一种感觉上的沟通与感动, 形成一个从三维空间到思维空间的传达。
那么这个三维空间中的各个要素都要有机结合来共同营造主题,当建筑作为园林其中一个要素时, 其与山水和植物的配合, 就要自然且和谐统一。
西方园林对于意境的表达更加直白, 但建筑与其他要素相和谐的表达意境是不变的。
凡尔赛宫苑的国王大道,笔直的道路通向宫苑, 两侧整齐排列的七叶树更显示威严。
勒诺特尔( Andre Le Notre) 的刺绣花坛与浪漫风情的别墅形式统一,使得法国园林有着精美的整体感。
3 对于设计创作
建筑、园林, 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 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在满足人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 对于美观、立意的表达, 在不同地域不同匠师的匠心独运下, 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 但根本不变的是两者互相补充, 统一于整体的创作纲领。
这种统一是一种和谐状态, 从各自的设计到彼此间的联系, 和谐体现在对于共同目标的从属, 更体现在两者在各个层面的相辅相成, 于是往往将两者视为一个整体, 整体的空间艺术, 将艺术形象的感知加强, 立意表达深入各个层面。
推及到建筑和园林设计, 其实是有着相同特性的宏观艺术,要着眼于整体, 设计以整体的立意、功能为先, 空间组织与各部分的设计要从整体入手, 为达到整体和谐统一要懂得取舍, 各个要素互补不足, 发挥各自的特性, 形式满足功能需要, 达到意的需要, 境自然呈现。
参考文献
[1]陈志华. 外国建筑史[ M ]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朱建宁, 周芷若. 西方园林[ M] .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3]唐学山, 李 雄, 曹礼昆. 园林艺术[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32- 43.
建筑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
【摘 要】 本文从建筑艺术和环境两方面阐述了两者协调统一的关系,并指出建筑装修和园林设计在建筑环境艺术中的作用,研究了立体绿化改造对建筑艺术和环境的影响,得出打造完美建筑艺术环境不仅要考虑单体的艺术,还要注意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的结论。
【关键词】建筑艺术;环境;立体绿化
1 绪论
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
一座座大厦,一栋栋高楼,是诗的字句,画的线条。
它以雄浑细腻的笔触,书写了城市建筑业发展的诗篇,绘就了城市绚丽的画卷。
建筑标志着过去,也孕育着将来显著的变化,建筑是具有组织性的,建筑师是一个组织者,而不是单纯的图面风格主义者。
我们需要同时从理性和感性二个角度去思考建筑,探索建筑艺术,并考虑建筑和环境的关系。
2 建筑艺术与环境相协调的关系
在人们的心目中,建筑总是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它是美的。
古代的建筑艺术,无论是古罗马式,还是哥特式、巴洛克式,都讲究形式的豪华和庄严,体现了古人的美学观点。
现代建筑艺术,则更加注重功能上的合理和环境的舒适。
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及人的精神融为一体,让人们充分享受自然环境和建筑艺术所提供的乐趣,既实用又美观,这就是现代建筑思想的基本要求。
过去,人们认为建筑造型艺术应当从建筑自身中去寻找,但在今天,人们已经更加重视建筑与人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
人与建筑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关系,现代建筑的亲切近人之感,可以从建筑的整体和局部中体现出来。
近年来,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提出了“共享空间”论,这种共享空间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建筑之间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建筑是城市的实体组成部分,随着全世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建筑的规模、性质、形式和内容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当前,建筑设计已经不可能自我封闭在个体的范围内,需要“以城市设计的概念指导园林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反过来以微观环境的研究逐步上溯,深化规划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2.1 建筑装修和园林设计在建筑艺术环境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艺术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必须把建筑的空间与室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而这个目标的完成,建筑装修和园林设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筑装修,没有任何一个建筑离得开它,即便是清水砖墙,室外要勾缝,室内要刷浆,这也就是装修。
而勾缝的质量的高低,对砖墙外观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们观察一座建筑物时,他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是由室内外装修得来的。
我国古代建筑,诸如宫殿、庙宇、书院、住宅等,使用功能完全不同,尺度也有大小之分,而造型则大同小异。
在它们仅仅完成了主体结构时,人们很难判定它究竟将作什么用。
然而,整个工程完工之后,却能使人一望便知是一座什么样的建筑,这就是靠建筑装修和园林小品取得的效果。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汽车增多,造成交通拥塞,使城市环境不断恶化,这种状况引起各国的普遍注意,想方设法加以改变。
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增加绿化建设,除了开辟、经营大型公园、绿地外,小型分散的广场、街头绿地、住宅区的庭院也受到普遍的重视。
这些地方面积不大、设施不多,但与居民接触面广,利用率高于大型公园,因此,各国城市都尽量有效巧妙的利用这些空间,用以改善城市环境。
在这些小型分散的场地上,主要设置园林小品,大至一亭一榭,小至一水一石,都要考虑到周围环境,衬托建筑主体,同时使树木、花卉和园林小品相互配合,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休息场所,使人们在紧张的劳动之余在此小憩,并得到艺术的享受。
所以我们说建筑之美在于其根植于自然环境,又服从于自然环境。
多样的建筑形式,各异的建筑风格适宜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与风景林木地形溶为一体,形成了各种建筑文化自己的美的语言。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总结的建筑,向植物一样落地生根。
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各种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2 立体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
建筑之美在于科学技术对艺术和建筑创作的影响,这是20世纪艺术和建筑发展中,最鲜明的有益于以往时代的特征。
技术的进步使得建筑师的梦想成为可能。
艺术的作用表现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使生活的爆满,从感性上体验自然和人生的韵律和诗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追求宽敞、方便的建筑使用空间的同时,也追求舒适的建筑外部环境,已成为一种趋势。
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本来就是设计者所应考虑的,立体绿化的要求是让绿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语言用于设计,服务于环境,解决用地紧张的矛盾。
建筑的立体绿化即在建筑设计中将绿化作为一种设计语言,把绿化的概念扩充到空间构成中去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满足市民对公共绿地需求不断增大的愿望。
高层建筑因其体量庞大,在城市中往往有标志性的作用。
对城市环境的塑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将立体绿化这一思想用于高层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整体环境,在造型上使绿化适应城市要求。
福冈县立国际中心无疑是一处成功的例子:它的北面面临金融区,所以北立面采用了典型的建筑立面,主入口位于其上,南面则沿现有公园延伸出一系列逐层升高的退台,退台的檐口全部种上了灌木形成立体绿化空间。
这一方案调和了开发商的利益和都市开放空间的需求。
成功的保留了公园景观,解决了最常见的冲突。
立体绿化的思想对高层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入口或是中庭的处理时,重视绿化这一元素的运用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立体绿化使绿色在三维空间中得到延伸,人们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美感,绿色象征着勃勃生机,使人们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希望。
正因如此,它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使紧张和疲劳得到缓和,使激动的人可以恢复平静。
在高楼林立的都市建筑群中,绿色将成为人与环境对话的切入点。
同时立体绿化对建筑还有保护及隐蔽丑乱的作用。
建筑的外墙面由于直接暴露于空气中,长期受风吹、日晒、雨淋,所以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风化作用,例如开裂、褪色等。
立体绿化可以有效的保护建筑墙面。
另外对于公厕、垃圾站等有碍观瞻的建筑进行立体绿化处理也可以使它不至于影响环境,甚至成为一处处绿色的景点。
3 总结
在建筑和规划师之间图纸就是语言,这是一门世界的语言,不因为个人的习惯而改变。
如果说,20世纪的建筑先驱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走向了新建筑,21世纪走向什么建筑呢?那一定是一种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时提出的一种“生存对策”,这正表现了人类作为地球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存行经受到干扰或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一种有利于生存的“生态政策”,那是人类要“发展”,又要能“持续”而答“持续”“发展”,既要满足“需要”,又要“限制”,这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那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呢?唯一可选择的就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走向自然化是21世纪必然发展趋势。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未来进一步做好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协调,使建筑的艺术在新时代散发出新鲜的气息。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重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余卓群. 建筑视觉造型:[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2
[3]荆其敏. 建筑环境观赏:[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建筑和结构的和谐统一【3】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人们对建筑物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我国很多建筑工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建筑和结构不和谐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正常功能。
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筑的安全性、美观性、耐用性以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二者紧密联合,相辅相成,一起推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本文重点分析了建筑和结构的和谐统一,以供有关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 结构设计 和谐统一 安全性 可靠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各种建筑技术以及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建筑领域。
同时在建筑工程中,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如果建筑和结构出现冲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者应该调节好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关系,因为只有调节好它们二者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完美的建筑,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现代的建筑设计重点已逐渐转向已满足人们的生活模式和行为习惯为前提,然后在建筑中逐渐的引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在逐渐的改变,建筑逐渐趋向于实用性、先进性、丰富多彩性、经济性发展。
由此同时,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繁琐。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出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1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扭转问题
建筑结构有三个基本的核心:刚度中心、几何中心、结构中心。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三心合一的要求,也就是尽可能的确保建筑结构的三个核心集中到一个点上。
而现代结构设计中的存在的扭转问题也就是: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满足三心合一的要求,这就导致了建筑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容易出现扭转振动的现象。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就要在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选择好合理的布局和结构。
除此之外,还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满足三心合一的要求。
1.2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共振问题
共振问题也就是,当建筑施工现场发生地震的时候,若是施工现场的特征周期和建筑的自震周期相似,建筑物和施工地面就会产生严重的共振,这将对建筑造成很大的伤害。
所以在建筑现场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对施工现场的场地的特征周期进行评估,然后依据评估数据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和结构类别。
同时还可以相应的增大施工现场场地特征周期和建筑物本身的自振周期的差异,尽可能的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
1.3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水平侧向位移问题
一般来说,由于还要考虑到周期、力的大小以及地震等其他的因素的影响,所以即使水平侧向位移达到了建筑规定的结构要求,也不能肯定的说建筑的结构设计符合要求。
因为建筑的抗震设计和结构刚度、地震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所以即使建筑结构不合理或者刚度不够时,当发生很小的地震,建筑结构不可能被破坏,此时就不能确定的说建筑结构设计合理。
因为,虽然此次地震没有破坏它,但是经过多次小地震的影响,建筑的位移曲线会慢慢的发生变化,到了一定程度,建筑就彻底被损坏了。
2、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对策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建筑具备基本的功能,还要具有多功能性、美观性等。
所以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谨慎考虑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设计逐渐趋向于生态建设。
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从而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结合在一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设计者们应该尽可能的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并运用在建筑的细节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1 全面进行建筑的规划,制定科学的设计标准
在建筑工程的规划过程中,对于建筑的设计首先要从整体观念出发,综合考虑建筑物现场周围环境、周围建筑物以及周围社会环境。
其次对于建筑的设计,还要从生态建筑建设理论出发,不仅使建筑的整体外观和外形满足客户的要求,还要建设一个生态无污染的建筑。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建筑增加一些艺术效果,使建筑能够更加的美观、大方。
因此,在对建筑进行整体规划以后,还要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对建筑进行整体综合的评价。
对于不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要及时的进行修改,修改到建筑物达到达到大家的认可。
总的来说,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要全面的分析整个项目,并且考证其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还要针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其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最后做出修订,确保建筑的可行性。
2.2 同步进行质量控制和跟踪
初步完成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以后,建筑设计者要对其结果一起进行质量跟踪和控制。
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不仅是影响建筑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还是建筑技术创新的重要结构。
所以,建筑设计者要提前对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做好预测,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质量跟踪和控制。
通过这些措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就可能避免一些安全隐患,并且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的实用性。
通常在建筑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先进行建筑设计,然后进行结构设计,也就是说结构设计是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
但是二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必须结合在一起。
设计者可以在结构设计的时候,采取一些技术手段来弥补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缺陷,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质量控制的方法,使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2.3 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设计者通常只考虑结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其结果是否准确,然而却经常忽略结构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可行。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设计的不合理,通常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导致了建筑工程不能按时完成,延误了工期。
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设计者要结合实际情况经结构设计,首先能够确保结构设计的可以性,施工人员能够按照设计要求去进行施工。
其次结构设计方案要满足施工的便利性,使施工人员能够简单地操控,按期完成建筑工程的设计。
除此之外,建筑的结构设计还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避免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3、结束语
建筑的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否完美的结合在一块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建筑的好坏。
同时建筑工程的设计是否符合标准,首先要看建筑的整体外观是否符合建筑的美学,其次还要看建筑物的结构是否安全、合理。
这些都是对于建筑的基本评价。
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把结构设计和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发挥最大的效用,同时也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升隆.吴琛.浅谈建筑与结构的和谐统一[J].江西化工,2011年02期.
[2] 张长亮.荀尧.讨论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的协调结合与统一[J].江西化工,2012年23期.
[3] 宫黎明.对现代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主要问题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4] 郑峰.建筑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结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年02期.
[5]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建筑结合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新成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02月.
【建筑与园林的和谐统一】相关文章:
和谐的统一高考满分作文10-03
建筑景观和谐设计的论文10-09
现代中式园林建筑10-08
古典园林景观建筑10-05
城市建筑园林设计10-05
当代园林建筑景观论文10-09
统一工程质量建筑造价论文范文10-08
苏州佛教园林建筑装饰艺术10-07
探讨室内设计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统一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