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6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问题情境自主掌握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1、分别出示45页六种交通工具时速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数学术语“速度”的含义。
2、根据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让学生独立口算。16×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口算方法的种类)
4、汇报交流。
二、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算法的特点。
1、出示题目: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160×3= ,独立计算后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对比16×3= 和160×3= ,让学生从16和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口算方法。
3、将第1题增加1个条件“3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30=
4、让学生在与“16×3”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六第1题。
让每位学生独立口算,将得数写在该题(树叶)的旁边,然后让部分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及时反馈学生口算情况。
2、练习六第2题。
可向学生展示两种花卉的部分品种,引发学生的生活美感。
3、练习六第3题。(开放题)
在反馈时,引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的方法。
还可利用本题资源,扩大解题视野。
四、课堂小结。(略)
教学反思:
口算乘法的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六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让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4题:
2、问: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口算
3、比一比,谁算得快?
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二、综合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5题。
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
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多名学生说一说)。
2、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三、提高练习
1、要求学生完成第6、7题。(学生在书中完成第6、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第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做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
16÷4=4(元),理由:“买3送1”相当于买4少收16元,则平均每棵少收4元。
2、小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设计意图: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估算,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对不同的数据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时力求在一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组织学习材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在创设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情境,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认识估算的意义,经历估算的过程,掌握、归纳估算的方法。为此,在课中,我们依靠北京奥运主会场的图片,弥补学生对大型体育场馆认识的不足;通过估算可称重的人数,帮助学生认识估算的意义;利用体育场、班生数、报纸、大豆不同等素材,让学生在不同的数据环境中经历不同的估算过程,体验不同的估算方法。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凸显课堂教学主线,体现教学的实效。
二、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估算教学中,算法的多样性是很好的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素材。为此,在课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对算法的多样性进行探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在归纳整理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
三、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在教学过程的预设中,始终把学生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对待,交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既拥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又拥有与人交流的.权利,也能在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成果,还能进行置疑评价,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是一台家庭用的体重称,它的称重范围是0120千克。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台称一次最多能称出几位同学的体重?其实生活中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算出结果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估算的本领。
1、课件出示:北京2008奥运主会场图。
2、提出问题:
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查询有关北京奥运会主会场的一些数据,查到了吗,谁来说说?
十万个座位是怎样一个概念,你们能想象出来吗?
出示体育场的俯视效果图、内部效果图。
想一想,这里的十万个座位是怎样安排的?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课本P36页体育场看台图。
同学们对体育场看台的座位安排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这里还有一个体育场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后,根据这个体育场的特点及看台座位的排列情况,估一估这个体育场的看台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要求:
(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
(2)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和估算的结果。
3、交流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汇报?你估算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引导学生评价。
4、尝试练习。
课件呈现P36页估一估。
小青的座位票是28看台的22排32座,这是体育场最后一个看台,也是最后一排最末的座位。如果每个看台的座位数相同,你能估计出这个体育场的座位数吗?
(1)要求:独立思考、估算,有困难的可以和同学交流解决。
(2)交流反馈,学生评价。
4、归纳小结。
以上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估算体育场座位数的?对,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用乘法估算较大的数,这是估算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实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应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数据进行估算。
三、拓展练习,巩固应用。
1、估算学校人数。
班级 一(1)班 一(2)班 二(1)班 二(2)班 三(1)班 三(2)班 四(1)班 四(2)班 五(1)班 五(2)班 六(1)班 六(2)班
人数 48 47 50 49 52 53 56 55 50 52 48 50
你能根据表中信息估计出全校大约有多少学生吗?
小结:像怎样是根据众数、中位数来取整进行估算,也是常用的估算方法。
2、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1题。估计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请你任选一个版面,估计它大约有多少个字。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学生汇报交流在投影仪下进行。
组织学生评价。
3、课本P37页练一练的第3题。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出示一瓶大豆: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估计一瓶大豆有多少粒的方法,你们还能回忆起来吗?谁来说说?
好,现在按同学们方法来估一估:先量出一杯大豆(倒在展示台上),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粒,这样数好数吗?慢不慢?能想出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交流估算方法,进行评价。
四、回顾反思,培养能力。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在估算过程中你遇到过困难吗?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解决的?
五、课后练习,形成能力。
小调查:
了解身边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估一估浪费现象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内容】:教材第83页例6、例7。
【教学目标】: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归纳总结出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笔算的方法。
难点:确定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
(1)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2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第2个算式的商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的商是两位数)
2.说一说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回顾,相互说一说。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应该怎么计算呢?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页的主题插图,说一说插图上的内容。(学校开展环保活动,同学们积极参加环保活动)
二、自主探究
在环保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1.教学例6。
(1)指名读题,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板书: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数?商几?怎么写?余下的数是多少?接下去该怎样算?
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
a.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b.余下的数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继续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2.教学例7。
(1)出示例7。
你会算吗?先用31除几?商几?怎么写?余几?点名学生回答。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10,
31除10够商1吗?怎么办?
(在商的个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数是930,商的个位是几?算算看。
(4)学生回答后提问:
为什么商的个位是0?
3.练一练:每人各写一道商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换做一做。
4.归纳总结计算法则。
(1)你能说一说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①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议一议: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与商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试商的时候一个是试前一位,一个是试前两位。)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独立练习,指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1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互相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区别,汇报结果。
3.教材“练习十六”第2题。
小组议一议,说一说。
4.教材“练习十六”第3题。
小组内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5.教材“练习十六”第4、5题。
提醒学生回忆:2月、3月、4月每个月各多少天?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吗?お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识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了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第79页例2及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练习,巩固学生估算的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类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难点:正确地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确估算。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苹果树和数字苹果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上节课同学们帮助老师分气球,老师知道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还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给30面,你又会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0÷30=
师:像这样的式子跟我们上节课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一样吗?应该怎样口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整百数除整十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本课中,我创设过节分气彩旗这样的一个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情景,让学生经历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有信心解决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及时指导。
2、互动交流:
(1)小组交流
老师提出几点要求:小组长负责组织,每个同学都发言,按次序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比一比谁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组意见。
3、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各组的算法,教师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1)可以是用实物来说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个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变成了12÷3=4(表内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们组直接口算就出来了。我们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想法真棒啊,老师以你们自豪,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学整百数除整十数,运用估算意识。
还能接受挑战吗?用小黑板展示题目
122÷30≈120÷28≈
①我们这两道题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点呢
②我们该怎么做,试试吧!看看谁的想法最好!
③先自己做一做,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导学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数除整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三个题,你发现有什么异同?得出结论
(小结: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数和除数看作整百除整十来计算,或者根据表内除法和看乘数想除法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探讨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整十数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学反思》,来自网!http://
数学知识空间,为学生赢得不段体验成功的机会。逐渐的引入到整百数除整十数口算的重要性。体现了运算推理的多样化)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出示数字卡片。
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多。然后订正答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并说出口算过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开火车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1题剩余的题目)。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3、摘智慧,谁摘得最多。
(1)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的第3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智慧果的奖励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三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列式,集体交流。
你表现得怎么样?收获了多少智慧果?
(设计意图: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入其中,在练习中,我设计了“数字卡片”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算得最准”、“开火车”、“摘智慧果’,学生乐于接受,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同时给予每个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百数除整十数的口算
120÷30=4(个)
答:可以分给4个班
122÷30≈4
120÷28≈4
教后反思: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平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第3单元角的度量
第4课时画角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 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好,先停下手中的笔(停顿片刻,环视教室),我们先来看看这组同学画的统计图。这是一张男生人数的统计图(师指着标题),谁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好在哪?
生:每个年级的间隔相等;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有标明数据;还有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对他的评价满意吗?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 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二、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 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看来表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回到课件)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 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 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 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 、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角的大小、角的计量单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课文第37-38页的内容,“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 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4、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5、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准备: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3、认识几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为什么?
(在量角器上画出20°的角,其中每一个刻度都用虚线标出,便于学生讲出为什么20°的道理,图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画在印在纸上的量角器上)。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60°,另一个却表示120°?从而让学生谈谈在量角器上读角时要注意什么?突破读内外圈刻度易错这一难点。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P39、3)。(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以延长边来量的道理)。
四、比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两组角,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P38例1)
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总结结论: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开的大小,*开得越大,角越大。
五、巩固练习: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个角的度数,然后验证。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数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两个概念。
2.掌握数位顺序表,类推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了解数位的意义,利用数位顺序表体会“位值”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较大计数单位的产生过程,感知位值制。
2.让学生经历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的过程,加深对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和对国情的了解。
2.在认数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数位顺序表;能结合实例具体说出“位值”的意义。
难点:能正确理解和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这两个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1走进生活,走近大数
1.提问: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请看大屏幕,看图猜一猜,这是我们祖国的哪些地方?(课件出示北京、西藏、四川、河南、新疆、黑龙江的情境图,学生根据图片展开竞猜活动)
2.师:我们的祖国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
20xx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
师:这些数你们认识吗?能试着读一读吗?看到这些数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说一说,读一读)
活动2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说下你想学习哪些有关大数的知识?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预设
生1:我想学习怎样读这些大数。
生2:大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是什么?
生3:它们各是几位数?
生4: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生5:这些大数分别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
2.导语:同学们想学习的有关大数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值得我们一起去探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亿以内数的认识”,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如果有的学生预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强,可以正确读出大数,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这些大数感到困难,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知识,帮助他们完成知识的迁移。
板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出示探究提纲:
(1)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多少?十万十万地数,10个十万是多少?一百万一百万地数,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一千万一千万地数,10个一千万是多少?请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2)有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吗?分别是什么?
(3)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展示汇报探究成果。
预设
生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生2:比“十万”大的计数单位有百万、千万、亿……
生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活动2认识数位顺序表,了解数级和数位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3页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探究。
出示探究提纲:
(1)你看懂了什么?
(2)试着说下个级和万级分别包含哪些数位?每级有几个数位?
(3)说一说19612368这个数中每个数字分别在哪个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4)什么是计数单位?什么是数位?
2.学生充分探究后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预设
生1:目前学到的数位顺序表分三级:个级、万级、亿级。
生2: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每级都有四个数位。
生3:19612368中,前一个“1”在千万位上,表示1个千万。“9”在百万位上,表示9个百万。前一个“6”在十万位上,表示6个十万。后一个“1”在万位上,表示1个万。“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3”在百位上,表示3个百。后一个“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生4:个、十、百、千、万、十万……亿这些都是计数单位。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小结:数位是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时所占的位置,从低位开始每四位为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和亿级。一个大数中同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意义就不同。
操作指导
在板块二的教学中,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如计数器等模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的机会,把思维表象与思维表达联系起来。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1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内完成,再找同学汇报。
2.完成教材4页“做一做”2题。
(1)生独立填写数位顺序表并回答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并抽取几名同学进行展示汇报,集体订正。
3.任意写一个亿以内的数,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
独立写数后同桌同学互相说数的组成,再找两桌同学汇报。
4.知识拓展。
师:打开教材看4页“你知道吗?”,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并在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秒画1个点,一刻不停地画,需要3年2个多月才能画完1亿个点。
生2:我知道了如果1亿个小学生手拉手可以绕地球赤道3圈半。
生3:通过这些,我感受到一亿确实是个大数。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练习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求学生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口表达;既可以独立完成,又可以与别人合作完成。每个学生在不同的练习方式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谈学习收获。
预设
生1:我知道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生2:我学会了填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生3:我懂得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例如:百位上的7表示7个百,千万位上的7表示7个千万。
生4:我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但风景优美,而且人口众多。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8页练习一1、2题。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1 数位顺序表
教学反思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大数的概念,体会大数的意义,从而建立数感。大数经常出现在新闻、经济、科技等方面,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学生对大数却缺乏体验。因此,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主题图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
2.借助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在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揭示数位和数级的概念十分重要。通过拨珠数数帮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了解这些计数单位所占的数位,体会“位值”的意义。
3.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要遵循学一程,展一程,点一程的规律,当学生独立自学和小组交流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及时、准确地进行点拨,使学习的过程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产生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白纸、画笔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故事《记数方法》
师问:同学们第一次来到学校的录播室,你们的心情如何?今天还有一位小朋友和我们一起度过这堂课,他是谁呢?一起看看课件出示图片(聪聪)问:一起大声喊出他的名字!
课件播放小精灵录音:谢谢新昌三小四(3)班的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个故事想讲给你们听,你们想听吗?
生:想
课件出示图片(远古时代的人们图片)聪聪录音问:你见过这样的人吗?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他们是怎样来记录数字的呢?请听我给你们带来的第一个故事:《记数方法》(播放课件)
师:故事中介绍古时候人们几种记数方法?(板书: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
二、讲解新授,增添新趣
(一)小小设计师
(1)师:同学们如果你生活在远古时代,你还没有学数
字,那么你会用如何记录你的数字呢?请拿出你手中的画笔来试一试吧?(学生动手操作)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二)介绍数字的产生
师: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些记数符号就叫做(板书:数字)
(1)介绍巴比伦数字(课件播放)
师:巴比伦数字由一些好似小箭头来表示数字,一个小箭头代表数字1,两个小箭头代表数字2,三个小箭头代表数字3……这样记数方便吗?为什么?
(2)介绍中国数字(课件播放)
师:我们中国则是用好似小棒的小竖线来表示数字1、2、3、4、5,那么6是不是就写六根小竖线呢?(课件播放)当满了5时,就换1根横线代表5,横线下画一根竖线就代表6,画两根竖线就代表7……
(3)介绍罗马数字(课件播放)
师:这又是哪国数字呢?哦!原来是罗马数字。
(三)记忆大比拼
师:听!小精灵有话要说了!(课件录音:现在要考考大家
对三国数字的记忆力了,加油哦!)课件播放(游戏开始)
(四)听故事二《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小精灵又奖励一个故事给我们,一起看看哦!(播放视频《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师: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印度人)
(五)分清概念,了解自然数。
师:是的,现在吴老师把这些阿拉伯字数字都带来了,一起大声读出来(课件出示数字和录音:数字可以用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1)自然数(课件出示文字:自然数概念)
师:当我们认识了这些自然数时,森林里有个小伙伴在哭呢?(课件出示录音:呜——呜——呜呜,你们都有自己的衣服,自己的数字,可是我没有爸爸妈妈,没有小手小脚,没有漂亮的眼睛,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班上小朋友说我是个圆球,动一下就滚蛋。)
(2)认识自然数0
师:同学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认识)他能到我们自然数中间来吗?听森林女王在说些什么?(播放录音:这位小朋友别哭,你圆圆的身子真好看,汽车轮子离不开你,咱们的国球离不开你,你也是个重要的角色,一个物体也没有我们就需要你出场,你的名字叫做“零”,你也是自然数中的一员哦!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数。)
师:零出现得比较晚,在记数的时候起着占位的作用,听了森林女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练习巩固,趣味无穷
(1)牛刀小试
1、最小的'自然数是(),自然数的个数是()
2、最大的8位数是(),最小的8位数是()。
3、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之间的差是()。
(2)明辨是非
1、最小的自然数是1。()
2、最大的自然数是999999999999()
3、所有的四位数都比三位数大。()
4、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 )
四、总结提升,升华兴趣
师:我们学的知识在课本第16、17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画出本课的重点。今天我们和小精灵一起了解了数的产生,知道古时候认识的计数方法有: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和刻道记数,后来为了国际统一,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表示物体个数的1、2、3……。都是自然数,而0是最小的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在今后我们将学习更多的数字知识是,探索更多的数字奥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量指定的角。
2.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能运用角的知识描述相应的生活现象,感受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方法。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小黑板出示)
(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使它和第二个角相同,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把第二个角与第三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
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就记作1°。(板书:度)
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10°、90°、135°、180°的刻度线。
在自己的量角器上从右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从左边起找0°、10°、90°、135°、180°刻度线。
2.用量角器量角。
(1)看教科书第19页,根据刚才对量角器的了解,自学量角的方法,并量一量。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因为角是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个点叫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边。在量角时:①两重合:要把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②一看数: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提问: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书上这个角的一条边既对着50°,同时也对着13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
(3)指出,在量角时,如右边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内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刻度数;如果左边的0度刻地线与角的的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度数。
(4)指名说说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我们都应注意什么?
三、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请同学们用量角器在书上量一量。
集体订正,并说说是怎样量的。
2.第2题。
(1)同学们量好后,将结果填在括号里。
(2)小组内交流。
(3)说说每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多少?说明什么?
3.第3题。
(1)先估计一下,这三个角的大小一样吗?
(2)动手量一量。
(3)说说自己的发现,师总结。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学习目标】
1.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探索计算规律。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维,揭示规律,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的数学素养。计算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计算工具,已经见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学生有意去关注过、认真去研究过计算器里,到底蕴藏着的是怎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
学法指导
通过引导整理材料,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组合作实际操作计算器。
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计算器计算。
(1)386+17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后输入()就显示出了结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
出来。
3.发现规律。
(1)用计算器独立计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个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
4.“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学习反思】
这节课我学会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计算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
1.判断。
(1)47560≈47万();
(2)2036000000≈20亿()
(3)990000000≈10亿()
2.用计算器计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亿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感觉孩子应该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自己也提前意识到了,可这些问题却让学生一时消化不好。
这部分内容方法掌握不好的话,特别容易出错。由于这个单元的内容涉及到的数字大,再加上刚开学,孩子们的心思还没能真正地回到课堂,所以这些都是难免的。
主要存在的问题:
1、不分级
由于都是大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分级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读数写数。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分级的好处,采取分级和不分级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分级的好处。虽然学生知道分级的好处,在教学中,我也时刻提醒学生要先分级,可是在课堂上做作业和课后作业中,仍然有学生不分级就读数,有人出错有人不出错,课后了解到,有的学生对这些大数早已会读会认,已经熟悉,习惯了。而有的学生是因为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根本就没考虑过,只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2、大小写混淆
学生做题时的心不在焉,没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总是在读数的时候把大小写混写。
3、有0的写数
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还不错。但是写数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很多。除了不分级,还有一个原因,不使用数位顺序表。但每一级中间出现零和末尾出现零时,学生写数的时候,总是丢掉零,或者添上零。
尤其是“写出由下列各数组成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做容易对0。
4、数位与计数单位的混淆
学生在数位和计数单位这两个概念上总是犯糊涂了。课堂上反应的很好,可在做作业的时候,个别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数位什么是计数单位,全混在了一起。
针对这些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
1、在课堂上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分级,把没有分级习惯的学生留下来单独辅导。
2、其次严格要求学生的做作业习惯。我发现个别孩子的作业不仅不按时交,更重要的'是作业的整洁度。很多孩子的作业本刚做了两天,就脏的不得了,书写不认真,错了的地方居然用笔划掉,虽然我在开学前已经强调。所以要严查作业的整洁度,把漂亮的作业进行展示,让那些没有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学生,去欣赏一下别人的作业。
3、多练习,及时反馈。因为第一单元知识点多,再加上不能得到更多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在备课时要精备,课堂上精讲,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练习。当然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去练习,并非是盲目的多做作业。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出现的问题诸多。当然也就看出我在备课和教学中没有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习惯。在心里还是把新生跟老生看成一致的标准来要求了,所以说,下个阶段的重点不光是课堂教学,更要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
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下列三种椅子问学生:你喜欢坐哪种椅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结: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交流,看来椅子靠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种椅子就是专门给登月的宇航员设计的,要造这样的椅子就要知道靠背的角度,你有办法知道它的角度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
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角的度量单位
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观念。
(1)让学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对的角用细丝游戏棒(在一种塑料扫帚上剪下的)在课桌上摆一摆大约有多大。
(2)与学生共同讨论,得出同学们刚才摆出的这个角就是1°角。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练习课,课本第28页到32页练习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读、写亿以上的数。
2.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从而感受有些题目用简便方法比计算器还要快一些。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计算器,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回忆亿以上数的读法、写法和改写方法。
学生相互启发、补充。集体交流,达成共识。
2、教材第28页的第5题。
(1)投影出示,读题。
(2)按题目要求,独立完成。
(3)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
3、写出下列各数。
(1)一亿三千八百万写作:()
(2)四亿零八十万七千写作:()
(3)六百亿九千零二万写作:()
(4)一千零二亿零二十万写作:()
4、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
(1)300000000 =()亿
(2)2800000000 =()亿
(3)80200000000 =()亿
(4)50000000000 =()亿
二、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第15题
(1)四人一组,分组游戏。
(2)讲明游戏方法
每人用数字卡片摆出一个多位数,其他三人分别读一读。
(4)反复摆、读,交流自己的读数的方法。
2、把下面相等的.数用直线连接起来。
2045000000七亿
32100000000七十亿零八百零五万
700000000三百二十一亿
350070000二十亿四千五百万
7008050000一百零三亿
10300000000三亿五千零七万
3、用3、6、0、0、0、0、8、9、这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不读0的数。()
(4)约等于1亿的数。()
(5)改写成8369万的数。()
4、教材第30页第13题。
5、教材第31页第14题。
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6、教材第32页的第19题。
(1)看清题意,说说自己的想法。
(2)集体口算结果
(3)出示题目的下部分。
(4)看看结果是否合理,分析一下错误原因。
(5)计算出精确值进行验证。
(6)谈谈做题感受。
说明:这第二课时应是第十一课时,而上一课时“1亿有多大”的活动课应是本课时。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2-07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2-17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4-0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18
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教案02-0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2-08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时教案02-23
五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12-0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7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