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学习。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会骑自行车吗?骑自行车不只会帮助我们节省在路上的时间,还是一项非常时尚的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欣赏沿路的风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跟着李叔叔一起去骑车旅行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学到不少新知识。
二、新课学习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的车上装有里程表。我们来看看他第一天的骑了多远吧!
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找出复合交换律的两位同学进行汇报,或者由学生板演。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得出
40+56=56+40。
这样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由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演出几个典型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加法交换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交换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a+b=b+a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课堂总结
加法交换律就是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大家已经会应用了,真不错。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经结束了,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李叔叔吗?
让学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详细的记录了他的行程,我们来一起看看他的记录手册,肯定能回答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加法结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谁来说一说用什么法计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来用这样的一个连加的算式就能解决李叔叔的这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这道加法题吗?
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汇报。教师巡视后,找出复合结合律的几个学生汇报,或者投影展示。观察这几位同学的做法,你有什么发现?
(88+104)+96=88+(104+96)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写一写。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加法结合律也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一下加法结合律吗?怎么样才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这个规律呢?请大家动脑想一想,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学生汇报,鼓励学生提出的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字母、符号三种表示方法。强调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学生掌握。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256+99+44=(□+□)+□
(2)125+32+168=□+(□+□)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
我们来复习一下加法的运算律,你还记得哪个?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课学习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吧。
请你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写下来。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然后让学生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
然后师生共同完成。探讨: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来完成这个计算?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课堂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时候,会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
活页练习题
教学类型:
随堂课
教学过程:
一、加法交换律
(一)故事引入,得出猜想
1、讲故事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个饼,晚上吃4个饼,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抗议!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个饼,晚上3个饼,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饼,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
2、适设问
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3、巧引用
引: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也就是猴子一天一共吃的饼个数没有变,只不过是早晚吃的个数换了换。)
4、活板书
早上吃3个饼,板书3,晚上吃4个饼,板书4,一共吃了3+4个饼,也就是7个饼。早上吃4个饼,晚上吃3个饼,一共吃4+3个饼也是7个饼,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5、细观察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数不变,符号不变,和不变,位置交换)
6、得猜想
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呢?我们可以像这样举例子。
(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举实例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备本上写一个。
谁先来?4+5=5+4你怎么知道相等的?左边,4+5=9,右边5+4=9,所以两边相等。所以下面请你这样说:左边4+5=9,右边5+4=9,所以4+5=5+4。谁再来说?1+6=6+1。这些都是几位数相加的例子?还有别的例子吗?12+11=11+12,这个例子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别的吗?100+22=22+100,这个例子又有什么不同。还有吗?我们就不说了,用……表示。
评价: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不但想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还想到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等,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
2、得小结
这时,我们通过验证就可以来下结论了,谁能说一说?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想简写
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4、得结论
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请大家读一读。
其实一年级你们就接触过加法交换律,看!数的分成,对吗?二年级也学过,笔算加法并交换加数位置来验算加法,是不是也是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
过渡:刚刚,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相加,发现了交换律,告诉你哦,数学家们研究了三个数相加,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呢,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定律
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能理解吗?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分析定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三个数相加”,懂吗?谁来举一个三个数相加的例子。简单点的。4+6+8。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什么意思?也就是先算几加几?再加几?为了强调先算什么,老师在4+6外面加上括号。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也就是先算?再加几?我们只要怎么办?在6+8外面加上括号就行了。和不变吗?我们要计算。左边先算4+6=10再加8等于18,右边先算6+8=14,再4加14等于18,所以(4+6)+8=4+(6+8)
3、观察发现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特别是什么没变?位置没变。
4、自由验证
那么是不是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都不变呢?这虽然是数学家验证的结论,但我们学习数学要抱着怀疑的学习态度去学,别人说的就一定对吗?只有自己验证了,你才能说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
你该怎么样验证呢?举例子。
就近五人一组合作交流每人举一个例子其中一个人记录。注意一定要左右算一算,看是不是和不变。
5、汇报交流
谁先说?左边……右边……所以……。这是几位数相加的?还有别的吗?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不同的例子吗?还有吗?我们用……表示
6、事例验证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看,我们班男同学34人,女同学21人,后边还有听课的老师12人,问一共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我们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再加老师的人数,也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老师人数,再加上女同学人数,还可以先算老师人数和女同学人数再加上男同学人数。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是都是求总共人数,所以和不变。
7、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数学家的结论正确吗?请你读一读,看看大家这次读得懂吗?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数,结合律怎么表示呢?谁来表示一下?
8、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发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书中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我们总结的一样吗?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加法运算定律”你们都掌握了吗?下边我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
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
82+0=0+82
●+★=★+●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填空练习。
(45+36)+64=45+(□十□)
560+(140+70)=(560+□)+□
18+(24+82)=(18+□)+□
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那么这两题要怎么算更简便!
25+32+4572+43+28
四。拓展延伸
著名数学家高斯以很快的速度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你行吗?
1+2+3+4+-------+99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分别说一说。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3
教学内容:
应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材第116页例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二十七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58页,做口算练习(六)的前14道小题,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教师:谁能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新课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教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0.5+3.2
(4.7+2.6)+7.4○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的范围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116页,看例5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加0.09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3.做第11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做第1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
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3题。
1.做第1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可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第二行的两道题,教师检查学生第4小题是怎样计算的。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尤其是第4小题,让学生会用这种简便方法即可,不必说出根据什么。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提问:哪几道题不能用简便算法?右边第2小题是怎样算的?了解学生有没有把右边第2小题错写成4.9+0.1-(4.9+0.1)的,为什么错,以便及时纠正。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4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73+27
58+37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96+237
男生完成:76+3024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
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试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这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有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因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
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
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应用成果,巩固知新
1.“练一练”
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2.“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
(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
四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意义论证)
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
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索,分组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情境导入】
1.游戏引入:换位子。
①师举左手,左右换位子;
②师举右手,前后换位子。
根据老师手势的变化交换位子。
2.在交换位子的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发现:位置发生了变化,班级总人数没变。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出示幻灯片)
①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利用出行渗透环保教育和健身思想)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②提问: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③教师: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2.归纳定律。
①教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
(例如:8+6=6+8等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②质疑: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③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谈论交流。
①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如:(○+△=△+○☆+★=★+☆■+▼=▼+■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
②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巩固练习】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128+□=15+□
□+□=323+18654+x=□+□
2.填空。(1)一个数+0=()+()
(2)两个加数()位置,()不变,这叫做加法()。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验算:
307+348=验算: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课后作业】
1.教材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
40+56=9656+40=96
40+56=56+40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
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
137和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
137+359=494
│││
加数加数和
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和0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例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357=357+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17+18
124+235()235+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a+b
做第13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137+359=494
│││
加数加数和
137+357=357+137
18+17()17+18
124+235()235+124
a+b=a+b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运算定律,并能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举例略)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例题中的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
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
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168-34
=134(页)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4、拓展提高。
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为什么?234-66-34与234-(66+34)哪种计算方法更简便?
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如果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5、发现、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
师: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251-30-70=251-(30+70)或154-68-54=154-54-68。
(2)总结规律。
①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②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减;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③用字母该如何表示呢?a-b-c=a-(b+c)。
6、即时练习。
(1)528-32-68
(2)470-49-131
(3)345-67-145
(4)639-39-47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
(三)检测评价
1、在○里和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或数字。
148-55-45=148○(45○45)
656-133-367=○(○)
a-b-c=a○(○)
213--=○(168○32)
2、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3、这位同学计算的对吗?
325-175-25
=325-(175-25)
=325-150
=175
4、想一想,不改变运算顺序,谁会计算得快一些?
(1)126-48-52126-(48+52)
(2)364-(153+47)364-153-47
(3)685-(228+272)685-228-272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教师或学生总结:学习了减法的简便计算,知道了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五)板书设计
连减的简便计算
例1: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66-34
=168-34=234-(66+34)=234-34-66
=134(页)=234-100=200-66
=134(页)=134(页)
【规律】在减法里: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8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看主体图: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问题
上午行多少千米?下午行多少千米?一共多少千米?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65=________+35
2.加法结合律.
看主体图: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各天行程.
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200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4+5=5+4(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连一连.
83+31564+(73+37)
87+42+58315+83
(64+73)+3787+(42+58)
56+78+44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9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在先学的基础上,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
3、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和初步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加法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和概括规律。
教学难点:
正确辨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异同,初步感悟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矛盾,引入新课
1、口算
32+01+1829+6015+2541+2364+2639+1728+15
29+16+17+8+12+3+14
为什么不能一下子口算出结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
二、探究加法交换律,建构策略
1、微课设疑,提出猜想
(1)播放微课中关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2)通过微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2+3=3+2,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出示:2和3交换位置,和不变。
比较两个结论,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仅凭一个例子不能得出结论,但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作一个猜想。
板书:猜想,?
2、深入验证,概括结论
举例验证(包括用数、文字、图形、字母等多种情况所举的例子)
板书:验证
提示:没有经过计算,直接写上等号的,不是真正的验证方法。
小结:通过验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猜想确实是加法运算中的一条规律。
板书:结论
3、即时练习,巩固规律
26+37=37+()204+()=59+()a+()=()+()
三、学法迁移,探究加法结合律
1、迁移
刚才,我们探究的.是两个加数之间的规律,那么三个加数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可以怎样探究?(可以采用“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方法。)
播放微课中关于“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板书:(a+b)+c=a+(b+c),猜想,?
2、验证
砸金蛋:10个金蛋,每个金蛋里都藏着两道式子,边砸蛋边讨论:(1)可否划等号;(2)是否与等式具有相同的特点。
3、分组交流
(1)试一试:每人至少再举两道符合这样规律的等式,同桌互相检查是否符合。
(2)想一想:你能举出一个反例,说明这个规律不成立吗?
(3)说一说: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4、深化规律
比一比,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45+36)+64=45+(+)
560+(140+)=(560+)+a
(2)(64+)+27=64+(+27)
提问:横线上可以填什么数?要使等号后面的计算简便,横线上可以填什么数?
(3)29+16+17+8+12+3+14,可以怎么简便计算,分别运用了什么计算律?
五、全课总结,延升思考
今天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在加法中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没有想过,在减法、乘法、除法中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同学们可以按照今天的探究方法,课后自己继续研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环节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24+19=()+()
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260+450=460+250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3页例l、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l~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交换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
学生读题,要求说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出线段图。
提问:要求李春家和王强家之间的距离,可以从哪家出发到哪家?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自己解答后口答,老师板书两个算式和得数)
(2)比较算式的结果。
提问: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哪段路程的长?结果怎么样?400+300和300+400有怎样的关系?(板书:400+300=300+400)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把400和300交换位置相加,和怎样?
2.题组的计算、比较。
(1)用小黑板出示第61页下面的题组。
(2)让学生计算,比较每组两个算式的结果,在课本上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3)提问:第一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8和、12相加,交换位置再加,和有什么特点?第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和特点?第三组呢?
3.归纳加法交换律。
提问:这三组算式里,每组算式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这些例子里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
老师总结加法交换律,说明这是加法运算的一条定律。
让学生读书上的加法交换律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这里的加法交换律用语言表达不容易记忆,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就既清楚,又简单。
如果用a表示第一个加数(在小黑板上对着算式板书a),用b表示第二个加数(在小黑板上板书b),那么a+b(板书加号)就应该等于什么?
指出:这里的a十b=b+a就表示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就是用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
追问:a+b=b+a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5.认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1)我们学过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看两次相加的结果是不是相等。这样验算是应用了什么知识?
(2)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你是怎样看出前面的加法计算是不是正确的?
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教学例2。
(1)出示例2。(挂图)
让学生说一说图意。
提问:怎样算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这种算法你是怎样想的?
求操场上一共多少人,不调换加数的位置,还可以怎样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算式和结果)
这种算法又是怎样想的?
(2)比较算式的结果。
提问:这两种算法都是求的什么?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先把前两个数3和2相加,再加第三个数4;第二种解法先把后两个数2和4相加,再同第一个数3相加)它们的结果有什么关系?[板书:(3+2)+4=3+(2+4)]
2.题组的计算、比较。
(1)用小黑板出示第63页上面三行的题组。
(2)提问:你能看出第一组里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3)请大家把书上这几道算式计算一下,看看每组里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让学生口答练习结果,老师在O里板书等号。
提问:每组算式里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3.归纳加法结合律。
提问:在这三组算式里,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上面的例子里,你能看出有什么规律吗?
老师总结加法结合律,说明这也是加法的一条运算定律。
让学生读书上的加法结合律结语。
4.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加法里的三个加数(对照题组中的加数分别板书:a、b、c),可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板书:(a+b)+c=a+(b+c)]
追问:(a+b)+c=a+(b+c)表示的是什么运算定律?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这里的a、b、c表示任意三个数。这个字母式子表示三个数相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
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小结教学内容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指出: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所以我们刚才学习的是加法的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的结合律?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填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订正让学生说明理由。
2.练习十三第2题。
学生口答。
结合第2小题提问:120+430=520+30为什么不是加法交换律?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1、3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 12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20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地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独立思考,类比应用,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来说一说?
(说说其意思,或字母表达式)a+b=b+a??(a+b)+c=a+(b+c)
2、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做什么?(验算)。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例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面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叔叔前四天的旅程,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后四天的旅程呢?
2、(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多媒体出示:例3
4、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
第四天城市A→B
第五天城市B→C
第六天城市C→D
第七天城市D→E
A→B115千米
B→C132千米
C→D118千米
D→E85千米?
(1)认真看教材第20页例3内容,边看边思考:
1、列出李叔叔后四天的总行程并计算。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计算能力)
(2)完成例3的内容
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3)重点引导学生对例3出示的算法(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展示时让不同运算顺序的同学分别展示并汇报,为的是突出运用运算定律的作用)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小结:从刚才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加法计算中,两个数能凑成整十、整百甚至整千的数,一般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教学,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灵活的运用,本环节可大胆的放手学生,让其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283
1597253
47164
317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2、第20页做一做,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成功欲望,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比一比
以气球的形式呈现数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定律计算。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五、教学反思
优点:
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足:
1、课堂上我很少去表扬学生,有的时候连自己都觉得太平淡,该表扬激励的时候却没有说出口,让学生感受不到成功的激动。
2、在处理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预期之外的情况时,灵活性不够!
3、课堂气氛调解的不够,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今后我应该在激励启发方面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相关文章:
加法运算定律的教案11-06
四年级数学教案《加法运算定律应用》04-04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加法运算定律06-03
《乘法运算定律》的教案03-22
加法运算律教学方案(精选7篇)10-11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案11-27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分数加法06-05
《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03-21
《5以内的加法》数学教案03-21
复习的加法中班数学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