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
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下面带来的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1】
【摘 要】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立足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
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新课程中教材教法中的人文素养因素剖析,探讨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新课程;人文素养;教育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中英语新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关注学生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因此,作为英语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的英语教学如果舍弃了人文素养,也就舍弃了语言教学的精髓本质。
我们应当深析教本资源的人文闪光,体验人文性的教学理念,以使学生能全面提高。
一、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的人文素养教育渗透
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高中英语新课程也进行了巨大改革,更多地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人文素养的关注。
这也体现在新高中英语课程教材的编写上。
编写体系采用了主题教学法和结构功能法相结合的体系,每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编写,从warming-up, reading, comprehending,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using language,甚至包括练习project等编写者都独具匠心,构思巧妙,无处不渗透人文元素。
如必修1 Unit1 Friendship,以朋友和友谊为主题,论述了人们为什么要交朋友,如何交朋友,怎样处理与朋友的关系。
单元的warming up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学生审视自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处事原则。
而reading 中文章Anne’s Best Friend 选用了《安妮日记》,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主人公犹太女孩安妮为躲避纳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阁楼中,把日记当成朋友,述说自己的孤独和郁闷的心情,但仍渴望享受大自然的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旨在让学生去感知、领悟和思索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面对和解决与同学相处问题。
这对于发展他们与人正确沟通的能力,从而及时疏导心理问题,更好地促进个人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又如必修5 Unit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讲述了黑人的英雄曼德拉为打破南非的种族隔离实现南非的民权平等而奋斗一生的事迹。
在潜移默化中激励学生在学习上不畏险阻,勇于探索,培养教育学生的高尚爱国道德情操。
在Warming up 和Pre-reading 部分中引述部分Most great people are also famous people, but famous people may not be great people. A great person is someone who devotes his/her life to helping others.(大多数伟人也是名人,但名人不一定都是伟人。
伟人是将其一生致力于帮助别人的人。
)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自己进行人生观问题的探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策略的人文素养教育渗透
课程改革关键在于实施。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师在角色和定位上的相应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设计理念的更新,教材不同的项目设置和内容,教师教学策略的多元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而且使教学洋溢着人文精神,有力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
例如,对于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的warming up,using language等教学项目,以问卷调查、提问、采访等对话形式为主,教师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为目的,多采用合作型或任务型教学策略,即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语言运用能力,结合单元语言知识要求和话题内容,让学生进行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合作对话、分组讨论和集体归纳等形式让学生获取更详尽的知识。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陈述、讨论和交流展示他们的才智和潜能,在合作中感悟英语语言文化,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丰富其情感体验及社会责任意识。
又如,信息网络的发展,让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们摆脱了传统的粉笔——黑板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成了高中英语教师们的教学策略之一。
教唱英文歌曲,开展英语演讲、影视文化欣赏等多种贴近学生实际,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整合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道德体验。
如必修2 Unit3 Computers 中,reading Who am I ?(我是谁)主要讲述机器人的故事。
教师多采用多媒体资源如I, Robot《我,机器人》,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等英文影片欣赏形式,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
同时此类影片也启迪学生思考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及人类的未来等令人深思的问题,学会从他人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高中英语新课程教材中蕴涵的人文因素,积极转变自我角色,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搭建德育渗透平台,作为新一轮高中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就能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教育,让学生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备的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欣芳,谭少虞. 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孟春国.英语课程改革中情感教学的实施[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7).
从高中英语新课程看人文素养的培养【2】
摘 要: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切实的重视,本文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从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应该从考核标准开始进行根本的改革。
关键词:人本主义 人文素养 考核标准
人本主义起源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
它的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
当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潮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也许是一种狭隘观念的影响吧,人文主义的培养任务总是落在语文这门学科身上。
而近年来年轻一代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中国的语文老师突然间成了千古罪人。
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提高人文素质的任务就一定要全部压给语文这科呢?它本来就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
特别是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一科,更不能排除在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情况
我国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能把人文性体现在教学中的学校实在很少。
英语课大多是以老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其次就是搞听说读写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课后就是大量的做题巩固。
但这些能全怪老师吗?在背后遥控老师的是期末考、中考、高考这些无形的指挥棒。
而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所考的无非就是听力、单项填空(也就是语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写作这几大类型。
这些题型我从初中开始学英语时就耳熟能详。
这种考核方法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误认为英语就是由词汇,语法,技能构成的。
会做题,会写点简单的应用文,会说几句英语就是把英语学好了。
老师教点别的都会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和浪费学生的大脑储存空间。
我们这一代人上了大学专攻英语后才知道英语这门语言是美的,英语是可以欣赏的,才知道什么叫莎士比亚,什么叫十四行诗,才知道讲英语的世界其他地方是怎么样的。
我们是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的,有些地方是从小学开始,对于一门语言,难道我们非得用 6 年甚至 12 年的时间去研究它的语法词汇,才能去真正接触和了解这门语言吗?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闪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高中英语新课标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更多的加入了对于学生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这些人文素养的关注。
这也体现在目前高中英语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上。
如必修 1 Unit 1,它讨论的是朋友和友谊,初步涉及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而它所选用的文章《安妮日记》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了解,也从而知道一些有关二战的历史背景。
我记得当时讲时给他们讲了“辛德勒的名单”,讲了集中营,还叫他们仔细体味《安妮日记》中写景的几句很美的语言,并叫他们试着翻译出来。
学生们很新奇,也很感兴趣。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三、困惑和反思
可以说对新课程的实施已经是“有法可依”了,可是不是就“有法必依”呢?在我个人实施新课程的讲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
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
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做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
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核标准的问题。
虽然《高中课标》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
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
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
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
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对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
(1)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
(2)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阅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
(3)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如单项选择),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四、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
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
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
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培养人文精神深化英语教育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网──英语教研基地,200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 年;
[3]何安平,《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
【高中英语新课程中的人文素养教育】相关文章:
人文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10-05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10-05
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探讨10-01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10-08
高中英语教学应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10-08
有关人文素养的论文10-01
人文素养应用研究10-01
健康服务类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10-01
人文素养提升计划书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