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04 10:01:45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锦集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画“√”作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学具:

  硬币、题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看我们班女同学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其实你就是要把他们分类。那我们一看结果,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大家一起来说。

  :上学期我们就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板书:统计)

  1、探索统计策略

  (1)男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看,他们带来了什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他们也向我进行了汇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比比谁最聪明,能一边听,一边数出来。(第一次放录音)

  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也没有数清楚,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怎样就能记下来。可以4人小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可以记在这张纸上。(第二次放录音)

  谁记下来了?他们各有多少个?说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欢哪种呢?

  (3)看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再记录一次,比一比谁的结果最正确。(第三次放录音)

  学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感觉到了,记录的时候符号越简单就越方便、清楚。

  刚才,我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

  2、呈现统计数据

  下面我们把这些数据在表格里。

  3、分析统计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统计结果,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出了各种食物的数量,带上这些好吃的,我们出发吧!

  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你们认识吗?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遇到的路标吧!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老师读,大家记,记在题纸上的第一个表里。

  学生汇报。

  2、直接应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坐着汽车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游乐园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师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项目,怎么买票呀?

  那我们就现场统计。

  听好要求:

  (1)每人只能报一项自己最想玩的项目。

  (2)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地记在题纸的上。

  (3)自己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记下来。

  开火车,轮流报。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3、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介绍游戏方法

  (2)介绍游戏规则

  谁来汇报你记录的`结果?

  观察每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统计的次数足够多的话,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

  4、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统计过往汽车的数量,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他们,好吗?

  先看看有几种车?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这次没有人来帮你报。

  这个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记录。

  看了这个表,你想说什么?

  交警叔叔谢谢你们的帮忙,一天的旅途该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全课

  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在玩中运用了知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应用题专项练习。

  1、杨教授要领会稿费4300元,根据有关规定,超过800元的应按收入的5%交个人所得税,他应交税多少元?

  2、京华超市有草鱼180千克,卖出它的后,剩下的草鱼重量相当于虾的90%,超市中有虾多少千克?

  3、A、B两地相距800千米,一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已行了 ,再行多少千米正好到达B地?(4分)

  4、某饮料厂六月份生产饮料180箱,比原计划超产30箱,超产百分之几?

  6、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不变的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剪开的圆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6分)

  7、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甲比乙早小时到达A、B两地的中点,当乙车到达中点时、甲车又继续向前行驶了25千米到达C点,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9、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

  10、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这堆煤有多少吨?

  11、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12、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先写出切合题意的关系式,再列方程,不用解答)

  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列方程,不用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一箱香皂,卖去24块,正好是全箱的 。这箱香皂有多少块?

  线段图:

  只列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4、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然后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求出正方形的面积是圆面积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课本82-83页。智慧广场--数字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智慧广场-数字谜(师板书课题)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

  (老师借助课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三、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验证: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

  2.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3.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4.讨论(议一议)

  (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

  (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

  生回答,师板书。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四、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

  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五、全课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数字谜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板书设计:

  数字谜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

  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一些小树,分两排种植,少先队员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大哥哥、大姐姐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 + 6 = 15

  8 + 6 = 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 = 9+8 = 9+7 = 9+6 =

  9+5 = 9+4 = 9+3 = 9+2 =

  8+9 = 8+8 = 8+7 = 8+6 =

  8+5 = 8+4 = 8+3 =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 7+8 8+4

  5+8 8+6 8+3

  8+5 2+8 4+8

  8+7 9+8 8+9

  3+8 6+8 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 ) 6+( )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 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书看了 。(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 。(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个数的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 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语:(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呀,是猪八戒的超市开张了,咱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超市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评析]: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小熊也来了,看看他要买什么?小熊:我要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

  师: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呢?请每个同学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然后围成四人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想的。

  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师相应板书)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6=18

  ⑤6+3×4=18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4是12元,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评析]在教学脱式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 =12+6 =9×4

  =18(元) =18(元) =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生5: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4、引导小结: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书)。

  [评析]教师敢于暴露学生做题中两种不够成熟的思考方法,通过学生生成的资源,让他们在阐述和争辨中进行分析,明晰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方法,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在情境中使学生再次理解了“减乘”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再算加”的合理性。在此,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得到了较为和谐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得到发展。

  (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师:大家看,又有谁来到了百货店?

  (课件播放小熊来到百货店及说的话)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该问题)

  同桌两人,右边的同学当售货员,左边的同学拿出20元钱向售货员购买3包饼干,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最后集体交流,贴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变式练习: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食品,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2)

  7×3+5 50-4×5 7+6×2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2)反馈交流时,发现错误资源及时呈现进行集体评议;

  (3)你们认为递等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评析]板演,这一古老、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本堂课的又一亮点。一方面,它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提供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实现错误资源价值的化的利用。

  3、数学游戏: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上题中各算式的意思,并猜猜同桌的想法。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习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习、巩固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习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

  5、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习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6、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 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习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习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习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①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成人票:24元,儿童票:半价)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半价”是什么意思?

  (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成人票的价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综合列式

  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 算式一: 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成人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

  是48+12=60)

  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

  ② 例3拓展题学习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3

  =100-72

  =28(元)

  答:应找回28元。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③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习】

  ⑴ 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⑵ 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 判断并改错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习一:5、6、7、8、9、10题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习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实物、图形、观察、操作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

  2.能正确读写比较简单的分数,并理解它们的含义.

  3.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分之几的表象,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出示: ,

  提问:在这个分数中,8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表示什么?

  2.填空:

  第一份是它的( ),第七份是它的( ),每一份都是它的( ),共有( )个 .

  3.出示下图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这个图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该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2.教学例7:认识

  (l)教师提问:

  a、【出示图片例7-1】一份是这个圆的多少? ( )

  b、【出示图片例7-2】阴影部分占这个圆的几份?(3份)

  c、是几个 ?(3个 )

  d、也就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四分之三)

  e、四分之三该怎么写呢?

  因为还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分母用4表示;因为以前表示有这样的一份,分子写成1,现在有这样的三份,所以分子写成3.

  窗体底部

  (板书: )

  (2)指导读

  (板书:读作:四分之三)

  (3)练习巩固

  ①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 ,涂上颜色,并标出 .

  ②判断图中的阴影部分能否用 表示,为什么?

  3.学生自学例8.

  (l)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它平均分成5份,

  思考:l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同样的2份是它的几份之几?

  这样的4份又是它的'几份之几?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这样的2份是它的 ,这样的4份是它的 .

  (2)指导看书,填空

  教师板书:

  4.教学例9.

  (1)自学例9有关内容,并把空填上(独立完成)

  教师提问:

  a、通过学习例9,你知道了什么?(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6份,一份是它的 ,5份是5个 ,就是它的六分之五,写作 .)

  b、 里面有几个 ?

  板书:

  5.练习巩固.

  选出合适的分数来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6.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1)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 、 、 、 这样的数,也都叫分数.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不同点:前两节我们学的是分子是1的分数,今天我们的是分子是几.

  (2)那么哪些数可以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份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分数.

  2.写出下面各分数.

  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判断:

  (l)4个 是 .( )

  (2)分母是比分子是7,这个分数是 .( ).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 .( )

  (4) 中包含着11个 .( )

  (5)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 (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在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3.看图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30

小学数学教案09-18

小学数学教案03-11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3-03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7-29

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12-10

小学数学教案及反思07-20

小学数学教案【热】12-30

【精】小学数学教案12-3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