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9 13:26: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学生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设计意图:

  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自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对“风”这种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预设目标:

  1、认识“抽、续”等12个生字,会写“夫、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写生字;体会风娃娃的好心。

  教学难点:明白做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对别人是不是有用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去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字词,出示词语:(吸气、纤夫、流汗、行驶、表示、风筝、责怪、很伤心、抽上来、断断续续、无影无踪、高兴极了)

  读词语,知道和“吸”相反的是“呼”;理解“纤夫”。同桌互读词语。

  3、分行出示生字:抽 示 筝 伤 踪 责

  续 夫 汗 吸 极

  指名读第一行,读这一行你有什么发现?区分平、翘舌音,齐读。

  指名读第二行,有两个字特别像?(吸 极)

  4、写字指导:吸 极。你发现什么?书空右半部分;师范写;生练写,评议。

  三、整体感知,学习第一自然段

  1、风娃娃长大了,出示图,风妈妈让他去做什么?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读好风妈妈的话:自由练;指名;齐读。

  3、自由读2――8自然段,思考:风娃娃听了妈妈的话,去做了哪些事情?

  4、指名说,板贴卡片:吹风车、吹船帆、吹风筝、吹衣服、吹小树

  5、给风娃娃做的这几件事分类,并说理由。(其中吹风车、吹船帆是风娃娃做的好事。)

  6、选择风娃娃做的一件好事或坏事练读;指名读,正音。

  四、巩固练习,书写指导

  1、课后《我会读》。自由读;同桌互读;齐读。像“摇摇摆摆、断断续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2、书写生字:夫 号 汗 伤。

  说说写这几个字要注意什么?生练写;评议;再次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比比组词:吸( )极( );夫()天()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很多事,现在我们先去看看风娃娃给人们做的好事。

  二、研读“好事”部分

  1、自由读第二、三小节,风娃娃来到田野和河边都看到了什么?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有关句子。

  ◇齐读句子,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是怎样的?你觉得纤夫们怎么样?

  2、看到这样的情境,风娃娃又是怎么做的?用“――”划出句子。

  ◇指名读划出的句子,出示: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

  ◇自由读句子,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风娃娃很想为人们做好事。)

  3、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名说,出示句子:

  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你觉得应该怎么来读这几句话?练读;指名,评议;齐读。

  ◇纤夫们会怎样向风娃娃表示感谢?指名说。

  ◇练写词语“表示”。学生自由写;评议。

  三、研读“坏事”部分

  1、引读第4自然段:风娃娃一下子就为人们做了两件好事,他觉得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2、风娃娃这样想对不对?自由读5、6自然段。

  3、风娃娃使劲吹风,结果风筝怎么样了?指名说。

  “无影无踪”是什么意思?孩子们心爱的风筝就这样让风娃娃使劲地吹走了,他们该有多伤心啊!谁来读读这两句话?

  4、引读:看来风娃娃好心办了坏事,可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心里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力气就行。于是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

  你们想像一下,风娃娃这样东吹吹,西吹吹,还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坏处?

  风娃娃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麻烦,怪不得人们都――责怪他。

  5、齐读第8小节,你能告诉风娃娃答案吗?

  四、课外实践:了解风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板书设计:

  风 娃 娃

  好 心

  好 事 坏 事

  吹 风 车 吹 风 筝

  吹 船 帆 吹 衣 服

  吹 小 树……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的特点,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四、教具准备:

  搜集资料、著名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

  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答疑解惑。

  (1)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2)清爽宜人:清洁凉爽,合人心意。

  (3)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4)温文尔雅:态度温和。

  (5)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6)和谐:配合的适当均匀。

  (7)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8)和谐:配合的适当匀称。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思考:

  (1)维也纳森林有哪些特点?

  (2)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学生边听边划并作旁批。

  ①景色美。

  ②面积广。

  ③作用大。

  3、请学生回答相关的语句,并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景色美。

  “放眼远眺,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使一朵绿色的浪花。多少棵树才汇成这海一样无边无际的森林?”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森林之间是大片大片的开满鲜花的牧草,很难看见土的颜色。”

  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

  (2)面积广。

  “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

  “处处森林相连,谁能找到这维也纳森林的边缘?”

  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带着自己的感受试着读一读。

  (3)作用大。

  森林具有降温的作用。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

  “在维也纳,无论太阳怎样灼热,只要站在树阴里,便立刻清爽宜人。”

  “我在游览维也纳郊外一座皇家猎宫时……林间更是烟雾飞扬,真是壮观!”

  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例如:打铁时,夏季下雷阵雨时,壶里的水溢到炉子上时……

  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

  4、质疑:皇家猎宫为何建在此处?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文章中心句作铺垫。

  5、情感升华。

  (1)整体回顾,深入体会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指导朗读。

  (3)完成练习:

  维也纳森林,你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迷人的魅力: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业。

  阅读冯骥才的`相关作品或了解中国环境问题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次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2、在保护自然方面,维也纳人做了哪些事?

  ①颁布了《森林法》

  ②视草地如居室内的地毯

  ③不肯使用汽车内的空调

  ④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3、这种和谐生活的创造凭借的是什么?文章中有关键句提示吗?

  “维也纳人明白,宜人的气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赐,更是缘于祖祖辈辈对这种恩赐的倍加珍爱。”

  师:是大自然与人类的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珍爱,大自然需要人们的保护,人们生活的环境也依赖着大自然。

  4、师:维也纳森林的一切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离不开维也纳人祖祖辈辈对这土地的珍爱,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看到了这一幕幕美景,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可联系生活的情景。

  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相处方面。

  6、小结:同学们,世界上美好的东西,都是可以创造出来的,我们跟自然的关系也是这样。我们只要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样可以拥有像维也纳一样美好的生存空间!

  (二)读读背背。

  ①让学生挑自己最喜欢读的段落或者句群。

  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声朗读,争取背过。

  ②同桌互背,速记练习。

  (三)拓展练习。

  ①仿写句子。

  放眼远望,绿海无边,每一棵树都是一朵绿色的浪花……

  仰望夜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人只知道……哪里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学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动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的感想整理好写在“小本本”上。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春天不知不觉来了,用你喜欢的词语赞美春天。

  2、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板书“柳树醒了”。

  二、初读,掌握字词

  1、师范读,学生欣赏老师配乐朗诵。初步了解春天到了柳树的变化。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生词。

  3、哪些生字是你的新朋友呢?大声读给大家听。

  4、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⑴ 偏旁识字:枝,梳,梢

  形近字比较:耍一要(耍字比要字少一笔)

  多媒体课件辅助:雷,澡(打雷下雨,洗澡用水)

  熟字加偏旁:醒,软(酉+星=醒车+欠=软)

  ⑵ 同桌互相读生字,比比谁读的准。教师强调“醒”是后鼻音,“澡”读平舌音,“枝,树,梢,耍”读翘舌音。

  ⑶ 小组比赛认读生字(枝、梳、梢、耍、醒、雷、软、澡)

  ⑷ 读词卡:(教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三、细读,理解课文

  1、学第一节:

  ⑴ 自由读,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柳树醒了?用笔画出来。

  ⑵ 同桌读,想象春雷会跟柳树说什么话呢?

  ⑶ 小组读,交流柳树醒了说明了什么?

  ⑷ 比赛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景象。

  2、学第二节:

  ⑴ 轻声读,说一说谁给柳树洗澡了?

  ⑵ 师范读,学生小声跟读,想一想柳枝为什么软了?

  ⑶ 看录像春景图,学生在活动情景中感受柳枝变得更美了。

  ⑷ 美美地读一读,在读中感受春天的美。

  四、背诵,感悟文意

  1、自由背。

  2、加动作背。

  3、配乐背。

  4、同桌互背。

  五、拓展,巩固练习

  1、出示下列生字,学生做找朋友(组词)的游戏:

  说( )( )( ) 话( )( )( )

  朋( )( )( ) 友( )( )( )

  春( )( )( ) 高( )( )( )

  2、说话训练:

  用上“________”是柳树的好朋友。(词卡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六、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观察“说、话”两个字的字形和在田字格的位置。

  2、教师示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这两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言字旁的“点”要写的高一些,靠右一些,与横折提的“折”对齐。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字词

  1、读上节课学过的字:

  雷、澡、软、梢、梳、醒、耍、枝

  2、开火车形式读词:

  打雷 雷雨 树枝 树梢 软和 梳洗 玩耍 苏醒

  二、研读,自主探究(3~5小节)

  1、自由读,说说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指派组长汇报)

  2、各小组提出问题,师生整理问题,达成共识。

  ⑴ 柳梢为什么绿了?

  ⑵ 春燕跟柳树捉迷藏,小柳絮怎么飞了?

  ⑶ 柳树是怎样跟小朋友玩耍的?

  3、引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可以用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的`方式学习)。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⑴ 学生汇报“柳梢为什么绿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春风给柳树梳头”这一句体会,春风轻柔的为柳枝涂上绿色,引导学生带着情感读第三节。

  ⑵ 学生汇报“柳絮怎么飞了?”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掌握柳絮特点,可以用实物演示,学生观察,品读体会第四节。

  ⑶ 学生汇报“小朋友们是怎样跟柳树玩耍的?”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引导学生多读几遍最后小节,在读中加深体会。

  三、比赛,背诵课文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评一评谁背得好,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四、领悟,课外延伸

  1、夸夸柳树的5个好朋友。

  2、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3、用各种形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读课文、编儿歌、画画、唱歌、跳舞等)

  五、观察,正确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特点。

  2、教师范写,边写边提醒注意的笔画,“春”字的书写,关键是上半部分:三个横不宜长: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面的“日”字。“高”字上小下大,不要写得太长。

  3、书写“朋、友”两个字,可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提示大家写时应注意什么。

  六、小结

  柳树醒了,小朋友们也醒了,一年之季在于春,让我们利用好这美好春光,抓紧时间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吧!

  【板书设计】

  春雷______________说话──柳树──醒了

  春雨______________洗澡──柳枝──软了

  春风______________梳头──柳梢──绿了

  春燕──捉迷藏──柳絮──飞了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此次练笔,引发学生学会感受生活中的情感,认识抓住细节的重要性,并将其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感受真情,珍视友谊。

  3.通过讨论、比较、互评等形式,在民主交流的气氛中,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以友情为主题的文章、诗歌;准备自己与朋友的合影。

  一、歌曲导入

  聆听歌曲《永远的朋友》

  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好在哪里?

  (教师以友情为重点,引导学生的发言,使学生把握这次习作的重点。)

  二、抓住感人瞬间,畅谈友情故事

  你阅读过哪些歌颂友情的诗文?文章或诗歌中最能打动你的是什么?

  你与朋友之间发生过哪些感人的故事?讲一讲你和朋友之间的真情往事。

  找几个学生讲述他们的故事,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出“感人瞬间”——细节。请学生比较细节描写对表现友情的重要作用。

  教师:只要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感人细节进行描写,就能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以“歌颂友情”为主题,自主拟题,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准备:学生互相阅读习作,在优秀习作后打“A”。

  一、佳作共赏

  学生推荐出得“A”较多的习作,由作者朗读,师生共同欣赏。

  教师:成功的习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认真听作者朗读,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

  1.故事情节

  2.细节描写

  3.方法

  4.修辞方法

  如果同学们发现写得好的地方,可以立即叫“停”,现场点评,大家说一说好在哪里,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如果你发现有的地方可以改得更好,也可以及时提出来,我们大家帮助他一起改——因为我们都是朋友。

  二、自悟自改

  运用“佳作共勉”环节收获的知识修改自己的。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质。

  二、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课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学习比较的方法,认真体味“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对诗语的特点和鉴赏诗语的方法获得实感。

  教学步骤

  一、说“木叶”

  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涛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我国是诗的国度,从劳动中产生了诗歌,经过了不算长的时间,到唐代就已达到顶峰,纵观古代诗歌,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人手,解析了树、树叶、木叶之间细微的差异,重点分析了木与树相同又不同的地方,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问题。

  但也有的时候,诗人把它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涛:“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

  作者林庚是著名的学者、诗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丁极为精细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三、给下列词语注音

  A.袅袅( ) 桔颂( ) 灼灼( ) 皋( )

  B.征戌( ) 瘐( ) 缠绵( ) 褒( )

  C.翩( ) 荃( ) 干燥( ) 漂零( )

  D. 漂泊( ) 迢远( ) 桅杆( )

  二、研读课文,讨论问题。

  1.古典诗歌中“树”与“木”的艺术特征、意思情味、适用场合有什么不同?

  繁茂的枝叶

  特 树 枝叶的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质的树干,落叶的因素

  征 木 黄色、干燥的质感

  意 树: 饱满

  味 木: 疏朗

  场 树 满树叶子吹动,浓阴密密层层

  合 木 秋风叶落

  2.以“木”引起落叶的联想为例,说明诗歌语言的特质及其对诗人创作的意义。重点研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指词语的形象色彩和联想的意义)问题。

  (1)“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

  从字面上讲,“木”就是“树”, :者是同一概念,但两个词形象色彩不同,引起的联想不同。“木”具有着“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或者说木质的形象色彩,使人更多地想起树干,而很少想到非木质的叶子。“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之外,

  练习:

  一、指出下列诗句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 出处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 出处

  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作者 出处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 出处

  5.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作者 出处

  二、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旬:

  1.秋月照层岭, 。(吴均《谷柳恽》)

  2.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 。(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 。(吴均《青溪小姑歌》)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三、鉴赏下面一首古诗:

  咏 蝉① 骆宾王

  西陆②蝉声唱,南冠③客思深。

  不堪玄鬓④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① 注:这首诗作于高宗仪风三年(678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② 西陆:指秋天。③ 南冠:指囚徒。 ④ 玄鬓:指蝉。

  试从思想内容、表达技巧方面鉴赏这首诗。

  答案:

  一、1.屈原 《九歌》 2.谢庄 《月赋》 3.陆厥 《临江王节士歌》

  4.王褒 《渡 河北》 5.萧纲 《折杨柳》

  二、1.寒风扫高木 2.高树多悲风

  3.落叶何翩翩 4.叶落依枝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三、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涛人借对蝉的吟咏,抒发了自己虽有高洁的品性,但不为时人所 了解,相反还被诬陷入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的思想感情。

  唐诗中的“柳”

  柳,姿态婀娜,摇曳多姿,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常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对象。唐诗中的咏柳佳作更是不可胜数。其中当数贺知章的《咏柳》诗最为著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歌一反前人以杨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条的写法,而使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而出现,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态。

  在唐朝诗人中,对柳最有感情的当数李尚隐了。在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赠柳》诗描绘春柳风姿: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掩映”“参差”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风流”“婀娜”写柳的体态轻盈,花飞似“雪”则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

  而《柳》是写秋日之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写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衬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咏柳,诗人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写春柳,突出其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写秋柳,则表现诗人对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叹之情。

  咏柳,在唐诗中常被用以赋别。罗隐的《柳》就是运用比兴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写暮春晴日长安城外、灞水岸边送别情景的: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在赋别诗中,诗人一般以折柳相赠惜别。如戴叔伦的《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施肩吾的《折杨柳》:

  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

  而雍裕之的《江边柳》则别出新意: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楼西老柳》用简括的笔触勾勒了一幅“临风立马图”,又是诗人的自画像:

  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

  开元一支柳,长庆二年春。

  而唐彦谦的《垂柳》诗又别有寓意: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不仅写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托物寄兴,讽刺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于柔情中见犀利,于含蓄中露锋芒,堪称“咏柳”诗一绝。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精选]语文教案09-29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09-26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燕子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