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
人文社会科学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人文科学原指同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有别于在中世纪教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欢迎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1】
题 目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
(1. 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2.作者单位正式对外名称,省份 城市 邮编)12
摘要:4个整句以上,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缺一不可)等。
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得出现“本文”、“作者”等词汇。
应写成报道性文摘,并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的主要信息(特别注意所述内容均应包含在正文中,且数据一致)。
不要重复题目,给出文中的主要信息、关键步骤或数据,以便于检索;篇幅:200字左右。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缩写词首次出现时请给出全称。
关键词: 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相隔,结束处不用标点符号,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缩写词请给出全称,如: 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图分类号:查阅《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引言 引言中应简要回顾本文所涉及的科学问题的研究历史,尤其是近三年的研究成果,需引用参考文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并扼要说明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
引言部分不加小标题。
一、一级标题
一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顿号,如“一、”;二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汉字加括号,如“(一)”;三级标题左空2字,单占行,阿拉伯数字加下圆点,如“1.”。
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排。
标题不得排在页末。
模板中的各级层次标题为建议名称,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论文内容做相应的修改。
(一)二级标题
1.三级标题
正文部分
表格:
页眉
表格采用三线表。
每个表格都应有表序和表题,表题应简明扼要。
表头上的栏目填写该栏的项目名称,当项目是物理量时,请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标注规定,列出物理量的名称、符号和使用单位。
量符号用斜体字母,单位用正体字母,中间用斜杠“/”连接,如: tR/min,RSD/%。
作者应使表格尽量满足期刊要求(单栏7.3 cm,双栏15.3 cm,页面15.3 cm×24.5 cm)。
下面是双栏表格示例:
表1 双栏表格示例
栏头
×××
××× 栏目 1)×× ×× 栏目 ×× ×× 栏目 2)×× ×× 栏目 ××× ×××
注: 1) ×××××;2) ××××××。
插图:
图题说明为中文,置于图下。
作者提供的图用计算机绘制,线条要清晰、均匀、虚实分明,准确无误。
图注放在图题下面。
函数和谱图请提供黑白矢量图(指放大缩小清晰度不变的图)或位图(分辨率600 dpi)。
作者最好提供实际印刷大小的图片。
图分单栏(7.3 cm宽)和双栏(15.3 cm宽)放置,图片的大小最好在7 cm之内。
所有的图都应用阿拉伯数字标上号码。
图1 图的说明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出,在文中按出现顺序用[1],[2],„„,上角标注,在“参考文献”中,用[1],[2],„„,
顺序标注.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文中直接引用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参考文献录入请严格按照下面的格式:
[2]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英文名缩写为首字母,缩写名后不加点“.”,作者是
三位的必须全部列出,四位作者以上的列出前三位作者,然后用“等”(英文文献“et al”),英文题名实词的首字母大写,起止页码中文用“~”,英文用“-”结束处用英文句号“.”.
[3] 著者.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期刊-连续出版物(J)
[4] 主要著作责任者.书名[M].版次[第1版可略].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专著(图书)(M)
[5] 作者.篇(题)名[D].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学位论文(D)
[6] 作者(报告人).题名(析出文献)[A].会议录或会议名[C],出版者,出版时间: 页码.会议文献(C)
[7] 专利申请者(所属单位).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专利文献(P)
[8]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
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标准文献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2】
国际上流行的三种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写作格式
2005-01-24 在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写作过程中,经常引用其他学者专家之理念或话语,或者参考到相关的研究与文献,
因此着名的学术暨研究机构,以及大学或系所,甚至是 学术出版社,都编制有相关之写作或引用格式,以提供作者在写作时征引相关论述或编制参考书目的参考。
其中,又以Chicago Manual、APA Manual与MLA Manual最为大众所熟知,而有三大格式之称。
简单介绍这三大写作格式如下。
1. 1. Chicago Manual
芝加哥大学出版部在1906年首次出版,经过将近一世纪的增补与修订,建立了学术论文写作与书目格式的权威地位。
内容包括书籍论文的编制、格式、出版与印刷等三部分,其中格式部分详细说明撰写论文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包括标点符号、人名和数字的写法、引文的写法、图表的制作、数学公式、缩写、以及注释和书 目的编制方法等,是撰写论文的必要参考。
另有发行节缩版,适合大学生写作期末报告或研究生撰写博硕士论文的需求而编写。
2. 2. APA Manual
APA Manual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期刊经常采用的书目格式,源自于1982年时一群心理学和人类学期刊的主编们聚会讨论时,所拟出的一份提供予欲投稿的作 者参考。
直到1952年时,正式以Publication Manual的名称出版。
全书章节包括阐释稿件的内容与组织、观念的表达、APA编辑格式、稿件的准备与范本、稿件的接受与出版、APA期刊的政策与编辑 对稿件的管理、参考书目等。
其中APA的编辑格式中,对书目的写作与引用有详细的介绍。
3. 3. MLA Manual
MLA Manual是人文领域经常采用的一套书目格式指南,。
其源自于1977年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出版的第一套MLA Handbook,现今内容已包含研究与写作、写作要点、研究报告之版式、编制参考书目、着录文献来源、缩写等。
除此之外,报告与论文写作引用网路资源的情况愈益频繁,所以网路资源的引用格式更显重要,至少应该包括架设网站或张贴网页之个人或团体、网站或网页名称、网站的URL、连线日期等四项资讯。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3】
氅衣色彩之美
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故宫经典:清宫后妃氅衣图典》,收录了清朝晚期后宫存世的所有氅衣,通过对里面记录氅衣图文信息,对清末氅衣的色彩进行了分析。
清朝服饰对中国传统色彩规律美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的色彩理论一向有“五色”之说,“五色”即:青、黄、赤、白、黑。
以现代科学的万法来看,即是在蓝、黄、红三原色上加上白色和黑色。
在这五色的基础上,衍生出绿色、紫色。
黑色和白色很少单独出现,清末玄即为黑色,最王要用在氅衣缘饰的包边上,白色则搭配其他颜色多用在氅衣的挽袖上。
通过对((故宫经典:清宫后妃氅衣图典》里记载的152氅衣的色彩进行分析,王要分为五个色系:红色系、黄色系、蓝色系、紫色系、绿色系。
氅衣的色彩比例大概是:红色系氅衣45件,黄色系氅衣42件,蓝色系氅衣33件,紫色系氅衣20件,绿色氅衣12件。
(一)红色系:
红色系色彩很丰富:大红、洋红、朱红、桃红、牡丹红、纠卜色、品红、深红、胭脂色、暗红色、山茶色、绛色等。
大红色和绛色的使用率最高,45件红色氅衣中,大红色11件,绛色23件。
清朝在服饰的色彩上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都遵循着一个传统。
年长的女性便服的色彩较为厚重,如绛色、纠卜色、青色、茄紫色、葡紫色等暗色为多,彰显年长者的端庄稳重。
年轻的女性穿着的色彩多为亮色,如粉红、洋红、朱红、桃红、牡丹红等,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气息。
(二)黄色系:
黄色系色彩:明黄色、杏黄色、浅黄色、姜黄色。
历代黄色实帝王专用色,后宫之中只有皇太后、皇后、贵妃三类人可以服用明黄色。
但明黄色的使用率很高,42件黄色氅衣中,明黄色就有33件。
其次是杏黄色,浅黄色和姜黄色的使用率最低。
一则黄色的穿用受限制,二则浅黄色和姜黄色氅衣的色泽本就不如明黄色显皇家富贵权威。
姜黄色应为年老者穿用。
(三)蓝色系
蓝色系色彩:正蓝、宝蓝色(似蓝宝石明丽的颜色)、品月色(翠蓝色)、月白色(类似陶瓷的乳白蓝色)、深月白色、湖色(类似湖面的碧蓝色)、青色(即深蓝色)、海昌色(墨蓝色)。
33件蓝色的氅衣中,宝蓝色的使用率最高,多达18件。
宝蓝色像宝石一样散发靓丽幽蓝的光芒,明度和纯度适中,富有高贵优雅之感。
(四)紫色系
紫色系色彩:茄紫色、正紫色、藕荷色、绛紫色、深茄紫色、雪青色(紫罗兰的冷色调部分为雪青色)。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紫色是尊贵并且吉祥的颜色,也被列为帝王专用色,以紫色相关的事物,如故宫又名“紫禁城”、“紫气东来”等都和高贵的皇室有关。
(五)绿色系
绿色系色彩:有正绿色、草绿色、葱绿色。
绿色被历代视为轻贱之色,一度是青楼女子喜欢使用的颜色,因此皇室、贵族曾忌服此类颜色。
因绿色颜色活泼清新,多为年轻女子使用。
使用之时也多使用正绿色。
((故宫经典:清宫后妃氅衣图典》里收录的12件氅衣中,有7件是正绿色,说明了清朝时期对绿色服饰的穿用是比较少的。
【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规范】相关文章:
科学论文范文11-13
社会实习报告范文规范09-30
关于科学论文范文11-13
有关科学论文范文11-13
科学论文提纲怎么写10-26
人文社会医学教学改革的论文10-08
社会调查规范报告06-26
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性研究10-08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论10-01