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三角形的概念.
2.用符号、字母表示三角形.
3.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三角形任何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过程性学习
(一)学前准备:
1、定义:由不在直线上的三条首尾顺次连结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三要素是、、。
如图,三角形记为,三角形的边,
三角形的顶点为,三角形的`内角为
注意:表示三角形时,字母没有先后顺序,但通常按逆时针来排列。
(二)探索新知
1如图,在三角形中,
(1)比较任意两边的和与第三边的大小,并填空:
a+bc→c–ab
a+cb→b-ac
b+ca→c-ba
(2)结论:①②.
(三)应用新知
1、例1:
判断下列各组线段中,哪些能组成三角形,哪些不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a=3cm,b=4cm,c=8cm(2)e=5.7cm,f=6.2cm,g=11.9cm:
2、当堂练:
(1)下列哪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A1cm,2cm,3.5cmB4cm,5cm,9cmC6cm,8cm,13cm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且AD=AC
请比较大小:ABAC+BC2ADCD
四、评价性学习
(一)、基础性练习
(1)如图三角形ABC(记作:)中,∠B的对边
是,夹∠B的两边是、。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
2、已知四组线段:
第①组长度分别为5,6,11;第②组长度分别为1,4,4;;
第③组长度分别为4,4,4;第④组长度分别为3,4,5,
其中不能成为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1和5,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
A.1
(二)、拓展提高
1、已知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12cm和6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多少cm?
2、现有长度分别为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组成三角形架,有几种情况?分别写出每组数据。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课件)播放:繁忙的工地上,五台挖掘机在紧张的工作着,铲斗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角……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画面上有5台挖掘机。
生2:工人叔叔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
生3:铲斗臂上形成了很多角。
生4:铲斗臂上的角不一样大。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她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了!
(课件演示:铲斗臂上形成的各种角)
师: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从挖掘机工作的生活场境入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角,从而来复习角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养成注意观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习惯。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平角、周角
1、 学生做各种活动角。
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
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
2、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
(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
【设计意图】这是一节概念课,所有角的定义都是规定的,如果只是告诉学生这些角的定义,学生有可能记得很牢,但是缺乏必要的体验,肯定没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操作体验为主让学生在复习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认识平角和周角,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3、分类。
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
(小组活动)
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
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
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
(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作出各种活动角,把剪下来的角贴在黑板上,故意给学生造成一种“视觉混乱”的局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
4、认识平角。
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
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是,因为他仍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3: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是一条直线。
生4: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5: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6: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还有不同意见吗?
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
(画平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
5、认识周角。
师:我们轻松一下,一起来做个游戏
⑴老师先说出一种角,你们利用活动角转出这种角:开始!锐角!直角!钝角!
⑵老师转动活动角,你们说出它的名称。开始!
师:(老师转动一周,两条射线重合),这是角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我认为不是,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所以不是角。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精彩!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
(画周角)
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识三角形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画三角形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课前调查.
课前调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投影展示: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出示下图:
3.导入 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
整理学生发言,并提出以下学习目标:
(1)什么叫三角形?
(2)三角形有哪些特征?
(3)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4)三角形怎样分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三根小棒,如果把每根小棒看做是三角形的一条边,你们分组摆一摆,并互相交流一下,知道了什么?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看一看哪组和你摆的一样,它们是三角形吗?
(3)分组讨论:如果我们摆三角形用的三根小棒看作三条线段,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4)教师演示三根小棒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板书:围成)
(5)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含义.(教师板书)
(6)练一练: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结合手里三角形学具、边摸边说出它的特征.
3.三角形的特性.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拉一拉.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为什么这些部位要制成三角形呢?
(2)实验:出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4)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5)你还能举例子说明吗?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①学生猜测:三角形按角的特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教师揭示:通常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分成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③小组讨论:你画或剪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找同学代表把三角形贴在黑板相应的集合图中.
④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⑤教师小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⑥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5.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画高.
(1)画锐角三角形,教师边作图边说明.
教师说明:我们已经学过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作垂线的方法.现在利用这个知识来认识三角形的高.
教师提问:锐角三角形有几条高?如果从B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如果从C点画高,它的底边是哪条线段?
引导学生明确:锐角三角形的底和高不止一个,从任何一个顶点都可以向它的`对边作高.这样三角形就有3个底和3个高.
(2)画直角三角形.
讨论:直角三角形的高应该怎样画?
使学生明确:因为直角三角形两条边成直角,所以夹直角的一条边是高,另一条边就是底.
教师提问:再找一找另外一条高在哪儿?
使学生明确:从直角的顶点向斜边作一条垂线,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高在斜边上.
(3)教师演示怎样画钝角三角形的高.
(4)教师强调说明:每画完一条高,要标上垂足.
6.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演示动画“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量一量下面每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度数.算一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
教师:怎样能知道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的准确度数呢?
(2)实验:
指导学生拿一个直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和∠2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90°.
指导学生拿一个锐角三角形,按下图的顺序,把∠1、∠2、∠3沿虚线折过来.观察一下,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1+∠2+∠3=180°.
③指导学生用一个钝角三角形再试一试.
(3)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根据三角形内角的是180°,如果知道三角形是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列式计算.
(5)练习:“做一做”.
在三角形中,已知∠1=140°,∠3=25°,求∠2.
四、巩固练习.
1.在信封中藏一个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三角形?
提问:为什么不能确定?
2.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3.操作题.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出一个条线段.
(1)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锐角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3)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4.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5.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
140页10题
下图是一块菜地,它外面的篱笆围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这个篱笆的周长是多少?
140页11题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用两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四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用七块拼一个三角形,你想出几种拼法?
141页14题
已知∠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
(1)∠1=50°,求∠2.
(2)∠2=48°,求∠1.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听指挥
游戏地点
操场
游戏用具
皮筋(封闭的)
游戏方法
1.将全班学生分成各小组.每组4人,其中三人按老师要求利用皮筋围成三角形,另外一人负责举旗,当本组完成时,该同学举起小旗,以示做好.
2.老师可以说任意一种三角形.例如:当老师说“直角三角形”,三个同学就开始围(三个同学各在三个顶点位置),另一个同学认为围好了就举起小旗,先举起小旗者为胜.当说出其它三角形时,游戏方法同上.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
2.生活中的三角形。
教师:生活中哪儿有三角形?(随着学生说出示)
3.引入。
教师: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三角形的含义。
(1)教师:我们在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现在请你画一个三角形。
(2)订正: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画出的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先画一条线段,从这条线段的一个端点出发,再画一条线段,把两条线段的端点连接起来)
预设:学生会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在说画法的过程中体会“围成”。
(3)课件出示:
教师:大家看,这两个是三角形吗?为什么?(有两条线段的端点没有连上)
课件演示:画三角形的过程。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三角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必须相连,这样相连的三条线段就是“围成”。
(4)教师总结: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设计意图】
在画三角形、说画法、辨析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围成”的含义,概括三角形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角形认识》教案11-07
数学认识三角形教案06-18
认识直角数学教案11-07
《认识时间》数学教案08-06
《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案08-04
认识梯形中班数学教案07-01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04-01
《认识负数》数学教案(通用8篇)08-29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1-17
《认识单双数》大班数学教案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