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计算机网络及大众媒体对人际沟通的影响论文
摘要:人际沟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点, 一是以沟通要素——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及背景为出发点, 重点解释人际沟通障碍的成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关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建议;二是通过说明计算机网络及大众媒体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并以大学生为主体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沟通; 人际; 收获;
柏杨老先生曾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说道:“在中国做事容易, 做人难”。这短短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为什么说在中国做人难, 难在哪里?细细研读, 恍然大悟。中国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关系社会”, 人际关系这笔无形的资产在某些意义上甚至超越了那些实际财富, 而构建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条件就是人际沟通, 两者相辅相成。可是, 在实际生活中, 沟通变得越来越难, 或察言观色, 或拐弯抹角……
随着愈来愈多所谓的“沟通辅导班”、《说话的艺术》等培训课程及书籍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人际沟通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与研究课题, 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其的调查研究为我们了解与掌握人际沟通帮助不小。其中, 近十年国内的文献总量为2966篇, 自2006—2009四年间平均每年167篇, 2010—2016六年间平均每年385篇, 2014年文献量最高达402篇。同时, 文献量中各学科分配比率不同, 以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和中高等教育为主, 社会学及统计学、心理学次之。
一、人际沟通与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沟通是指在社会活动中, 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人际沟通除了传递信息这一基本功能外, 还有其心理功能。一是协调功能, 人们通过沟通传播人为制定、大众认同的社会准则及健康的思想, 协调共同活动, 净化不良社会风气, 消除不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二是心理保健功能, 通过沟通, 人们可以同外界保持联系, 满足归属感及安全感的需要;三是自我表露功能, 人在沟通中自愿地把自己的个人信息传递给对方, 可以加强情感之间的联系, 增加亲密感幸福感, 获得社会支持;四是心理发展动力功能, 不论是婴儿还是老年人, 都是通过沟通来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 以此成为生存生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人际沟通常常发生障碍,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客观因素引起的人际沟通障碍, 另一类则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人际沟通障碍。
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较多环节, 每一环节的状态都可以导致心理距离的拉远。其客观影响因素除了信息自然的增强与衰退外, 作为沟通障碍的始端性原因, 信息源的信息不充分不明确或信息编码不正确, 在沟通的过程中表现为信息传递者个人的文化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态度将会影响到传递信息的内容。此外, 还有人际沟通的渠道这一影响因素。在科技能力迅速提高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沟通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复杂化。不再只是面对面通过视听交流,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话等媒介进行沟通, 每种沟通通道对沟通的作用不同。同一信息在经过不同的沟通渠道传递时, 由于各种渠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信息的表达方式不同, 传播效果也有差异, 引起信息误差。
主观原因侧重于说明信息接受者在信息接受过程中, 其个人喜好及个人经验对沟通过程的影响。沟通的质量取决于信息源发送的信息内容与信息接受者转译理解后的信息内容之间的差异。此外还需说明的是, 沟通过程中, 信息接受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对当时信息的接收理解情况有一定影响。
由成因出发, 克服人际沟通障碍的建议有:信息传递者方面态度积极诚恳,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选择合适的时机, 注重双向沟通。沟通通道上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发展各种沟通渠道, 保证信息的双向沟通。信息接受者方面以诚相待, 克服嫉妒、轻视、怀疑、否定心理, 控制自己的情绪, 换位思考以改变自己偏执的看法和立场, 再加之包容开放、公平公正的心态。
二、计算机网络与大众媒体
狭义上, “沟通”一词更多的情况下是指人与人面对面交换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但随着社会及科技的高速发展, 科技化生活对“沟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兴起及大众媒体的盛行。
网络与大众媒体为人们的对外交往、信息沟通提供了崭新而又广阔的平台与渠道。而且, 网络与媒体的自发性、便捷性、无时间限制性、匿名性等特点降低了个人进行人际沟通的限制, 扩大了人际沟通的空间, 沟通者的心理距离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依赖。当下, QQ、微信和微博逐渐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方式, 各种线上交友App的涌现, 使得网络交友一度盛行。人们不仅通过大众媒体获得了数倍的信息量, 还能通过网络认识到数不胜数的朋友, 或天南、或海北, 甚至还有可能与遥远的异国友人相谈甚欢。同时, 大众媒体带来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了沟通的信息内容。
但同时, 在网络交友过程中, 不同于面对面的沟通, 双方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 使用文本化的信息及副语言进行沟通。沟通者虽然可以将彼此的情绪情感与意识进行编码与符号化, 但却不能意识到彼此实际的面部表情、声音、姿势。然而, 众所周知, 不论是从其在人际沟通中所占的比重还是数量来说, 非语言符号系统都在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交友过程中非语言符号系统的缺失使得其与语言符号系统的配合度不高, 沟通未必能取 (下转105页) (上接第106页) 得想象的效果。而且, 不同于面对面的沟通交往, 网络沟通明显具有去个体化、自我感加剧的特征表现。再加之少数人将网络上的沟通交友视为拓展人际关系的主要方式, 沉迷其中, 反而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随之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社会交往能力的弱化等问题。
三、大学生的人际沟通状况
研究表明, 人际沟通能力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21世纪的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之一就是拥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作为社会的后备军, 大学生需要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 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当下, 大学生的人际沟通障碍主要有社交回避、社交焦虑、自卑、嫉妒心理与自我中心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及心理测试, 研究发现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形成原因主要与家庭环境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个人的认知偏差、归因不当、性格缺陷等有关。
家庭氛围民主自由的子女一般而言沟通能力较好, 家庭氛围封建独裁的子女一般而言沟通能力较差。同样, 有研究表明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 心理承受能力也在面临巨大的挑战, 自我心理疏导能力有限, 更需要社会支持与关心。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来到大学后, 由于生活环境和接受信息的差异, 沟通的心理压力要大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 易出现社交回避和社交焦虑的人际沟通障碍。主观方面, 当沟通受挫后, 自我效能感受损, 进而失去了再次进行沟通的信心, 从而出现沟通障碍;此外, 嫉妒心理与自我中心会使人在短暂时间内丧失正确的评估机制, 变得过于偏执, 转化成认知失调, 引起沟通障碍。
因此, 大学生在人际沟通中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肯定并关注自己的优势, 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完善人格, 形成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所有人的人际沟通能力不是天生的, 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掌握提升的。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提升人际沟通的能力, 将大大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的质量, 促进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四、展望
人际沟通的研究一直在随社会热点变化着, 或是网络的兴起, 或是各种人际交往沟通障碍等。就未来而言, 人际沟通可能依旧保持将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原则, 研究社会上相关的热点事件, 例如网络新词等, 但同样, 人际沟通不仅只局限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 国际之间国与国的沟通交往是否可以类比为人际沟通交往, 并从人际沟通交往中获取些许启示?扩大视野, 将人际沟通的研究放大到社会、民族与国家, 相信我们会得到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丽红.克服人际沟通障碍在社会心理学中引导下的进展[J].前沿, 2013, 35 (14) .
[2]彭贵川.论人际沟通中的隐性冲突与控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3, 25 (11) .
[3]尹小华, 张军涛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J].现代交际, 2016, 30 (20) .
[4]孙萍.人际沟通中的倾听技巧[J].考试周刊, 2011, 5 (19) .
[5]潘喜梅.如何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J].知识经济, 2013, 15 (22) .
【计算机网络及大众媒体对人际沟通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及影响分析论文10-11
探求大众文化下的教学论文10-10
文化中间派与大众文化的未来论文10-12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互补性分析论文10-10
新媒体对旅游管理的应用论文10-11
新媒体艺术设计论文10-11
大地艺术影响景观设计论文论文10-11
利益分化对政治文化的影响论文10-12
责任价值影响艺术论文10-12
教育游戏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