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探究

时间:2022-09-30 14:20:41 计算机应用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探究

  摘 要:在当前IPv4向IPv6过渡的阶段,由于软硬件技术的更新限制,IPv4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IPv4的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仍在网络中广泛应用,IPv4中很好地利用了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与私有地址相结合缓解了地址不足的矛盾,同时在IP地址分配过程中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也功不可没。该文通过对其技术的剖析,帮助爱好者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合理掌控网络大小。

  关键字:IPv4 无类域间路由 CIDR 子网掩码 VLSM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Pv4将逐步向IPv6过渡,但由于软硬件的更新对于生厂商与用户来说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国内网络中IPv4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地址分配机构(IANA)已将IPv4的全部地址段分配完毕,已无地址可分,现今的网络中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需统筹利用自己所掌握的IP地址,调整不合理的IP使用方案,给需要地址的用户提供服务。IPv4中很好地利用了NAT(网络地址转换)技术与私有地址相结合缓解了地址不足的矛盾,同时在IP地址分配过程中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也功不可没。

  1 IPv4基本概念及类地址应用局限性

  1.1 IP地址与子网掩码

  Internet中使用的网络协议是TCP/IP协议,其中网络层协议为IP(Internet Protocol)协议,在IP(第4版)报文中表示报文来源的原地址和发往目的地的目标地址均为32为二进制地址,网络中习惯将32位二进制数组成的地址称为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标识号(网络ID)与主机标识号(主机ID)组成,这样IP地址就可以用来识别某一台主机,而且还隐含着该主机网际间的路径信息。负责将IP地址划分成网络ID与主机ID的掩码称为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地址,它的原码与IP地址原码做“与”运算,可得到网络ID,除去网络ID,剩余部分就是主机ID。有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中的操作系统就可以正确地识别IP报文并作相应的处理。

  1.2 IPv4中类地址应用的局限性

  Internet委员会将IPv4分为A、B、C、D、E五类IP地址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其中A、B、C三类由IANA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类为特殊地址。A类地址可标识126个网络,每个网络中可容纳16 777 214个主机;B类地址可标识16 382个网络,每个网络中可容纳65 534个主机;C类地址可标识2 097 150个网络,每个网络中可容纳254个主机。在早期分配过程中,规定只允许按类地址的网络号为最小单位将整个A或B或C类地址分给集团用户,这种IP地址分类的分配方案涉及三个方面的局限性。

  (1)类地址划分方法造成IP地址的浪费。如一个组织最多有2 000台主机的中等大小的网络,分配一个B类地址(65 534个)就会有63 534个宝贵的IP地址资源浪费。

  (2)Internet路由表几乎装满。为尽可能减少IP地址资源的浪费,也可以考虑分配多个C类地址的方案,如给该2 000台主机的组织分配8个较小的C类网络,每个C网可容纳254台主机,共分配了2 032个IP地址。这种解决方案虽然减少了IP地址的浪费,但为解决该组织的8个C网与Internet互联,要在Internet每个路由器中都写入8条路由来保障有关数据包的转发,增加了Internet路由表信息量。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路由器中路由表几乎装满,影响转发数据包的开销进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性能。

  (3)所有有效IP地址会最终分配完。因为分类方法的浪费以及有限数量的有效IP地址,如果仍然使用分类方法分配IP地址,整个公网IP地址将很快被耗尽。

  2 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

  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引入了无类域间路由(CIDR)与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技术,解决IPv4中类地址划分的局限性。无类域间路由的基本思想是取消地址的分类结构,IP地址之间不再有类型差别,即不再有A、B、C类地址之分,它是通过灵活改变子网掩码的长度来实现的。IP地址是由子网掩码将其分成网络ID与主机ID,子网掩码是用从左向右若干个连续“1”来控制IP地址的网络ID,只要合理设计子网掩码的构成,即子网掩码左边起连续“1”的个数,便可控制网络的大小,这便是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的核心。

  以一个标准的C类地址221.232.130.158(11011101.11101000.10000010.10011110)为例,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从左向右连续24个1,右边不足32位的全部用0填充,也可记作“/24”),可计算出该地址对应的网络ID为221.232.130.0,广播地址为221.232.130.255,主机ID为158,与其在同一子网的主机ID范围为1~254,该子网共有254个主机地址可用。

  通过增加子网掩码的长度,可以缩小网络范围,量体裁衣,减少地址的浪费。若要将IP地址221.232.130.158控制在8个IP地址(包括网络地址与广播地址)的网络范围内,则要将原有网络256个地址,细分为32个网络,子网掩码须加长5个“1”(由2m=32,计算得m=5),来控制网络的大小,即设计子网掩码为“/29”(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将IP地址与该子网掩码“与”运算后,可得其网络ID为221.232.130.152,不难推算出该网络广播地址为221.232.130.159,可用的6个主机ID范围为153~158。一般将原有较大的网络细分成多个“子网”,其目的有二:(1)ISP合理分配IP地址从而减少浪费;(2)控制Intranet中子网广播范围来保证网络信号质量,同时也便于日常管理与维护。

  也可以通过缩短子网掩码的长度扩展网络的容量。若要将IP地址221.232.130.158控制在500个左右IP地址的网络范围内,设计子网掩码为“/23”(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2n-2≥500,nmin=9,m=32-9=23),将IP地址与该子网掩码“与”运算后,可得其网络ID为221.232.130.0,可用的512个IP地址范围为:221.232.130.1至221.232.131.254。也可以认为是将221.232.130.0/24与221.232.131.0/24这两个网络汇聚成一个网络,在路由器中只需要设置一条路由(ip route 221.232.130.0 0.0.1.255 x.x.x.x)即可将其连接到Internet中,这种将多个网络汇聚成一个网络形成的新网络称之为“超网”,其大多应用到路由设备的路由汇聚方案中。

  3 结语

  通过对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灵活控制网段的大小,满足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在Intranet网络设计中,为优化路由设备的路由表,要尽可能汇聚路由,增加单条路由的容积,使设备和网络性能达到最优,我们需要设计较大的网络;同时为控制广播信号,避免网络“噪音”过大,我们又要将网络设计得足够小,尽可能多地设计子网,将不同类用户分组到不同的VLAN中,提高网络性能。当然,随着Intranet中网络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应规划并有序推进IPv6方案,让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完成其技术使命,最终让其随IPv4成为历史。

  参考文献

  [1] 陈智.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 刘新茂.可变长子网划分技术及原理[J].中国教育网络,2007(9).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无类域间路由与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探究】相关文章:

网络通信中路由器技术探究10-01

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探究论文10-08

探究远程教育技术教学10-01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探究10-01

绿色通信网路由规划技术10-08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技术探究论文10-12

探究计算机移动技术应用10-01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探究论文10-01

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探究范文10-01

体间性教育理念图书馆文化传播探究的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