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魔仙的指法》教案
设计思路
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作品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作品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这些曲子不是专门为幼儿园音乐教学服务的,作品的长度常常超出幼儿的生理舒适范围,因此教师在使用时常常会根据需要对音乐进行剪辑。
音乐《化石》选自圣桑作曲的经典名曲《动物狂欢节》,该乐曲结构为ABACA’的回旋曲结构,速度较快。按照以往的经验,为了更适合幼儿欣赏,一般需要对作品做进一步的处理。因此,我首先在不改变音乐性质的情况下减慢了速度,但当我试图将结构变为AB或ABA的时候发现音乐的完整性和音乐审美流畅性被破坏了,经过反复剪辑,音乐都没有原来流畅,最后我还是决定保留音乐本身的完整性。那么,怎样让超越儿童接受能力的音乐变得简单、有趣且被孩子们所喜欢呢?我设计了与音乐节奏和风格相吻合的动作和有趣的故事,创设了魔仙通过弹奏法、点指法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情节,《化石》A段急促活泼的木琴敲击声好像是手指在弹奏,B段音乐犹如点指动作,C段音乐非常悠扬为复活动作。我们还借助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并梳理音乐结构,同时图谱的呈现也减少了孩子不必要的探究时间,让每个孩子都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并能用弹奏、点指、舒展等相应动作表现ABACA’的回旋曲结构。
2.通过故事情节、乐曲图谱和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感受与表现,主动建构对音乐的认知。
3.在两两互动学习表现中体验同伴合作、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化石》音乐。
2.观看过各种各样的雕塑造型。
3.乐曲图谱。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引入活动。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国王,他有许多活泼可爱的王子和公主。可有一天,这些王子和公主被坏心肠的巫婆用魔法变成了石头雕像,一动也不能动了。国王很伤心,每天都在想办法解救他们。终于,国王的诚心感动了天上的魔仙,魔仙用两种神奇的魔法——弹奏法和点指法,解救了这些王子和公主。
2.完整地感受乐曲一遍。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音乐里说的就是魔仙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我们仔细地来听一听。(播放完整音乐)
提问1:你听到音乐里魔仙好像在干什么? (弹奏,点指)
提问2:魔仙使用弹奏法和点指法后,王子和公主的雕像开始怎么样了?
根据回答出示弹奏、点指、雕像图示。
3.尝试用弹奏、点指等动作表现A、B、C段乐曲,并出示相应的图谱符号。
(1)尝试用弹奏动作来表现A段乐曲。
①尝试表现弹奏动作,并跟随教师辅助语言大胆表现弹奏动作。
师:魔仙是怎么弹奏的呢?用动作告诉我。现在我们的一只手就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
语令:弹弹 弹弹 弹 弹弹弹弹 弹 弹弹 弹弹弹 弹弹 弹 弹 (配以动作)
②跟随A段慢速音乐弹奏手臂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玩一玩弹奏法。(播放慢速A段音乐)
③跟随A段原速音乐弹奏手臂动作。
④以够用原则创编,随乐句弹奏身体的不同部位。
师:除了在手臂上弹奏,还可以在身体的哪些部位弹奏呢?(播放原速A段音乐,根据孩子的回答,选择相近的四个部位随A段音乐弹奏)
⑤展示A段弹奏法图谱。
师:这段音乐弹奏法一共弹了几句(4句),我们用4只弹奏的手表示4句,每一句换一个部位。
(2)尝试用点指动作表现B段乐曲。
①尝试探索魔仙点指动作。
师:魔仙会怎样点指呢? (我们一起来点一点,魔仙点一点,雕像就动一动,真有意思。我来点一点,你们一起来动一动。)
师:音乐里魔仙有的时候点得慢,有的时候点得快,快是怎么点的,我们一起来点一点。
②边欣赏B段乐曲,边观看教师随音乐画图谱。
师:现在我们仔细听音乐,听听音乐里魔仙是怎样进行点指的呢?(播放B段音乐,教师画图谱)
师:音乐里魔仙慢的点了几下?(4下)快的每一次点了几下,我们来数一数(8下)。快的重复了几次呢? (2次)都是从低往高点的。
③在身体上尝试随B段乐曲做点指动作。
师:现在我们在身体上来试一试,注意什么时候点得慢,什么时候从低到高快快地点。(播放B段音乐)
(3)尝试用舒展动作表现C段乐曲。
①师幼随乐表现C段音乐,并探索舒展动作表示“复活”。
师:王子和公主又是怎么“复活”的呢?(播放C段音乐)你看他们身体先动了,接着一只手动了,另外一只手也动了,脚动了,另外一只脚也动了。
②在雕像图上画复活的简单图不。
师:先(身体)动了,接着(四肢)开始动了,一只(手)动、另外一只(手)动,脚动、另外一只(脚)动。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雕像图上画复活的简单图示。
4.借助图谱感受乐曲ABACA’的回旋曲结构。
(1)跟随教师,完整合音乐表现“魔仙的指法”故事过程。
师:我们的手是魔仙富有魔法的手,我们的身体是王子和公主的石头雕像。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看看魔仙是怎样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播放完整音乐)
(2)讨论随乐动作的先后顺序,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谱。
师:魔仙先用了什么方法? (弹奏法)再用了什么方法?(点指法)接着又用了什么方法?
这时候王子和公主开始怎么样了?(复活了,动起来了。)最后魔仙又使用了什么方法?(弹奏法)
(3)探索A段音乐出现的次数和不同。
师:音乐里的弹奏法出现了几次?(3次)每一次一样吗?(不一样)什么不一样?(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弹奏法都是4句,最后的弹奏法是红色的,只有两句,而且音乐比前面的要激烈。)
(4)师幼合乐完整用弹奏、点指、舒展的动作表现故事情节。
5.创设游戏情境,全体幼儿互动游戏。
(1)教师扮演魔仙,请一位自告奋勇者当王子或公主的雕像,演示魔仙弹奏法弹完一句、雕像动一下的动作。
师:现在我先来当魔仙,你们来当王子和公主,魔仙在雕像的一个部位弹完一句,这个部位就动一下,马上又停住不动了。谁来试一试?
(教师一边哼唱一边在幼儿手臂上弹奏,弹奏完一句,这位幼儿的手臂就动一下,马上又停住不动了。)
(2)教师扮演魔仙,全体幼儿扮演王子或公主,互动游戏一遍。
师:我说变,你们就变成石头雕像一动不动,看看魔仙会弹奏你的哪个部位,你又准备怎么动呢?(播放完整音乐,在复活的时候魔仙学雕像动起来的样子。)
(3)教师扮演公主,请一位幼儿扮演魔仙演示解救公主的过程。
(4)幼儿两两互动,合作表现乐曲。
①在位置上,一位幼儿扮演魔仙,一位幼儿扮演公主或王子,两两合作表现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
②找空位置,两两合作表现魔仙解救公主或王子,并在成功解救后摆出两两合作的造型。
活动延伸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雕像的各种造型动作以及两两合作的造型动作。
活动反思
怎样让抽象、结构复杂的音乐变得简单、有趣,且被孩子们所喜欢呢?这就需要我们读懂音乐,读懂教学法,还要善于读懂我们的孩子。在本活动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根据音乐的结构,设计还原于幼儿经验的动作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根据《化石》的结构特点(A段急促活泼的木琴敲击声好像手指在弹奏,B段音乐犹如点指动作,c段音乐非常悠扬为复活动作),为了能激发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并表现动作,降低认知难度,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将动作赋予与音乐节奏和风格相吻合的有趣的故事,创编了魔仙通过弹奏、点指解救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让幼儿带着积极的情绪体验进入活动。
借助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结构。由于乐曲是ABAcA’结构,比较复杂,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音乐及梳理音乐的结构,我在活动中运用了简单的图谱。孩子们觉得魔仙的手应该是细细长长的,因此我设计了一组比较纤细的手的图谱,与音乐风格和故事形象非常匹配。
同时,在活动中根据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图谱。首先,孩子们带着故事倾听乐曲后,找出音乐的三个主要元素——弹奏、点指、复活,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了相应的图谱。其次,分段欣赏时根据不同乐曲的需要呈现图谱,如A段乐曲共有4句,每一句的结构统一,教师先通过肢体动作、语令帮助幼儿理解A段的乐句,并随乐句创编身体的4个部位,孩子已经探索了A段乐曲乐句后才展开A段4句的弹奏图谱;B段乐曲有两部分,前面稍慢,后面快,快的旋律是从低到高重复两次的,比较复杂,因此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教师画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c段乐曲相对比较自由,让孩子自己随着音乐先身体动起来,再四肢动起来,根据动作的先后顺序在雕像上画简单的图示,同时让孩子从图片上感受到雕像好像真的在复活。此外,图谱呈现可以让孩子减少不必要的探究,让他们从图谱中直接观察乐句中的异同,由于图谱的颜色有变化,他们也可从中受到启发,感受音乐中弹奏部分的渐变。
活动中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静到动。如,在尝试表现弹奏动作时,教师先通过语令练习弹奏动作→一句弹奏动作→随慢速音乐弹奏动作→随原速音乐弹奏动作→随乐句创编弹奏身体不同部位动作;在随乐曲游戏时,先单人完成→教师与全体幼儿互动→教师与一位能干幼儿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幼儿认知循序渐进的原则。
【《魔仙的指法》教案】相关文章:
笛子演奏技巧指法09-19
吉他入门指法教程10-26
吉他入门指法练习10-28
吉他入门指法右手11-15
吉他入门指法左手11-15
我是小魔仙作文04-27
大班音乐公开课《快乐的小魔仙》教案10-10
吉他入门指法视频教学11-15
四弦吉他入门指法10-26
吉他入门指法教学视频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