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觉下的民办高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
一、市场需求
原教育部副部長张保庆说:要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单靠公办高等学校是远远不够的。今后高等教育的增量部分将主要靠民办高等教育来实现,从1992年到1997年,由于公民个体所掌握的可支配收入迅速增长,对教育需求的总量、质量和形式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民办教育机构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组织进入到教育体系之中,改变了原有的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并开始形成对公办教育机构的竞争。此时的许多规范与限制政策,从另外意义上折射出民办教育独立性属性的日益彰显。从1998年至2000年,尽管国家政策仍然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但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民办教育的独立属性进一步得到确立,民办教育不仅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而且也刺激了公办教育内部的竞争,促使其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从2001年至今,民办教育开始进入到自主发展的新阶段,民办学校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机构而为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无论是在《民办教育促进法》还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国家对于民办教育所提出的新的鼓励和规范政策,对于民办教育公益性属性的规定,对于民办教育机构产权的界定和对于办学者经济利益上“合理回报”的许可及操作原则的制定,都标志着民办教育机构作为一种有独立社会职能的教育组织和经济组织,而最终得到法律意义上的完全确认。
二、民办高校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处于企业实体之外,但对企业发生影响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体。
(一)民办高校的外部优势
1.教育部政策鼓励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的空间
国家政策的鼓励为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律上肯定民办教育的地位,也是民办教育依法办学的首要依据。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2007年1月16日经部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规定》,并于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其规范实施专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院校的办学行为,维护民办院校举办者、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引导民办院校健康的发展。
2.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强劲的需求。
传统的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学术型、研究型、设计型人,规格比较单一。但是,从社会需求看,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迫切需要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因此,培养高素质_技能型人才的民办高职院校已经受到社会的青睐。这是民办高职院校大显身手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二)民办高校的外部劣势
1.民办高校面临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竞争
公办高校拥有雄厚的政府财力,优越的教学、科研条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要高于民办高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办学经验,大批民办高校的涌现和无序发展使竞争更为残酷。同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在不断分割教育市场的份额。
2.民办高校没有国家的投资,没有政府补贴的公用经费
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身份、教师待遇、建校土地征用等许多方面都得不到政府部门政策的支持,办学环境中没有真正建立公平竞争平台。政府对民办高校管理方面缺乏经验,相关法规不够完善,与民办高校快速发展很不协调,从而影响了民办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由于民办高校发展时间较短,基础较差,政府也缺少对民办高校的正面的宣传和报道,人们对民办高校的误解和偏见是对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
三、民办高校内部环境分析
(一)民办高校的内部优势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相对灵活,能突破传统办学思维的局限,利用独立经营,自主办学的有利条件,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建立适合市场需要的办学模式、课程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民办高职院校可利用这一优势根据市场的不同变化,市场的不同需求及时地进行调整,培养国家与社会所急切需求的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与招生人数分配上都能够较大的自由支配。正是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模式,使民办高职院校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2.具有较为灵活的运行管理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一般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灵活的管理体制、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对教师的考核,把工作绩效并与奖惩挂钩,使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因此在管理机制上民办高职院校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
3.较容易形成有办学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办学经费以及学校所处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来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仅体现院校的办学性质、社会服务方向和地方行业特色,而且还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建设规模和专业建设布局等方面。办学特色不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整体优势,而是局部优势。
(三)民办高校的内部劣势
1.师资队伍整体发展不稳定,素质不高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待遇相对较差,教师的职称、聘任、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利益没法解决,导致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才流失,整个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年龄比例不合理,较多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稳定性较好,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甚少。
2.民办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并流失较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公立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上升,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质量下降并减少的威胁。民办高职院校的部分生源由于高校的扩招被抢走,出现生源不足的现象,迫使民办高职院校降低入学门槛,生源质量下降。
3.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資金缺乏
对高职教育需要较大投入资金思想准备不足,绝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资金缺乏,办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设施数量不够,设备不先进,图书资料短缺,办学场地狭窄。但如果希望民办高校办得更好,地位立得更稳定、未来的路走得更稳健,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添置新的物品包括书籍、实验用具、学习场所等,需要不断的改造更新学校的软硬件。[3]也许政府会给予一些多途径的帮助,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资金也是民办高职院校的一大威胁。
四、民办高校的发展
(一)制定定位明确的发展战略
首先,民办高校要善于进行错位竞争,但决不是拣公办高校把教育市场瓜分后的“残羹剩饭”,而是需要另辟蹊径,异军突起,在有着发挥重要作用和凸显特色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从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来看,目前把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定位于需求量大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民办高校的一种普遍的选择。但是具有一定办学实力的民办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特色和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办出特色鲜明的名牌民办大学。
(二)坚持理念创新和方法创新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和国内公办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的新路子。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坚持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创新,避免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等弊端。尊重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探讨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三)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要发展民办高校,不能完全以我国现有的公办高校模式为蓝本,必须在吸收中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参照,大胆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来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学校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发挥体制和机制的特色,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举办者产权与学校日常管理权分离,实现权利运作的高效和相互制衡,建立责任分担和权力制衡机制,把内部治理与外部参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专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利用市场机制,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构造现代大学的管理方式。
(四)以特色取胜,塑造品牌
民办高校所独有的竞争优势就是民办体制。要把民办体制成为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动态,分析市场变化,要把遵循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教育现状、市场需求和教育规律而形成的特质,构建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面向新兴产业、新兴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社会发展培养急需的不同类型的特色人才。改变家族式的办学模式,灵活设置精简高效的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进行科学管理,避免效率低下的弊端,充分发挥制度在提高管理效率上的作用,谋求最大的办学效益。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学风,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打造出自身的教育品牌。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觉下的民办高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文07-03
分析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论文10-13
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10-11
基于层级管理的集团财务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经济学论文10-12
基于新形势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研究论文10-10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现状论文10-12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论文10-09
基于开放和实用的人事档案管理改革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