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时间:2024-08-08 19:05:32 炜亮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精选10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1

  教学内容:

  综合应用“荡秋千”

  教学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在学习中与人合作的重要,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哪位同学玩过荡秋千的游戏?这么多同学玩过,还记得当时是怎样荡的吗?(可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虫子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定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学生回答)

  师:你们荡秋千时比赛过吗?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场荡秋千比赛。

  (出示图)

  师:小明、小芳、妞妞正在进行一场荡秋千的比赛。她们比的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看谁荡的次数最多。猜猜,相同时间内,你认为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三种观点,有的说小明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短;有的说小芳荡的次数最多,因为她轻;还有的说妞妞荡的次数最多,因为绳长。(教师边说边板书板书)到底谁说的对呢?想不想验证一下?

  二、实验操作。

  1、熟悉实验器材。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器材,这套实验器材和荡秋千又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再观察拴小球的绳,掂一掂两个小球,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是绳长相同,两个小球轻重不同,相同时间内荡的.次数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按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会合作,会学习。

  2、学生做实验一。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一的表格,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长相同,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在实验时有分工,有合作,一个人能完成这个实验吗?

  师:由此可见,学会与别人合作学习很重要。

  师: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在相同时间内,绳长相同,轻重不同,荡秋千的次数与体重无关;那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猜可能会和绳长有关。)

  3、学生做实验二。

  (学生分工实验并完成实验二的表格,各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

  师:根据实验二得出的结论,你认为在相同时间内,谁荡的次数最多?为什么?

  师:通过两次试验,你认为他们三人谁荡的次数最多?说说理由。

  4、教师小结。

  三、课后思考。

  师:有的同学家里有挂钟,时间不准确时奶奶会调里面的两个按钮,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这其中的道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2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秋千的来历。

  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增进其身心健康;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3.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4.参与节日游戏。

  活动准备:

  在幼儿园内用木头、绳子、踏板架一牢固的秋千,“熊猫荡秋千”的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熊猫荡秋千”的挂图,引出课题。教师边出示挂图边问:“小朋友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清明节)“节日里,动物园里的小熊猫也玩起了有趣的游戏,它们在干什么?”(荡秋千)

  2.介绍秋千的来历。

  让幼儿知道秋千是我们的祖先借以攀树取食和避兽宿息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化为秋千活动。

  3.介绍秋千的玩法,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幼儿荡秋千。

  ①两手握绳,坐或站在两绳之间的横板上。

  ②当站着荡时,两腿并拢,并屈膝前荡;坐着荡时可有人在后边将秋千上的人往前推。

  ③要求幼儿排成一路纵队站在一旁,每人荡2—3分钟,荡过的小朋友站至队尾。教师边指导边表扬表现勇敢的小朋友,鼓励胆小的幼儿。

  4.命题画:“小猴荡秋千”。画出小猴荡秋千的各种姿态。

  小百科: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至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2、在看看、讲讲中知道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

  二、活动准备:

  1、幻灯课件2、自制小图书15本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发现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看,这是书的什么?(封面)在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介绍书名、作者、画面内容)这个有趣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二)师生共同阅读

  1、P1:图片上有谁?(小鸟)它在干什么?你们看这个秋千是用什么做的呀?

  (树枝)会是谁帮小鸟做的呢?(鸟爸爸、鸟妈妈)师:小鸟一边幸福地荡秋千,一边说"爸爸妈妈给我做的秋千!"

  P2:看,谁来了?(大象)大象先生看见小鸟在荡秋千,它会对小鸟说些什么?(个别"我也要荡秋千"!)小鸟会让大象先生荡秋千吗?为什么?(它太重了)小鸟会怎么对大象先生说呢?(个别"大象先生,你太重了,荡不了。")

  P3:接着出场的会是谁呢,小朋友们,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猜一猜。(个别)我们一起来看,到底谁猜对了呢(出示第三页),哦,是谁啊?(狮子先生)狮子先生会对小鸟说什么?("我也要荡秋千!")狮子和大象谁重?哪小鸟会让狮子先生荡秋千吗?为什么?小鸟会怎么说?("狮子先生,你也太重了,荡不了!")

  P4:看,谁来了?(猪先生)猪先生会对小鸟说什么?("我也要荡秋千!")比一比,猪先生和狮子先生谁重?那小鸟会让猪先生荡秋千吗?为什么?小鸟会对猪先生说什么?("猪先生,你也太重了,荡不了。")

  P5:猜猜看,还有谁会来?(个别)我们一起来看,室谁来了呀?(鼠小弟)鼠小弟会对小鸟说什么?小鸟会答应吗?为什么?(鼠小弟很轻)小鸟会怎么说呢?("鼠小弟,你很轻,也许能行。")它们能荡起来吗?我们来看。

  P6:哦,荡起来了,看看它们的表情怎么样?(很开心)

  P7:正当鼠小弟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来了一个霸道的家伙,你们知道是谁吗?(幼儿猜)不,都不是,想想鼠小弟最害怕的是谁呀?(猫)(翻开P7)老猫看上去怎么样?(很凶)鼠小弟它们呢?(很害怕)老猫它会怎么说?("喂!我也要荡秋千!")小鸟和鼠小弟会答应吗?它们和老猫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这个故事就在我们小朋友的书里,请小朋友从第18页开始往后看。今天我们小朋友两个人一起合作看一本书,一边看一边轻轻地讲一讲。

  2、幼儿自由阅读

  3、续看提问:

  A:老猫荡到秋千了嘛?它是怎么玩到的?(把小鸟和鼠小弟推到地上)老猫的表情怎么样?(很开心、很得意)B:老猫在开心的荡秋千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事?(秋千越来越高)为什么呀?(是小鸟的.爸爸妈妈拽着绳子)这时候的老猫心里怎么样?(很害怕)老猫受到了惩罚,越飞越高,后来它怎么样啊?(哭了)它边哭边说了什么:让我下去!我再也不欺负别人了!小鸟的爸爸妈妈原谅它了吗?

  P32:老猫终于被放下来了,这时候鼠小弟对它说了什么?("我不是告诉过你嘛。")对啊,刚开始鼠小弟对老猫说过"小鸟的爸爸会怎么样:生气的,"可老猫听它的劝嘛?(没有)所以它受到了惩罚。老猫除了因为不听鼠小弟的话而受到了惩罚,还因为什么?(提示:老猫刚开始是怎么对小鸟的:把它们推下去、抢秋千)

  三、小结:

  我们小朋友在平时,如果你和其他小朋友都想玩一个玩具的话,你会象霸道的老猫这样嘛?你会怎么做?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4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2、能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创编诗歌,体验创编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册,小字卡。

  2、老师准备

  大图书,录音带。大字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猜一猜:老师做荡秋千的动作,请幼儿猜一猜这是在干什么。

  2、老师播放音乐,幼儿有序取书,围坐在老师身边。

  3、老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一遍。

  二、阅读理解

  1、幼儿自主阅读。

  幼儿翻阅图书,与同伴轻声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个别指导。

  2、大图书阅读。

  a、幼儿用自己的理解说出诗歌内容,诗歌中小姑娘荡秋千摘下什么云?当成什么了?

  b、认读大字卡“摘”,“裙子”和“披肩”。

  c、说说自己还看见过什么样的云?可以用来做什么?

  d、天上除了云,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来打扮自己和朋友?

  3、学习诗歌。幼儿跟老师念。

  幼儿念诗歌,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三、仿编诗歌。

  1、幼儿分小组创编诗歌。

  老师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大胆想像,创编诗歌。

  如:小姑娘,荡秋千,一荡荡到小溪边。摘片小草当帽子,摘根花藤当项链,摘滴水珠做什么?做成珍珠美上天。

  2、请幼儿将本组创编的诗歌与其他组的`小伙伴分享。

  3、每组幼儿轮流朗诵创编的诗歌。

  四、结束活动。

  老师音乐,幼儿有序放书,整理物品。

  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2、家庭延伸。

  附诗歌:《荡秋千》

  小姑娘,荡秋千。一荡荡到云里边。摘朵白云当裙子,摘朵红云当披肩,摘朵黑云做什么?做双皮鞋翘上天。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5

  活动目标:

  1.知道荡秋千的注意事项,从中积累安全生活经验。

  2.能正确判断多种行为,逐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电视机,电脑,视频《荡秋千要小心》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出示秋千图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平时喜欢荡秋千吗?你们知道在荡秋千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二、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1.播放视频

  2.提问:

  (1)为什么智慧树是森林里最受欢迎的`树?

  (2)为什么小老虎会摔在地上?

  (3)皮皮猴为什么和小老虎一样摔了下来?

  (4)大象老师对小动物们说了什么?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师幼小结:

  (1)荡秋千时应坐在秋千中荡,而不是站着或跪着。

  (2)双手要紧紧抓住秋千绳索,不可张开手。

  (3)一次只能一个人玩,不能合着玩。

  (4)不要在秋千周围玩耍,更不要下来后在原地说笑打闹,以免被秋千碰倒。

  (5)秋千不能荡的太高。荡完后,等秋千完全停下来再下来。

  三、出示各种荡秋千姿势,让幼儿判断对错。

  四、学念儿歌《荡秋千》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荡秋千的注意事项。

  2.会正确荡秋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3.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我喜欢玩的玩具,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提问:你最喜欢玩什么玩具?

  2.幼儿自由讨论。

  3.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玩的玩具。

  4.提问: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呢?

  5、小结:玩玩具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玩,不能做危险的`动作。

  二、教幼儿掌握荡秋千的正确方法。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2.提问:谁做的对?为什么?我们荡秋千时应该怎样做呢?

  3.小结:荡秋千时双手抓牢绳子,双脚不要向上踢,不能把秋千荡得太高,后的小朋友应该离秋千远一点,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学说儿歌《荡秋千》

  1.幼儿看书中相应内容,教师朗诵儿歌。

  2.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四、完成幼儿用书相应内容:谁做的对?送给他一朵红花。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7

  (一) 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二) 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三) 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指导语:天空的白云真好玩,不一会儿小喜跑去荡秋千......

  曲式:A——感应乐句 B——感应两大拍

  1、全体个别

  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

  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B段:面对面或背对背,左右摇。

  手摇铃

  A段:敲奏手摇铃,每乐句拍换方向。

  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左右摇摆。

  A段:两人面对面,各拍奏一个乐句。

  B段:两人共握手摇铃,原地左右摇奏。

  呼啦圈荡秋千

  1、两人共持呼啦圈。

  A段:绕圈走。

  B段:左右摇摆。

  2、两人对站呼啦圈前。

  A段:以脚跟,左右轮替点圈内。

  B段:左右摇摆。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8

  活动目标:

  1.感知八拍节奏,通过停止的游戏来感受节奏的长短。

  2.理解童谣,根据童谣自由摆出肢体动作,自主创立空间造型。

  3.在音乐律动、表演游戏中感受快乐轻松的气氛,体验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猴子荡秋千摔跤的'教具卡片一张、猴子荡秋千没有摔率跤的教具卡片4张。

  2.《五只猴子荡秋千》音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八拍节奏,自由进行肢体创立师:你们看过猴子荡秋千吗?猴子荡秋千喜欢干什么?

  二、感知说白节奏,自主创立空间造型

  三、声音节奏游戏:感知声音变化,进行节奏视奏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中班孩子的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作模仿情景中学习。因此,此活动设计了小猴爬树摘香蕉和从树上掉下来的游戏情节,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旋律。感知活动的节奏是本活动的重点,此活动始终让孩子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获发展。

  我个人认为小班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教案及反思是本节课依据幼儿园小班身心认知规律、以五只猴子荡秋千为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9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荡秋千》。

  2、复习已经学过的歌曲。

  3、认识汉字“秋千”、“像”。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学会儿歌。

  难点:流利地朗读,同时认识汉字。

  活动准备

  儿歌汉字卡:《荡秋千》及已经学过的部分字卡。

  活动过程

  (一)、欣赏画面并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

  (1)图中有什么?

  (2)两个小娃娃在做什么?

  (3)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秋千?在哪里玩过?

  收书。出示字卡:听音乐收书。

  (4)听读:我们一起来听听叔叔阿姨给我读的这首诗歌吧。(听录音磁带)

  (二)出示大范例,幼儿跟读。

  老师呀把小朋友书上的字宝宝变大了,把他们请到黑板上来了,请小朋友看黑板,跟叔叔阿姨一起读吧,要读的和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一样好听哦!

  (三)游戏

  小朋友刚才听了叔叔阿姨给我们读的诗歌好听吗?现在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了。请看黑板。

  游戏一:什么字宝宝不见了?(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将大范例中所学到的'新字盖住,让小朋友猜猜看,什么汉字不见了?)

  游戏二:什么字宝宝变大了?(用大字卡盖在大范例中相应的字上面)

  游戏三:我的字宝宝在哪里?(教师出示字妈妈,即大字卡,幼儿找出字宝宝-----小字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图上小朋友们愉快的荡秋千的场景中展开,活动中,孩子们因为很向往去荡秋千,故对儿歌的学习很顺利,对字宝宝的认识也掌握得好。只是如果能在活动中有真的秋千让孩子们玩一玩就更好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分析荡秋千过程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测、实验、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3. 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荡秋千的次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学生正确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 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荡秋千过程中的数学原理,如摆动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控制变量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播放一段小朋友荡秋千的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那你们有没有想过荡秋千的次数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2.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如人的体重、秋千绳的长度、用力的大小等。

  (二)实验探究(20 分钟)

  1. 分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5 人。

  为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秋千模型、不同长度的绳子、砝码等。

  2. 设计实验

  引导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要探究的因素和保持不变的条件。

  例如,探究秋千绳长度对荡秋千次数的影响时,要保持人的体重、用力大小等相同。

  3. 进行实验

  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每次荡秋千的次数。

  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收集数据

  各小组将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10 分钟)

  1. 组织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结果。

  2.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数据,讨论得出结论。

  例如,通过实验可能会发现秋千绳越长,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越少。

  3. 总结:荡秋千的次数主要与秋千绳的长度有关,绳越短,摆动的周期越短,单位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就越多。

  (四)拓展应用(5 分钟)

  1. 提问:“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荡秋千的现象也与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有关呢?”

  2. 引导学生思考钟摆的运动等。

  (五)课堂小结(5 分钟)

  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秋千模型,进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对荡秋千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还培养了科学探究的精神。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论的引导还可以更加深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应用荡秋千》教案】相关文章:

《归总应用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25

《计算与应用》数学教案03-25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0-07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教师教案09-27

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案10-09

一年级数学下册《综合练习》教案03-25

小班荡秋千教案03-31

荡秋千的教案反思10-12

三年级数学下册综合复习计划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