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

时间:2023-04-01 09:34:41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们,你们的毕业论文写好了吗?以下是关于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欢迎阅读!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1】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国内外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每一阶段都离不开资金,中国十大名校排名,

  融资成为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个世界性话题,文章就此通过融资规模、方式、速度、成本、难度和风险等因素提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资金

  我国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迅猛发展,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对增加国家财政税收收入、提供城镇机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因其内部与外部的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营风险大,资金筹措能力低,资金来源窄,极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

  资金不足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经营活动,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者素质低,管理方法简单,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

  这些不规范性使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支持,更加剧了企业资金的匮乏。

  中小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经营前途存在不确定性。

  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闭的一般都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大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市场竞争能力难与大中型企业抗衡,自身弱点导致在资金筹集上与大中型企业有明显的差距。

  (二)外部环境因素

  我国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门槛较高。

  中小企业单笔借款金额较小,要对其资信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所要支出的贷款单位成本高,管理费用高,承担了较大的风险,导致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商业银行之间缺乏竞争,只愿意将资金贷给风险小、成本低、金额大的借款对象,否则宁愿减少贷款额度,也不愿冒风险将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

  (一)内部融资

  1、资产变卖融资。

  资产变卖融资是将企业的某一部门或某一部分资产清理变卖以筹集所需资金的方法。

  企业资产变卖对象包括:与主要生产经营活动关系不大的资产;盈利能力低于同行业一般水平的资产;清算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资产;欲强化专业化生产而放弃的非专业化生产用资产。

  为优化经营结构和提高专业化程度,也可变卖盈利部门,挪出部分资金用于其他战略部门的投入。

  通过变卖多余或低效资产筹措到必要的资金,集中力量发展企业优势,提高专业化程度,开拓新市场,提高竞争能力。

  2、内部职工集资方式。

  企业职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十分清楚。

  企业发展了,对内部职工是有利的;企业关门,职工会因此失去工作。

  中小企业的老板为扩大企业规模或资金周转不便时,向内部职工集资一般都会得到支持。

  向内部职工集资,不用受银行借款所附条件的限制,运用资金比较自由。

  当然老板应承诺职工回报较高的利息,这相当于分给集资职工红利。

  职工把钱投入本企业,所取得的投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愿意集资。

  职工把钱借给自己的老板后,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加亲近,职工会更加效忠企业。

  (二)外部融资

  1、依靠社会关系。

  不少小企业常以家庭为核心,以兄弟为帮手,以朋友为辐射,来筹集起家的资本。

  在向亲朋好友借款时,除了以情动人外,要注意向他们介绍创业计划和投资机会,让他们相信计划是可行的。

  只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能通过亲朋好友筹集到不菲的资金。

  2、政府扶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每年都公布一系列政策性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各项政策文件。

  企业应注意收集这些政策性文件,认真学习,真正领会政府的意图。

  重点留意与本企业相关的产业政策、科技开发政策,然后对号入座,看看自己的企业可能在什么地方符合国家政策支持的条件。

  按照政府的意图去投资,考虑所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可享受到一定的财政融资;按国家政策引导,把握机会,积极主动争取,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申请,充分准备,才能用足用好政策。

  相对于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

  我国初步建立了微型金融体系基本框架,政府还要加大力度建立和发展,能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

  3、银行贷款。

  几乎所有国家,银行贷款在企业融资总额中所占比重都是最高的。

  借款技巧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显得日益重要,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合理利用银行贷款是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重要手段。

  与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中小企业顺利取得银行贷款的关键。

  首先,企业要讲究信誉。

  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与否。

  企业的财务核算是否正规、财会人员素质的高低以及严格与否是银行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企业应苦练内功,真正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用实际行动建立良好的信誉。

  其次,企业应经常主动向银行汇报经营情况。

  这是一种心理公关技巧,银行由此感受到公司的尊重,改变对中小企业的种种偏见和不信任,逐步建立良好关系。

  企业不能因一时办事受挫而埋怨银行,在争取贷款时要有耐心,充分理解和体谅银行的难处,避免冲动伤了和气而得不偿失。

  要选择合适的贷款时机,既保证资金及时到位,又便于银行调剂。

  银行信贷规模是年初一次性下达,分季安排使用,不允许擅自突破。

  中小企业如要申请较大金额的贷款,不宜安排在年末和每季季末,应提早将本企业的用款计划告诉银行,以免银行在信贷规模和资金安排上被动。

  企业要严格按借款合同规定使用贷款,主动配合银行检查企业贷款的使用情况,认真填写和报送企业财务报表;贷款到期履行还款手续。

  4、融资租赁。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每一设备都由企业自己购买并不划算也难以办到,通过租赁,不必支付设备款项,只须支付很低的租金就能获得此设备,获得的是使用权,并不将其列为负债,也不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增强了企业的借款能力。

  由于企业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量现金,增强了企业的现金流动能力,可以节约出大量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补充了企业的运营资本。

  企业借钱的目的往往是通过购买设备来增加利润,从某种意义上说,租赁融资比银行借贷更为直接,能更快形成生产能力,可避免借贷筹资的条款限制,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了更灵活的方式。

  5、上市。

  新的《法》对包括股市和债市在内的直接融资市场准入采取核准制,为中小企业打开了通道。

  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使中小企业有了一个特定的市场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板块给高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困难可以得到很大缓解。

  三、中小企业融资技巧

  (一)把握好时机

  何时融资,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收益最大,是中小企业融资前必须考虑的因素。

  企业只能适应外部融资环境而无法左右外部环境,这就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寻求并及时把握各种有利时机。

  企业要有超前预见性,要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政治环境,掌握国内外利率、汇率等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以及国家货币、

  财政政策,合理分析和预测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及各种变化趋势,以便寻求最佳融资时机,果断决策。

  企业在分析融资机会时,要考虑具体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特点,并结合本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适时制定出合理的融资决策。

  (二)控制好成本

  每次在进行融资之前,先不要把目光直接瞄向各式各样的融资途径,更不要草率地做出某种融资决策。

  融资意味着需要付出成本,而融资成本是决定企业融资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降低融资成本,确保预期总收益大于融资总成本,这是融资的首要原则。

  在筹集资金前,企业要加强经济核算。

  由于筹集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也可能使企业负债过多,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如果企业筹资不足,则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开展。

  因此,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

  (三)运用好方式

  企业在确定融资规模时要优先考虑企业自有资金,然后再考虑外部融资。

  属于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到创业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则可考虑银行贷款融资。

  对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可选择银行贷款;如果是高科技型的小企业,可考虑风险投资、基金融资。

  如果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时,可发行融资,也可考虑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融资。

  如果是用于企业流动资产的,可选择各种短期融资方式;如果是用于长期投资或购置固定资产的,可选择各种长期融资方式。

  结合不同融资方式的不同特点,中小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万江。

  现代企业融资方式与技巧[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董贵昕。

  如何进行企业融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蒋政。

  融资方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MBA核心课程编译组。

  资本运作[M].九洲出版社,2002。

  5、房西苑。

  突破企业融资瓶颈[M].鹭江出版社,2003。

  6、胡冯珠。

  新形势下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0)。

  7、刘松鹤。

  金融学概论[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2】

  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企业转型路径及财务战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驱动与碳减排的全球共同行动,已提前宣告了中国传统工业化时代的结束。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将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

  与此相适应,绝大多数企业都要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而转型。

  企业转型不仅要选择适应自己的路径,而且还要顺势调整自己的财务战略。

  一、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特征的基本判断

  审视我国30年(1978~2008)的改革开放,从改革方向及目标看,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着眼于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的改革,从改革的实际推进看,更多的是着眼于“补工业化的课”,从而实现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在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发展及经济运行会呈现出许多与“补工业化的课”完全不同的新特征。

  1. “中国工业产品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趋弱乃至丧失。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农村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低工资及我国加入WTO,为“中国工业产品制造”创造了近10年的国际竞争优势。

  但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改革进程的加速、劳动力工资增长要求的趋强及碳减排的全球共同行动,“中国工业产品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将会越来越弱。

  笔者认为,我国出口下降应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与“中国工业产品制造”的国际竞争优势弱化相互叠加的结果。

  基本可以判断,未来10年,中国的工业产品出口再恢复到1998~2008年的增长态势几乎不太可能,“两头在外而过程在内的中国工业产品制造”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

  2.劳动用工的低工资时代宣告结束。

  “中国工业产品制造”最大的优势是劳动用工的低工资与员工的超负荷劳动。

  无论是国内消费拉动的政策导向,还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与更有尊严的社会发展目标,都要求大幅度提高员工工资。

  笔者认为,应尽快出台《劳动基准法》、《工资标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制大幅度提高就业者工资。

  基本可以判断,未来10年,中国将进入工资增幅较快的阶段,中国的高工资时代已经到来。

  3.产业平均利润率时代正式来临。

  在中国GDP已达33.5万亿元人民币的条件下,不同产业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投资回报率会日渐趋于平均,产业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随着产业平均利润率作用的充分发挥,资本在不同产业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会越来越快,不同产业及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及相互支持性会越来越大。

  产业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产业之间、同一大产业的各细分子产业之间能够相互支持,与此相适应,企业之间将不再是纯粹的充分竞争关系,会更强调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全社会的产业平均投资回报率会略有提高。

  二、中国后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转型的政策目标

  1.发展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内涵的“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注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追求更高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尤其是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敦促现代人改变容易造成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文明逐步迈向生态文明。

  而中国目前的经济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种“高碳经济”,能源消耗居世界第二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有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受市场需求拉动,中国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长在10%以上,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比重在55%以上,单位GDP能耗成倍高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中国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2.推广减少排放与降低能耗的“零能源建筑”。

  所谓“零能源建筑”,是指不消耗化石能源的建筑,完全依靠太阳能或者其他可再生能源。

  其设计理念在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减少环境破坏与污染、实现零化石能源的使用,能源需求与废物处理基本实现循环利用。

  目前,瑞士、加拿大、德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都在全面发展“零能源建筑”。

  根据欧美的相关标准及我国建筑能耗专家的测算数据,中国现有建筑99%都是高能耗建筑,其产生的高污染降低了居住的舒适度,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为此,中国必须全力推行“零能源建筑”。

  但“零能源建筑”的推广,要求有较高的建筑设计标准,还要有相配套的房地产业及关联产业的政策,这些我国目前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做到,因此可以先发展“低能源建筑”。

  3.强化国内需求稳步持续增长的“消费主导”。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的贡献及作用最大,“两头在外而过程在内的中国工业产品制造及出口”贡献了大量的GDP,近5年来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

  投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一极,以政府为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投资带动了国内相当多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根据近5年的数据,仅固定资产投资一项占GDP的比重就接近50%。

  出口和投资的高比重掩盖了消费的持续低迷。

  长期以来,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徘徊在40%~50%之间,1998~2000年略有上升,最高达62.3%,但此后一直下降,到2008年该比重仅为48.59%。

  可以说,内需不足、消费乏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失调的突出表现之一,也是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必须着眼于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强化国内需求稳步持续增长的“消费主导”。

  三、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实施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1.打通工业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技术人才装备支持通道。

  就目前我国三个产业发展的现状看,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不仅产业比重大,而且其技术水平、人才水平和装备水平均较高,具有管理水平高、管理人才多的突出优势。

  就工业产业的升级而言,除了要实现“中国工业产品制造”向“中国工业设备制造”、 “中国工业产品创造”转变外,工业产业中的一部分资本及企业要适时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工业产业升级必须与其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支持联动起来;工业产业要能够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人才支持和装备支持,同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业也要充分学习和借鉴工业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

  工业产业升级要高度关注第一产业中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眼于在为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持的过程中提升工业产业的竞争力。

  可以说,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工业产业升级,必须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同步,通过相互依赖与相互支持,形成各产业之间升级与发展的互动关系。

  这种互动关系的形成,有赖于政策的支持。

  具体而言,就是要支持工业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更先进、更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技术与装备。

  除此以外,工业产业所享有的一些优惠政策,也要普及并覆盖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如增值税转型政策。

  就中国目前增长空间最大的第三产业而言,其快速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与装备,在某种意义上,第三产业中的现代服务业对工业产业的依赖性更强。

  从金融、电信传媒、网络、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印刷到医疗、教育、体育、心理健康等,都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与装备,也离不开使用现代化技术与装备的知识劳动力。

  如果增值税转型政策能普及并覆盖第三产业,将会大大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支持资本及工业企业向现代服务业领域转移。

  “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依赖两个条件,其一是“民富”,即民众有能力消费;其二是服务业发展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能够推动消费升级。

  目前,我国这两个条件都不成熟。

  就这两个条件的完善而言,第二个条件的作用更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能提高其自身的发展水平,还能增加就业及就业者收入,促进“民富”。

  服务业的发展除依赖政策导向外,还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即工业产业中的一部分资本及企业向服务业转移。

  从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自身规律而言,工业产业中的资本及企业向服务业转移的冲动很强,如果能够顺利实现转移,将会大大拉动服务业的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与服务业相比,工业产业的资本与企业都有规模大、管理水平高、人员素质高的特点,这决定了这些资本及企业不可能全部转移到服务业中。

  目前,金融、电信传媒、网络、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出版、医疗、教育、体育、心理健康等现代服务行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国有经济垄断及行政准入门槛,

  只有允许打破垄断和降低门槛,才能实现工业产业中的部分资本与企业向现代服务业的顺利转移。

  3.依托资本与劳动资源的双优势实施资本与劳动力向国外的同步输出。

  正是由于资本的相对过剩,中国同时具备了资本与劳动资源优势。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必须改变当年跨国资本向中国输出的做法,否则,中国资本输出就难以形成自身独有的竞争优势。

  就跨国资本输出而言,主要是单纯资本输出而依赖东道国劳动力的模式,因为大多数跨国资本所属国家或地区不具有劳动资源优势。

  中国的资本输出则应该与劳动力输出同步,因为我国的资本与劳动资源双优势是其他经济大国所不具备的。

  资本与劳动力同步向国外输出,是指中国的资本家与企业家带着中国员工到国外设立工厂或公司,融入东道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的资本家与企业家更熟悉和更适应管理中国员工,语言、文化、行为、习俗等不需要磨合,可大大节省管理成本。

  除此以外,中国资本与劳动力同步输出,可在东道国长期“扎营”,可以向东道国传播与输出中国文化。

  如果中国未来10~30年能够较大规模地实现资本与劳动力的同步输出,将大大缓解中国的资源压力与就业压力。

  当然,要顺利实现资本与劳动力同步输出,政策必须跟进,必须有外汇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的支持。

  除此以外,外交政策也应为资本和劳动力输出提供支持与保障。

  四、企业转型过程中及转型后的财务战略

  1.要确立逐渐加大劳动报酬比率与提高设备折旧率的财务战略。

  中国后工业化时代的企业转型,不仅受到新时代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而且受到新时代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

  企业财务战略必须顺应经济运行规律与经济发展政策的要求。

  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全面预算管理及财务管理中,逐年加大劳动报酬比率与提高设备折旧率。

  在中国后工业化时代,增加劳动报酬在企业新增价值中的占比,不再单纯是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更多的是人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开发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才能支持并推动员工不断提高素质与能力,为企业管理水平与劳动效率提高创造条件,才能依靠员工素质及知识附加值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同时,还应主动并有意识地提高企业设备折旧率。

  加快设备折旧及更新速度,虽然会降低企业近期的利润率,但是却会不断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保证企业中长期的盈利能力。

  2.要确立劳动效率和单位工资利润率双提高的财务战略。

  在后工业化时代,大幅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及全社会劳动报酬水平会受到政策的保护与支持。

  应对工资成本上升将成为企业转型过程中及转型后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企业应确立“工资增长2倍而同时劳动效率提高3倍”的战略,通过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来增加单位工资利润率。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引入人均销售额、人均利润额及每万元工资所产生的销售额、每万元工资所产生的利润额等相关评价指标。

  这些属于劳动力价格指数的相关评价指标,要求企业财务战略在不断推动员工工资提高的同时,必须更大幅度地提高企业劳动效率及单位工资利润率。

  3.要确立财务杠杆有效使用及顺应货币政策周期的财务战略。

  在后工业化时代,企业竞争力不再简单地体现在其占有资产规模及净资产收益率上。

  按EVA(经济增加值)考核指标的要求,企业占有的资产在一个财务年度或财务季度经营后所实现的净增加值,只有高于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的贴现加通货膨胀率的贴现,

  才表明企业经营水平达到了市场竞争所要求的标准。

  因此,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及转型后,企业财务管理要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有效值范围内,提高财务杠杆的有效使用率。

  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战略要高度关注资本结构、负债结构的及时调整,重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及作用,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尽快在证券市场上市,依托证券市场保证企业资本结构、负债结构的合理。

  此外,货币政策及其手段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企业财务战略要尽可能与货币政策周期保持一致,在高银行利率或高利息阶段,降低财务杠杆的作用,在低银行利率或低利息阶段,放大财务杠杆的作用。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3】

  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问题研究

  摘 要:可转换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兼具了债务性和资本性证券的功能,显示了强大的优势。

  通过可转换债券,持有人有权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所约定条款,把债券转换为相应数量的发行公司的普通股票,从筹资者角度讲,可转换债券兼具债务与权益筹资两大特征。

  当前,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报告,此种筹资方式越来越受到上市公司的肯定和使用,尤其在上市公司直接股权筹资陷入困境时,可转换债券已成为有效的替代筹资工具,可谓是一种混合性金融工具。

  关键字: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实则是一种介于债券与股票之间的可转换融资手段,并具备明显的优势。

  但可转换债券在给发行人带来收益的同时,发行人也将面临着巨大风险。

  一、可转换债券的风险构成

  1.发行风险

  相对于其他融资手段来讲,可转换债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并且凭借此优势吸引到较多的者,然而当发行条款无法吸引投资者,或者公司自身经营管理状况陷入困境时,可转换债券反而会加重发行风险。

  事实上,可转换债券转股价格的确定问题十分关键,其对未来的转股成败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般情况下,转股价格以当前股票价格为准,而发行契约又作出规定,

  在未来的存续期间内,一旦股票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异常波动,则将依照股价的变化特别向下修正条款,即修改转股价格。

  可转换债券转换权的选择权利在于债券持有人,其根据未来的股价水平,或者偏向股权方面,或者偏向债权方面,如果股价属于高位状态,未来一段时期内股价将可能下跌,则债券转股可能失败,进而带来风险。

  2.回售风险

  我国发行的可转债的转换价格是以公布募集说明书前30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为基础,并高出一定的比例,而募集说明书公布前的转债正股价格已经较高,

  如果在转债存续期内股市下跌幅度较大,如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选择转股将出现亏损,一般不会选择转股,甚至如果股价继续下跌,使得回售条件触及,

  引起回售风险;投资者的收益受到损害,不仅不选择转换,而且还根据“转债”发行契约规定的回售条款将债券回售给企业,使企业在短期内不得不支付巨额债券本息。

  此时,若企业现金存量不足,将会面临支付困难而陷入困境。

  一旦要拿出资金而真正实施,无疑将大大增加其负担,对公司资本结构造成极为不好的影响,实施回售的结果无疑等同于可转债发行的失败。

  3.信用风险

  可转换债券单凭信用便可发行,没有担保,没有追索权,信用等级较低。

  当发行可转换债券后,公司很可能因为某些不可控因素而难以兑现某些承诺,并造成风险发生。

  比如,发行公司未上市,再比如转换失败。

  尤其是转换失败,此种现象实际上是可转换债券在转换期内没有实现转换的违约行为,和其他类型的债券相同,可转换债券同样具有偿还风险,一旦转股未能成功,公司势必要应对偿还债券本息的巨大风险,乃至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

  4.偿还风险

  现在我国不少上市公司将可转换债券发行规模定得很大,主观上希望投资人按期转股的意思表示很明显,没有还本付息的打算,

  几乎所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都把可转换债券看作是股权融资的替代品,而对到期偿还债务不会作太多的准备。

  在可转换债券的有效期内,企业股票市价持续低迷或涨幅很小,股价低于转换价格,投资者为了避免损失不愿行使转换权利,这时就会出现“呆滞转债”。

  “呆滞”债券的存在,使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比例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轻则企业的股价与资信等级下降,导致未来融资成本增加,增大了经营困难;重则将被迫进行企业重组,甚至被兼并或破产,代价是巨大的。

  若股市低迷,投资者不选择转换,企业就要偿还巨额的本息。

  此时若企业现金存量不足,有可能形成严峻的财务危机。

  5.财务风险

  当发生可转换债券转换失败、债券回售和赎回等情况时,发行公司不得不支付大量的现金。

  而在公司通过可转换债券融资以后,企业资本结构也将有所调整,从而使负债比率加大,公司也将在各期承担起一笔固定的利息费用。

  当企业境况较好、股票价值增值、市场价格高于转股价格时,公司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将实践股票期权,从而使企业资本结构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得以自然优化,

  债务资本在企业资本结构中所占比重得以逐渐降低,股权资本所占比重得以逐渐提升。

  当企业境况较差、股市行情不佳时,公司投资者往往不愿意行使转换权,或者说充其量会继续持有可转换债券,甚至会把大量的可转换债券回售到企业手中,最终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财务风险及经营压力。

  6.利率风险

  资本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的另一种称谓,当发行可转换债券筹得的资金无法很快地、充分地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时,

  公司当期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将很可能导致其在未来市场利率降低后会以较低资本成本再筹资的机会的丧失,此种丧失的机会便是所谓的市场风险。

  可转换债券市场风险的高低与普通债券以及股票的风险大体相同,但因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享有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其必然具备因市场利率上涨所致其价值下跌的风险,

  与其他风险类别相比,利率风险对公司可转换债券价值产生的影响是最小的。

  二、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的防范

  毫无疑问,发行公司通过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必然面临各种风险的发生,所产生的各类风险又将给公司带来相应的影响。

  寻找一条控制、规避、防范风险的途径,成为目前各界所关注的焦点和重点。

  1.实施融资风险的事前控制

  在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之前,公司便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全盘的考量,要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整体规划,特别是将要遇到的宏观性外部环境以及公司内部的具体状况,更要实施良好的研究和控制。

  一是分析市场,选择有利的发行时机。

  由于可转换债券的转股价格往往是以当前股票价格为准,或对当前股票价格的一定增幅。

  在很多情况下,可转换债券是作为一种“延期”的普通股来融资的,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公司希望这些证券未来被转换为普通股。

  但可转换债券毕竟不是股票,其可转换特性既可能偏向股权方面,也可能转向债权方面,未来的股价水平是决定这种偏向的关键因素。

  如果整个资本市场都在高位运行,拟发行公司的股价也处于高位时,未来一段时期内股价下跌的可能性很大,债券转股成功的可能性下降。

  如果转股不成功,企业就无法摆脱负债。

  一般来说,转债的发行以宏观经济由谷底开始启动、股市由熊走牛、市场利率下降时为较佳时机。

  而此时如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则往往容易被市场认同并接受,公司筹资计划一般容易实现。

  它既有在股市下跌时获取本金和利息收入的安全性,又有在股价上涨时转股获取资本利得的可能性。

  另外,加上投资者对股市的周转性变化认识普遍会形成未来股市会走出低谷和股价走高的心理预期。

  因此,这时发行可转换债券,投资者易于接受,甚至成为热销品牌。

  同时,由于股价较低,转换价格也较低,一旦大势回暖,股价上扬,转换的机会增多,债券转换成功的概率较高。

  一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融资方式。

  不同的上市公司有不同的特点。

  如上市公司的规模、资金需求的紧迫性、资金需求规模、财务状况、抗风险的能力等不同,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对不同的融资渠道的选择应有所不同,

  可转债绝对不是所有公司筹资的最佳渠道,比如风险较小、业绩增长迅速的公司以及收入稳定、成长性一般的公司发行转债就并不能有效促进公司价值的提高。

  不能对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一哄而上,认为监管当局的发行标准就是发行可转换债券公司的标准,出现只要符合条件就试图发行可转债的盲目现象。

  发行可转债的最大优势是可转债是延期渐次转入总股本,发行可转债使股本的增加有一个缓冲期。

  即使进入可转换期后,为避免股权稀释得过快,上市公司还可以在发行公告中,安排转股的频率,分期按比例转股。

  所以拟发行“转债”融资的企业应该以转换股份获得股权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优化资本结构为目的。

  以公司基本情况良好、股价市场走势良好为前提的。

  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支持发行可转债为依据。

  企业必须致力于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努力改善经营环境,提高经营业绩,这些才是治本之道。

  二是合理设计发行条款。

  市场股价的变动,对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公司而言属于不可控的风险,但发行条款的设计,在发行公司的可控范围之内,是可以控制的。

  因此,合理的发行条款是发行公司筹措资金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发行条款的设计既要使可换债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又要有助于发行公司资本结构的安全。

  按照发行公司自己的特色设计发行条款,吸引不同偏好的投资人,是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关键。

  必须加强对可转换债券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认识,根据市场环境、供需双方等因素的变化来灵活设计发行条款,没计上应双向考虑收益、风险和成本,力争体现出差异化与创新性。

  这样才能使转债市场逐步趋于合理化、正规化。

  2.实施融资风险的事中控制

  针对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所进行的事中控制,主要在于不断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有效强化企业的抵抗风险能力。

  经营方面,企业“转债”资金投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是国家扶持和鼓励发展、前景看好的朝阳产业。

  因“转债”期限较长,很适应一些资金投入量大。

  建设周期长、见效较慢的大中型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金融改革的趋势及市场利率的变化等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保证未来投资项目的盈利性,降低企业风险。

  财务方面,企业应保持一定的资产规模,资产负债比例适中,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

  如此可以使企业保持一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债券未转换为股票时还可以有效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提高企业净收益,增加企业价值。

  3.实施融资风险的事后控制

  针对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的事后控制在于,评价公司治理状况及其资本结构的合理程度,从而对公司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的发生。

  在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应深入分析风险发生的来源,评估风险状况,并且编制风险的度量指标、风险模型以及承受度标准等,并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构建相应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框架。

【金融毕业论文实证分析】相关文章:

金融毕业论文分析方法10-01

有关实证研究的硕士毕业论文10-08

经济增长与信贷风险实证分析论文10-08

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论文10-09

出境旅游市场影响因素理论与实证分析10-09

国债发行与个人金融产品发售情况实证研究10-05

金融贷款毕业论文10-01

金融专业的毕业论文10-01

金融工程毕业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