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祖宗传下的说话礼仪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老祖宗给我们传下了许多说话社交礼仪,让我们一起开看看吧!
一、口头称谓语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交友称谓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
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三、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四、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五、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六、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七、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达十五岁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而立:《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
不惑:《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因此以“不惑”代称40岁。
知命: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
耳顺: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是以80岁
八、先生、小姐、女士的来历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小姐”: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字莺莺。” 至明、清两代,“小姐”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九、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1)白事不请自到,红事不请不到。说的是如果村里有人家里办喜事了,是“白喜事”的话即便是没有邀请,也要主动去帮忙,而“红喜事”的话就是收到邀请了才去。
这个规矩在广大农村地区都有,并且一定要谨记如果是白喜事再忙也要抽空去帮忙。如果村里的红白喜事都不愿参与,那么到时候自家办喜事了也就没人愿意来帮忙了。
(2)去亲戚家里吃酒席,可千万不能发酒疯,这是在拆台。
(3)在村里遇到人了,不管和对方熟不熟,都要主动去打招呼。
(4)去别人家里做客或者是走亲戚了,如果是夫妻同行住在别人家,但最好不能睡在一起,一定要谨记。
(5)亲戚不共财,共财两不来。亲戚之间最好还是不要涉及到利益,尤其是尽量不要合伙做生意,因为一旦涉及到利益,亲戚也可能反目,在农村有些亲兄弟之间也因为利益而反目成仇,最后老死不相往来。
(6)家丑不可外扬,不要和外人说自家的丑事,因为既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料。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是在农村这个熟人的圈子里。
(7)在别人家做客,切忌空着手去。而且要记住尽量不要找别人帮忙,因为人情是最难还的,能花点小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别人了!
(8)搬新家,遇熟人别打招呼!
(9)晾晒在外面的衣服不能过夜,如果过夜了要洗一洗重新晒一次,不然穿了对身体不好。其实这也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在外面过夜的衣服里面容易有虫子,或者是虫子产卵在上面。
(10)在晚上的时候不要带孩子出门,而且要谨记越晚越不要出门,这个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如果是大晚上从外面回来了,不要急着进门,要先在门口停留一下,最好是抽根烟再进去。
(11)自己的生辰八字、生日就不要随便告诉别人。另外要注意的就是没事不要去算命,这样只会越算越薄,而且要给钱,哪怕不准也是一样。
(12)在大晚上走夜路了,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不要回头。同时要注意,在大晚上也不要去拍别人的肩膀,这样真的很吓人,或是被人拍肩膀了也不要回头。
(13)新建的房子门的数量不能是5个。而且建房子的时候,房子高度不能超过左右的房子。
(14)外面的古玩就不要随便买回家,谁也不知道之前是拿来干嘛用的,反而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15)不能拿扫把打人,那样会挨骂。而且如果是做生意的人,千万不要打蚰蜒。
(16)饭前不训子,睡前不训妻。即在吃饭之前不要责骂、教育孩子,而在睡觉前不要责骂妻子。
(17)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意思是说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不要大摆酒席给自己庆生。而父亲还健在,儿子就不能留胡须。
(18)女人结过婚以后就不能当伴娘了,而且一个人当伴娘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而男人如果没有结婚就不能抬棺,哪怕四十岁也是一样。
(19)在农村里去帮人迎亲的时候,记住是不能走回头路的。如果不巧在路上遇到了送丧队伍,要贴在路边让对方先过,因为死者为大。
(20)在农村是不能随便过生日的,要记住“36不要提,73不要说,84不要讲,100要藏”。
(21)村里有人办喜事随份子钱,只能多不能少,最次也得保持不变,就是不能降。
(22)一人不凭栏,两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就是说一个人的时候不要依靠在悬崖边的栏杆,而两个人就不要一起去看井,三个人就不要一起抬树。
(23)穿着孝服的话,就不要去别人家里串门,如果串门也不能进到别人的家门;而拎着药物的话,也不要到别人家串门。同时,嘴里有饭,不要与人讲话,更不要拿着筷子对人指指点点。
(24)参加酒席,或者是家里有客人的时候,长辈未到不能先落座,长辈未动筷子吃第一口,晚辈就不能张嘴吃饭。
(25)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忌酒后失态,称兄道弟。
(26)在农村去走亲访友了,一定要带点礼物。如果主人关照不要买东西,那就更得买。
(27)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而且要记住向人问路,一定要有礼貌,若问路不用礼,则多行数十里。
(28)去别人家里串门,进门之前要先敲门,不能直接推门而入,哪怕门敞着,也要敲门。敲门的时候要缓缓地敲,不能急着敲。
(29)有老人来家里来串门了,记住“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30)孩子未满月,不可以剃头。没有满月的孩子,也不可以抱出去玩。看到别人的孩子可爱乖巧,但不能摸他的额头。
(31)给人送礼,不要送伞(丧)、钟(终),茶(查)、梨(离)等听起来不吉利的物品!如果不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看望病人最好不要送苹果。
【老祖宗传下的说话礼仪】相关文章:
老祖宗传下的说话礼仪10-26
老祖宗传下的说话礼仪 一开口就看出教养04-01
说话的礼仪10-26
中国说话礼仪10-26
说话礼仪宣传10-26
说话的礼仪与技巧10-26
古代说话礼仪10-01
说话礼仪大全04-01
基本说话做事礼仪的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