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 1
活动目的:
1、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2、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3、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2、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
(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
(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
(4)按杯子高矮排序;
(5)按小棒高矮排序。
2、讨论:请个别幼儿把排好的玩具拿到讲台来,这是什么玩具?数数有几个?教师指其中一个问,说说比这个玩具高的有哪些?比它矮的有哪些玩具?
五、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 2
活动目标
学习比较物体高矮的正确方法。
能够比较5个物品的高矮并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教师将气球粘贴在较高的位置。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高矮有初步认识。
课件准备:"比一比"情景图片。
纸面教具:《排一排》。
材料准备:小板凳;气球若干个;
活动过程
组织幼儿玩游戏"拿气球",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能把墙上的气球拿下来吗?
为什么老师能拿得到,小朋友拿不到呢?
小结:因为老师比较高,小朋友比较矮。
出示情景图片"比一比",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1.出示情境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并判断高矮。
小猫蜜蜜和河马壮壮一起去玩,经过了一片大草丛,你们能看的出来谁比较高吗?(蜜蜜)
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蜜蜜的头比壮壮高)
2.再次出示情境图片,请幼儿重新观察图片。
我们拨开草丛看看,到底是谁高谁矮呢?
小结:原来蜜蜜站在小山坡上,壮壮站在平地,所以蜜蜜比壮壮高。
我们让蜜蜜和壮壮一起走到平地上比一比,现在谁高呢?
到底是蜜蜜高还是壮壮高呢?我们要怎么比较呢?
小结:蜜蜜站在山坡上,壮壮站在山坡下,他们不在一样高的地方,是不能比较的。如果要比较他们的高矮,要站在一样高的平地上才能比较,所以应该是壮壮比蜜蜜高。
组织幼儿玩游戏"比高矮",巩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1.请5位小朋友任意站位,引导幼儿比较高矮。
5个小朋友谁最高,谁最矮?谁是第二高?谁是第三呢?谁是第四呢?
你是怎么比较的呢?
如果把他们从高到矮排成一排,要怎么排呢?每个人要站在哪里呢?
2.请一位幼儿站在小板凳上,再与其他幼儿比较。
现在谁最高?谁最矮?为什么呢?
小结:站在小板凳上的小朋友,看起来最高,但他不一定是最高的,比较高矮要站在一样高的平地上才能进行比较。比较其他东西的高矮也一样,要全部在一样高的地方才能比较哦!
提供纸面教具《排一排》,引导幼儿将小朋友从高到矮排序。
最高的小朋友连上数字1,第二高的小朋友连上数字2,……,最矮的小朋友连上数字5。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1.鼓励幼儿比较家庭成员的高矮。
2.爸爸妈妈引导幼儿正确摆放各种玩具或物品,进行高矮比较,再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排序。
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 3
教学目标
让孩子认识并理解“高”、“矮”的基本含义。
通过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使用“比较高”、“比较矮”等词语来描述物体或人物之间的高度差异。
教学准备
不同高度的玩具(如积木)、图片(展示不同高度的人或物)
小镜子若干
彩色笔和纸张
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
引入环节
热身活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伸展运动,边做动作边说:“我长高了!”、“我变矮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引入主题。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赛谁最高谁最矮的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主体部分
实物比较
准备几组不同高度的'物品,比如积木堆叠成塔,请小朋友两两一组,轮流选择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说出哪个更高哪个更矮。
自我观察
给每位小朋友一面小镜子,让他们照镜子看看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是高还是矮,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画出心中的“高”与“矮”
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和彩色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高”与“矮”的理解画一幅画。完成后可以邀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作品。
角色扮演
分发一些代表不同职业的小帽子(如警察帽、厨师帽等),请孩子们根据所戴帽子扮演相应角色,并尝试站在一块儿比身高,同时引导他们使用正确的词汇来描述结果。
结束环节
总结回顾:简要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高”与“矮”是相对而言的概念。
家庭作业:回家后找找家里哪些东西是高的,哪些是矮的,并试着向爸爸妈妈介绍。
注意事项
在整个活动中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当涉及到站立比较时,确保地面平整无障碍物。
鼓励每一位孩子积极参与,给予正面反馈,增强自信心。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高”与“矮”的概念可能需要多次重复练习才能完全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加利用机会来进行教育。
【中班数学《比一比高矮》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比较高矮教案(精选10篇)12-19
《比较高矮》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01-27
《比较高矮》中班教案优秀11-30
中班数学比一比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05-18
小班数学比高矮教案02-02
比长短和高矮的数学教案03-25
小班数学教案:比高矮07-19
《比较高矮》大班数学教案03-25
比较高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通用12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