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汇总(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设计理念:
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的方法
2、丰富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
3、引导学生读读背背和说话训练。
重点难点:
重点:丰富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
难点:进行说话训练。
方法:自主、小组、讨论、探究、自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五进行一次擂台比赛,你们想去吗?
二、 识字比赛(学习汉字真有趣):
可以利用部首来记字。像“花、苗、芽¨¨¨”都是与草有,关所以都是“草字头”:而“宝、安”都是有“宝盖头”的字,可以想像因为在一个物体的遮挡下,宝贝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教给学生此类的记字方法,让他们自己总结并利用这种方法举一反三地说一说其他生字。
1、课件出示第一题中的字,自由读。
2、每组选一个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发音最准确。
3、读了这些字,看谁的发现最多。
4、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记字方法,向大家介绍。(可任选字,方法好的奖红花。)
三、 词语积累(学习读一读,说一说)
我们汉字不单单是字有趣,你们看,这些词语更有趣了。(课件放出第二题中的词语)
1、指名读,你们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3、全班分四组比赛,说出带有数字的词语来。(说出一个十分,冠军奖红旗。)
小结:这节课大家一起练习记忆有关汉字的方法,并且也学习快速记住这些词语丰富了词汇能正确选择填空,背诵唐代诗人李峤的《风》。
后记:
朱红英: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清清的”、“青青的”两个词语,他们能根据字型去选择句子。但有少数学生不能记住住。
肖丽英: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对“清清的”、“青青的”两个词语,他们能根据字型去选择句子。
胡梅影:在设计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大家一起练习记忆有关汉字的方法,并且也学习快速记住这些词语丰富了词汇能正确选择填空。但有少数学生不能记住住。
第二课时
一、选词读句(学习看图填词语,读句子):
要求:先让学生弄清楚被选的三个词语的意思,再分别根据句子需要,将其填入空格中。“青青的”和“清清的.”读音相同,意思却不同,只有说水很干净时,才用“三点水旁”的清。
1、图上有什么?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文的图,并随机点出“青青的”、“清清的”、“圆圆的”。)
2
、出示课本第三题,让学生把上面的词语拉到合适的位置。
3、指导读。
4、补充练习。
四、 背一背:
要求:是背诵的是唐代诗人李桥,诗人对自然现象观察非常细微,通过秋叶的飘零、春花的开放、波浪的涌起、翠竹的歪斜,从是令上、强度上写出了无形的风的力量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把是读通顺、再由熟读到背诵。诵读时,要注意读出重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同桌互读。
5、试背一背。
6、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是怎样背诵的。
小结: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词语的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词句的听、说、写能力的培养,学习了诗歌的背诵方法。
后记:
朱红英:通过巩固练习学生把握了字、词、句的听、说、写的锻炼,丰富了词汇。但是句子的练习课后还要注意个别铺导,加强差生说写能力的培养。
肖丽英: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六的“背一背”和词语的积累,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但是,诗歌的朗诵缺少语气,今后加强练习。
胡梅影:通过语文百花的巩固练习,学生进一步地熟练了本单元的字、词的掌握丰富了词汇,但是,今后也还应加强词语的积累。
第三课时
一、 谈话引入:
我们听过了《羊和兔过桥》的故事吗?你们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桥”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
二、 指导训练
(一)、读一读
1、出示《走过一座桥》,齐读。要求学生能借助拼音和自己的经验把短文读通、读懂。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3、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4、小组交流。
5、再读短文,让学生说一说:你通过学习短文,知道了什么?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朗读。
(二)、能说会道:看谁想得妙
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
2、引导学生读题,弄清楚题目的具体要求。
3、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都是什么形的?
4、学生动手,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指导学生在圆圈中画出各种不同的画。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
5、在四人小组中把你画的向大家说一说。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6、选出几位同学的评一评,让他们说一说,看谁想得妙。
小结:这节课我们分组讨论如何将三个圆圈添上几笔,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并让大家评一评,将好的贴出来。
板书:
语文百花园六
1、汉字真有趣
花苗芽菜草苹宝安空穿
2、读一读,说一说
一干二净七上八下
三心二意九牛二虎
四面八方五颜六色
3、 看图填词
语,读句子
青青的清清的圆圆的
孔雀在——————草地上散步。
青蛙坐在——————荷叶上唱歌。
鸭子在——————小河里游水。
后记:
这节课“能说会道”,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桥的来
在“看谁想得妙”中,大家都能画出图形,但形式不多,向大家说一说时,句子不够通顺。今后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语文百花园六”的“读一读”以及“能说会道”,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桥的由来,在“看谁想得妙”中,大家都能画出图形,但形式不多,向大家说一说时,句子不够通顺。今后注意句子练习培养。
通过学习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和进行句子的训练。我们分组讨论如何将三个圆圈添上几笔,画上颜色,变成不同的画,并让大家评一评,将好的贴出来。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语文教案 篇2
翼江亭
翼江亭位于赤壁山临江矶头,重建于一九三六年,系麻石构建,上盖绿色琉璃瓦,六柱六角,塔状尖顶,以赤壁山、铁山似金鸾两翼而得名,亭柱上有对联一幅曰:
江水无情红,凭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厄言、兴霸良策;
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声价、陆弟风徽。
传此地为周瑜、诸葛亮观战之哨所,今已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拜风台(武侯宫)
拜风台位于南屏山上,又名“武侯宫”。分前后二殿,庙堂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内殿供有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的全身塑像,右侧有文物陈列馆,建于1979年,内陈列赤壁之战出土文物及在赤壁出土的其他文物二千余件,有刀、枪、剑、戟、镞、戈、带勾及三国东吴铜币“大泉当千”、“大泉五百”、“大泉当百”,并有东汉铜镜和剪轮“五铢钱”,大量东汉至六朝陶器。
凤雏庵
凤雏庵位于金鸾山腰,传为赤壁战时号为凤雏先生的庞统批阅兵书处,后人于此建庵以资怀念。现庵堂建于清道光年间,原为九重大殿,今仅存最上一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分为三个殿堂,第一室供有庞统全身塑像,第二室为赤壁图书馆,第三室为接待休息室。现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庵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其枝叶大如伞盖,荫遮古庵,此树高35米,为雌雄异株合抱,树上长了三棵倒立的.瘤。传为庞统亲手所栽。
周瑜雕像
周瑜雕像位于赤壁山翼江亭与望江亭之间,高8.58米,重300t,1990年12月落成,为湖北省及长江沿线最大的一座人物雕象.周瑜身着战袍、手持宝剑、傲视西北、神态冷静。表现了"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总指挥的大将风范。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
《三国赤壁大战陈列馆》位于赤壁山东北面,其建筑样式别具一格,远看既象风头轮,又似古代头盔:近看似战船、古城墙,意境极深。馆内有赤壁之战形势图、蜡象室、文史资料室。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复习合体字的构成部件;练习写字;认识多音字并能口头组词;
2、练习补充句子;
3、读读《锄禾》这首古诗的含义;
4、阅读练习,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通过家校联系,具体落实劳动的`细则;
5、复习巩固前几个单元所学的内容,做好自我评价。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小母鸡种稻子》这课的头饰、《劳动公约》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写字。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他”和“她”字,比较字形,练习书空。
3、 观察“他”和“她”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描一描。
4、 学生练习写“他”和“她”字。
二、 看一看。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出示“米”和“立”,读一读,想想它们和起来组成什么字?
3、抽学生口头组词。
4、学生分小组自己学习其他几组。
5、学生在全班交流。
三、 读多音字,组成词语。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出示“种”字,想想读什么音?分别用两个读音组词。
3、 再学习“着”,读读不同的音,再用不同的音组词。
4、 做在书上,学生互相订正。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 照样子,说一说。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读例句,说说谁在干什么?
3、 指导完成补充句子,再读一读句子。
4、 分小组将自己补充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听。
二、 读一读。
1、 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 老师范读短文,学生认真听。
3、 学生自己读短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4、 同桌互相读读课文,正音。
5、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 复习课文《小母鸡种稻子》,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四、 分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爱劳动的?选代表在全班发言。
第三课时
一、 跟着老师读一读,唱一唱。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要求。
2、老师范读儿歌,想想儿歌有几个小节,讲的是什么?
3、学生自己读读短文,读准字音。
4、 全班齐读儿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 老师小结。
二、 和爸爸、妈妈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
1、 出示丁丁家的《劳动公约》;
2、 你准备订一个什么样的公约?(小组讨论)
3、 老师小结。
三、 丁丁送给你的金钥匙:写字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先把这个字每笔都看清楚,再完整地写出来。
四、 复习第13、14、15单元的字,背背课文。如果你已经全部会了,就奖励自己几个大蘑菇。
五、 老师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梅、止”等14个生字,会写“士、万”等6个生字,积累“望梅止渴、有气无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望梅止渴”的故事。
3.理解"望梅止渴"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会在紧急情况下,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
2.理解成语“望梅止渴”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揭题导入,引入新课
1.人渴了要喝水解渴,“解渴”又叫――出示:止渴(读准翘舌音“zhǐ”,齐读)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不是喝水止渴,而是一种特殊的止渴的方式,叫――望梅。(补充板书:望梅止渴)
3.在学习本课之前,谁能先告诉老师你们吃梅子的感觉?(学生交流发言:酸酸的、甜甜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对,那么想到这又酸又甜的梅子,我们课文中的人物又是什么反应?下面我们一起去文中看一看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2.再读课文,思考:谁望梅止渴?为什么要望梅止渴?1.给下列生字注音。
烤()速()
灵()酸()
快()止()
三、疏通字词,指导书写
1.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熟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课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课文生字,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卡片抽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比一比:士――土上――止
加一加:云+力=动
4.我们已经会认,并能识记这些生字了,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把它们书写正确、美观吗?
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6.认识新偏旁“力”,指导书写生字。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士()万()
土()方()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干()燥
灵机() ()
有()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复习导入,学习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课文生字,同学们都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真是太棒了。
2.现在,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课文生字、新词。(出示课文生字,认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深入地理解课文,解决同学们心中的疑问。4.读读记记。
将士忽然很多
望梅止渴灵机一动二、学习课文
1.谁望梅止渴?自读第1自然段,从哪个词语看出将士们口很渴?(出示:口干舌燥)
(提示: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或者动作,引导学生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1)将士们为什么会“口干舌燥”?(正值夏天,烈日高照,大地被烤得滚烫。 找不到水)
(2)找不到水的将士们口干舌燥――(引读)有气无力,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2.现在处境十分危急,曹操心中也万分着急,怎么办呢?曹操有没有想出办法来为将士们止渴呢?
(1)自读第2自然段,曹操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指名交流)(同桌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2)出示句子:“前面有一大片梅林,树上结满了梅子,能够解渴,大家快去吃吧!”5.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1)又酸又甜
又又
又又
(2)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
越来越。3.曹操想的这个办法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
(1)出示生字:酸(指名拼读,齐读)吃过酸的东西吗?什么感觉?这种感觉就叫――(酸)
(2)填空。
将士们原先(),现在想起梅子又酸又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将士们原先(),现在个个打起精神往前赶路,不久就走到了有水的地方。
(3)这就是成语“望梅止渴”的来历。
4.思考:(1)前面真的有一大片梅林吗?(学生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曹操为什么这样说?
(2)将士们走出荒原,没有看到梅林,会怎么说?
出示:将士们有的说:“。”有的说:“。”
师小结:所以“望梅止渴”的`“望”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想”,那么“望梅止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自读、齐读)6.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曹操想的办法是()
A.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梅林,树上的梅子可以解渴。
B.告诉将士们前面有水源。三、总结延伸
1.出示:三国时期、烈日高照、口干舌燥、有气无力、灵机一动、打起精神、望梅止渴。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望梅止渴”的故事。
2.分角色扮演,朗读课文。
3.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和大家说一说。
[教学板书]
望梅止渴烈日高照 没有水源――将士们口干舌燥、
有气无力
灵机一动 前面有梅林
“望梅止渴” 走到有水的地方积极
动脑
克服困难
[教学反思]
《望梅止渴》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遥远,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开拓思维并非易事。为了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在课题导入时,让学生自己说说尝梅子的感受,然后说说口渴时想到梅子酸味后的反应,最后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读通课文,正确识记生字,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合理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线索展开课文的学习。这样,就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学习提问,敢于提问。在学生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未读懂,并对学生所提问题及时予以鼓励,以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语文教案 篇5
第一课时
1.知识链接(见学案)
2.导入
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滩》、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让我们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曹雪芹的《红楼梦》。
3.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明确: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贵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一层,写材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是第二层,写林黛玉见王熙风。
7~11段是第三层,写材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
12~14段是第四层,写材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4.研习课文,环境分析。
贾府: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封建社会的缩影。
(1)提问: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明确: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是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2)提问: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明确: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 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3)提问: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明确:往东。“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 木联牌,镶着装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4)提问: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明确:在贾府里聚居着两类人:一类便是“座上珠现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的少数主子,他们的荣华富资依恃那握有“万几震翰之宝”的皇帝;另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
结语: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皇帝御书的金匾、乌木錾银的对联,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果然与别家不同。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第二课时
1. 导入
林黛玉进贾府,又是内亲,自然见到贾府一批重要人物。尽管课文对他们的介绍有详有略,有虚有实,但毕竟有些主要人物在读者面前第一次亮了相。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分析一下文中的主要人物。
2. 研习课文,人物分析。
引导学生在了解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研读课文,欣赏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落实本课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可用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一)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 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盲人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二)王熙凤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②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③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出她在府上的权势。
小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三)贾宝玉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黛玉先听王夫人诉说,再想起母亲的话,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这些贬斥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②宝玉的出场与凤姐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西江月》的两首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
小结:贾宝玉生活在封建贵族家庭,处在封建正统势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个家庭使他“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这对贾宝玉是沉重的压力。他的“愁”和“恨”,正是欲求摆脱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和“狂”,正是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失望和迷惘的精神状态。
3. 小结
序幕仅仅是开始,好戏还在后面。我们不能使时光倒回去,但读《红楼梦》可以使我们看到那二百五十年前的封建社会,感知它,认识它,开阔眼界,了解生活,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思想境界。从另一方面讲,尽管有的同学看过《红楼梦》电影或《红楼梦》电视连续剧,但那都经过编导的改编,演员的再创造,其中高低优劣不读原著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希望同学们能在课余读一读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古代小说高峰的《红楼梦》。
4教后感: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3、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法学法:
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自学情况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后羿射日
第二段(第3—6自然段):嫦娥奔月
第三段(第7、8自然段):想念嫦娥。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听;
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
第二课时
一、从图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
2、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
3、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师范读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交流讨论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
(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诈贪婪的小人。“*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3、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
4、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
(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
(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
(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
5、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
三、升华情感
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我不想听你说,我想听你读。(放音乐)
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
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
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采访方式,学会追问问题。
2、能根据问题回答问题。
3、进一步学习接待及采访的礼貌。
教学设计:
一、复习迁移,学会提问
1、听说你的××学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2、特别是哪一点最重点呢?你体会最深呢?
3、你能具体说说吗?
4、你感到今后还要怎样做呢?
二、两人对话:
1、示范(一)提问
甲:听说你写得很好,今天特来向你学习,想请你谈谈经验,好吗?
乙:我认为要写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认真上好课,老师进行指导时要听得认真,还要多思考。其次,做好后要化时间修改补充。另外,平时要多看课外书,特别是书。这样,对自己的水平才会有提高。
(二)追问
甲:请你介绍一下如何积累材料的?
乙:我平时注意观察、关心周围的人与事,并写好观察,这样就不怕没有材料写了。
甲:你认为学习语文与写好有什么关系?
乙:读是写的基础,学习语文是写好的.保证。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内容。所以在写好必须认真学好语文,从名家名中吸取精华,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甲:你说得很好,对我深受启发。谢谢。
2、讨论方法:学生交流,教师:采访时可以先向人家提出问题,提的问题要简洁、明了,被采访人回答你的问题后你还可以追问。问完后要表示道谢,也可以自己作一些后再道谢。
①开头:好的,经验谈不上,只能说是体会。我认为学好××主要要抓住以下几点:1、2、3、4、5、
②重点:特别是有一次,我
③结尾:我就说到这儿,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四、表演说。
1、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2、师生评议,评选最佳采访。
五、作业:回去后对某个同学进行一次采访。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激发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
一、从歌曲入手,引出课题,学习串字。
1、你们刚才唱的是哪个动画片中的主题曲?那你们一定非常熟悉和喜欢动画片中的主人公蓝猫吧!
(蓝猫)先给大家出一个字谜:门里一张口学生说谜底,老师出卡片.
2、老师想知道,在家里的时候,你遇到问题,喜欢问谁?(问爸爸、问妈妈,读卡片)
3、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有两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仰望银河,产生了很多想象,于是他们就--------出示词卡:问银河。谁想读读?
4、谁知道这个词中的第2个字念什么?(银—板书拼音和生字)
a、这个音节可以拼读吗?为什么?
b、你看,这个字的哪部分比较熟悉?蓝猫老师出的第二道题就是与金字旁和艮字有关的内容,请看大屏幕。(出题)发小组合作单。
A 你认识的带有金字旁的字有哪些?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B 带有“艮”的字,你认识几个?能不能写下来。(很狠恨跟根银)
喜欢做哪道题就做哪道题。
汇报A题:
1、看了这些带有金字旁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带有金字旁的字一般都与金属有关)
2、对,我们学的这个“银”就是哪个银?(白银、银子、银圆、银钱)
汇报B题:
1、小组交流 2、出示:很狠恨跟根银
二、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
三、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读前两行诗时,你发现了什么?随机出示第一段书面形式和诗歌形式(一个词重复出现了两次)
讨论:1、在你学过的课文和诗歌中,发现过这样的'句子吗?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
2、讨论这两个同样的句式重复出现你突出了什么?(为了突出强调自己要说的话。)
3、怎么读才能达到这种效果?你找一句读一读。(第二句加重语气)
4、说说文中的小朋友先向银河提了提了哪两个问题?
板书:鱼儿水草小朋友
出示银河图:根据板书谁来试着问问银河?
5、出示句子比较:
(1)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戏水的小朋友吗?
(2)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没有戏水的小朋友?
6、练习说话
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
7、看板书试背第一节。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轻声自读,思考:接着小朋友又向谁提了哪两个问题?
2、读后指名对对着银河问一问,练习感情朗读
板书:客轮、货船、航标灯
出示“南来北往”的场景,说说什么是南来北往。
3、它们指的是什么?你知道航标灯有什么用吗?
4、朗读第二段,各自读,齐读。
5、练习说话:银河啊,在你()里,有()吗?有()吗?它们()吗?
看板书试背第二节
6、对比第一、第二节。
五、自学第三、第四节。
1、自学第三、四节。要求弄清每节中的小朋友向银河问了哪两个问题?
2、用线划出来。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请在旁边画上小问号。
3、分小组交流
4、说说老师该板书些什么?随机在电脑里出示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力发电站。
5、说话练习
6、试背第四第五节。
六、学习第五节。
1、文中的小朋友对着银河问了这么多问题,其实他还有有好多好多的问题要问,你能猜猜他还会问些什么?你也有问题吗?来试着问问。
2、所有问题你能解答吗?为什么?
3、是啊,文中的小朋友非常想知道银河里到底有什么,于是他怎么说的?“总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4、齐读第五小节,说说你读了那个小朋友的话后有什么想法?板书:总有一天去做客
5、看板书,试背。
七、总结,激发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小学教案05-30
语文教案[经典]07-24
语文教案【精选】09-06
(精选)语文教案09-26
经典语文教案05-27
语文教案(精选)11-20
语文教案(经典)02-26
(精选)语文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