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人口素质衡量的指数改进及因素分析论文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从我国人口素质的发展的纵向比较(图1)表明我国人口素质呈现了平稳上升的趋势。但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图2)却表明我国的人口素质在世界的排位呈现出波动的趋势,这不得不使本文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人口素质的提高?其影响程度又如何?应该说这一问题的分析对指导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人口素质的涵义
关于人口素质涵义的讨论,学术界有许多观点,但本文同意1991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人口素质(生活质量)问题科学研讨会”中把人口质量和人口素质看成是同一个概念的观点[1],不再做专门的区分。
1. 对人口素质内涵的认识
我国对人口素质内涵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较早的是北京大学的张纯元教授,他在《人口理论教程》一书中,把人口素质定义为“人本身具有的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这与《人口学词典》中的定义:“人口学所讲的人口质量,一般指的是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它反映了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2] 是一致的。而梁中堂教授在《人口素质论》一书中认为“人口质量是人口所具有的各种构成的总和”;穆光宗则定义:“所谓的人口素质或者说人口质量,就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结构和组合状态所展现的各种社会功能和影响力”;还有吴忠观在《人口科学辞典》中指出:“人口质量,亦称人口素质。人口总体的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人口在质的规定性方面的发展水平,总是体现为人口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口具有多方面的质的规定性,一般认为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三方面的内容”[3]。
以上关于人口素质内涵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每一种观点都是局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的,因而没有全面的、准确的概括出人口素质的真正涵义。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本文的研究视角,将人口素质定义为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是用于描述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具有生理和心理基本特征的状态的范畴。
2. 对人口素质外延的认识
关于人口素质的外延,一直以来都有“三要素”和“二要素”两种观点之争。
传统的“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了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这三个方面;并认为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的自然条件和基础,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中心[4]。
而“二要素”论则认为:“人口素质”只能由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组成。理由是因为:如果把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进去,就会因为缺乏统一的衡量尺度,难以进行人口素质的比较;即便是把人类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指标分类和量化,这也是很难解决的问题[5]。
无论是“三要素”观点,还是“二要素”的观点,都反映了人是由生理和心理等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但是在综合评价人口素质时,道德问题的分析是很困难的,因此,国内外的许多人口研究学者也都回避这一问题。 本文在对人口素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时,也仅选取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相关指标,不再考虑思想道德素质对人口素质的影响。
二、人口素质的指数描述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国内外学者对人口素质的定量描述进行了不同的尝试,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衡量人口素质的模型主要有PQLI、ASHA、HDI等三种指数形式:
1. 人口素质指数PQLI[6、7]
人口素质指数(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为PQLI)是莫里斯。 戴维。 莫里斯(M. D. Morris)在1975年提出,用以综合测度一个国家人民的营养、卫生保健、国民教育等物质福利领域进步状况的综合指标,其主要目的在于反映一个国家满足其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定义变量:KWTBXIMI表示为婴儿死亡率指数、LEI表示为预期寿命指数、LII表示为识字率指数,PSBD表示为每千名婴儿实际死亡数,PLM表示为15岁以上人口中识字人数,TM表示为15岁以上总人数③。
从上面的指标选取和计算方式知道,PQLI指数选取的三个指标主要涉及的是身体素质方面,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社会中,能比较好的反映人口素质状况,而且指标选取简单,也便于操作。但PQLI指数在反映人口素质上的缺陷也是明显的,首先,指标涉及面很窄,只有身体和智力两大领域,对于全面分析了解人口素质是不够的;其次,仅用成人识字率作为文化素质指标,并没有体现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再次,PQLI指数主要适合与那些发展中国家居民的生活质量的评定,其适用的国家受到了较大限制;另外,在指数的合成过程中采用的是简单平均方法,该方法采用了各指标在模型中的等权重法,而事实上各指标在模型中的重要性不仅是不同的,因此,PQLI模型方法具有实用中的局限性。
2. ASHA指标法[8、9]
指数是美国社会卫生组织(American Social Health Association,缩写为ASHA)提出的,主要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定义变量:ER表示为就业率、LI表示为识字率、AALI表示为平均预期寿命指数、PGNPID表示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PB表示为人口出生、BMR表示为婴儿死亡率、AAL表示为平均预期寿命。
该指数在具体计算之前,先将平均预期寿命指标转为指数形式,其公式为:
在此基础上采用乘除合成法,即将正指标置于分子连乘,逆指标放在分母连乘即可计算得到ASHA指数。具体表现为:
ASHA指数选取的指标有较大代表性,使用的乘除合成法也比较科学合理,但使用在人口素质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指标选取多偏向于社会指标,而经济指标及其两者相交叉指标考虑较少;(2)没有对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3)认为各个指标对整体的影响程度相同,没有加权平均,没有区分各指标的不同权重,而且乘除合成法使得指数值的变动对每个指标过于敏感,尤其是较小的指标值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作用过于突出。
3. 人类发展指数[10]
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缩写为HDI)系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199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该指数主要讨论了人类发展的定义与测量、经济增长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90年代人类发展战略等问题。它主要是用来测定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状态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
该指数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
即将各国的三个指标指数化(无量纲化),每个指数均以该国家该项指标的极差为分母,以该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某国该项指标的实际值之差为分子。
将HDI作为全面评价人类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这无疑为人们评价社会发展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仅选择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实际人均GDP三个指标来评价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情况是不全面的,而且这三个指标仅与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关,也不能综合全面反映人口素质的发展状况。其次,据有关研究表明,HDI与其各个构成指标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再次,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选取上也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
4. 我国人口素质的指数改进——综合指数计量
针对本文的研究视角,认为人口素质指数PQLI要优于其他人口素质的指标体系。首先它的研究对象就是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这与我国的目前情况具有相似性;其次PQLI指数选取的指标比较简单,也比较利于研究者进行数据的分析。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更全面的评价我国人口素质的发展状况,本文将对人口素质指数PQLI进行修正。
(1)指标的选择
(2)模型的建立
在PQLI指数模型的基础上,本文利用加权线性和法⑧,对人口素质指数进行测算,建立以下模型来反映人口素质指数F:
ZX[,i]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P[,i]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分量系数,且各个分量ZX[,i]是相互独立的,即cov(ZX[,i],ZX[,i+1])。
三、实证分析
1. 数据的采集及处理
据选取的指标,本文采集了1990-2004年上述各指标的数据⑨(对部分缺损的数据在分析时做了相应的技术处理)。在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考虑到各指标数据的差异以及为所得的分析结果更加有效,利用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⑩,其计算公式为:
2. 数据相关性检验
使用SPSS12.0对经过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建立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表略)。该矩阵用于表明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这是做主成分分析的前提条件。经分析,选取的指标两两间的相关性都比较高,因此,是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题进行分析的。
3. 主成分的分析
对检验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出主成分旋转前后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表1)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2)。
(1)因子提取:在主成分分析中,由表1可见,前2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而且累计贡献率也达到了92.641%,即这两成分所包括的信息占原始变量所包含总信息的92.641%,而其余10个因子对方差影响很小。因此可以提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成分进行分析。
(2)因子分析:表2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是因子F[,1]、F[,2]与ZX[,1]、ZX[,2]…X[,12]的相关系数,它表明每个因子包含原始指标信息量的比重。由表3可见,第一个因子F[,1]在学龄儿童入学率X[,2]、人口自然增长率X[,6]、科技活动人员数X[,8]、诊疗人次X[,9]、群众体育达标人数X[,11]和粗文盲率X[,12]上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些指标反映了我国在自90年代开始的在卫生、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和科技普及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回报,尤其是在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全民健身上取得了较好的收效。这表明第一个因子F[,1]反映的是我国人口素质在政策影响下的综合因素。
第二个因子F[,2]在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X[,1]、婴儿死亡率X[,3]、平均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X[,4]、婴儿出生时预期寿命X[,5]、城镇化率X[,7]和入院人数X[,10]上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其中入院人数X[,10]和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X[,1]在F[,2]中的载荷相对更大,分别为0.973和0.900,这是个体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重要表现。在考虑F[,2]中的其他因素,本文认为F[,2]因子反映的是人口素质的单个个体因素。
(3)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关系数矩阵中的数据,除以主成分相对应的特征值开平方根以后,便得到两个主成分中每个指标所对应的系数。根据这个系数给出如下的线性组合,即主成分表达式:(ZX[,i]是X[,i]在去量纲后的标准化变量):
利用各主成分构造综合评价模型,在各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λ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再将F[,1]和F[,2]代入到F中,即可得到主成分综合模型:
从综合模型中可以知道,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ZX[,1]、学龄儿童入学率ZX[,2]、平均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ZX[,4]、婴儿出生时预期寿命ZX[,5]、城镇人口比重ZX[,7]、科技活动人员数ZX[,8]、入院人数ZX[,10]和群众体育达标人数ZX[,11]对人口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的是平均每万人口中中学生数ZX[,1]、城镇人口比重ZX[,7],影响程度都接近0.3。而阻碍人口素质提高的因素主要是婴儿死亡率ZX[,3]、人口自然增长率ZX[,6]、诊疗人次ZX[,9]和粗文盲率ZX[,12],其中,抑制程度较大的是人口自然增长率ZX[,6]和粗文盲率ZX[,12],抑制程度分别达到了0.294和0.289。
(4)综合得分:最后将原始数据处理过的标准值分别代入F[,1]、F[,2]和F,得到各年份人口素质的主成分得分、综合评价得分及其排名,见表3。
从表3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主成分F[,1]的得分排名自90年代以来其增长趋势都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到了2000年以后F[,1]才有细微变化;主成分F[,2]的得分排名则一直比较稳定,与综合得分F排名也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除了1991年的得分排名下降外,其他年份的得分排名都是在不断增加。从整体上看,因为主成分F[,1]、F[,2]在人口素质中的影响比重大致相当,所以国家政策影响下的综合因素以及个人因素两者的互动对于我国的人口素质的快速提高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从图3样本综合得分示意图也可以观察到我国人口素质近年的发展总体趋势,这与实际情况非常一致。
四、结论
通过对人口素质指数PQLI模型的改进,使其更适应于我国目前人口素质的评价,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结论一、基础教育的投入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作用明显。
从人口文化教育素质水平来看,学龄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粗文盲率也在逐年下降,这些都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分不开的,但每万人中大学生数的比重却比较低,这也显示了我国中高级的人力资本比较低,突现了人力资本比例的不协调。因此,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要增加高等教育的投资,大力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落实国家“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结论二、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是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的保证。
从人口增长率来看,近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人口规模仍然在扩大。过多的人口总量将带来人口素质不高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劳动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等,这些都不利于人口素质的再提高。因此,稳定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法制建设,把工作重点放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有效的控制人口数量,是对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论三、促进全民健身氛围的形成,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已经越来越引起大众的注意,群众体育达标人数甜增加和诊疗人次数的下降,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群众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自觉的锻炼和保健,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新型的医疗救助体制,特别是对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以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项根本性的、长期的、巨大的战略任务。十六大提出的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口号;与随后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表明了我国人口素质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注释:
①以上数据来自霍景东、夏杰长的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的实证分析:1990-2002财经论坛2005(4)
②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文发展报告》2003.
③对式(1),229‰是联合国1950年统计的加蓬婴儿死亡率,把它作为各指标的最高值,估计该指标在2000年最低可达到7‰。因此,婴儿死亡率每改变(229-7)/100=2.22,婴儿死亡率指数就变动1。
④该公式中的70表示平均预期寿命70岁,该数值是发展中国家2000年的奋斗目标。
⑤预期寿命: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基础计算,但实际上,死亡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假定的指标。
⑥城镇人口比重:是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在内的城镇人口比重。
⑦粗文盲率:指的是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⑧加权线性和法突出了评价分数较大且该指标权数较大者的作用,该方法较接近于主因素突出型的评价合成方法。
⑨数据来源:国际统计数据(1996-2003)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 //www. stats. gov. cn/index. htm。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目录(2004-2005)国家卫生部网站http: //www. moh. gov. cn/。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4)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中国统计年鉴(1996-2005)北京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2005。
参见本文附录原始数据表,对缺损数据在做SPSS分析时做了exclude case listwise处理。
⑩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就是清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将指标的实际值转化为可以综合的指标评价值,从而解决评价指标的可综合性。无量纲化的主要方法:直线型方法(常用极值法)、折线法、曲线法。在主成分分析中,通过相关系数矩阵求主分量时,往往会优先考虑方差较大的变量。邱东-《谁是政府统计的最后东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对多种无量纲化方法进行全面阐述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选择了Z-score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
(11)在计算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时,对缺损数据在计算时使用相邻数据的平均数作为补充。
【我国人口素质衡量的指数改进及因素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我国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论文10-08
顾客信任因素的分析论文10-09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因素分析10-01
我国金融深化进程分析论文10-07
关口计量装置误差的分析与改进论文10-08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论文10-09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探析论文10-09
分析我国古代神话类型说论文10-09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改进与实践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