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环游、航行”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找出描写水手们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4.说说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说说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跳水视频。
同学们,跳水是我们经常能看到的一种运动。我们观看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的英姿,为他们喝彩,是不是某些同学也梦想着能成为一名为国争光的跳水运动员?
2.解题导入。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如本文跳水的人是谁?为什么跳水?在哪里跳水?怎么跳水?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这些问题开始学习第17课《跳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桅杆(wéi gān)、吓唬(xià hu)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艘、肆、帽、桅”,并在黑板上示范。
(“艘”是左右结构,部首是“舟”,右部“叟”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竖、横撇、捺。
“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镸”,“镸”的笔顺是横、竖、横、横、横、撇折、点。
“帽”是左右结构,右边是由“”和“目”组成的。
“桅”是左右结构,部首是“木”,右边是“危”。)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时所提的问题,自行找到相关答案。课文讲述了船长的儿子在一艘帆船上,爬上了桅杆的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最终得救的故事。)
2.通读全文,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
起因:水手拿猴子取乐。
经过:猴子抢孩子的帽子,并将帽子挂到桅杆顶端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
结果: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被猴子引上桅杆顶端)→(船长逼孩子跳水,孩子得救)
四、拓展交流。
1.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有什么话想跟船长的儿子说?你有什么话想跟水手说?(言之有理即可)
2.如果你是船长的儿子,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堂小结。
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遇事应沉着冷静,多思考。)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跳水的起因、经过、结果。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跳水》。
3.《跳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我们都知道,跳水的起因是水手拿猴子取乐。那么,请同学们画出有关描写水手的语句。
(1)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人们的笑使得猴子放肆,它有多放肆呢?→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为什么水手笑,而孩子却哭笑不得呢?→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为何水手们笑得更欢,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猴子不但不理孩子,反而撕得更凶了,且爬上了桅杆的顶端。
(4)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怎么此时水手们突然吓呆了?→孩子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5)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为什么会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在横木上的危险程度之深。
(6)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水手们能直观地看到猴子与孩子的动作与神态,他们的表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点拨总结:在整个故事中,水手的作用是: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猴子在水手们的取乐中更加放肆,孩子在水手的笑声中恼羞成怒,失去理智。
②渲染气氛。开始水手们都“笑起来”,气氛轻松。后来“全都吓呆了”与之前水手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人们对孩子的担心,烘托了紧张的氛围。
③反衬主人公的品质。水手们平时训练有素,但在关键时刻却不知所措,与船长的审时度势、机智果断形成对比,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
2.感悟孩子的处境。(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哪里可以看出?)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更能够表现出孩子的处境危险呢?
引导:语速稍快,声调稍高,突出重点词语。你们朗读的技巧掌握得越来越好了!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过渡句。上文讲孩子处境险恶,下文讲船长出来果断处理。
4.“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心切,所以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5.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1)当时情况十分紧急,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2)当时天气风平浪静,孩子跳到海里不至于被大浪冲走,而且与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相比,跳进海里是最安全的办法了。
(3)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孩子跳海之后水手们能第一时间把他救起。
(4)因为孩子的两条腿已经发起抖来,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而且在这么高的位置,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所以船长拿起手里的枪,逼迫孩子第一时间跳海。
综上可知,在当时的危险情况下,快速跳海是保护孩子最好的办法。
6.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末尾回应课题,“跳水”是事情发展的结局,课文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跳水做题目,这既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又突出了船长处事的果断。)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文章对船长的描写只有寥寥几笔,但却把一个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船长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觉真实又具体。这种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是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和学习的。
2.学习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在这种危急时刻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如拉棉被让孩子跳下甲板、水手们手挽手接孩子等。指出这些方法是否可行:下落位置不定,不容易接到,冲击力大,容易受伤。船长的儿子水性应该还不错,水有浮力不会摔伤,又有水手的帮忙。指出船长的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突出船长的思维敏捷、逻辑清晰、遇事沉着。)
4.这篇课文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要沉着冷静,要多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教学反思
1.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始料未及的事,面对这些事件,我们要做的就是沉着冷静,多分析,多思考。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神态和动作,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4.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5.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1.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
2.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图片引入:你知道这是什么体育活动吗?(跳水)
你们喜欢看跳水吗?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
2.走近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讲这个故事。(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5.理解词语。
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课文讲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航:舟字上撇要短、下框窄长、中横稍向上提,亢字横稍长、弯钩的钩向上提。
帽:巾字下框窄小、中竖要长,上边日字扁宽,下边是目字要窄长、里边是两横。
逗:先写豆字、再写辶。豆字要窄、下横稍长,辶的横折折撇要窄、捺要长。
钩:左右匀称,钅的竖提不能连接上横,勾字横短折竖要长、注意里边别写错。
咧:列字是左右结构、上横要短、上撇短下撇要长,右边竖钩的`竖要长。
鸥:区字右框短窄、里边的点稍长有力,鸟字横折钩要小、竖折折钩要长些。
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事物之间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四、当堂检测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重点)
3.能找出描写水手的句子,知道它们在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2.讨论交流:船上的水手在干什么?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无所事事,才有时间逗猴子玩。
3.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猴子和人熟悉,人们心情很放松。
4.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1)“显然”写出了猴子放肆的原因,“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原因。
第一段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2)不可以。因为这一段给后面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所、活动环境,写出了人们的心理状态等,为下文做铺垫。
5.拓展:说说水手在推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开始有了水手取乐猴子,才会有猴子摘撕孩子的帽子,再加上水手的大笑,更让孩子觉得没面子,所以追猴子,爬到了横木的最高端,处于危险的境地。
6.孩子是怎么一步步踏入险境的?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猴子找了个年龄小的孩子逗乐。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哭笑不得”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3)“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猴子为什么这么放肆地气孩子?
因为它和大家很熟悉,又知道大家在拿它取乐,不会对它怎么样,还觉得逗引一个小孩更能取乐,所以就放肆了。
(4)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
①点明孩子和水手的不同表现。
②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因为猴子放肆撕咬他的帽子,任凭他怎么喊叫都不听,水手们笑得更欢了,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的笑让孩子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要去追猴子。从“气得脸都红了”可以看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5)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
(6)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①孩子气极了,不顾后果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②水手们为什么全都吓呆了?此时他们可能会想什么?
因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生命危险。
玩笑开大了,怎么光顾拿猴子取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内心感受,没有保护好孩子呢?
7.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从“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你体会到了什么?
“不由得”是“不禁”的意思,孩子往下一看,这么高,也感觉到害怕了,吓得两腿发抖了。
8.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船长看到儿子有危险,立刻想到让孩子跳水。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跳水》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03-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跳水》教案02-08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6-20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02-23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19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11-20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羿射九日教案06-15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蜜蜂教案优选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