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毕业论文

人文素养应用研究

时间:2023-04-01 09:27:4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文素养应用研究

  文化,就词的释意来说,文就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就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文化的特点是: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

人文素养应用研究

  第一篇:中学生物教师人文素养提升

  [摘要]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生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对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途径主要有强化人文精神、树立教育信仰、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等。

  教师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能造就教师对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不断思考和修正,加强教师的教育使命感,坚定教师的教育信心,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师;人文素养;提升

  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生物教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这对提升生物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中学理科教师教学时间多、教学任务重,学生管理任务繁杂,工作模式化、缺乏学科系统性,这些非常不利于理科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作为理科生物教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提升教师人文素养主要有以下方法,即强化人文精神、树立教育信仰、丰富人文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和提高道德修养。

  一、强化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实质体现的是一种理想人性。

  人文与教育有着久远而深刻的渊源,“以人为本”是人文精神的本质,它反映了在现阶段时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生观、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人文精神对教师职业成长有重要影响。

  教师成长状况可以用这样一条不等式来表示:第二次成长>第一次成长。

  如果说第一次成长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第二次成长则依靠教师用理论来反思自己的经验。

  成长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气息散发。

  教师所处的成长状态远大于教学方法的获得,着手进行基于课堂的研究又远大于经验的积累,教学团队之间的合作又远大于自我独行,抓住教学工作关键又远大于整体的布局,教学反思又远大于埋头苦干。

  善于反思,以一种人文优良品质思考自己,借鉴别人,留下教育精华,扬长避短,反思就成为自我锤炼的过程,更是一个在精神层次上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

  因此,生物教师在践行教育理念获取教育知识的同时,也应强化自身的人文精神。

  教师要懂得抓住工作的关键,协同团队的力量不断进行课堂研究和教学探讨,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提高团队整体的教育水平。

  二、树立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与人文精神密切相关。

  教育信仰是通过长期的文化实践,逐渐积淀、升华而成的反映人的文化价值理想的社会意识。

  教育信仰的形成,则依靠教师本人对待教育事业的态度和内在动力的程度。

  信仰的塑造历程,有时间阶段性。

  例如,数据表明,刚参加工作3~5年的理科(包含生物科)教师,注重教学技能的运用;工作5~10年的教师,更注重教学经验;工作10~15年的教师,则讲究教学艺术的形成;有15~20年教龄的教师,更注重教学哲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工作了20多年以上的教师才会真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的塑造不但利于教师践行教育理念,获取有效的教育经验,而且有助于教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育观念。

  在树立教育信仰的过程中,教师人文精神也将得到不断升华,同时,也提升了理科教师对教育职业的承诺,加强了教育使命感,坚定了教育信心。

  三、丰富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素质的基础。

  它包括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知识。

  一个知识粗疏,见解浅陋的人,是很难为人师表的,教师应尽力使自己见识广博,学养厚实。

  对于一名中学生物教师来说,既要拥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能把理科概念表达清楚,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还要懂得理科科学史知识、理科方法论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等。

  例如,初中生对概念的学习缺乏真正的理解与思考,习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概念讲解。

  如在讲授“遗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引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来阐述遗传的概念。

  另外,还要尽可能地使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去阐述概念。

  这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教学方法掌握的程度。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才能丰富人文素养,因为广博文化的养成必会造就教师对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不断思考和修正,教师个人整体形象和素质将闪烁出独特的魅力和个性。

  四、提高专业水平

  在专业水平方面,生物教师应该具备流畅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掌握系统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具有改进、设计实验的能力、理解和驾奴教材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教学观察能力、自制教具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例如,中学生物教师经常会碰到由学生提出的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转基因食物对人体有影响吗?怎样才能把优良的基因向后代遗传?”等等。

  信息时代,面对大量的新生文化,富有责任感和上进心的教师在课外的时间里务必会尽力为学生答疑解惑,虽然不苛求教师成为知识的“自来水”,但是能够高效收集信息仍然是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要自觉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熟练掌握多媒体的操作,学会处理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法。

  五、提高道德修养

  具备人文素养的生物教师应不断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具有胆识和自信心,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能确立生活和工作目标,用心发展自己,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和敢于挑战的精神,懂师道,重言行;其次,会爱,懂得关爱别人,尊重弱者,对学生和家人不轻易生气,能宽容他人,人际关系和睦;第三,会引领团队,乐意为学生排忧解难,诚挚博爱,点拨与激励学生要多于苛责和批评,尊重和呵护要多于训斥和粗暴;第四,富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保持童心,可以跟学生讲幽默笑话,不睡懒觉,坚持锻炼等。

  这样的教师是有灵性的,是魅力四射的,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好地沉淀了人格内涵,也极大地阐释了人文素养的精神境界。

  教育是一种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富含人文精神的教育更多要求教师在精神层次上与学生平等对话,这意味着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学生,就要唤醒其心中美好的人性,就必须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人文精神,

  也就是说,教师在用自己的教学语言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良好道德的追求,更需要向学生传递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关切与爱护。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为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文化素养创造条件,教师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项贤明.走出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体系[J].华东师大学报,1996(2).

  [4]何成刚.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核心目标[N].中国教育报,2001-9-27.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人文素养的渗透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设置,既表现出基本的工具价值又表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既有恰当而充实的技术内涵,又体现科学精神,强化人文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就要跳出技术培训的陈旧框架,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审视其技术的教育本质。

  如何走出计算机教学就是对计算机软件使用方法的讲解,真正走入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为人之意义与态度,实践做人之道,教会学生较好地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问题,培养出完整的、和谐的人,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

  一、谋全局以求谋一域,谋一世以求谋一时

  “上兵伐谋”,在这场浓重的课改竞赛硝烟中,更新理念、分析学生、快速充电是课改战场必不可缺的因素,而谋局、谋域、谋世、谋时,则是决胜千里更重要的元素。

  课改以来,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如何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目标:知识、品德、心理、能力四个方面,也就是提高、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

  如何上好一节丰富、精彩、具有深远意义的信息技术课,如何将人文素养渗透其中,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求知,注重科学性,为新课改快速自我充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持续地生产出原创性前沿知识和原创性前沿技术。

  信息技术课的目标不能只是学习“傻瓜型”的应用技术,而应在基本解决面向大众的应用技术培训后,尽快让所有有能力了解技术原理的学生去探索信息技术的内在原理及其奥秘,并能够培养属于自己民族的技术创新精英。

  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信息技术科学的神秘、辉煌和不可限量的情景,引导学生真正跨入信息技术的科学大门。

  对于日新月异的新思想和新技术,课程和教材总是落后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大量的补充,尽可能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方面的进程介绍给学生,能够用科学原理将吸引学生的科幻片中的曲折离奇的情节深入浅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布局,慎思晚谋,为精彩的课程排兵布阵

  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

  一直以来,信息技术课程过多的体现了技术性内容,很少关注人文内涵。

  新课标的实施,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深厚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是学生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保障,而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确导向,是一个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素养。

  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文化中随时发掘人文内涵,给学生以人文精神的熏陶。

  因此,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例如,讲授《文本的加工处理与表达》一课中,教师向学生展示公共场所的东巴文字,让学生试着翻译这些世界上唯一存在的象形文字,并通过“电子东巴”软件验证猜出答案的对和错。

  学生感受到了现代科学既能够传承古老的文化,又体验到了文字处理技术的意义。

  再例如,讲到“博客”“论坛”等信息现代传播途径的时候,这些信息途径可以使每一个人成为独立的传媒发言人,它所具备的公开性使得个人隐私与新闻的界限日益模糊,多数博友遭遇到麻烦。

  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自由、开放、共享”的博客精神后,认识到“理性、宽容、责任、沟通”才能建立起文明、大气的博客文化,这就是在向学生介绍新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观念。

  再例如,学习网页等知识时不能疏远了人的实际生活,忘记学生自主思考、规划人生的需要。

  随着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成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独特的IT企业文化,IT届传奇人物的经历以及使用程序编程后的小测试,来吸引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对职业意识、创业精神以及人生规划进行思考。

  (三)构建,创设情景,为学生营造浓郁学习空间

  在备讲批辅、精讲强练传统教育模式中,应引入建构主义理论,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系统能力,让学生充分、自主占有学习信息资源,不断领悟所学内容及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

  ”良好的学习空间为人文素养的培养营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为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交流创造了条件。

  教师与学生在相互理解与沟通的课堂气氛中,能更好地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量,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感觉和反应,这反应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教师的爱会唤起学生的上进心和进取意识。

  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与学生在民主的课堂中,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能更好的实现价值的认同与观念的共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满足于课程教学内容,主动探讨教师未讲授的内容,鼓励学生发现、指出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的不足,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二、谋定而后动,厚积而勃发

  吃透新课标、改变教学理念是为明确思路、准确定位,在充分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后,着重凸显厚积勃发。

  在这样谋定后的教学中,再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和启发的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我总结与自我反思,学会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的意见,学会交流与沟通。

  在进行组间作品评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评价时应先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然后再对他人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不仅自身得到了提高,还帮助了别人,做事做人都应如此。

  学生们对评价有了正确的理解,无论是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能客观、理性地评价和对待他人。

  在这样谋定后的教学中,学生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由学生自我评定。

  授课的内容、授课形式、最后的评定,由学生来共同完成。

  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提升不同层面的综合素养。

  科学精神的实质与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

  信息技术作为不断发展的新技术,必然有敏锐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同时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它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信息技术教育也是同样。

  作为站立在历史与未来之间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必须同时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也不抛弃传统文化的精神,给学生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滋养。

【人文素养应用研究】相关文章:

有关人文素养的论文10-01

人文素养提升计划书10-06

中职学生人文素养论文10-01

高职生人文素养论文10-01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11-12

人文素养心得体会11-21

职校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思路10-01

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探讨10-01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