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22 11:53:55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9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语文教案(精选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累古诗句、古名言警句,了解诗句的作者故事资料。

  2、引导学生将古诗改写成戏剧小品。

  3、引导学生搜集中国戏曲文化资料,并观看、欣赏戏曲。

  过程与方法:

  1、回顾、交流。

  2、朗读、背诵、理解古诗、名言警句,改写小品。

  3、搜集资料、欣赏戏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搜集资料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重点、难点:

  1、回顾交流,读、说、写结合,积累古诗句、改写小品。

  2、将《清明》改写成戏剧小品。

  教学准备

  古诗句卡片、名言警句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教案个性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诗句,而且这些诗句中都有“我”字,你知道诗句中的“我”是谁吗?请看“语文活动4”中的“万花筒”。

  二、万花筒。

  1、出示“我知道”中古诗句卡片。

  (1)学生读卡片中诗句,背诵原诗。

  (2)讲解诗句意思。

  (3)指出其中“我”是指谁。

  2、“我会改”。

  (1)读《清明》绝句。

  (2)说说对绝句的理解。

  (3)改写成戏剧小品。

  A 交流改写方法,以《负荆请罪》为范例。

  B 具体改写:将标点符号作一下改动。

  C 排演戏剧小品。

  第二课时

  一、百宝箱。

  1、出示卡片。

  2、学生读卡片。

  3、交流对卡片上名言警句的理解。

  4、背诵名言警句。

  二、大舞台。

  1、出示经典剧目,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这一文化精粹。

  2、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展示相关资料。

  3、对收集的资料作简要说明。

  4、教师推荐资料。

  5、集体整理收集的戏曲资料。

  三、课堂小结。

  总结一下这次语文活动的收获吧!

  作业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我的发现】

  这是一项引导同学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同学探索和发现两组词,虽一字之差,但词性和词意却大不相同。教学时要放手让同学去观察、议论、鼓励同学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同学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

  过程建议:

  1、读一读,辨一辨,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拓展延伸,加强积累。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饮水──( ) 录音──( )

  电影──( ) 会议──( )

  【日积月累】

  这局部包括三项内容:“读读认认”、“我会填”和“我会读”。其中“读读认认”是让同学巩固反义词,并通过反义词识字,加强积累。“我会填”是八个偏正式短语,要求同学在搭配词语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对词语的意思,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我会读”目的是积累古诗词,受到保守文化的熏陶。

  〖读读认认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读读不认识的字,仔细观察每组里两个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运用自身发现的规律,再读这些字,交流识字方法。

  3、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说反义词。

  4、拓展练习: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这样的反义词?

  〖我会填

  过程建议:

  1、回忆所学课文,小组内交流,找出可以搭配的词语。

  2、全班交流,启发同学说说还可以填什么词语,鼓励大家发表不同意见。

  3、选择自身喜欢的短语说一句或几句话,教师鼓励创新。

  创设情景说话:风光秀丽的黄山__________;

  络绎不绝的汽车__________。

  〖我会读

  过程建议:

  1、同学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练习给诗配画:你觉得该画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看录像)

  3、创设情境,让同学进行对读或扮演读。

  4、欣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家乡”,是对本组专题的深化和延伸。可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也可以与展示活动同时进行。课前要让同学联系学过的课文,自身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和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培养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交际准备:

  同学搜集的关于家乡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把同学分成若干交际小组。

  过程建议:

  1、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⑴ 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身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文字、绘画、照片等)。同学间相互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⑵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个组,互相交流,说说对对方资料的看法和感受。

  2、充沛“对话”,夸夸家乡:

  ⑴ 小组合作或派代表用自身喜欢的形式向全班介绍自身眼中的家乡。其他组可向介绍者提问或作补充说明。

  ⑵ “导游”“推销员”介绍自身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推销员”解答。

  3、写一写:

  ⑴ 把自身介绍的内容和口语交际中听到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组成一段夸夸家乡的话写下来。也可以给自身画的画或照的照片配上一段话,还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写话。

  ⑵ 写好后读一读,再和同伴交流、分享。

  【展示台】

  本次“展示台”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内容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教材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展示自身积累的词语,二是展示自身收集的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教学时,可利用教材中学习伙伴的话激发同学展示的兴趣和愿望,充沛展示自身各方面的才干和学习效果。

  1、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题目进行词语接龙练习,看哪组接得长。

  2、教师再选择两个词语让同学用“开火车”的形式做词语接龙游戏。 如“生活”“美好”。

  3、展示反映家乡变化的照片开自身画的画。办一期夸家乡的专栏。

  4、展示、交流在《葡萄沟》一课后安排同学们准备的其他资料或学习效果。

  【宽带网】

  这次“宽带网”是对本组专题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展示了我国民族和行政区划的知识。其目的一是让同学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服饰、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二是让同学通过查阅地图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位置。

  1、演示局部民族图片或录像,创设情境:你知道画面上的人是哪个民族的吗?你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自身找到的资料,说一说自身知道的民族的生活习惯,并说说是怎样了解到的。

  3、出示“中国地图”,找一找你所在的省、市。

  4、从地图上找到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5、同桌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个省在什么地方。

  6、欣赏《爱我中华》歌曲,激发同学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语文教案 篇3

  一、本期教学目标:

  识字:

  本期一共要求学生认字140个,写字240个。习作错别字,不得大于1%。在生字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学词的能力。注意学生书写,让学生在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阅读:

  课内:本期学习主体课文25篇(包括4首古诗),拓展阅读10篇。

  课外: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70万字,抓好课外阅读的交流和评价。

  本学期学生要学习四方面的阅读方法:

  ① 写阅读提纲。通过写提纲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思路。

  ② 学习浏览

  ③ 学习古文。感受汉语言的特点,以朗读、诵读、背诵为主,理解课文内容。

  ④ 学习议论文。从多角度去思考、辨析问题。

  五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边读边写摘录笔记、查工具书

  习作: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全学期练笔不少于30次。

  学生是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的,要重视学生通过自我修改、相互修改、教师修改,懂得应该怎么写、怎样写得更好。

  四年级学生学习了:修改的方法、修改的符号、修改的标准(有根有据、有血有肉、有条有理、有声有色)、修改的习作

  本学期将学会用“有详有略”“有情有意”来衡量自己和同伴的习作。

  口语交际:

  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对方意识,倾听别人意见,根据对方的发言及态度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发言。鼓励学生做重点发言人、轮流做主持人。

  二、温馨提示:(请家长支持配合的建议)

  1、鼓励孩子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重视写字的良好习惯。

  培养写字的习惯(坐姿“三个一”、握笔,整体观察,用心写字)

  3、坚持家庭听写

  孩子会在学校进行听写。如果在学校听写没有过关,希望家长引起重视,坚持家庭听写。

  4.本期特色作业:

  《我的优秀作文集》:收集本期学生最满意、最优秀的作文,激发写作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成果意识。

  《书香袅袅》:结合本期教学目标中要求的“提纲笔记”,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同时,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5.《必背古诗70首》全部背诵完毕。

  6.关于课内积累的好词:

  “语文天地”内“日积月累”中的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这是一节留下遗憾的课,成功之处已表现在教学设计并在说课稿中进行了分析,现在谈留下遗憾的原因:

  第一,高估学生。由于对教学对象的认识不足,缺乏对他们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用“反语”表达讽刺,学生不能解决,让教学发生了困难。同时,又因为要赶进度,又没有给学生将知识分析清楚。

  第二,取舍不当。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书信,文本也比较长,要想在一节课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进行一些大胆取舍。我想,在这节课中至少可以舍去如下几个问题:

  1、课前导语,直接开门见山,切入正课。

  2、预习的检查。

  3、压缩谈圈点词句的感悟。

  4、对“难能可贵”的认识,将之融合到第二个问题之中。

  如果舍去了这样几个问题,就能够留出时间进行朗读训练。

  第三,节外生枝。有这样两处,导语时对学生进行的一番说教,分析“难能可贵”时教师谈到的'题外话。

  另外,因为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教师代替的讲解过多了一点。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语文教案 篇6

  奴隶英雄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勇武、精明、富于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

  奴隶,奴隶社会的一种产物,他们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取乐和杀害。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篇话剧,描写的就是一位奴隶英雄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位英雄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还要体会到这位英雄的高贵品质。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1.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本文讲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斯巴达克被带到斗兽场,他先打死了狮子,然后又说服了与之决斗的十个奴隶,最后和奴隶们一齐冲出斗兽场,发动了起义。)

  2.画出不懂的地方,质疑。

  三、学习课文

  1.默读思考:斯巴达克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斯巴达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你还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斯巴达克是怎样的一个人?(勇猛无比,嫉恶如仇,同情奴隶,有鼓动力,号召力)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司令官及贵妇人的傲慢、无聊、无耻;读出斯巴达克对奴隶主的仇恨。)

  四、小结

  你从斯巴达克身上学到了什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五、布置作业

  把剧本排练一下,给同学们演一演。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文教学采取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组内的交流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读懂课文,培养能力。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发表独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语文教案 篇7

  教案示例

  教学设想

  本课文拟用一个教学时完成。如有可能,建议语、政、历三科老师能集中一起备课,从各自学科的特点分析本课文,以讲座的形式向同学们讲授,亦可从文科综合的角度,不光是从语文的角度,可以揉进哲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考查学生对本篇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目标:

  1.初步了解孔孟思想观点的异同点;

  2.掌握本文中出现的词和成语;

  3.背诵孔孟的名言警句。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从事物发生,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原因的能力。

  情意目标:为孔孟两位伟大的哲人自豪,为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骄傲。

  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搞懂课文中的注释;

  2.把课文中谈及孔孟两人不同思想观点的语句画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成至圣老师”大家都知道指的是孔子,在儒家学派中,地位仅次于他的就是孟子了,所以孟子被称为“亚圣”。这两位人物,常常是孔孟并举,孔孟之道并提,被视为儒学的代表人物,孟子被认为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和观点。他们的学术观点,生活理念被认为毫无二致。事实是这样的吗?请看课文—孔孟。引出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投影以下文字资料,并配以朗读。也可不要配音朗读。课堂教学时由教师或学生读)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少“贪且贱”及长,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与门人的问答。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立说。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

  三、研习课文

  导读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人们总认为孔孟是一体的?(形影相随,孔称“至圣”,孟称“亚圣”,孔有《论语》,孟有《孟子》,孔主张“成仁”,孟主张“取义”—总之,从两人“尊号”、著述、主张方面,都印证了这一点—形影相随,孟随孔,有孔则有孟。)(板书:形影相随)

  2.那么,真的是如影相随,孔孟一体吗?

  (由此一问,导入第二、三、四自然段的阅读)

  导读二、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迅速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教师要分以下几个方面—生活、人性、人际。学生按课文内容找出答案。教师将答案以板书形式列出。

  2.通过以上列举分析,我们清楚了,虽然我们张口就说“孔孟之道”,实际上“孔”“孟”除了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之外,两人还各有其“道”—主张见解并不完全相同。文章的深刻就在于此,作者并不停留在表象上,而是引导我们深长思之,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导读五——十一自然段。

  1.这七个自然段落,集中分析了孔孟不同的原因。请同学看一下,个性不同是二人主张不同的原因吗?(是,又不是。因为作者明确指出“不能说……无关”,能解读这个句式,就是有关的意思。但作者用了上述句式,表达“有关”的成份就压到了最低点,实际上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有关,但关系不大,基本无关,另有原因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1)相去两百年,中国局势,已起了很大变化;(2)此一时,彼一时)

  2.孔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虽有战事,但不足以造成全社会的动荡;礼的约束力虽不太大了,但仍有影响;孔子认为“克已复礼”可行)——板书:社会相对宁静。

  3.孟子时代社会特点是什么?(时代动乱,国君草菅民命,孟子认为,恢复过去是不可能了,要改弦更张)板书——社会十分动乱。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本课8个生字,注意读准“蓬、疯、撑”等字的后鼻音;指导掌握“暴”的字形。区别“向、像”,并能正确运用。积累“罕见、仿佛、担心、惊慌、空旷、心甘情愿”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句子,并通过质疑、释疑,了解他这样做的原因。

  3、通过比较不同人在暴风雨中的不同表现,体会牛顿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教学难重点:

  朗读和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么做的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体会他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媒体引入,体会暴风雨的猛烈程度

  1.观看媒体,简要说说画面内容。

  师:请你先来看段录象,待会儿,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看到的这场暴风雨。板书:暴风雨指导字形:暴

  2.交流

  随机解释“泛滥”:出示:泛滥泛滥就是指江河的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三点水旁)

  3.引说:

  出示:罕见、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出示词卡理解:“罕见”的意思就是“少见”。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的确是难得一遇。

  4.用屏幕上所给出的词自己来连贯地说说这场暴风雨吗。

  (这是一场罕见的暴风雨。顿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没过多久,便能看见洪水泛滥、房屋倒塌。)

  5.出示第一节。

  师:公元1658年的9月3日,英国也遭受了这样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出示:第1节板书:罕见

  文中是如何介绍这场罕见的暴风雨的?自己读读,注意读出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来势汹汹?(指名读)

  6.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一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

  7.小结,揭示课题。

  师:你们说的一点也不错。然而,有一个人却是迎着暴风雨而上,他就是……补充完整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第23课,就为我们介绍了这个看似奇怪、与众不同的人。齐读课题。

  二、学习质疑,体会牛顿对科学的执着、勇敢

  1.反馈预习

  (1)请大家来自由读读课文,尤其注意屏幕上出现的字词的读音。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词。

  字形辨析、分析 结构:蓬、篷出示:蓬松

  (3)指名分节读课文,

  2.引读第1—3节,感受弟弟、妹妹们的惊慌。出示: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提到当特大暴风雨来临时,大家都会躲在家里。的确,你看,牛顿的弟弟妹妹……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起来……(指导读出担心、惊慌的语气)

  3.默读5—8节,整体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的表现。

  师:那牛顿到底在暴风雨中干什么呢?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5-8节。默读要求……(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

  交流:板书:跳、乱跳、像个疯子般不停地、了解风力

  4.尝试质疑。

  师:读到这,你有什么问题?

  交流:板书:问题

  5.重点学习第7节,通过释疑,了解牛顿这样做的原因。

  过渡:牛顿为什么要在这样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这节课,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请你好好读读第7节,将这一小节一字不差地读清楚。

  1)指名读第7节,谁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

  交流:板书:向着风向上跳、背着风向上跳

  ①理解“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向着风”的意思就是……(面对着风、迎着风)那“向上跳”的意思就是……(朝上跳、往上跳),来,请大家一起向上跳。

  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

  ③播放:光盘中的'媒体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人们躲都来不及,可牛顿却不停地跳着。让我们来看看媒体,感受当时的场景。

  ④风呼啦拉地刮着,牛顿不停地跳着。让我们再来看一遍。这回请你在看的同时,注意听我的配音。待会儿,要请你学我的样子来说说。播放:光盘中的媒体

  你看,在暴风雨中,牛顿有时候身子背着风跳,每跳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时候身子向着风跳,每跳一次,也要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有几次,他一起跳就撑开斗篷,样子像只蝙蝠。

  ⑤播放:光盘中的媒体配合录像,自己来说说。特别注意看清牛顿跳的方向。

  ⑥播放:光盘中的媒体谁能借助媒体,也来介绍一下牛顿在暴风雨中是怎样跳的?

  2)从中不难发现,牛顿在这罕见的暴风雨中并不是在乱跳,而是为了……(了解风力)加箭头

  6.引读第8节:出示:第8节

  牛顿当时看似像疯子般地不停地乱跳。然而,实际上,他每跳一次,都做着认真的记录。他真的疯了吗?……

  是呀,牛顿这样跳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风力,请你用更加肯定的语气回答我。牛顿真的疯了吗?……

  7.引读第9、10节:

  暴风雨中,风向、风力是会不断发生变化的,牛顿只有不停地跳,才能知道这强大的风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能把他刮多远。这情景,也让正在焦急寻找牛顿的妈妈看得一清二楚。当时,牛顿的妈妈……风一阵阵地刮,牛顿一次一次地跳。妈妈看着看着,明白了。她……她想……

  8.引读5-7节,体会牛顿的对科学执着探究的勇敢精神。

  师:的确,表面看,牛顿是被风刮跑了,然而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出示:“心甘情愿”解释条选择甘”的字意

  原来,牛顿只是对于这么罕见的狂风充满了好奇,即使头发……出示:第6节(被狂风吹得乱蓬蓬的,浑身都被雨水淋透了。)他还是在自觉自愿地有时候……出示:第7节他并不是真的被风刮跑了,所以在“刮跑”上加上了……(引号)。他为了了解风力,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不停地跳,显然也不是乱跳。所以,在这也要加上……(引号)。加引号

  9.交流读文感受。

  师:如今,我们已拥有了精密的仪器来测量风力,然而在当时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对风力到底有多大充满了好奇的牛顿即使冒着危险,也心甘情愿地在实践中探究。你能结合牛顿在暴风雨中的举动说说牛顿给你的印象吗?

  (暴风雨这么危险,牛顿却不害怕,我觉得他很勇敢。牛顿在暴风雨中一次次地跳,认真记录,说明牛顿对自己地爱好很执着。)

  三、总结课文

  牛顿对待科学就是这样执着、勇敢,最后,在研究领域获得了成功,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课后,请你们将牛顿留给你的印象用几句连贯的话写下来。并上网查找一下相关资料,从中摘录几条牛顿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

  “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2、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1、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图片。

  2、有条件的地方,带领学生玩一次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读课文。

  2、学生评议。

  3、课文讲雪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

  四、学习生字、词

  1、指名学生读。

  2、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

  3、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五、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看图,说图的内容,读一读:

  ⑴

  说图上是一片什么景象?

  ⑵

  指名读第一节:

  (引导学生读准轻声。)

  2、看图说图意,读第二节:

  ⑴

  雪孩子怎么样?

  ⑵

  男生读。

  ⑶

  学生评读:

  (引导学生读出

  “漂亮”

  一词的喜欢的语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有感情朗读一、二自然段。

  二、看图、说图、朗读

  1、交流三自然段:

  ⑴说图意。

  ⑵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

  (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⑶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⑷说一说又( )又( )的词语。

  ⑸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三、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四──七自然段

  1、教师指导,读出语气的变化。

  2、小组质疑,互帮互学。

  3、小组比赛读。

  四、师生对话,学习八自然段

  1、雪孩子化了,上哪去呢?(用本节中的一句话回答)

  2、指导朗读: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话训练:假如你是小白兔,你的好朋友雪孩子为了救你自己却化了,你除了赞美他之外,还有什么要对他说吗?

  (学生自由说。)

  4、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5、全班配乐朗读。

  五、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两个字: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2、学生练写。

  3、展示作业本,互相评议。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教案07-2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小学教案05-30

【经典】语文教案11-15

语文教案(经典)11-16

语文古诗教案05-27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精选】语文教案10-05

[精选]语文教案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