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卡片,表格,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情景图片。
由各种图片引出分类的'定义。(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做分类)
二、教学互动。
1、小组合作用老师分发的卡片分类
2、用例1的水果图的练习用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
(1)出示水果图。
(2)引导学生上台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B、按图形形状分。课件演示统计过程,学生归纳统计结果,引导记录统计结果。
(3)学生试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结果。
A、按水果种类统计。
B、按图形形状统计。
(4)分小组合作完成课前老师分发的卡片记录。
(5)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6)总结归纳:
A、什么叫分类?
B、分类的时候,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分类的结果。
c、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作业:实际运用。
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森林游园会”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回忆整理,让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巩固整理信息,分析问题的方法。并能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复习
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举行游园会,张老师得到了一张邀请卡,你们想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吗?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整理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算一算 分一分》
1、出示题目,学生计算
师:看看,狐狸兄妹来迎接我们了,答对了题,才能进入数学王国参加游园会哟!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把出现的数学题解答在你面前的答题卡上,比一比看哪个组最先答出。做好准备了吗?(请最快的一组来回答。)
2、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可以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分一分类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找出了这么多种分法。
3.问:那计算上面算式时要注意什么?(谁来说一说)
总结: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要注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二)整理复习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我最棒》
1.出示“小兔摘萝卜图”。
(1)仔细看图,了解图意。(指名说一说)
(2)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①独立尝试提问并解答
②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③全班交流,介绍思路。
小结:解决问题要先看数学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相关条件,最后检查结果。
三、 重点练习,强化提高《练一练 想一想》
1、出示“小猴子摘桃子图”
(1)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你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回答)
(3)这道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
2、出示“动物图书室图”
(1)仔细看图,这幅图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2)问题是什么?你能列式计算吗?(学生解答)
(3)在做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3、出示“纪念品物品价格图”
师:我们要回去了,一起去看看纪念品馆吧,但是每人只有一张100元的购物券,算算你够买哪些你喜欢的物品,再算一算用去了多少钱。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
四、总结归纳,结束活动
师:这节课在同学们的合作下,我们跟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共同归纳和整理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家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整理。我们下节课再见吧!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3
设计说明
本教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两种算法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基于上述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重视课前的复习铺垫。
在学习新知之前,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自然而然地进行知识的迁移,有助于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2、重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掌握。
在上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了解。在学习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时,不需要教师再做更多的讲解,而是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用各种方式来表示自己的算法,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算法,更牢固地掌握算法,达到对这些算法熟练应用的程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复习题。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0+□=8+□ 15=10+□=8+□
16=10+□=8+□
2、口算。
11-9=14-9=13-9=
15-9=17-9=18-9=
指名填空或说出得数,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
在学习新知之前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巩固以前学过的计算方法,为学习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探究算法
1、课件出示教材13页例2情境图。
(1)观看课件,说说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2-8。
2、探究12-8的算法。
(1)提问:你能用学过的算法计算12-8吗?
预设
生1:我用“破十法”计算,因为10-8=2,2+2=4,所以12-8=4。
生2:我想到了8+4=12,所以12-8=4。
(2)将自己的算法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预设
生1:我能用小棒摆出自己的算法:先摆出1捆零2根小棒,再从1捆中拿掉8根,把剩下的2根与原来的2根合起来是4根,所以12-8=4。
生2:我能把自己的算法画出来:先在左边画10个圆圈,右边画2个圆圈,表示12,然后从左边的10个圆圈中划掉8个,剩下的2个与右边的2个合起来是4个,即12-8=4。
生3:我会用算式表示自己的算法:10-8=2,2+2=4。
生4:我先画出8个五角星,再接着画出4个就是12个了,所以12-8=4。
(3)引导学生填空: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8=2,2+□=4;8+□=12,12-8=□。
3、出示课堂活动卡。
4、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十几减8的吗?(板书课题:十几减8)
预设
生:我们可以运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师:“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计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两种算法掌握好。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有所认识,所以这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种算法。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多种方式把自己的算法表示出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操作巩固,应用算法
1、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1题。
让学生先在图中圈一圈,再填出算式的得数,巩固对“破十法”的理解。
2、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2题。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思考每组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巩固“想加算减法”。
3、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3题。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完成后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布置作业
教材15页1、2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4
破十法:10-8=2想加算减法:8+4=12
2+2=4 12-8=4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按规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
难点:体会在同一标准下,分类的呈现方式不同,分类结果相同。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教材将本部分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一年级上册调整到下册学习,并且在原来只单纯教学分类进行简单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数据的整理和用简单统计表表示结果的内容。这时候的学生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之后,对周围的一些实际现象或事物有了一些观察和思考的意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乐于观察、思维活跃的特性有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本部分教学内容。
四、教材分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分类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又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历来的'教科书分类都是安排在准备课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将“分类”放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突出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关系。本单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初步的分类方法。先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标准分类,并对分类结果作出简单的整理与分析。例1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引入,在给出了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后再分析计数的结果,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密切联系,既让学生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又使学生完整地体验到了统计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些礼物,谁能一眼看出有几件礼物?”(课件出示礼物盒图)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蓝色三个粉色五个”“大的三个小的五个”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
(二)新授
“还有两位小朋友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数数共有多少个气球”。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出示主题图片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学生操作过程中播放优雅的音乐,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操作要求:“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一眼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呢?师: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引出一一对应的摆放方式)
③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呈现方式叫做象形图。
④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记录的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⑤探究单一标准,分类呈现方式不同,结果相同。
师:我们观察这三位学生的分类结果,葫芦形的有几个?圆形有几个?爱心形有几个?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在同一标准下,分类呈现的方式不同,分类的结果是相同的。
⑥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师鼓励)
⑦拓展: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爱心形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爱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爱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
3.刚刚我们是按照形状来分的,还能怎么分呢?(颜色)
那现在我们快速按照颜色分一分
师总结: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不同,但是总数是相同的。
三、巩固练习
1、闯关游戏,给出标准找出不是的一个
2、课本练习七第二题
四、今天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5
1教学目标
能够独立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此基础上,对计数单位“个(一)”、“十”、“百”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及对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的估计,感受100以内各数的意义。
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数的兴趣及估数的意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十数时的数数。
3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认识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数数、掌握不同的数数方法
通过数老师的手指个数,复习10个一是十。通过数3个同学的手指个数掌握4种常用的数数方法,并渗透在数数时要根据实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数数方法。
(二)画圆建立数数的模型、掌握数的组成
1、让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出班级学生人数,并渗透在点数时,不能快,也不能慢,一定要手口一致。
2、让学生画圆表示出班级学生人数
(1)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圆表示班级学生人数。画之前思考,画出的圆怎样摆,能让老师和学生不用数就能看出圆的个数。
(2)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几种有代表性的画法当中自己观察比较出那种画法最容易看出圆的个数。
(3)(展示10个10个画的作品)你知道34当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吗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3和4所对应的圆)34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出示老师画的圆每行10个,共9行,再多3个。
(1)让学生观察老师画了多少个圆是怎么看出来的93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老师接着画圆,请学生帮老师数一数,画了多少个。画到99个的时候,故意停下来,现在有多少个圆老师再画一个是多少个你知道100里面有几个十吗几个十是一百(板书10个十是一百)
三、数数和数的组成巩固练习,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1、引导学生估计出书上第33页小羊的只数,然后再10只10只的圈起来数出小羊的只数,教学中渗透估算方法。
2、展示100枝铅笔。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枝铅笔,再带领学生10枝10枝、5枝5枝、2枝2枝、1枝1枝的数出铅笔的枝数。并相机的说出相应数的组成。
3、通过观察比较100枝铅笔、100根小棒、100粒米和100枚硬币,渗透估算的同时感受100的实际意义。
4、展示生活中的100及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四、课堂小结和自我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在书上第33页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你认为本节课自己做到
1、能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数,请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2、知道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请再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3、认真听别人发言,积极思考,请继续给自己画一个笑脸。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7页例题1, 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方法,能选择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 难 点: 学会对问题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课件、各色各形磁性贴片。
学具准备:白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家里是不是都有很多的玩具呢?大概有多少个?20xx年3月21日那天,芳芳老师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新闻:86岁老奶奶收藏玩具超过6000件(有文字有图片)。这么我的玩具,这位老奶奶家里有没有显得特别乱呢?
其实啊,芳芳老师也有一些玩具的收藏,你们可能没有欧!
二、新授
(一)、挑一挑
(邀请4个孩子,逐个拿出毛绒玩具: 墨鱼、比目鱼、骆驼、魔鬼鱼。)
谁能从这4个玩具中挑出不同的? (分为两类了)
(二)、分一分
1.再拿来一个小鹿,应该放在哪边?
2.这是一个小矮人,放哪里?
3.那么,我现在把这6个玩具混在一起,除了刚才分为三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一分呢?
4.小结:孩子们真棒,刚才的“分一分”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类”(板书),分类就是把同一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不同。
(三)、学习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这里有4幅图(PPT),大家先仔细观察一下,孩子们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
2.可以分别按“颜色”、“形状”、“数量”分类。 我们以一次体会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产生了不同的分类结果!
(四)、学习分类后的`简单整理
1.那么生活中有什么现象是“分类”呢?(PPT)
2.分类有什么用呢?
3.接下来,我们一起看(PPT):这里是语文、数学、英语书,一共有多少本?怎么进行分类?我们这样整理一下,让我们自己看得很轻松、一目了然。我们再来数一数、加一加,与刚才所数的数据对一对,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4.师问:
(1)谁最多?谁最少?
(2)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这样的整理过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整理”(板书)。
(五)、学习简单的象形统计图
(教具贴片)这里是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几种平面图形,都认得吗?
1.首先,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
2.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邀请孩子到黑板上来操作贴片)
3.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4.谁最多?谁最少?你怎样看出来的?强调“一一对应”。
5.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即拍照上传展示)。
6.算一算,分完以后总数量变了没有?
7.还可以怎样分呢?(步骤重复第4、5、6)
三、总结全课
孩子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回家后,把今天的学习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7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6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比较,使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会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正确运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4、谈话导入
教师:快来看!他们在玩跷跷板。小老虎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熊看到了,它也想玩,它找来了好朋友小兔,可是他们怎么也玩不起来,为什么呢?
教师:轻重是比出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进行比较。在数学上我们会经常比较什么呢?
5、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说一说数的大小。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6
在操作中初步直观感知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 (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15比58少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那篮球比红球少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教师问:红球和黄球比呢?
小结比较方法:①直观观察比较 ②借助推理进行比较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3、练习九
[第4题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数学游戏题:猜一猜瓶子里有多少个珠子?]
4、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课堂总结
在比较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我们也利用它们把比的结果说的更清楚了。下课后,请同学们也在生活中多运用运用它吧。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让孩子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词描述两个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数感。这部分内容是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教材提供给孩子比三种颜色的球的场景,引导孩子交流得出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通过启发孩子思考还可以怎样说,得到相对的另一种表述黄球比蓝球少一些,并初步学习应用多一些少一些描述两个数量间的多少关系;通过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的另外一种表述,让孩子试着在理解少的多含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9
教学目标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知识点本身内容复杂: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灵活性较大;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结果会截然不同,对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要求较大。能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于不同标准分类结果不同容易混乱,对于分类标准的理解不够透彻。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本节课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通过练习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分类的`好处
2。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如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法)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你们去文具店买过东西吗?学生:买过。
教师:老师有两个好朋友,小鹿和小熊,我们一起去他们的文具店里看看好吗?学生:好。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好处。
教师:你们想去哪一家文具店买东西呀?为什么?
学生:小鹿文具店,因为很整齐/因为本子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很整齐。
教师:对,老师也想去小鹿文具店,这样将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分类的王国吧!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教师:从玩具店出来,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吧,今天游乐园里有许多小朋友和漂亮的气球。
课件出示孩子们去游乐园玩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这里有这么多气球,你能把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学生讨论)
生1:可以按形状/图形分类。
生2:可以按颜色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一分,初步感受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分得的结果也不相同,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教师指定用形状分类)
老师给每两个同学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再展示学生作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2)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
生:整齐、清楚。
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点名请同学回答。
生:圆形气球最多。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一排最长。
师:我们来看左边这行,这是来记录糖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糖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糖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下。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
(3)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
师:心形的气球有几个?
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形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
(4)展示其他记录方法。
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请同学说一说,再用课件出示出类结果,展示分类结果。
4。在对比中体会
教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教师: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5。 小结:通过给气球分类,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下面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分类的结果,让学生体验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分类整理的数据更清楚、更简捷。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课本30页第三题
(1)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点名学生汇报结果,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1。像这样把气球按形状、颜色等分一分的方法叫做分类,这里的颜色和形状就是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一样。
2。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整理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整理,其中用象形图和表格整理法最直观简便。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教材33,34页和35页。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了解到100以内数的顺序。
2、能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四、教学方法
演示法,动手操作法。
五、教学重难点
会数100以内的各数,弄清数的组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里有几只羊?(10只)那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
师:那这里又有多少只羊呢?(20)请同学们举手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师:在我们数学王国中,数数通常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还可以十个十个的数。
师:现在同学们数出书本33页当中有多少只羊,并圈出来,之后呢请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告诉对方自己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新知
1.数100以内的数(跟着教学PPT)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在茫茫的大草原上看到有100只羊,现在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从0开数到100。
(师生互动:0,1,2,3......98,99,100)
师:我们将10根小棒捆在一起就代表一个10,两捆木棒就代表20,那么三捆木棒是多少呢?(四捆,五捆,六捆......十捆呢?)
师:所以说100里面有10个十。
板书:10个十是100。
师:同学都很棒,大家一起跟着老师举起大拇指对着自己说:棒棒棒,我很棒!
2.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1、2题。
3.两位数的'组成(教学例2)
师:我们刚刚说过了,一捆代表1个10,那么七捆呢?(7个十,70)四捆呢?(40)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两幅图片分别表示的数字是多少?(70,46)
4.练习巩固
书本35页做一做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很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0的物品,培养好的数数品质,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数量在100以上的各种物品(有花生、幸运星、豆子、小棒、橡皮筋等)。选取这么多丰富的材料一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很贴近生活的,二是希望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不同的人数物品的方法是不同的,同一个人数不同的物品方法也不同,这些丰富的学具本身就刺激了学生,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三是进行交换物品数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更具体的体验,有体验才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交流才能落到实处。尤其是在检查别人数的过程中,学生们显得更为仔细,并且有自己的主见,会选择更好的方法来数数。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臵,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臵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4
课题名称 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育器材摆放的图片对比,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2. 借助给气球分类的活动(教材例1),学会分类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的分类方法,并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计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两张摆放体育器材的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上体育课的时候,你更想从图一找到喜欢的 球还是图二呢?为什么?
生:图二。因为摆放得很整齐。
师:看来大家更想从图二找到自己喜欢的球。图二的各种球都很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一眼望过去就很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球了。像图二这样 ,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1气球图片
师:同学们,请观察这 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是的,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们手上拿着很多漂亮的气球。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分一分吧,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呢?
师:有三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课件出示第一个小朋 友的 做法 :
第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分的:我先分一分,再数一数。先分成糖葫芦形、爱心形和球形,然后再去数分别有几个。
(2)课件出示第二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二个小朋友是用了边数边画的方法;首先在纸的最下方把这3种气球的形状画出来,然后数一个画一个,这就是第二个小朋友整理出来的结果。
(3)课件出示第三个小朋友的做法:
第三个小朋友就不喜欢这么麻烦,他先在纸上画出这3种气球的形状,然后直接在气球类别下面写出数量,他就这样把它简单地表达出来了。
师:分完之后,你 们发现了什么?
生:球形的气球最多,有5个;糖葫芦形的气球最少,只有3个。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棒。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还可以按颜色来分,有红色 、黄色和蓝色三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两位小朋友 按颜色分类整理出来的结果吧!
课件出示按颜色分类的图片。
三、巩固提升
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把同一类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我们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形状、颜色来分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其他标准进行分类,比如物体的用途、大小、轻重等等)
课外延申:通过直观图片体验生活中的分类
第一张图片:超市的水果分类(节省顾客购物时间)
第二张图片:图书馆的书本分类(方便读者找所需书本)
第三张图片:垃圾分类(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放学后,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房间进行分类整理,并与家人、同学或者朋友交流自己的成果。
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2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5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2-17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06-2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8
数字大发现中班下册数学教案04-10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2-0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9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2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