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时间:2022-12-07 15:06:09 宗睿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全套(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全套(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案小学数学人教版全套(精选10篇)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活动,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特殊的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积累操作和思考的活动经验。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学生白纸、小棒、直角板、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同学们,直线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板书:两条直线)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如果让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形成怎样的位置关系呢?(生着急回答)我们不急着回答。

  二、探究与解决

  先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白纸和两根小棒,把白纸当作平面,两根小棒当做是两条直线,先在白纸上摆一摆,然后再照样子画一画。请看大屏幕,老师有操作要求。谁来读一读。(你的声音真响亮)

  (出示课件2)摆一摆

  师:根据老师的要求,动动小手,开始吧。(教师巡视)

  学生一边摆一边画,老师边观察边收集学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选出能呈现各种情况的典型作品)

  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画出了那么多种情况。这是我从同学们手中收集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老师张贴)

  为了交流方便,我们给它标上序号。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同学们画出了这么一些不同的情况,如果现在请你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5种情况分分类,你觉得可以怎么分?(课件3)

  看大屏幕,老师读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分好了,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请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来,你说,老师把它记下来。

  学生汇报了三种情况。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分法,有什么不一样?②号?

  我们统计一下,这样分的'举手。那我来采访一下,这些同学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分?学生说。老师说,你想分成相交的、不相交的,老师把它记下来(板书)相交的、不相交的。这是这种分法同学的想法,还有哪些是这样分的?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把②号分到这里呢?学生说,②号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有宽的、有窄的,就相交在一起了,所以②和①③④一组。

  谁听明白他的意思?生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②号延长后可以相交的?你讲的真清晰,往哪边延长?我们来延长一下看看。咦,真让你们说对了,延长后果真相交在一起。真了不起!老师为你们点赞!那⑤号呢?学生有说到,平行。老师追问:你说的平行是什么意思?继续追问。(生说像直直的线)这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数学上叫它们互相平行。(板书:互相平行)像①②③④属于相交情况,它们相交后都会产生一个交点(板书:一个交点)

  同学们,这两种情况我们已经交流过了,这里还有一种分法,谁是这样分的?说说你的想法。生提到直角,一起验证直角,(板书:直角),那①③④号它们形成的角为钝角、锐角(同时板书)小眼睛真亮,像④号这样,在数学上我们称为互相垂直(板书:互相垂直)。同学们看,我们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成了两种,相交的、不相交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平行与垂直。(板书课题)关于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定义,让我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课本的56、57页,同学们自学一下,里面的重点内容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来,谁来说一说什么是互相平行?来你来说一说,你再来说一说。直线a平行于直线b,在数学上记作a∥b,老师板书(这是两根平行的小斜杠)来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比划一下。

  那,什么是互相垂直呢?谁起来说一说?垂直符号。伸出小手比划一下。(师板书)

  那同学们平行与垂直我们已经认识了,那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见。你能很快的在我们周围找找平行与垂直的例子吗?生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平行与垂直的现象,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看这个图形是:长方体。这两条线的位置关系是?那这两条线呢?这两条线呢?所以我们今天研究的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必须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板书:同一平面)

  三、训练与应用

  1.来学到这里,老师要试试你的眼力。(出示课件练习)

  2.刚才我们举了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现象,其实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中也有平行与垂直的影子。(出示课件)

  把答案写在记录纸上。

  找生写的投影。

  四、小结与提高

  同学们,一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平行与垂直的有关知识,好,下课!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活动平行四边形。学具:活动平行四边形,打印习题纸,黑色签字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谁想来?其他同学们向他提供准确的信息,不能比划图形的形状,信息里不能包括这个图形的名字。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即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谁和谁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建构概念

  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呈现课本情景图)这是一个学校的一张照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梯形呢?说说看!

  2、构建概念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研究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形。

  先来观察一下,这两种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师:还有什么共同点?指名一名学生上台,指黑板图形的平行边。这是我们通过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

  学生操作,通过验证,说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有同样的发现吗?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刚才我们验证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老师这里还有两个平行四边形,指名学生再来验证其它两个。出示:两个平行四边形验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现在证实大家的发现是正确的`,谁再来说说我们的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说说吧,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叫做平行四边形(指名读)

  (2)梯形。

  再来看梯形(出示:3个梯形)第一个刚才验证过了,发现梯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其他的梯形也这样吗?我们再来验证另外两个。

  师:现在证实了吗?谁再来说说你的发现?(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师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

  师:能说说什么叫做梯形吗?学生说明,板书:叫做梯形(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后)。师:谁来读读?

  (3)对比。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4、应用概念判断。

  呈现题目:下面的图形中.是平行四边形的画“√”,是梯形的画“○”。师:纸上写写看(学生完成)。

  师:你是怎么写的?学生汇报:平行四边形(2个)“√”,梯形(2个),“○”,第一个图形既不是平行四边形也不是梯形。

  长方形如有争议,教师引导学生分两组选代表辩论,解决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错误学生说明原因。

  三、确立关系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四边形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出示集合图:(指长方形)我们用椭圆形的圈表示所有的长方形,它(指正方形)表示——(生:所有的正方形),它(指平行四边形)呢?(生: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它呢?(生:所有的梯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属于——(生:四边形),也就是说,四边形里包含着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

  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进入四边形。这样能不能表示这几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呢?不能!?

  1.包含关系。

  引导学生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2.并列关系。

  师:那梯形呢?梯形属于四边形,但不属于平行四边形。

  3.出示韦恩图,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谁能结合图说说它们的关系?

  四、空间想象

  (1)猜图形。

  说到四边形,瞧,这就有一个!PPT呈现,可它被数学书挡住了,我们再来做一次猜图形的游戏,它是什么图形?

  学生猜测,课件随学生汇报在图形下面逐个呈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师:注意看!不可能是什么?书往一旁移动,排除正方形。师:再看,不可能是什么?书移动露出两个角,排除长方形。

  师:现在呢?一定是什么?出现三个角

  (2)分图形。

  师:通过一次次的猜想,我能感觉到大家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想挑战吗?生:想!

  呈现题目:在平行四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画画看,比一比,哪个组的分法多?(学生操作并汇报。)

  ①两部分都是平行四边形。(只要我们画的这条线段和其中的一组对边平行就可以)

  ②两部分都是三角形。

  ③两个梯形

  ④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⑤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9-20页。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 同学各自猜想一个数,请几个人说一说,注意表述的准确性,最好用“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由于有的同学过于重视或是坚信自身的判断,经常用语过于绝对,用“肯定、一定”等词表述自身猜想的结果。此时师有必要进行纠正。师板书准确的.页数。]

  师:让同学观察两本书的厚度,引出习字本的页数与思品书的页数“差不多”,你能猜一猜习字本的页数吗?(请同学说一说)假如给你三个选择15、60、150,你选择哪个数呢?为什么?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观察数学书与习字本的厚度,引出数学书的页数比习字本的页数“多很多”,你能猜一猜数学书的页数吗?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 这两个活动是根据课后习题3、4改编而来,一是便于同学练习时可以运用知识的迁移掌握新知。而是他重视培养同学的合理估算能力,师通过让同学观察书的厚度,抓住“差不多、多很多”等字眼进行估算,也是提示同学估算要合理。数字也是同学们学过的两位数与两位数,而后引到两位数与三位数比较,估算的同时复习了一年级学过的两位数大小的比较。并通过提问“你是怎么比较的?”适当总结了初步的数的比较的方法。]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 再通过这些典型的比较习题,试图让同学逐渐回忆起原来所学过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以便在旧知的基础上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就感觉同学是能够判断出谁大谁小的,但是不太能用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比较的方法,因此我觉得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要常给予同学交流、研讨、和表达的机会。]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粘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红黄椅子间隔排队,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师:宝宝们,你们看,今天的'小椅子也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有什么颜色呀?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呀?幼:红色、黄色、红色、黄色?师:黄椅子和红椅子一个跟着一个排排队,好看吗?

  师:图形宝宝也想像它们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排队.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请小朋友找条小椅子轻轻地坐下来,图形宝宝来啦!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教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哦夷,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教师指幼儿念完,教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赶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四、儿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

  1.师:哎呀,玩到现在一直都是谁排在前面呀,三角形宝宝有一点点不开心了,它说圆形宝宝我也想排在最前面,你能让我排在最前面吗?

  2、师:圆形宝宝说,好吧,就让你排在最前面,不过要请你排在小红花后面,后面的宝宝都要跟着你一个跟着一个交替排。

  3、师:们猜三角形宝宝后面是??都排在什么上面。你们想不想帮助它们重新排一排?

  4、师:看一看上面有什么,长线是让谁站在上面的呀,帮助谁排在最前面呀。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五、结束活动

  师: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找找还有什么是一个一个排排队的。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1组:天空中,左边贴了9只小燕子,右边贴了7只小燕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小燕子?

  2组:海洋中,左边贴了7只海豚,右边贴了6只海豚。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海豚?

  3组:草地上,左边贴了4匹小马,右边贴了3匹小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匹小马?

  4组:红花上贴了8只蝴蝶,黄花上贴了6只蝴蝶。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5组:荷叶上,左边贴了6只青蛙,右边贴了5只青蛙。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青蛙?

  6组:沙漠里,左边贴了3头骆驼,右边贴了5头骆驼。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头骆驼?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反馈练习,强化新知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教学设计说明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

  (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

  (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专家评析

  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改进了教材的编排形式,在强化新知这一环节中把书上的主题图作为练习题出现,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进行了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生生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谈话,创设出“小客人来做客”的情境。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6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2和5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和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对因数和倍数并不陌生,而且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和5的倍数,认识奇数、偶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奇妙。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2.5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判断。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谈话法,兴趣法和自学辅导法。

  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听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法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让学生们在百数表中圈出2和5的倍数让他们自己归纳

  总结

  找到规律。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规律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游戏导入”,第二部分“自主探究”,第三部分“巩固提高”,第四部分“总结收获”。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测量,使学生经历充分感知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这一规律的全过程,并渗透归纳、猜想和验证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神奇和奥妙,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这一规律。

  教具准备:

  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每个角的度数。再把四个角的'度数相加,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其他的四边形是什么情况呢?

  小组研究,总结规律:

  1.组内分工测量75页8题中的每个四边形的各个角的度数。

  2.汇总填表75页9题。

  3.共同讨论总结规律,全班汇报交流。

  出示图形,小组内可再任意画一个四边形试一试。

  小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四个角的度数之和都是360度。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在表中适当的空格内画“∨”。

  2.在图中填写合适的四边形名称。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8

  目标:

  1、区分左右关系。

  2、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的差别。

  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第一册第14页,笔。

  2、每位幼儿右手贴一标记。

  3、纸蝴蝶人手一只。

  过程:

  一、发现自身的的左右。

  1、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胳膊、肩膀、眉、眼、耳、鼻孔、腿、脚等)

  2、游戏:看谁做得对。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摸右耳”、“举左手”、左手摸右肩“、“左手摸头”,右手叉腰”等。

  3、游戏:蝴蝶飞飞。幼儿人手一只蝴蝶,当教师说“蝴蝶停在左肩上(或其它部位)”,幼儿就把蝴蝶放在左肩上,。教师检查,幼儿全放对了,游戏继续进行;如果幼儿把蝴蝶放错了,请个别幼儿来帮助纠正。

  4、请幼儿说说自己左边有谁,右边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二、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判别左右。

  1、请一组5—6个幼儿排成一横排,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幼儿两两结伴,面对面站立,听老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这中心区分左右的差异,如:“伸出右手拍一拍”、“伸出左脚碰一碰”等。

  3、活动后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三、操作活动。

  1、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按要求完成添画、涂色活动

  2、请幼儿结合活动材料,说说图上具体的左右关系。

  课后反思:

  在上本课之前我先给幼儿在右手上系上一个彩色的蝴蝶结,然后引导幼儿来进行区分左右。左右对于幼儿来说要准确区分有一定难度,活动中半数幼儿能够区分的很清楚,但还有许多小朋友让他反复按口令来区分还是容易分错。针对这一情况可请家长在家里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摸底检查和教孩子区分左右。平时还可利用玩游戏形式帮助孩子区分左右,加深记忆。

  3、认识上下左右教案视频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左、右这两个方位,初步掌握判断左、右的方法。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语描写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让学生经历在现实情景中描述或交流物体间位置关系的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分辨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间位置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指鼻子眼游戏: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指鼻子、指眼睛,同学们请把食指放在鼻子上,听老师的口令,看哪位同学动作最快?师说生指。

  师:好了,刚才这个游戏同学们动作都很快,现在老师想增加点难度,大家再来试一下,好吗?

  生:好!

  师:这次我们加上方位来指,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

  2、加大难度,加上方位指鼻子:鼻子、鼻子右眼睛。同学们大部分都指错了,

  师问:这一次的游戏比上一次难在哪里?

  生:难在有了左、右方位。

  师:看来,要做好这个游戏,我们必须首先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也就是要认识左、右这两个方位。

  板书课题:认识左、右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自主探究师: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区分左右呢?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选出代表进行汇报。

  生:我用右手写字,我写字的手是右手,不写字的手是左手。

  多让学生说。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分辨左右的好方法确实不少,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能分清左右了吗?

  4、教学左右课件出示生活中既定的左右,进行教学。

  左右手写字的习惯、过马路靠右行的习惯、在中国汽车方向盘的位置、手表一般都戴在左手、中国的握手礼,是伸右手与对方握手。

  5、左右小练习,游戏中找自己身体上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找一找找你身体上的左、右朋友呢?

  生:左眼、右眼,左耳、右耳,左手、右手,左腿、右腿,左脚、右脚等、

  师:下面我们一起用身体上的左右朋友来做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好,伸伸左手、伸伸右手、摸摸左耳、摸摸右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跺跺左脚、跺跺右脚……

  师:不错,小朋友们做得既快又准确,想一想我们身体上的左右朋友会改变吗?

  生:(不会),那么今后,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身体上的左右朋友来判断左右方位,好不好?

  生:好!

  师:下面我们再来动动手,摆一摆。看清楚大屏幕上的要求:把数学书摆在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面,把铅笔摆在数学书的右面。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分辨左右的好方法确实不少,听了他们的介绍你能分清左右。

  4、怎样教学“位置”中的`“左右”

  我在教学一年级教材“位置”中的“左右”这节课的时侯,遇到了学生争执不下的一些问题,现摘抄几个片断。

  ○○五角星

  ○○○片断一出示

  生:五角星左边有两个圆形,右边有三个圆形。

  片断二:(多媒体出示:小英面向我们,小英的右手拿书,左手拿笔。)

  生1:小英左手拿书,右手拿笔。

  生1:因为刚才五角星的左边是两个圆形,右边是三个圆形。

  生2:小英左手拿笔,右手拿书。因为小英左手在这一边(生用手指着),右手在那一边,生后面的学生答案不一。

  片断三:(多媒体出示小朋友上下楼梯的图)

  生1:上楼靠右边走,下楼靠左边走。

  生2:上楼下楼都靠右边走。

  后面学生答案不一。

  我认为出现上述意见分歧,根源来自左右的相对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左右主体意识者,判定左右要以人为基准,这是左右相对性的前提。

  片断一是从学生所在的位置和视觉方向进行观察的,应把五角星和学生对应起来,以学生做为基准为判断,所以五角星左边有两个圆形右边有三个圆形。

  片断二,老师问的是“小英的左手和右手”,小英是左右主体意识者,所以不是以学生为基准,而是以小英为基准为判断,答案是:小英的左手拿笔,右手拿书。

  如果把单人图换成多人图:(多媒体演示,三个人面向学生)小红小勇小东问:小勇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同样是以小勇为基准,答案是:小勇的左边是小东,右边是小红。如果把问题改为:你看到左边是谁?右边是谁?那么又要以学生为基准,答案是:我看到左边是小红,右边是小东。

  如果把人换成动物图,(多媒体出示)小狗小猪小猫动物没有左右主体意识,所以要以学生为基准。

  片断三由于上下楼时,小朋友的位置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要以小朋友为基准,都靠右行。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本课难就难在帮助学生初步感悟和建立左右相对性的观念,使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人或非人),正确确定以谁为基准,在判定左边或右边。教学中应注意向学生说明世上只有人才有左右意识,判定左右应以人为基准,以此来指导学生理解“某物的左右边”与“某人的左右边”的两种说法在确定基准点时的不同,使学生有清晰的认识。本课内容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时可以联系实际,开放课堂,利用实物场景,让学生多进行练习,从中积累经验,获得体验。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9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 篇10

  一、教材

  10-11页例5、例6,10-11页做一做,练习三1-4题。

  二、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方法获取新知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求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亿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

  六、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1)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 )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 )位。

  (2)99864里面有( )个万,101010里面有( )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先让学生填一填,然后指名同学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引导学生说出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教案小学数学全套】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必修2全套教案10-08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案全套10-01

初二下册数学全套需要教案设计03-26

西医内科学全套课件教案10-05

初中课件全套11-16

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范文10-30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数学小学教案模板范文04-13

小学数学教案10-08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