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

时间:2022-10-09 02:09:21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1】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

  【摘 要】在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主要特征以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管理模式;理论研究

  1.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在1990年出版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循环经济”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正式提出。

  从字面意思上看,“循环”+“经济”是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领域中实现闭路、循环式的流通。

  其深层次含义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以经济生态化为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其内涵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2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本身具有系统性和生态性:(1)系统性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自己作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2)生态性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循环闭环反馈式循环流动。

  一切物质、能源可以在不断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得到梯次利用或最合理使用,资源承载的循环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1.3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新的系统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1.3.2新的经济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1.3.3新的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是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4新的生产观

  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1.3.5新的消费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2.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2.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3.1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近年来,国家经贸委组织研究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体系,向全国人大提出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等内容,列入立法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

  应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3.2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3.3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OECD国家采用激励机制保护环境的有机延伸。

  由于OECD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污染者付费”政策,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可以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补助。

  3.4开发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应运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

  研究开发那些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

  3.5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GDP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

  然而,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

  绿色GDP是为了克服GDP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4.结论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立足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柴宝芬.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J].中国电力教育,2007,(4).

  [2]单宝.解读循环经济[J].生产力研究,2005,(3).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2】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

  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透析其发展的现状,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概念

  循环经济思想起源于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宇宙飞船经济”(Spaceship Economy)理论,但最先明确提出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的却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

  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中国并开始广为使用,国内学者在对循环经济概念进行界定时,由于其各自立场和认知的差别,所给出的定义的侧重点也不相同。

  清华大学法学院环境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明远将循环经济的概念界定如下: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1]。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之前为理念倡导阶段,2003—2005年为国家决策阶段,2006年至今为全面试点示范阶段。

  循环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变革,其观念已经在企业、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深入人心,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同时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走的是试点示范模式,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区域发展生态工业园,社会走循环型社会的模式,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虽然中国循环经济在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对所处工业发展特定阶段认知不清

  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盲目进行跨越式发展,盲目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没有认清工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不可能用高新技术产业来代替传统产业,因为经济主体需求增长最快的是重化工产业,是传统产业,因此只能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

  那么跨越式发展要用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而不是跨越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阶段。

  2.认识不深入,一刀切,把循环经济泛化

  对循环经济内涵外延的理解片面不准,或将循环经济简单化为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与污染防治,或把循环经济外延无限扩大,等同可持续发展概念。

  没有从区域产业系统大的层面,从国家安全和长远竞争力高度去理解把握。

  3.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应监督体系

  中国现有的循环经济立法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必要的监督体系,国家扶持和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建立,相关配套标准政策也不健全,一些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供求关系,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部分产业政策也在不少方面制约其发展。

  4.技术支撑乏力

  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研究为基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重大技术的研发比较滞后,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少有突破,先进适用的循环技术推广明显乏力。

  5.消费领域发展滞后

  现阶段,社会对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但在消费领域却存在很多问题。

  许多消费文化、价值观念都带有很强的物质享乐主义和不可持续消费的特征,各种资源能源浪费现象司空见惯。

  三、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

  1.明确发展阶段,发展有中国特色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的概念是从国外舶来的,但其提出的背景不同。

  中国的循环经济是在资源短缺瓶颈和环境日益恶化的条件下提出的,然而在是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环境治理阶段,为适应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片面理解循环经济,将循环经济理解简单化或者泛化都与中国资源高度短缺、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的现状相悖,不仅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在实践中不具备可操作性。

  笔者认为,一定要明确各自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首先,不能照搬工业发达国家在循环经济、循环社会的观念和做法,避免走极端主义。

  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应当按照现今工业发展的特殊阶段实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应该是一种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技术节约资源、减轻污染负荷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2]。

  2.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及其监督体系

  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的立法体系是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没有法律强力支撑,很难提高资源利用价值。

  立法体系可以参照日本,从基本法、综合法和专项法三个层面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3]。

  其次,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监督管理体系。

  对循环经济工作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督,通过提出各种形式的意见和建议使循环经济工作不断持续改进、完善提高。

  尤其是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逐步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降低排放强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利用市场机制,以市场为驱动力,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自发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成本和价格是摆在面前的两大鸿沟,因此,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没有市场竞争上的优势,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扶持。

  这就决定了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都将是政策性产业,需要适宜的政策培育环境,才能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形成循环经济自身的良性循环。

  因此应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政策,强化政策激励措施:包括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制定实施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投融资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价格、收费和押金制度,并对科技创新给予财政支持。

  4.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关注静脉行业

  技术创新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技术基础,为循环经济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应该通过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使中国循环经济有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

  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生态园,降低生产和消费两大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4]。

  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要关注静脉产业,一定要鼓励技术创新,否则会带来更多的污染,与循环经济的初衷背离,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静脉产业发展。

  5.倡导全民参与,生产和消费双管齐下

  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完整意义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就是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在消费领域主要是发展绿色消费和改变生活方式及行为,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 [4]。

  因此应倡导全面参与,使循环经济在生产和消费领域齐头并进。

  四、结论

  循环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资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

  通过研究循环经济管理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稳步发展,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明远.“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6):13-18.

  [2] 冯志浚.循环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杨卫东.论化工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对策[J].物流经济,2009,(3):36-37.

  [4] 任勇.循环经济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定位、模式与方法探讨[J].国外城市规划,2005,(20):1-5.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相关文章:

经济管理新模式10-01

旅游管理新模式初探论文10-08

探讨小学教育的新模式论文10-09

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10-09

档案管理创新模式论文10-09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论文10-08

经济管理的论文10-01

创新模式钢琴教学论文范文10-05

小学教育创新模式的变革探徽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