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本《方案》在2017年正式推行,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在3年后成为方案的第一批落实者。《方案》备受社会关注。
纵览上海的高考改革方案,比较突出的变化有如下几个:
一是文理不分科。从2014年入学的高一学生起,高考不分文理。这与文理分科时代不同,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标准与考试命题标准都将有所变化。这项改革意义深远,它体现出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设计都有着深远的战略考虑。数学学科在这方面可以说得天独厚,对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培养具有很大优势。不管学生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作为一个现代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素养。
二是有加有减。原先上海高考的科目设置是“3+1”,“3”指语、数、外,“1”指在政、史、地、理、化、生中任选1科。2017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仍为语、数、外3门,学生还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这样的改革更适合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举例说,考生报考医学院校,生命科学、化学学科都是需要的,而原来的“3+1”就不能顾及。在学生自主选择的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的分值方面,则做了减法。3门学科,每门满分为70分,相比于以往“+1”科目150分的单科总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上海《方案》的出台值得关注,我们的学校、教师需要对新的《方案》加以熟悉,加以贯彻。《方案》 就学生而言,应该是减负,然而对学校管理而言,则是增负。因为我们必须在对《方案》的全面理解基础上,对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梳理,进而重新配置; 我们需要对课程的安排、课程表的设置进行新的考虑;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排摸,在让他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做好辅导工作。如果我们的考虑周全了,准备充分了,那么我们就能贯彻好《方案》。需要警惕的是切不可按照老观念,以应试的态度对《方案》,见招拆招,那就走进了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